目的:卵巢癌晚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临床观察。方法: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30例,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30例。结果: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的低分化的细胞、手术分期IV期、以及预后不良病理类型以及预后不良病理类型明显均低于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P<0.05。同时,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组的手术满意度略高于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再次细胞减灭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术后治疗。
作者:李立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进入活跃期后进行持续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以通过持续胎心监护对因宫缩乏力导致活跃期停滞或延迟的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进行指导。方法:选取因宫缩乏力导致活跃期停滞或者延期的产妇114例,使用胎心宫缩监护仪进行持续监护并统计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情况。结果:无减速和早期减速患者均采取自然分娩,97.56%的轻度变异减速者采取自然分娩,而86.96%的中度变异减速患者采取自然分娩,其余患者采取剖宫产或者是助产;而重度变异减速者无采取自然分娩者,大多数采取剖宫产,另有20%者采取助产,不同监测结果采取的分娩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减速和早期减速产妇脐带绕颈、羊水污染以及新生儿评分<7者明显少于其他产妇(P<0.05);轻度变异减速以脐带绕颈相对较多,而羊水污染明显少于其他产妇(P<0.05);中度变异减速者羊水污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P<0.05);重度变异减速者羊水污染明显多于其他产妇(P<0.05)。结论:在活跃期开始对产妇进行持续胎心监护有利于判断胎儿功能状况,从而对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手术诊治的IFF高龄患者106例,根据其手术治疗内植材料分为PFNA组(42例)和DHS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PFN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2%)、Harris评分(88.09±10.18)与DHS组患者(95.24%)、(89.41±12.07)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4.51±2.11)cm、手术时间(71.34±3.57) min、出血量(118.14±10.34)ml、卧床时间(13.04±4.67)d、骨折愈合时间(209.14;±63.75)d、并发症发生率(4.92%)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相应指标(9.67±3.04)cm、(98.47±5.17)min、(241.57±16.47)ml、(20.47±5.09)d、(268.47±72.04)d、(19.05%),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IFF治疗中, PFNA与DHS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FNA在手术指标、术后患者恢复、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胃肠道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本文通过一年来对58例胃肠急腹症的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二维超声对胃肠道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治疗方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采用血管内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自膨式支架技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单纯球囊型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再狭窄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成功率95.0%,再狭窄率5.0%,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7.5%,再狭窄率12.5%,并发症发生率12.5%。另外,两组术后在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上,治疗组均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效果整体更理想(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方式在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自膨式支架技术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泽仁;陈锦俭;蒋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房颤与临床观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到2011年6月来我院心脏内科就诊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88例,将他们分成睡眠有关组和非睡眠有关组,检测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长RR1.5-2.0s,逸搏和逸搏心率和人均次数。结果:睡眠无关组的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分别为(32.32±23.39),(78.4±34.3),(32.3±11.2);而睡眠相关组的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分别为(59.3±32.2),(98.2±32.1),(43.3±11.2)。睡眠无关组的1分钟低心室率和24小时非睡眠和睡眠平均心室率显著性慢于睡眠相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无关组的间期>2s,长RR1.5-2.0s,逸搏和逸搏心率和人均次数均显著性高于睡眠相关组。在睡眠无关组中,有5例出现房室阻滞现象,而在睡眠相关组中则没有出现房室阻滞现象。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期RR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是一种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则为病理性房室阻滞,从而为临床检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瑛;邹育清;曾瑞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运用输注辐照血小板后免疫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进行多次输血的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32例患者输入普通机血小板,观察组的106例患者输入r辐照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患者输注血液后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输血前后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A )、循环免疫复合体( CIC )、C反应蛋白的变化进行检测。对无效输注患者的免疫参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的变化不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进行输血后CRP均显著升高,而IgA均未见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达到84.9%,而对照组的输注有效率为56.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显著的降低。同时分析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存在异常的患者数量较多,PTR患者在进行输血后体液免疫指标升高的更加显著(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及CRP都有可能对血小板的无效输注产生影响,输注r辐照机采血小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有效的提高输注效率。
作者:曾学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74例KD患儿随机分为2组,小剂量组(n=36例)患儿给予1g/kg IVIG静脉注射,大剂量组(n=38例)患儿给予2g/kg IVI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总热程、住院治疗时间、退热时间、黏膜组织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及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等各临床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CAL发生率(27.8% vs 28.9%)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1g/kg IVI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与2g/kg IVIG疗效和CAL发生率相似,临床宜选择1g/kg IVIG作为首选治疗剂量。
作者:张军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分析甲状腺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的2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0例患者当中,进行一侧腺叶切除加上峡部切除手术的患者有6例;进行一侧腺叶、峡部切除以及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有9例;进行一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以及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有4例;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患者有1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全部都进行1年以上随访,其中有1例患者死于转移,其余19例患者全部存活。在进行手术前后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分化型的甲状腺癌的预后效果达不到预料中的效果,其它类型的,在对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转移度基础还有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国春;诸葛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9岁~85岁,平均65.3岁,术后定期摄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到3年,平均13.5月,有一例患者出现股骨头螺钉切割,余患者无感染,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4.3%。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手术创伤小,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满意的方法。
作者:施军;汤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14美国高血压新指南回答了三个常见问题:(1)何时开始降压治疗(指南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达到150/90mmHg即应开始降压治疗)。专家组对需要开始治疗的血压水平进行明确。血压处于≥140/90mmHg的人群,均应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2)血压治疗目标值: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目标值应为150/90mmHg;(30~59)岁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应低于90mmHg。(3)高血压治疗起始用药:对于非黑人的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指南推荐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噻嗪类利尿剂;对于黑人高血压群体(包括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起始用药为钙通道阻滞剂或噻嗪类利尿剂。此外,指南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起始或继续抗高血压治疗时,应该使用ACEI类药物或者ARB类药物,以改善肾脏功能。β受体阻滞剂退出一线,降至四线,与螺内酯同等地位。新指南强调了达标和维持目标(长期达标)。
作者:苍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从医患不同认知角度对门诊药学服务进行分析,为门诊药学服务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科医护人员和本门诊就诊3次以上的本地居民进行随机抽样,发放调查表,以了解医患双方不同的医疗诉求。结果:调查表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都遇到过问题,而其中有76.3%的患者知晓药师这个职业,但对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了解甚少。结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门诊药学服务认知较为模糊,医疗机构应重视门诊药学服务,使之在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陈蓓蓉;宗黎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癌症也会传染?新的《柳叶刀肿瘤学》刊文称,每年1270万新癌症患者约六分之一是因感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造成。其中,宫颈癌、胃癌、肝癌列入三大会传染的癌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郝纯毅表示,癌症本身并不会传染,癌变前的致癌高危因子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室主任乔友林教授也解释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祸根,已被证实是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此外,幽门螺杆菌和肝炎病毒也分别是引起胃癌和肝癌的重要病因。”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骨干续连症所致四肢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及股骨短缩畸形患儿,采用尺骨截骨Orthofix技术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股骨短缩患者采用股骨截骨延长,术后均通过随访,评价患肢功能和外观改善情况。结果:10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腕关节尺偏纠正,2例股骨软骨瘤短缩患肢不等长外观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平均增加10°~16°,旋后活动度平均增加11°~14°。8例桡骨头脱位复位满意,1例桡骨头脱位未复位。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四肢畸形的技术简便可靠,并发症少,在治疗上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作者:沈阳;颜景斌;黄英;陈柏松;蔡勤;吕志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95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96.94%。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血清生殖激素6项检查未见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既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且能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方面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Zn、Ca均低于对照组,Cu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T、TAC、SOD均低于对照组,MDA及LPO则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重度患者的变化明显大于轻度与中度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明显,且受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
作者:赵宏钧;秦琴;余江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分组,43例自愿选择中西医结合合并手法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其余4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牵引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后,根据《中医证治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93.02%;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针对病因内外结合治疗的完美体现,在中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同时,西药可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及脱水等,结合手法治疗可使腰部肌肉和周围软组织得以充分放松,促进血液循环,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治疗。
作者:叶家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2例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病例,对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结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6.23%,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2.4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操作不规范(β=0.956,OR=5.762)、术中失血过多(β=1.253,OR=7.328)、低蛋白血症(β=1.121,OR=6.563)、介入性导管留置(β=1.020,OR=6.052)是结肠癌术后引起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结肠癌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该尽早诊断,合理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结肠癌术后引发肺部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张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血瘀阻”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中医辩证“心血瘀阻”证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适当运动、抗血小板、扩管、减慢心率、调节血脂、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包括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缓解程度、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胞磷胆碱钠与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石杉碱甲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胞磷胆碱钠片与石杉碱甲片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结果:治疗六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MMSE、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对比,MMSE、ADL评分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有轻度不良反应发生,但均自行消失,未影响继续治疗。讨论:胞磷胆碱钠联合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韦日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