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勇;王谱章;贺理宇;李军;彭佑铭;刘伏友
目的:探讨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疑似下肢血管病变的20例患者进行TRICKS检查。使用Medrad公司的高压注射器,团注30ml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速度为2ml/s,并用30ml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分别采集蒙片、动脉期、门脉期、延时期图像。结果:20例患者原始图象均能重建双下肢血管图象,其中36条腿动脉血管能清晰显影并达到诊断目的,4条腿动脉期显示不佳。采用二次分布估计总体95%的可信区间为76%~97%。结论:利用TRICKS技术(MRI对比增强血管造影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各期血管,尤其是动脉期。
作者:吴予晨;时小刚;金红花;杨卫;王化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6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8例例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FS较治疗前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组内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振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例)仅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n=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和比较两组疗效和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和食欲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感利咽喷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我院通过分析米非司酮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情况,可以为米非司酮被合理的应用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做一些参考。方法:选择来本院妇产科利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各种妇科疾病的患者,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记录治疗情况,讨论和总结治疗效果。结果:在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应用当中,米非司酮主要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子宫异常出血以及子宫肌瘤。除此之外,还被经常应用于早期和中期妊娠的终止及快速避孕。结论:米非司酮广泛应用于治疗很多妇产科疾病方面以及早期和中期妊娠的终止和快速避孕方面,不良反应很少,治疗效果理想,是一种理想药物。
作者:刘秀敏;刘亚菲;周俊杰;孟文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并对该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产科就诊的13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到该病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孕妇年龄,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或家族史,肥胖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因素。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4.4%)比对照组(79.7%)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效果明显,适合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黄钧;彭久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胸片、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112例患者的左湿射血分数为18~4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6~80毫米。其中50例单质病变,42例两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所有患者均采用PCI和药物治疗,治疗后20例患者如病情加重,其余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容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谢丽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与根治性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这两种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因胃癌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期超过2年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者51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者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及CD4、CD8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例、IgA、IgG、IgM等相关免疫指标。结果:远端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状况均明显优于全胃切除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远端胃切除与根治性全胃切除相比,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指标影响较小,应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廉东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耳穴贴压联合心理护理治疗肝癌介入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指腹痛、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4~1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60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其中治疗组于介入术前2日始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压联合心理护理至术后4日,对照组则单纯行介入术。观察两组介入术后腹痛、恶心呕吐的程度。结果:腹痛发生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25.8%、72.4%(P<0.001);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29%、82.8%,(P<0.001)。结论:王不留行耳穴贴压法无痛苦,无任何副作用,联合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肝癌介入术后的腹痛、恶心呕吐,操作简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红梅;姚正娟;徐晓东;张美玲;朱云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脏功能损害的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肝脏功能损害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无肝脏功能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炎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并以四项指标来分析肝脏功能的损伤程度。结果:经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炎症患者肝脏四项指标的差异显著(P<0.01);中度炎症患者肝脏四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炎症患者肝脏四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可以作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炎症程度的一个参考,来判断病情、选择手术方案以及佳手术时机;同时消炎、保肝以及尽早的手术治疗可以更快更好的恢复肝脏功能。
作者:韩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兔非通气侧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平分为对照组(A组),肺损伤对照组(B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B组和C组形成急性肺损伤模型,其中,B组采取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C组采取10000单位/Kg的乌司他丁进行静脉滴注,手术中观察动物的基础值,记录相关数值并取肺楔形病理切片。结果:(P<0.05)B组的肺体质量比值以及肺水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动物在创伤后30分钟PaO2明显降低,(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在4h内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组动物的PaO2水平于30分钟先降低,2h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术中单肺通气的血气指标,对其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剑锋;陈少娟;庄小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糠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糠酸氟替卡松喷雾剂与传统喷剂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过敏性鼻炎儿童按入院先后随机平均分为二组,分别给予糠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和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经糠酸氟替卡松治疗的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率为85.5%,糠酸氟替卡松对所有患儿均有效,其中显效率高达90.0%,其症状体征改善率、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雷诺考特治疗的患儿,差异显著(P<0.01),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情况,雷诺考特组患儿有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结论:糠酸氟替卡松喷雾剂能有效的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副作用小,且其装置设计和气味相对于传统喷剂均有明显改进,患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佘腊枝;谢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对直径≦2.5cm,以孤立小结节为表现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方法:搜集22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和痰检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及15例良性结节的完整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恶性结节发生、发展规律,结节密度、增强形式、与正常肺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情况。结果:22例小肺癌的CT表现:全部为孤立小结节,16例有浅或深分叶征、14例有毛刺征、7例有血管集中征、6例有胸膜凹陷征、5例空泡征、3例模糊绒毛影、2例高密度点条征。结论:CT、特别是HRCT靶视野扫描及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有价值。
作者:孙玉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生化筛查检验方法、指标与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到2012年12月在浙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筛查并进行分娩的2000孕妇进行随访调查与部分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检出地中海贫血孕妇20例,发病率为1.00%;地中海贫血孕妇经过检验PAPP-A水平显著下降,低于0.5mmol/L,AFP浓度下降,低于0.3mmol/L,Freeβ-HCG水平升高,大于2.5mmol/L。确诊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6例,标准型β-地中海贫血12例,α、β-混合型地中海贫血2例。同时经过分析,地中海贫血孕妇的MCV与MCH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RDW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产前生化筛查检验意义价值大,可有效发现地中海贫血情况,从而有利于加强干预,提高优生比率。
作者:高宏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及血管造影(CTA)对肝脏巨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例肝脏患者,行多期CT增强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扫描。采用0.625mm层厚、0.625mm间距进行重建,轴面源图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血管动脉期数据行MIP、VRT重建,静脉期数据行MPR重建,分析MPR、CTA及MPR+CTA的诊断价值。结果:MPR定性7例,CTA根据供血动脉的多少及肿块染色确定良恶性8例,对比两者定性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MPR+CTA定性13例,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PR、CTA技术作为无创伤的检查手段,都有助于肝脏巨大肿块的诊断,但MPR+CTA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倪国才;罗帝林;赵志清;侯瑜;专庆春;李合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同步XELOX化学治疗(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年内的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04例,分别在术后行单纯XELOX化疗与同时三维适形放疗。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内转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内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毒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化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同时无明显毒副反应增加,保持较低的转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石书红;张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观察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10例采用无痛胃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胃肠道检查治疗,试验组患者先予以麻醉镇痛,再对采用无痛胃镜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8.06%,对照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8.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发生疼痛9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发生疼痛87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诊治消化内科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吴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对采用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干预的效果和体会。方法:把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干预,观察组2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行优质干预,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成功概率,且有利于控制并发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充血性心衰已成为新世纪心脏学的一大挑战。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病率约占35~74岁从群的1.3%。心力衰竭的预后不良,尤其是难治性心衰,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这类病人对一般抗心衰药物效果较差,治疗比较棘手。本文就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患者使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及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心红;陈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之间收录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观察治疗前、后椎体的高度和Cobb's角度以及VAS评分、JOA评分等情况。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前后的观察比较,患者在治疗后的前、后椎体的高度和Cobb's角度均较治疗前的前、后椎体的高度和Cobb's角度有明显的改善,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的VAS评分、JOA评分有明显的改善,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本组的40例患者在治疗中无任何的不良反应情况出现,恢复较好。结论:临床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术后恢复快,稳定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展宝明;谢学升;谷增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除原发病治疗药物继续维持原有用法、用量不变,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第一周600mg/d,第二周400mg/d,第三周200mg/d,并从第三周开始维持剂量200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6.92±1.47)mm和(36.73±1.51)mm,两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8.27±1.49)mm和(37.45±1.43)mm,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心房内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心房重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