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肺结核病308例临床资料分析

杨菊芳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病, 临床资料, 发病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病的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对308例老年肺结核病人进行临床症状,痰涂片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肺结核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起病隐匿,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误诊、死亡较高.结论:对老年肺结核病及时、准确诊治,在结核病疫情控制方面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康复治疗

    目的:确立一个提高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愈率的指导原则.方法:以记分法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治疗前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1例DEACMP患者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后,痊愈率为58.82%,远远高于未经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结论:高压氧等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DEACMP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作者:陈进玲;Zhang Li-ru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2007年5月,历经两年的艰苦努力和反复酝酿,<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正式发表.这结束了我国医务工作者长期依据10年前公布的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和国外指南进行临床防治的状态,标志着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关键仍在于胆固醇的控制,抓住胆固醇就抓住了指南的精髓.中国胆固醇教育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学习指南、领悟指南、宣传指南和贯彻指南,促进我国血脂异常的干预和冠心病预防.

    作者:胡大一;仝其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患者的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

    1 非语言沟通特点1.1 美国传播学家史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我们把声音和肢体语言都作为非语言交往的符号,那么沟通过程中信息沟通就只有7%是由言语进行的,而非语言沟通的比重占到绝大多数(93%),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技巧的重要非同一般:

    作者:方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测定值与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测定值与预后关系.方法:分梗塞后高血糖组与梗塞前高血糖组,判断预后.结果:梗塞后高血糖组与梗塞前高血糖组,梗塞面积及预后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高的易加重脑组织损害,'增加病死率.

    作者:梁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昏迷患者院前救治(附108例报道)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院前救治措施.方法:对108例昏迷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气道控制、镇静、脱水降颅压、检测血糖、途中转运及监护等处理措施.结果:108例患者成功抢救104例,抢救成功率为96.3%.结论:昏迷患者院前救治措施是有效可行的,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及途中监护是提高教治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病态巨核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分期中分布规律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30例MDS患者骨髓片中5种病态巨核细胞分布规律的观察,探讨其分布规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单抗CD41免疫酶标染色对30例已确诊MDS的骨髓片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后病态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和种类.结果:病态巨核细胞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数量的多少在MDS这类疾病的不同时期分布有一定差异.结论:病态巨核细胞种类和数量与MDS的转归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作者:李秀芳;Li Li-xin;路彦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淄博市道路交通事故后的应急急救工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大幅度提高,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增多.道路交通事故的偶发性强、危害性大,造成的人员伤亡惨重,这就对我们的应急急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急危重伤病员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因道路交通创伤的抢救成功率,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

    作者:时孝中;王雅南;张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芪对小鼠脑缺血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观察黄芪对小鼠脑缺血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组、黄芪组.黄芪组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2.5g/kg,缺血组和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天后用微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20min,手术后即刻断头取脑、冷冻,进行热休克蛋白70的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升高58%,黄芪组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升高32%;与缺血组相比,黄芪组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降低16.5%.结论:脑缺血敏感地诱导了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而黄芪的应用明显地抑制了其表达.

    作者:张丽蕊;Chen Jin-l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尿酸及B型利尿钠肽(BNP)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及尿酸浓度的变化,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随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一次性BNP及尿酸在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结果:别嘌呤醇治疗7天后试验组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血浆BNP明显下降(J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别嘌呤醇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BNP及尿酸,并因此可能改善此类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孙继明;Wang Wen-dong;杨新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穿孔误诊为消化道穿孔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例1:70岁,以发热3天,全腹痛十小时人院,既往胃病史20年.查体138.8℃,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以下腹为重.腹穿抽出淡黄色脓汁,WBC23.0×109/L,NO.89,L0.10,腹平片见双膈下游离气体.以上消化道穿孔为由剖腹探查,术中见胃、12指肠、阑尾均无病变.腹腔内有淡黄色脓汁约1 200ml恶臭,延长切口探查见子宫增大,水肿,充血,底部2.0×2.0cm穿孔,术中诊断:子宫积脓,穿孔,泛发性腹膜炎,次全子宫切除,治愈,术后追问病史,患者近10日内阴道有臭味白带流出.

    作者:姜永锋;于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交通伤的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目的: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解唐山市院前急救交通伤患者的疾病谱,寻找变化规律,指导急救实践.方法:选取1998、2002、2006这3年需要院前急救多达1 381例交通伤患者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抽取三年院前急救统计数据,发现1998~2006年八年来唐山市院前急救交通伤案例的性别、时间分布、年龄分布等有了很大的差异性.引起这种差异性变化的原因可能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关.结论:(1)八年来,院前急救交通伤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时间分布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这种变化,急救工作的管理也要科学的调整;(2)根据交通伤院前急救疾病谱变迁,对院前急救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进行调整.

    作者:潘爱群;Ma Fu-lai;张贵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几丁糖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解决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神经粘连问题,特别是周围神经断伤吻合术后,解决神经纤维的生长与预防粘连问题.方法: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临床在周围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束间松解或外膜一束膜缝合的基础上应用几丁糖局部注入.于手术后6个月至2年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临床应用102例110条神经,按照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结果应用几丁糖者周围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优于未应用几丁糖者.周围神经粘连术后恢复优良率达91.5%,周围神经断伤吻合术后优良率达84%,总优良率达86.4%.结论:几丁糖具有明确的预防周围神经术后粘连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并可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中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昌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社区门诊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的院前急救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部院前急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经验与作用.方法:通过分析社区门诊部进行的24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并与同期北京地区由急救中心进行的院前急救就反应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社区门诊部对中毒救治的反应时间明显快于同期北京城区急救反应时间,社区门诊部抢救措施可在第一时间完成,不受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结论:社区门诊部进行的院前急救快速、便捷、有效,可在中毒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对于中毒救治的成功、减少后期并发症有相当重要作用,如与专业急救机构合作进行院前急救可提高救治的效率.

    作者:Rong Li-jun;孙建钧;Huang Ming-le;乐艳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四环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rx Metalloproteinage-2,MMP-2)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10)喂正常饲料;模型组(n=10)喂高胆固醇饲料;四环素组(n=10)喂高胆固醇饲料,同时给予四环素250mg·d-1·只-1.饲养12w后处死,取出降主动脉分成两份,一份用于HE常规染色和Masson's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MMP-2免疫组化检查.另一份,用酶谱法(SDS-PAGE电泳)测定MMP-2酶活性.采用Mivnt图像分析软件对病理图像及电泳凝胶消化条带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和四环索组动脉内膜厚度比正常组明显增厚(P<0.01);模型组和四环素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MMP-2的表达和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四环素组比模型组明显减弱(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厚度/脂质池厚度、纤维帽面积/脂质池面积的比值明显小于四环素组(P<0.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MMP-2酶的表达和活性明显增高;四环素明显抑制MMP-2酶的活性和表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脂质池厚度和斑块纤维帽面积/脂质池面积的比值,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林玲;Shi Yan-ke;王启贤;壮可;万颖;周秀金;黄春涛;周乐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麻醉体会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总结.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病人,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收缩压在90~120mmHg之间.心率维持在50~70次/分之间.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维持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符合小儿厌食症临床诊断标准的103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片,1~3岁,1次1片,1日2次;4~7岁,1次1.5片,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浙江安贝特药业有限公司),5ml/次,2次/d.均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广斌;Lin Shao-zhu;叶中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中自介素-12与IgA肾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2(IL-12)与IgA肾病疗效关系.方法: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LgAN患者60例,比较它们在不同程度尿蛋白排泄量和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的变化.结果:IL-12在IgAN活动时升高,随着IgAN治疗好转IL-12降低.结论:因此IL-12可作为IgAN治疗是否好转的标志.

    作者:张慧儒;Xue Lan-fen;常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72例中重度小儿急性喉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36例,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观察用药后5小时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部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Liu Hong-wei;程春华;Zhang Rui-y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七氟烷诱导HO-1基因表达抑制氧糖剥夺神经元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七氟烷诱导HO-1基因表达抑制氧糖剥夺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将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7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培养组(C组)、氧糖剥夺组(D组)、氧糖剥夺组+2%七氟烷组(S1组)、糖剥夺组+4%七氟烷组(S2组)、糖剥夺组+4%七氟烷+Znpp组(Z组).C组神经元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S1组在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2%七氟烷麻醉.S2组在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4%七氟烷麻醉.Z组在神经元进行缺糖同时加入Znpp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后同S2组处理.9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存活率的检测.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神经元凋亡率、HO-1-mRNA和Fas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与D组比较S1组海马神经元HO-1-mRNA的表达增加,Fas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海马神经元HO--mRNA的表达增加,Fas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与S2组比较Z组海马神经元HO-1-mRNA的表达减少,Fas蛋白表达增加,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诱导神经元HO-1-mRNA的表达而抑制了凋亡因子Fas,终抑制了氧糖剥夺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邵建林;Heng Xin-hua;罗用宇;赵国梁;吕强;王俊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浓缩当归丸的阿魏酸含量

    目的:建立浓缩当归丸阿魏酸的反相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阿魏酸进样量在(0.02016~0.3024)μg,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1.6%.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浓缩当归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