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爽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家庭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每位患者选出一名主要照顾者为代表。对观察组的照顾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对照组照顾者采用常规教育方法。比较两组照顾者对肝硬化患者照顾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硬化家庭照顾者进行教育效果良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玉香;张伟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出院时及随访结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FP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选择观察指标,对100例IFPI组和100例非真菌感染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IFPI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2.354)、慢性疾病(OR=4.013)、有创通气(OR=5.468)、抗生素(OR=2.550)和低蛋白血症(OR=2.364)5个危险因素均是引发IFPI的独立因素,P值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年龄大、有慢性疾病、有创通气、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低蛋白血症是引发IFPI的5个危险因素。
作者:黄艳;李雅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阶段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化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白福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187例体检的某事业单位职工的甲状腺彩超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事业单位职工的甲状腺彩超结果的分布特点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17~20日我院对187例某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的甲状腺彩超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异常甲状腺彩超为107例,所占比例为57.2%;不同年龄组间甲状腺彩超的异常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年组异常率高,为67.3%;不能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甲状腺彩超的异常率不同,P>0.05;甲状腺结节以多发为主,占53.3%,左右叶发生率相近,分别为27.1%和24.3%,多部位发生率高,为45.8%,峡部发生率低,为2.8%;甲状腺结节内有钙化的占少数,为11.2%;甲状腺结节内回声以混合型回声为主,占74.8%;甲状腺结节直径小于1cm的占多数,为81.3%。结论甲状腺结节在体检人群中的检出率较高,但多数为良性结节,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推荐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筛查甲状腺疾病,可提高早期检出率,积极预防甲状腺疾病。
作者:李艳红;李霞;孟想;李盼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治疗,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ALT与AS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厚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4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至两组,观察组应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总引流量为(243.70±112.17)mL,对照组为(382.68±130.20)mL,两组病例术后总引流量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的输血率为2%,而对照组的输血率为32%,两组病例术后输血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总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能有效治疗术后创面出血,且方便、安全,具有确切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容锡沧;何伟东;林毅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探讨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肿瘤患者的X线资料,同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X线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X线检查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其正确率为88.9%,与病理学结果有一定的差距,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平片检查可较直观的显示骨肿瘤患者骨质破坏区,骨质破坏基本情况等信息。结论X线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骨肿瘤及骨质破坏的状况,在基层医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诊断骨肿瘤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骨肿瘤的正确率。
作者:陆鹏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月的6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进行评估,并比较其中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护理人员的评估结果。结果护龄6~10年者、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量表评估结果差于其他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对护龄6~10年、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干预。
作者:徐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比较经不同浓度大蒜汁浸泡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块对小鼠感染力的影响,来评估大蒜汁对旋毛虫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3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喂食经不同浓度的大蒜汁(浓度分别为100.00%、50.00%、25.00%、12.50%)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饲喂30d后剖杀小鼠,观察和计数肌幼虫数。结果小鼠饲喂经100.00%、50.00%、25.00%、12.50%浓度大蒜汁和生理盐水浸泡半小时含有旋毛虫肌幼虫的肉后,在单位肌肉中检出旋毛虫肌幼虫数为0条、10条、60条、140条和235条。结论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肉经一定浓度的大蒜汁浸泡后其旋毛虫肌幼虫的感染力会降低。
作者:罗卉;张云;肖明洋;饶永庚;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自护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谢楠;孙素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江;张然蓉;李钢;罗历;郝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国内食管癌的死亡率为17.38/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miRNA是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进化保守性的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引起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mi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类型、预后等密切相关。在外周血中,miRNA水平也表现出显著的肿瘤相关性、组织特异性和表达稳定性。随着食管癌发病率不断增加,人们更加关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刘汉;刘颖;曹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穿刺术组39例和传统胆囊切除手术组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穿刺引流组在导管留置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手术切除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引流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切除术组39例中,7例切口出现液化、5例发生伤口感染、2例大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0.9%(9/22),死亡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迅速控制病情,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恒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镜下行胃息肉电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息肉行EMR治疗的患者85例,2012年8月前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2012年8月后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43例,实施综合护理,进一步完善常规护理,并且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AS及SD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行高频电切息肉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缩短住院天数、提高健康知识得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汪梅枝;张新宪;吴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临床治疗资料,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治疗组)50例。结果观察组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治疗4周、治疗12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祥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吲达帕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肥厚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30例(76.92%)恢复,对照组11例(28.21%)恢复,两组恢复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重量指数,研究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恢复,控制血压水平,还有可能对其左心室肥厚发展起抑制作用。
作者:卞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的乳腺癌患病率及乳腺癌预防知信行的调查结果,分析番禺区农村妇女乳腺癌预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有关机构及部门如何制定对策,预防农村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通过乳腺检查及乳腺癌预防知信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番禺区大石街1428名农村妇女乳腺癌患病率及乳腺癌预防的知信行现状,回收有效问卷1420份。结果受调查者对乳腺癌的12项危险因素平均知晓率为42.25%,乳腺癌的5项征兆的平均知晓率为41.06%;对乳腺癌预防的3项态度调查,同意及非常同意的平均占89.74%,不一定及不同意的平均占10.26%;乳腺彩超或X线检查中从未检查的13.73%,定期检查的18.31%,乳腺自检中从未自检的37.75%、定期自检的仅0.99%;乳腺癌患病率为0.14%,其他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和乳腺囊肿为主,患病率依次为29.44%、6.55%。结论番禺区大石街农村妇女对乳腺癌预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低,约10%对乳腺癌预防持消极态度,乳腺定期检查率低,乳腺癌及其他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应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对策,有效防控农村妇女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有彩;植妙演;冯金葵;张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奥硝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美沙拉嗪联合奥硝唑治疗)和对照组(美沙拉嗪治疗)各40例。连用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DAI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x2=4.973, P<0.05)。治疗前两组D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DAI 明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37、2.89,P<0.05),且观察组DAI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t=2.972,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奥硝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5d和对照组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d、3d、5d的血清MDA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AC、SOD及GSH-Px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3d及5d血清MDA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TAC、SOD及GSH-Px则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变化较大,治疗后3d后改善开始显著。
作者:尤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