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旻;卢少华
目的:探讨变频正压冲洗雾化与负压置换对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9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儿行负压置换治疗为对照组,49例患儿行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儿的各种感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儿流涕视觉模拟评分、鼻塞视觉模拟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负压置换相比,变频正压冲洗雾化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丽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Maryland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Bohlers角和Gisanse角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Maryland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Bohlers角和Gisanse角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矫正跟骨骨折患者各项X线指标,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经皮撬拨内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更具临床优势。
作者:黄朱宋;高曦;蓝锦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异形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Sanders分型,对45例62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前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及跟骨CT平扫并三维重建,予克氏针撬拨复位,局部植骨,异形钛板做有效固定治疗。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本组62足中,优20足,良38足,可4足,优良率93.5%。结论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植骨重建跟骨形态,行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和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劲松;沈宏达;汪银魁;艾买江;付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提供新的诊断及治疗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Livin在22例妊娠滋养细胞组织(14例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作对照组。结果Livin蛋白在侵蚀性葡萄胎中表达率为57.1%,绒毛膜癌中表达率为87.5%,正常绒毛组织中为10.0%;Livin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高表达与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Livin在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高表达提示Livin可能参与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韡;马瑞;王艳霞;安瑞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河南省南阳地区抗高血压药物相关基因分布特征,为该地区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提高抗高血压治疗的经济效益。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通过Tap-man探针法对目前国内外已达成共识的五大类降压药疗效相关的13个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结果(1)南阳地区高血压患者可能对氢氯噻嗪、氨氯地平、氯沙坦类药物疗效较好;(2)美托洛尔降压效果一般且发生心动过缓风险过高;(3)女性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后咳嗽风险明显高于男性,且效果较男性差(P<0.05);(4)肥胖高血压患者可能对氨氯地平效果较好(P<0.05)。结论南阳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可广泛应用氢氯噻嗪、氨氯地平、氯沙坦类药物;对美托洛尔效果可能较差,不建议广泛应用;女性患者不建议应用ACEI类药物;肥胖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效果可能较好。
作者:乔崇;李玉东;刘志远;高建步;米婷婷;杨守忠;张明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比较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NTNG)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整体蛋白质表达,以研究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组织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提取NTNG甲状腺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总蛋白,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各组总蛋白;经MALDI- TOF / TOF质谱分析,搜索数据库,寻找匹配的相关蛋白质,鉴定蛋白质,获得差异蛋白质的信息。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和质谱分析共获得9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差异蛋白点,其中4个在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高表达,5个低表达。结论 NTNG与正常腺体组织间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细胞信号传递等参与NTNG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姚金科;胡才学;吴耿刚;何文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成人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8%(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成年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陈昌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后心功能改善、GQOLI-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崔秀美;赵维秀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分析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与传统方法切除扁桃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需择期进行切除扁桃体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方法切除扁桃体,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后咽痛、手术后咽部水肿、扁桃体窝伪膜生长状况、吞咽功能、说话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5±5.9)mL、手术时间(20.7±10.2)min、麻醉时间(25.2±5.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咽痛评分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切除扁桃体相比,利用单极电刀切除扁桃体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相关指标恢复也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华;余建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92结节性痒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桃红四物汤加减组)46例和观察组(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西药组)46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与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也好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显效相对更快。
作者:马建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000例,分析椎管内麻醉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且及时进行治疗。结果1000例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中,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的患者13例,发生率为1.3%,发生原因有很多,有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经过治疗,9例痊愈,3例有效,1例无效。结论椎管内麻醉很少并发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但是偶尔会发生,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且进行治疗。
作者:黎洪林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顺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总计30例应用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总计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铂联合治疗。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疗效、患者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率、不良反应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与常规细胞学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患者249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细胞学检测及DNA倍体分析技术,其中38例可疑阳性者,均实施病理组织活检,比较两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测灵敏度为16.7%,特异度为70.6%,DNA倍体技术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8.2%,DNA倍体技术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胞DNA倍体分析不仅能用于诊断CIN病变,相对于常规细胞学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作者:刘晓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病毒唑治疗患儿48例为对照组,消旋卡多曲治疗患儿48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止吐时间(2.1±0.7)d、止泻时间(2.5±0.9)d、退热时间(1.8±0.6)d、住院时间(4.6±1.3)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6±1.0)d、(3.2±1.1)d、(2.3±0.8)d、(6.7±1.5)d,观察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郑健荣;刘一鸣;谭本仁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记录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开始透析时间,动静脉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和失功时间。结果117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发生内瘘阻塞12例,占10.3%。12例发生内瘘阻塞者中高血压10例、糖尿病肾病7例、红斑狼疮肾炎5例、多囊肾2例;高凝状态所致5例,超滤量过多4例,压迫时间过长2例,内瘘使用过早1例。结论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正确选择血管,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
作者:严艳;黄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在妇科不孕不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与探讨。方法选取548例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对患者ACAb(抗心磷脂抗体)、AsAb(血清抗精子抗体)、TAAb(抗滋养层抗体)、EmAb(抗子宫内膜抗体)、Ah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ZPAb(抗透明带抗体)以及AOAb(抗卵巢抗体)等免疫生殖抗体进行测定。结果在AsAb、EmAb阳性患者中,自然流产组与原发不孕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mAb患者阳性中,对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CAb患者阳性中,阳性率高的是继发不孕组,原发不孕组、自然流产组分别对比于继发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Ab患者阳性中,原发不孕组与自然流产组、继发不孕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Ab与ZPAb患者阳性中,自然流产组、原发不孕组以及继发不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Ab患者阳性中,自然流产组、继发不孕组和原发不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8例患者中,抗体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75.91%,而且7项中存在1项为阳性的患者所占比例为57.93%,存在2项的比例为31.92%,存在3项以上的比例为10.07%。结论在临床诊断女性不孕不育的措施中,对其进行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检测是非常有必要,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彭瑶;黄红梅;曾钦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其高表达是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与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关系密切。目前,学者们观点比较一致的是, IDO可通过3种机制参与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耐受。脂多糖和多种细胞因子等物质可调节IDO的表达,1-甲基色氨酸作为IDO的抑制剂在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IDO如何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具体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对今后制定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硕;李保松;崔运福;王荣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0例根据挂号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LVPWT和IV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D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能有效改善心肌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8例兴奋期患者,36例处于共济失调期,8例患者处于昏迷期,全部行纳洛酮药物治疗。结果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期患者行药物治疗后一般在3h内清醒,大部分陷入昏迷的患者行药物重复治疗后12h内苏醒;兴奋期患者与共济失调患者使用纳洛酮药物的剂量约为0.4~1.2mg,昏迷患者纳洛酮药物剂量为1.2~2.0mg,且需要重复给药。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行纳洛酮药物治疗能够加快患者清醒,效果明显,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作用突出。
作者:祁爱保;杜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7例,所有患者皆进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对颈椎病的原因分析,MRI对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的诊断率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对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率高于X线平片(P<0.05)。而对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诊断率低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颈椎双边征及椎间孔狭窄。而MRI则对纤维性椎管狭窄,伴脊髓水肿、变性,寰枢椎半脱位有独特的征象。结论综合X线平片、CT、MRI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
作者:任蓬程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