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化痰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欧阳北江生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补肾, 化痰, 中药
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 年4 月~2011 年4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98 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选用常规化痰止咳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选用补肾化痰中药进行治疗,治疗阶段再根据患者的病况进行药物的适当增减.结果 经过2 个疗程的治疗,98 例患者中共有90 例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1.84%.其中治疗组47 例,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43 例,有效率为89.58%.结论 补肾化痰中药是通过补肾、健肺、益脾,从慢性支气管炎的损害根本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治疗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 例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与观察.结果 腔静脉滤器置入情况经股静脉人路置人46 枚,经右颈内静脉人路置入14 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困难和风险,只有熟练掌握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和相关技能,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张文砚;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术后应用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术后应用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以门诊确诊的宫颈糜烂患者136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微波治疗术后应用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糜烂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的对照组.结论 治疗组患者的应用微波治疗联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糜烂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引起术后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出血时间也大大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气血双补治疗前置胎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气血亏虚、中气不足而致的前置胎盘的疗效.方法 临床采用益气养血、安神、固本安胎、健脾益心等方法,利用前古中医药,如安胎白术汤、补中益气汤、益气养血归脾汤,临床随症加减.结果 本组治疗20 例患者,痊愈和明显好转19 例,因其他疾病医治无效者1 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 笔者通过临床中医中药的灵活运用,合理用药,对那些现代医学无法施药的临床疑难病症,发挥中医中药的特长,发掘未能被发现祖国伟大的医学宝库,使它能为人类造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作者:张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钼靶指导乳腺钙化灶切除在发现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钼靶X 线辅助乳腺钙化灶切除活检在发现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阳江市人民医院乳腺科2009 年12 月~2010 年12 月对75 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钙化灶在钼靶指导辅助下进行切除活检手术,通过回顾性分析来评价其在发现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乳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学诊断:浸润性导管癌5 例,导管内癌15 例,不典型增生20 例,乳头状瘤24 例,余均为良性.5 例浸润性导管癌接受外科手术及辅助治疗,15 例导管内癌接受单纯乳房切除,该组患者均为0 ~Ⅰ期,治疗后随访1 年均未有复发转移.20 例不典型增生及24 例乳头状瘤接受外科开放扩大切除病灶手术,该组患者随访1 年,被切除病灶无复发征象.结论 利用钼靶X 线辅助作乳腺钙化灶切除活检能准确发现非肿块型乳腺病灶,包括早期乳腺癌、癌前病变,在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中意义重大.

    作者:陈计赏;陈贵俦;冯玉珊;林进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身热化疗治疗癌痛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全身热化疗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31 例有癌性疼痛的患者行热化疗,治疗结束后1 周及4 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1 例患者中治疗后1 周及4 周分别有28 例和25 例癌痛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全身热化疗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尤成升;翟瑞仁;逄朝霞;于英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共收集148 例2010 年1 月~2011 年6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辅舒酮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FEV1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FVC 及P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辅舒酮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赖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光疗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30 例新生儿黄疸,观察袋鼠式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光疗的影响.结果 袋鼠式护理的患儿恢复时间缩短.结论 袋鼠式护理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

    作者:蔡洁贞;张惠娇;裴庆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生血宁片对老年贫血合并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生血宁片对老年贫血合并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老年贫血合并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用生血宁片进行治疗,每日3 次,每次0.5 g,观察治疗前后便秘及贫血的改善情况.结果 便秘症状痊愈86 例,显效12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92.5%,服药后4 周各项贫血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生血宁片对贫血合并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便秘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徐伟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方法 以38 例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其中2 例导管脱落重新置管,2 例导管阻塞用导丝或生理盐水冲管后复通,1 例置管后胸痛3 d 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经5 ~ 28 d 置管胸液引流彻底.恶性胸液患者经导管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后38 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未见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常规胸穿抽液相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小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安全性能高,医疗风险小并可提高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中晚期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中晚期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5 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患者行肌肉神经减压松解术、屈肌起点滑移术、肌腱延长术、肌腱移位术.结果 15 例手术者,术后获得3~24 个月的随访.评定结果:优6 例,良4 例,中3 例,差2 例,优良率为66.7%.结论 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中晚期积极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手部功能的改善是必要和有效的.

    作者:赵东波;张维嘉;明键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降黏降压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通过对高血压现状的分析,运用系统科学和泊肃叶定律肯定了血黏度在高血压发病中的重要性,结合临床并突出中医药特色及优势,阐述针对血黏度环节的治疗方法-降黏降压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作者:杜娟;周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弥可保联合银杏达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弥可保联合银杏达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6 例2 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 例,观察组采用弥可保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弥可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则明显改善(P<0.05).结论 弥可保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优于单纯应用弥可保的疗效.

    作者:夏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补肾化痰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 年4 月~2011 年4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98 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选用常规化痰止咳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选用补肾化痰中药进行治疗,治疗阶段再根据患者的病况进行药物的适当增减.结果 经过2 个疗程的治疗,98 例患者中共有90 例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1.84%.其中治疗组47 例,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43 例,有效率为89.58%.结论 补肾化痰中药是通过补肾、健肺、益脾,从慢性支气管炎的损害根本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作者:欧阳北江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

    目的 探讨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控制饮食、体育运动、心理疏导及动态血压监测等方法进行综合管理.结果 居民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积极参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满意.结论 以社区高血压为对象的持续、规范的综合管理模式方便快捷、起效快、覆盖广,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牵抖手法治疗Colles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牵抖手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3 ~ 16 个月,X 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其中桡骨无短缩或短缩小于5 mm 的44 例,关节面平整或不平整小于2 mm 的42 例;掌倾角3°~ 15°,平均8°;尺偏角18°~ 27°,平均21°.优良20 例,良好28 例,一般4 例,优良率达92.3%.结论 细致的骨折分类,恰当运用牵抖手法矫正畸形,石膏外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杜朝阳;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杞菊地黄丸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杞菊地黄丸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 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丸,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 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杞菊地黄丸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春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6 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西药常规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15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使用1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21 例,占52.6%;有效15 例,占39.5%;无效2 例,占5.3%;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显效14 例,占36.8%;有效18 例,占47.4%;无效6 例,占15.8%;总有效率为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有效率,缓解病痛,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杜宗升;张德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肺脓肿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52 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对照组36 例采用内科正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肺脓肿的效果.结果 88 例患者随访1~5 年,治疗组症状完全控制41 例,显效9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症状完全控制12 例,显效15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肺脓肿优于内科正规保守治疗,可代替传统的病灶切除术,显著降低手术率.

    作者:钱菊生;张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以及神经外科2006 年1 月~2011 年1 月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0 例,男53 例,女17 例,在早期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测定患者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的抢救成功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LIS 评分、GCS 评分以及All 指数,观察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结果 抢救成功率为68.6%;机械通气治疗前的GCS 评分、LIS 评分、All 指数等指标与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及生理指标在机械通气后均达到通气目标;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颅脑损伤后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蔡耀权;李穗;柳建中;胡峻岩;王正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教育

    目的 探讨护理教育在老年性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183 例191 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非超声乳化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教育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的全程护理教育,本组病例均如期施行手术,随访1 ~ 3 个月,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均恢复.结论 开展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教育,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小娟;郝琼;郭亚琴;徐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