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丽;鲁玉霞;张会娟
医院病患集中,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发院内交叉感染。针对当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和预防措施,加强预防感染的意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现对当前医院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龚昱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振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通窍益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2例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窍益心丸组(治疗组)13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3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及调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通窍益心丸3丸,2次/天;两组均用药60 d;于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通窍益心丸组有效率97.8%,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7%,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中NST和ΣST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窍益心丸能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疏通微循环,改善心脏供血功能,减轻心脏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清除血液的高凝、高粘、高聚状态。稳定斑块,阻止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可显著改善UAP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减少或避免AMI的发生。
作者:吴继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化痰逐瘀汤对患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验证祛痰通络,活血化瘀,益气温阳法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为该病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例基础。方法仔细甄选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痰瘀内阻型或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1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患者每日采用化痰逐瘀汤煎熬内服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救治。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相关生理表现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70例患者中,显效42例,显效率为60.01%,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的70例患者中,显效30例,显效率为42.87%,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化痰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杜言辉;朱忠杰;刘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3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作研究对象,A组180例采取抗菌、抗病毒和吸氧等基础治疗,B组206例基础治疗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78.89%,B组总有效率93.2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9,P<0.01);B组的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练;董杨颖;汤韶斌;华晓星;麦华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了解现状,探讨原因、影响因素,找出解决方法,以预防职业倦怠症的发生。方法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影响。将首批参加“示范工程”的4个试点病区96名护士为试验组,其他选择未参加“示范工程”的4个病区94名护士为对照组,均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结果两组的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而个人成就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示范工程”和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存在呈负相关性。
作者:王圆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顺序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30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特殊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患者应当给予早期正确饮食,早期活动指导,腹部按摩等特殊护理,能够有效避免以及减少腹胀以及术后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种慧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表现为不典型心电图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观察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相关性。结果①39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具体表现为:患者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6例;患者仅有ST-T变化、无Q波9例,肢导低电压、电轴左偏3例;患者Vl~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6例;动态监测ST-T改变患者3例;患者V3~V5导联U波倒置、后出现ST-T改变5例。②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共13例,占33.3%,死亡患者7例,占17.9%,其中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例,占25.6%,死亡6例,占15.4%;心电图表现为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3例,占7.7%,死亡1例,占2.6%。以心电图表现为ST升高为特点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表现为非ST升高的患者。结论不典型心电图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各异,对于可疑患者要结合患者症状、动态心电图及患者血清学检测做出仔细的判断,才能有效避免遗漏。
作者:兰素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自然状态下口腔中种类繁多的细菌以生物膜(biofilm)的形式生活。它们彼此混合生长、共同生存,想要保持菌群的构成比始终平衡,就需要对菌种的信号进行高效传导。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I-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是口腔中细菌与细菌之间的信号传导的一种重要分子。本文就AI-2信号分子及其在口腔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罗安勇;陈万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糊测试评定的应用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吞咽障碍观察组的改善优越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糊测试评定可及时有效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从而有效地减少患者误吸的危险及不必要的插胃管,保证水分摄入、增加进食乐趣,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振梅;罗敏婵;梁丽霞;王金兰;李又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左洛复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洛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丸,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在治疗2、4、6、8周后,观察组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1、3.317、3.971、3.348,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结论左洛复联合丹栀逍遥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毓茂;郭玉花;陈晓燕;黄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失眠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单纯服药,单纯耳穴贴压及服药联合耳穴贴压。结果服药联合耳穴贴压组在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单纯服药组和单纯耳穴贴压组。结论服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臧镭镭;胡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母血及脐血中血清学指标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抽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巨大儿产妇24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胎儿体质量正常产妇2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母血及脐血中血清学指标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母血及脐血中血清学指标蛋白指标RBP、PA、TRF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血及脐血中血清学指标蛋白指标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存在直接关系,临床可将其作为检测孕妇和胎儿的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谢有欢;胡艳英;樊秀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离体和在体机械损伤致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体外建立机械划伤致VSMCs增殖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5-BrUd)掺入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整体动物上,采用新西兰兔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7d取颈总动脉段,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测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结果机械划痕损伤12 h后划伤处两侧的细胞开始有部分增殖和迁移,24 h后细胞增殖较为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机械损伤后细胞增殖增多(P<0.05)。整体动物上,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7 d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机械损伤可以导致离体和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作者:高林江;刘幸平;韩莎莎;姜红岩;李金玉;黄展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发生骨折与再骨折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与再骨折组,各60例,使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两组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再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骨折组,女性比例高于骨折组,平卧位到站立位转换间隔时间长于骨折组,再骨折组前次发生骨折部位位于椎体或股骨的人数明显比骨折组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烟酒史等,特别针对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老年人,应该给予患者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健康教育、复训训练等,有利于不断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命满意程度。
作者:石耀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中山市中医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3, P=0.7386)。结论穴位按压及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熊亚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是探讨胃癌可行胃部分切除,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术后患者的预后和反流情况分析。方法2000年3月至2014年3月360例。在我院期间收治的胃癌,行手术治疗病例分两组手术方式:对照组全胃切除(180例)和胃部分切除组(180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跟踪随访术后并发症,术后反流,生成率之间差别。结果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快,并发症少,低于全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低于全胃切除组。结论胃癌患者中,根据病灶大小、部位,病灶转移情况,如果可行胃部分切除能达到治疗目的胃癌患者,行胃部分切除,较全胃切除患者比较,手术损伤小,生理功能存在,术后并发症及风险也小,相对恢复较好,不影响生存率,提高患者术后预后水平,同时吻合后残胃领状返折可减轻和改善术后反流情况。
作者:金凤玛;杨树成;陈健;吴必超;袁志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成功鉴别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中成分,阴性无干扰。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精确,适用于史国公酒中的羌活和红曲的鉴别。
作者:姚亮元;黄云;戴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深层次地解析逍遥散的内涵实质,并用辩证论治的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将逍遥散引入妇科领域,结合临床实践,使逍遥散在妇科领域得以升华、深化。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诊死亡的病因构成,探讨目前急诊危重患者救治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记录完整的急诊死亡病例。结果急诊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73∶1)。死亡年龄出现2个高峰,40~60岁,>70岁。创伤为<40岁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猝死发生率在30%,来诊时死亡占29.4%。结论心脑血管病及创伤致死率高且发病年龄在青壮年,对家庭及社会影响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心脑血管病的现状,减少创伤的发生,提高创伤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滨;宁文龙;辛传友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