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卜浪;谭文捷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肢体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肢体的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总有效率为92%。结论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麻醉方法对妊高征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妊高征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82例妊高征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分别观察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胎儿娩出(T2)和术后(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疼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较T0均明显下降;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患者T1和T2时间点的心率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疼痛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妊高征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镇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中,其机体常常会受到一些明显的组织损伤或者潜在性的损伤,且手术后存在程度不一的疼痛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患者外科手术后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成为外科手术临床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和阐述,并就其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秋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30例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及类似的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喜炎平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常规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发展为危重症的例数、发热和肢体抖动或惊跳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展为危重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惊跳或肢体抖动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露醇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防止患者进展为危重症,保护脑功能。

    作者:谢立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孕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等基础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和腹围每周增长等各项生长指标,PI、RI、S/D等脐动脉血流指标,HCT、D-二聚体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可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儿骶管置管联合静脉等多种镇痛途径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小儿术后镇痛的多种途径,寻找临床可行的小儿术后镇痛方法,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小儿(新生儿~14岁)100例,随机,双盲对照接受术后镇痛患儿分4组:A组0.125%罗哌卡因2mg/kg射和吗啡2~4μg/kg手术结束前单次硬膜外推注。B组吗啡先推2~4μg/kg带硬膜外管留置回病房,镇痛泵持续给0.125%罗哌卡因2mg/kg和吗啡2~4μg/(kg?h)(每小时2mL)。C组吗啡先推2~4μg/kg带硬膜外管留置回病房,镇痛泵持续给0.125%罗哌卡因2mg/kg和吗啡2~4μg/(kg?h)(每小时2mL),切口喷洒1%丁卡因3~4mL,静脉吗啡4μg/kg持续给药,或多瑞吉皮肤贴剂。D组不做任何术后镇痛组均记录患儿VAS评分。结果与无镇痛处理相比,3组患儿在上述处理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S评分低,患儿明显在安静状态下,但出现两例嗜睡患儿,均在2~3岁,考虑吗啡和多瑞吉(芬太尼)引起,另外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也不容忽视,特别是2岁以下的患儿更应该减少局麻药的用量,以免出现神经症状。结论小儿骶管置管联合静脉等多种镇痛途径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对于<2岁以下的患儿应严格控制局麻药和镇痛药物的用量。

    作者:邝永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925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出院292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对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45.4%;涉及4大种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林可酰胺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唑啉(57.9%)和头孢呋辛钠(23.9%);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2.8%,疗程合理率为41%,24h内停药的病历中,术前仅用一次的占77.4%。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8.2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比例较高,药物选择不当、给药剂量偏大、给药时间长等情况依然存在,必须进一部加强学习培训,加强监管,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李金卓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的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了解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建立和完善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结果2009年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来,未出现因外来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推迟、失败,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及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信息系统应用于检验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建设逐步加速,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也逐渐完善。由于网络信息系统具有记录准确,误差小,储存方便,空间小,保存长久,不易丢失等优点逐步应用于医院的检验管理方面,在提高院内管理水平以及加速医院现代化进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以医院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为切入点,针对医院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的构成以及实行管理的过程进行讨论,并针对网络信息系统在院内检验管理方面所占的优势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以及为院内带来的效益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作者:陈雪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硫酸镁在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硫酸镁针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医务工作者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用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上述患者确诊后即开展临床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降压,解痉,合理扩容、镇静、必要时给予患者尿处理。硫酸镁用10%的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当患者颅内压升高、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时可以配合使用利尿药。本研究患者治疗用药后,对患者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测评,用以评价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的下降。其中显效患者48例,有效患者30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97.5%。患者经治疗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值,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75%,无新生儿窒息现象发生。结论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产后并发症低,用药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病例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陈瑞贞;蒋常青;庾秋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的7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Orem自理理论进行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自理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自理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根据Orem自理理论进行干预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自理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石素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7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治疗的对比观察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临床应用开放式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分别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7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8例患者实施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B组38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B组患者,其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均显著的优于实施开放手术治疗的A组患者(P<0.05)。结论开放式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相似,但腹腔镜手术可以显著的缩短手术、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手术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国海;杨天平;甘典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体位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不同体位对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膀胱结石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各有25例,A组患者采取俯卧位,B组患者采取仰卧位。C组患者采取半卧位,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B之间和B、C之间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比来说半卧位对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好一些,但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体位进行碎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及治愈率。

    作者:哈力木拉提;吐尔洪?沙木沙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奋乃静片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奋乃静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用TigerkinODS-3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缓冲液(取冰醋酸28.6mL,置100mL量瓶中,在搅拌下加入三乙胺34.8mL,继续搅拌约5min,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乙腈-甲醇(52∶40∶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在10.12~30.36μg/mL范围内,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2%。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适合于奋乃静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董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观察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尼替丁组)28例和观察组(奥美拉唑组)28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出血量患者的出血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不同出血量患者的出血治疗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中不同出血量者,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比较项目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美拉唑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佳,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作者:刘志宁;尤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肾性水肿8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提供科学的治疗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肾性水肿患者1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治疗组采用托拉塞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0%,有效率30.59%,无效率9.41%,总有效率高达90.59%;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0%,有效率30.59%,无效率29.41%,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肾性水肿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应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药热熨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疗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9),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热熨乳房来缓解乳房胀痛。结果两组产妇在乳房肿胀程度、疼痛分值、乳汁排出量三方面观察者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疗法对乳房胀痛有较好的效果,且患者感觉舒适,护理操作简便。

    作者:吴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在高危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经济性探讨

    目的:回顾性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高危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高危产后出血孕妇行剖宫产者19例采取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治疗,观察产妇的产后出血总量,是否接受输血及输血量,医疗支出等。结果12例患者在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250μg后宫体变硬,联合B-Lynch缝合术后19例患者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术后无再活动出血,产前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中度贫血1例患者接受输血800mL。结论对高危产后出血行剖宫产术时行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B-Lynch缝合术,具有止血迅速、高效、简便等优点,且医疗支出较介入、输血等费用低,同时减少失血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及输血风险,可作为剖宫产术中高危产后出血的首选。

    作者:杨水艳;王迎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生殖器疱疹经重组干扰素α-2b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及阿昔洛韦两种药物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实施治疗后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63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并根据不同的治疗内容将63例患者分为A、B两组组。其中A组31例患者单一使用阿昔洛韦治疗,而B组32例患者则在A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实施重组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结果实施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疱疹的消退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单纯治疗的A组患者(P<0.05)。结论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及阿昔洛韦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对于遏制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小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17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探讨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117例羊水过少孕产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中,剖宫产97例,占82.9%,证实羊水过少89例,准确率占91.8%。经阴道分娩20例,证实羊水过少18例,占90.0%。本组B超与临床符合率为91.5%。羊水量≤100mL或羊水极少者53例,占45.3%,羊水在101~299mL者64例,占54.7%。出现胎动明显减少、胎动异常61例,占52.1%:羊水Ⅱ~Ⅲ度污染36例,占30.8%,胎心异常9例,占7.7%。新生儿窒息27例,占23.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慢性缺氧的标志,对围生儿预后影响严重,应加强产前监测。一经确诊应根据综合检查结果及是否存在妊娠高危因素选择佳分娩方式及时终止妊娠。阴道试产过程中严密监护,适时剖宫产,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殷艳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降血压治疗的适度平衡原则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病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理想降压目标是什么?曾经有研究认为血压降的越低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越好,现在有研究表明血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降低反而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的事件增加。实际上把血压降到零肯定是不行的,高血压病的理想降压治疗实际上存在一个适度平衡原则需要遵循。1高血压理想降压目标是什么降压治疗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还可以通过降压效应及药物本身的额外辅助作用全面影响心血管疾病谱,贯穿心血管疾病亚临床的器官损害、临床疾病到心血管终点事件,终降低死亡风险。有研究对147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评估不同降压药物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结果发现在71项设定冠心病为终点事件的临床试验中,血压每降低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可降低22%,而且降压的获益无论在之前有或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都保持一致。在同一项荟萃分析中,45项设定卒中为终点事件的临床研究中,血压每降低10/5 mm Hg,卒中的相对风险可降低41%,而且降压的获益无论在之前有或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都保持一致[1]。另一项对1966年至2007年108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包含958000人群。结果发现在应用药物降低血压患者,血压每降低10/5 mm Hg,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可降低25%,卒中的相对风险可降低36%[2]。

    作者:叶辉;叶千琨;张云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