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时
目的探讨自发眼球内出血的磁共振影像(MRI)及超声影像表现。方法选取6例经手术证实的自发眼球内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前的磁共振影像(MRII)及超声影像表现,记录主要的的病变形态、信号、强化特点、声像特点。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行MRI及经灰阶超声检查,5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及MRI增强检查。其中MRI图像上,病灶3例驼峰状,l例新月形,2例扁豆状,5例MRI增强检查病灶内部无强。在诊断表现上,6例灰阶超声诊断为肿块;4例彩色多普勒超诊断为出血,l例诊断为肿物;6例MRI诊断2例结果正确,4例误诊。结论自发眼球内出血的磁共振影像(MRI)信号多样,主要特点为病灶内部无强化特征,通过超声影像的配合使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小茴香在大鼠肝硬化治疗中的去腹水、保钾、补钾作用。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造模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0只)、双氢克尿噻组B组(20只)、双氢克尿噻+氯化钾组C组(20只)和小茴香组D组(20只),各组应用相应药物1个月后观察各组大鼠相应指标。结果 D组大鼠肠蠕动次数(31.48±3.01)次/min、血清ALT(62.39±33.18)U/L、K+(4.05±1.06)mmol/L同C组大鼠相应指标(30.41±2.93)次/min、(140.24±47.23)U/L、(4.02±1.02)mmol/L间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而C组、D组均各指标均明显优于A、B组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肝硬化去腹水治疗中,能够同利尿剂联合氯化钾效果类似,起到保钾、补钾作用。
作者:海热尼沙?黑提甫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特征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221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导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组研究中消化性溃疡是为主要的原因,其次是胃癌和急性的胃黏膜损伤。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该以内科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如果有手术指征的病例也应该在对出血进行有效控制之后再对患者开展手术,从而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的风险,如果内科治疗没有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则应该考虑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作者:田邦妮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IL-13的影响。方法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对照组、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低、中、高剂量组,给药24h后,ELISA检测上清中IL-13的含量。结果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在10、40、160μg/mL时均能促进IL-13的表达。结论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促进抑炎因子IL-13的表达。
作者:李卫萍;李元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进行危机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对医院内存在的护理管理类危机详细的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剖析其成因、环节、表现等方面,在医院的日常工作里,充分的把危机管理与医院的护理管理相结合,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认可度在加入危机管理后显著提高,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也有所减少,充分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结论在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入危机管理,对院内的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效果,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唐吉莲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3名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分为五组,其中2型糖尿病治疗组(T2DM-T组)103名,糖耐量受损治疗组(IGR-T组)95名,2型糖尿病对照组(T2DM-C组)91名,糖耐量受损对照组(IGR-C组)88名,糖耐量正常组(NGT组)106名,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治疗,阳性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分别用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用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以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前与NGT组比较, T2DM组的IAI和HOMA-IR存在统计学差异;T2DM组和IGR组的ΔI30/ΔG30、MBCI、HOMA-β、DI四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发现,T2DM组与IGR组的IAI显著升高,T2DM组的HOMA-IR显著降低,但是IGR组的HOMA-IR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ΔI30/ΔG30、HOMA-β、DI三个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B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具有降糖疗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地缓解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调节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赵美燕;王海燕;郑瑞莲;顿晓熠;陈尧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总结了1015例微型腹腔镜线套线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配合,重点强调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做好手术物品的准备,熟练掌握手术仪器、器械的性能,术中注意保暖和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切意外情况的处理等。10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金玲;杨小珊;李明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HBV感染情况及对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07~2010年某高校新生入学体检,测定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核心抗原、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分析4年的测定结果。结果该高校2007-2010年新生HBsAg阳性率高为3.77%,“大三阳”阳性率高为1.37%,“小三阳”阳性率高为1.03%,抗-HBS阳性率高为51.5%。结论该高校4年间新生的HBsAg阳性率较低;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重视学生健康教育与预防干预,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有关。
作者:杨春梅;吴玉洪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医护合作对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于健康教育前与教育后3个月进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但实验组生存质量总分、日常生活活动得分、焦虑与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社会活动得分两组无差别。结论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可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护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申华平;刘学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总结30例经电子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胆结石狄激光碎石的手术配合。主要包括充分术前准备,熟悉手术过程、配合要领、掌握仪器的功能,原理及操作规程,熟悉设备保养,认为良好的手术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静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关节镜监视下行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部骨折,分析其分型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O分型、X线特征和关节镜下,将42例胫骨髁部骨折患者进行分型,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治疗,采用螺栓、钢丝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通过对患者长达4年的跟踪治疗观察,患者均无伤口和关节内感染,无关节疼痛、粘连和不稳定问题,术后2个月患膝活动能力恢复正常,其中40例患者伤口愈合,2例患者拆线后1个月部分钢丝外露。以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其临床效果高于87分。结论采用胫骨髁部骨折分型方法对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部骨折有积极意义,而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部骨折可达到微创、高效标准。
作者:张洪涛;朱鹤飞;胡守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浓度和剂量的锝99标记的硫胶体注射液注射于乳腺癌患者乳晕区真皮内,观察其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作用,为核素法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注射不同浓度和剂量的锝99标记的硫胶体注射液注射于乳腺癌患者乳晕区真皮内。用探测仪探测热点,术中结合探测仪完全切除前哨淋巴结。然后再继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把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试验中热点出现的时间,短的为2.0mci,0.2mL组。三组SLN检出在1~3枚之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率为98.1%,假阴性率为5.3%。结论核素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浓度和剂量对SLN的检出枚数及检出率和假阴率没有影响但对热点出现的时间有影响,但主要是剂量方面的影响,浓度因素不起作用。
作者:潘薇;张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肾结合病症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型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发展前景,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做出针对性指导。方法划定区域,划分人群,病历完整的患者65例,对比分析各自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随机选取某时间段内(本文中选取2012年3~8月时间段)肾结核就诊患者,实际确诊人数与超声声像图结果比较,符合率可达到85.5%左右。结论超声检查具有传统方式所不具备的简便无创、价廉有效等优势,作为肾结核病症首选方式之一,对于依照声像图诊断肾结核和病理分型都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许雪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2012年度长征镇社区老人8587例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了解本社区老年人体质量、腹围、BMI、血脂,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587名受检者按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使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记录,体检结果使用Epidata3.0录入。结果8587名居民健康体检中发现BMI≥24有4419人占总数51.5%,其中肥胖者1299人占15.1%,高脂血症占55.3%;男性与女性之间在肥胖、高脂血症、检出率差异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高脂血症是非传染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的病因。社区居民健康不容乐观,应加强社区干预、健康指导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孙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随着CT的问世、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发展,我们基层医疗单位的颅脑损伤临床救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而保全了生命,致残率也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静下心来,我们在总结许多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救治失败的教训中,除了伤情过重以外,仍然有许多因素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得到避免的。现就如何避免临床医生在这些救治环节中出现失误以及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一点看法。
作者:周建军;汪昭雄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中80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孩42例,女孩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0例,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痊愈21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在治愈、显效、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配合捏脊疗法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收治的36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仅行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胆总管探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心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而且还必须通过手术解除患者的胆囊梗阻情况,并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杜颖;刘卫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诊中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老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昏迷的主要病因: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38例,占46.3%。脑出血占28.0%,脑梗死占13.4%,癫痫占4.9%。②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镇静剂中毒占7.3%;③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占12.2%;④内分泌紊乱占20.7%。其中抢救成功75例,成功率为91.5%,7例死亡,占8.5%,死亡病因为脑出血、脑梗死。结论急诊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复杂,且死亡风险高,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sVCAM-1、sICAM-1、sCD40L水平及斑块/内膜面积比以及斑块部位炎症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与CD40-CD40L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C组(高脂模型吡格列酮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吡格列酮1mg/(kg?d)灌胃;D组(高脂模型吡格列酮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吡格列酮2mg/(kg?d)灌胃,共16周。在饲养开始前及结束后检测如下指标:①血脂;实验结束后观察:②血清hsCRP;③sVCAM-1、sICAM-1、sCD40L;④斑块/内膜面积比;⑤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CD40的表达。结果饲养开始前B、C、D组与A组比较,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6周后,B、C、D组血脂水平与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C、D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C、D组sVCAM-1、sICAM-1、sCD40L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内皮保护功能,而这些功能可能与其阻CD40-CD40L系统有关。
作者:李华伟;薛凌;高夏青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对复杂性肛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一共收治了170例肛瘘手术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5例,在试验组中,采用PCEA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方式和在手术以后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的麻醉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的起效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麻醉效能也比后者要高;试验组患者的轻度疼痛患者要明显比对照组多;试验组患者的镇痛率为94.11%,对照组为77.6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PCEA进行麻醉,镇痛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镇文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