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时
目的探讨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49例心脏停搏ICU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抢救措施和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所有49例ICU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患者中,39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抢救成功,且不同复苏开始时间以及院前院内心脏停搏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ICU心脏停搏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通常较低,特别是院前出现心脏停搏症状的患者,因此,各个医院应强化急救体系建设,缩短复苏时间,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滕启皓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究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血站采血控制、血液的备份情况、血液保存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血液非正常报废的数量在132~158U,报废量较低,报废率在0.25%~0.28%,报废率较小。血液总非正常报废率比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值低。结论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保证采供血的安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总结了1015例微型腹腔镜线套线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配合,重点强调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做好手术物品的准备,熟练掌握手术仪器、器械的性能,术中注意保暖和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切意外情况的处理等。10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金玲;杨小珊;李明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分析复杂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根骨骨钉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2.31%、61.54%,组间数据对比χ2=25.4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3.4±1.9)d与(18.9±2.8)d,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复杂Pilon骨折一般都采用手术治疗方案,但是必须根据患者详细病情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复杂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有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应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杨元疆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病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强心苷类药物强心、给予利尿剂利尿、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美托洛尔。上述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心功能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和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陈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杨国时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是一组病情发展急骤,伴有少尿、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肾小球疾病。其预后差,如治疗不当,经数周或数月即进入尿毒症期,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
作者:何向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寻找一种理想的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方法用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对标本进行灌注,标本经过保存液浸润一定时间后,然后是一个缓慢的干燥过程,将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保存的标本与传统的保存方法保存的进行比较。结果用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处理的人体解剖标本,保持了标本材料的自然形态、体积、色泽且富有弹性,具有保存效果好、刺激性小、毒性小和环保等优点。结论改良的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既有利于人体解剖标本的保存,又有利于实验教学环境的改善,可以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作者:牛家峰;刘湛;李松奇;张从海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以多黏芽胞杆菌(Bacillus polymyxa)090918为出发菌株,经60Co-r射线照射(剂量为22Gy)、甲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多黏菌素E耐受等处理,得到一株多黏菌素E突变株120116,其摇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26%。
作者:陈梁军;王翠;柯伙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SIRT1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8周建立大鼠DCM模型,彩色多普勒检测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室舒张期末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径均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DCM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SIRT1在DCM心肌中表达下调,提示其与DCM的发生与发展相关。
作者:刘杜;周乾毅;李小晶;张淑娟;朱磊;赵运海;袁新初;袁琼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PEG联合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患者分成口服1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200mg西甲硅油组(A组,n=41)和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B组,n=40),比较两组病变检出情况、肠道准备评分结果及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不适程度。结果 A组病变检出率为75.6%(31/41),B组为72.5%(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P>0.05);A组肠道准备评分≤4分21例、5分7例、≥6分13例,B组≤4分13例、5分9例、≥6分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5);VAS评分A组感觉舒适及轻度不适的比例73.1%(30/41),B组感觉舒适及轻度不适的比例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P<0.01)。结论1L复方聚乙二醇联合西甲硅油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航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屈光检查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需要屈光检查的儿童同时采用复方托吡卡胺和阿托品散瞳用药后屈光检查,以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的远视屈光度为标准值,并比较两者的屈光差异。结果复方托吡卡散瞳验光110眼总屈光度低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者95眼,占86.36%,低幅为0.25~1.25D,平均每眼低0.63D;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总屈光度高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者13眼,占11.82%,高幅为0.25~0.75D,平均每眼高0.50D;相同者2眼,占1.82%。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总屈光度与阿托品散瞳验光总屈光度接近,在配眼镜时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替代阿托品散瞳减少患儿的散瞳后各种不适。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诊糖尿病低血糖症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间诊治的40例急诊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平均(63.97±11.35)岁,发生血糖平均(2.11±0.49)mmol/L;出血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22例,呈脑血管意外表现8例,意识不清8例,行为异常2例;积极处理36例低血糖症状迅速消除,神志转清,4例血糖纠正后仍昏迷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点滴后3例清醒,1例死亡。结论低血糖症是临床急诊中常见一组征候群,严重者较多发于老年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复杂,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多,糖尿病低血糖防治措施包括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教育;注意老年糖尿病的特点,避免过度降低血糖;合并应用某些药物具警惕低血糖症。
作者:施伟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的增多、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低下等原因导致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高达9.7%~17.7%。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感染率高的三类手术分别是:胸外、骨外、神经外科手术。感染原因:患者自身基础疾病、手术器械消毒情况、手术室内外卫生环境因素、手术医师的技术能力和熟练程度等均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本文将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切除口感染的护理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作者:贾丽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关节镜监视下行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部骨折,分析其分型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O分型、X线特征和关节镜下,将42例胫骨髁部骨折患者进行分型,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治疗,采用螺栓、钢丝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通过对患者长达4年的跟踪治疗观察,患者均无伤口和关节内感染,无关节疼痛、粘连和不稳定问题,术后2个月患膝活动能力恢复正常,其中40例患者伤口愈合,2例患者拆线后1个月部分钢丝外露。以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其临床效果高于87分。结论采用胫骨髁部骨折分型方法对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部骨折有积极意义,而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部骨折可达到微创、高效标准。
作者:张洪涛;朱鹤飞;胡守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头孢菌素又被称之为先锋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疗效确切、稳定、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皮肤组织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及术后围手术期感染,均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给药方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鸿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明本地区45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对45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巨细胞病毒5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该组451例患儿中病原体阳性295例,总阳性率占65.41%(295/451),男性患儿感染率63.64%(189/297),女性患儿感染率68.83%(106/154),结果可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患儿中感染呼吸合胞病毒的病例数占首位,其次为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与副流感病毒2型占末位。该组患儿中呼吸合胞病毒的阳性率居首位,且多数病毒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婴幼儿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人群,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多见。
作者:张东光;杨利;袁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诊中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老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昏迷的主要病因: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38例,占46.3%。脑出血占28.0%,脑梗死占13.4%,癫痫占4.9%。②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镇静剂中毒占7.3%;③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占12.2%;④内分泌紊乱占20.7%。其中抢救成功75例,成功率为91.5%,7例死亡,占8.5%,死亡病因为脑出血、脑梗死。结论急诊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复杂,且死亡风险高,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32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共有13例患者发生不同类型的术后并发症症状,无死亡病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d。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巩固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孟庆荣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外伤性骨折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骨折类型制定适应的骨折整复方案,给予常规整复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桃红四物汤,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统一配给饮食,避免食用影响骨折愈合的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症状体症得分及整体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第7天血流变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血流变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其指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治疗、饮食情况下,加用桃红四物汤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任万明;朱义用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