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杨国时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参芪地黄汤, 气阴两虚证
摘要: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大脑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球囊成形术1例

    患者女性,65岁,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2010年入院。CT:右侧颞叶、顶叶脑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首先行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栓塞及右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植入,分期全麻下行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行球囊扩张,扩张术后左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消失。术后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缓解。22个月后造影复查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正常,无再狭窄。

    作者:董双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院前创伤急救中护理方式的探讨

    目的简要探讨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救治的120例创伤患者病例,对患者致伤的原因、伤情、院前急救护理方式回顾性分析与探讨。结果及时正确的护理方式提高了院前创伤急救患者的存活率,120例创伤急救患者中,成功抢救患者113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为94.17%。结论高素质的急救护理人员和及时恰当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存活率。

    作者:赵玉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低剂量PEG联合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低剂量PEG联合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患者分成口服1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200mg西甲硅油组(A组,n=41)和2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B组,n=40),比较两组病变检出情况、肠道准备评分结果及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不适程度。结果 A组病变检出率为75.6%(31/41),B组为72.5%(2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P>0.05);A组肠道准备评分≤4分21例、5分7例、≥6分13例,B组≤4分13例、5分9例、≥6分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5);VAS评分A组感觉舒适及轻度不适的比例73.1%(30/41),B组感觉舒适及轻度不适的比例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P<0.01)。结论1L复方聚乙二醇联合西甲硅油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航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CD47-SIRPα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避和治疗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和控制肿瘤生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应地,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作用。近的研究认为巨噬细胞和其它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在调节肿瘤生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综述,旨在叙述肿瘤组织是如何通过抑制吞噬作用进行免疫逃避的,特别是通过CD47-SIRPα通路,并利用这条通路起到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陈洪卫;黄开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又被称之为先锋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疗效确切、稳定、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皮肤组织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及术后围手术期感染,均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给药方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鸿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2011年某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按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检查项目,采用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本地区255名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检查异常人数142人,占受检人员数的55.7%,其中以眼科疾病(晶体混浊、白内障等)检出率高,异常检出率为48.2%,其他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肝胆B超9.4%、血压6.7%、心电图5.5%、胸片4.3%。实验室检查异常人数121人,占受检人数的47.5%,各项目异常检出率依次为:WBC减少12.9%、尿常规异常11.8%、RBC减少7.5%、PLT减少6.7%、HGB减少6.3%、肝功能异常5.9%、肾功能异常3.5%、WBC增加1.2%。不符合国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受检人数占受人员总人数的7.8%。结论本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健康危害,应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和人员健康的管理,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作者:王占成;马晓莉;官玉琴;许晶晶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食管及贲门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17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内镜下扩张治疗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食管X线或者是食管内镜检查,了解狭窄的具体位置以及形态,包括管径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有肿瘤等一些具体情况。对170例食管及贲门的良性和恶性狭窄行球囊扩张或者并探讨扩张、开展对患者的热凝治疗。结果本组中单纯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患者157例,采取球囊扩张并且热凝治疗的患者总共5例,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的患者总共6例,球囊扩张并探条扩张治疗的总共2例,术后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食管及其贲门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作者:黄盖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治疗子宫大出血中的护理

    目的观察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治疗子宫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48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行子宫捆绑式缝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以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治疗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采取个体化护理,观察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产褥病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产褥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1例,对照组8例(P<0.05)。结论子宫捆绑式缝合术治疗子宫大出血简单易行,效果可靠,不增加护理工作量。

    作者:李风芹;石艳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病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强心苷类药物强心、给予利尿剂利尿、同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美托洛尔。上述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心功能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和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陈允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法洛四联症的研究进展

    法洛四联症是小儿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MSCT)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得到各向同性的容积数据,根据需要进行二维、三维重建,能清晰地显示肺动脉狭窄或闭锁、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同时发现伴发的心外大血管畸形和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在诊疾病断治疗、手术风险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讨论MSCT诊断法洛四联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治疗、预防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本次共抽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患儿资料,对其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临床治疗前,先对40例初步诊断观察,弄清病况后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果经诊断,本次40例均为小儿手足口病,所有患儿症状表现复杂,且少数患儿为被传染者。临床重点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终治疗效果显著,病况对比差异性明显(P<0.01)。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病况复杂,临床需综合治疗。

    作者:陈源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老年昏迷急诊患者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中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2例老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昏迷的主要病因: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昏迷38例,占46.3%。脑出血占28.0%,脑梗死占13.4%,癫痫占4.9%。②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镇静剂中毒占7.3%;③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占12.2%;④内分泌紊乱占20.7%。其中抢救成功75例,成功率为91.5%,7例死亡,占8.5%,死亡病因为脑出血、脑梗死。结论急诊老年患者昏迷的病因复杂,且死亡风险高,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某院医务人员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

    医院实行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即制订多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培养、重点人才实行“导师制”式培养、鼓励中青年骨干攻读博士学历、学位、加强职称聘任前进修、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抓好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和考核等方式,加强医务人员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医院的学术地位明显提升、科研成果斐然、医疗质量和技能明显提升,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会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需要加入投入,才能使人才培养取得成效。

    作者:徐德武;戴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PBL教学法在医学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本文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质量,尝试在医学类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

    作者:张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干预

    目的研究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应用干预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共计2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1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基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针对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2±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4.62%(19/130),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降低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玉婷;崔健;沈云龙;曾佩雯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浅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内异症[1]。内异症是妇科的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内异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内异症患者中有20%~90%可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经,而25%~35%的不孕患者与此病有关,故对内异症的研究和诊治,不仅符合患者本身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重要内容。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因此对内异症的诊疗仍在研究探讨中。现就对内异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露荑;严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神经内科病房中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神经内科病房中到底存在着哪些危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它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流行病学的资料,对病患者进行了病房中感染因素的探讨并分析出了它的具体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这些方法的验证,发现了其中院内的感染发生率将近70%。结论由于大部分病房的感染来自于外部,所以加强了对外部环境的严格消毒隔离,正确的运用抗生素。

    作者:黎彩芬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控制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邱娟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在梅毒血清学实验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实验(FTA-ABS)在梅毒血清学实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血清标本28份,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FTA-ABS、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复检。计算和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率。结果 TPPA阳性率为89.29%,FTA-ABS阳性率为82.14%,其中IgG型抗体阳性率为82.14%,IgM型抗体阳性率为39.29%,RPR阳性检出率为42.86%。TPPA法与FTA-ABS法有较高的一致性,而FTA-ABS法中IgM型抗体检出与RPR阳性检出相关性一般。结论 TP-ELISA适用于梅毒抗体的初步筛查,确诊需结合TPPA、FTA-ABS、RPR等实验方法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作者:史兴泉;茆亚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帕罗西汀与阿普唑仑对焦虑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帕罗西汀和阿普唑仑在焦虑症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5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帕罗系统以及阿普唑仑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药物对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满6周后两组患者的因子分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帕罗系统在临床治疗上更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柳亚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