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敏;吴文军;佘子瑜;梁群娣

关键词:老年, 急性脑卒中, 肺炎,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年龄在60岁至89岁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223例的病历资料,其中SAP患者45例,无SAP患者178例,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2%,其中53.3%为早发性肺炎,肺炎组死亡14例(31.1%),无肺炎组死亡10例(5.6%),肺炎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炎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0岁、吸烟、NIHSS≥11分、糖尿病、吞咽障碍、鼻胃管鼻饲、辅助机械通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是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P<0.05)。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老年脑卒中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导致病死率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26例经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病历资料。结果院前宫腔镜检查诊断明确。26例病例手术均1次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25min,平均约16min。4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慌、大汗,休息后好转,无其余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改变。随访6月,无一例复发。平均住院天数3~5d,平均费用2225.5元。结论 TCRP宫内定位精确、微创、费用低廉、疗效确切。

    作者:孔伟;范玉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6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3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7.1%,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28.6%,总有效率81%。二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

    作者:任伟;张建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297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评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29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频率高[98例(33.00%)],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273例(91.92%)],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164例(55.22%)],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严重[167例(43.60%)]。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对引发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应予以重视,加强医师的合理用药培训,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刘歆;乔军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快速检测试验在HIV抗体筛检中的合理应用

    HIV抗体检测可用于血液筛检、人群监测和辅助疾病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检测试验(RT)、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CLIA)是筛检HIV抗体的主要检测方法[1],其中前两者在实际工作应用为广泛。ELISA法因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优点,在HIV抗体筛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T法因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条件限制和现场筛检HIV抗体工作之中,了解自愿咨询检测者和特殊人群甚或普通人群HIV抗体是否呈现阳性[2-5],以进一步通过确认实验判定机体是否感染HIV,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陈宏;任涛;杨巍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平胃散加减治疗特发性胃轻瘫综合征48例

    目的:观察平胃散加减治疗特发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平胃散加减口服,对照组以莫沙必利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65.2%,二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平胃散加减治疗特发性胃轻瘫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作用,同时兴奋精神,且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作者:雷其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在临床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除此之外不加用任何其他治疗方法。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愈后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后的总有效率为50%,2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雅;徐开联;付延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328例晚期早产儿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328例晚期早产儿的早产相关高危因素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晚期早产儿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01月0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新乡市中心医院NICU收治的328例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对其早产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占新乡市中心医院NICU早产儿总数的68.3%,其中胎膜早破、胎盘疾病、羊水异常是晚期早产儿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84.15%),其次为呼吸窘迫综合征(26.52%)、低体温(21.04%)、新生儿肺炎(16.77%)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并有效控制相关高危因素,积极改善晚期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对其远期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员丽;张卫星;赵宝君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目的:总结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加强用药护理,做好溶栓前、中、后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1例因急性泵衰竭死亡,1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溶栓前的护理评估及药品、物品准备,加强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探讨普胸外科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及外科治疗经验

    目的:对在进行普胸外科手术后,胸内出现了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外科治疗经验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病例,对其术后出现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结果术后发生胸内活动性出血的原因为:①并发肿瘤粘连;②胸腔感染性疾病;③肺血管结扎不牢。经过治疗后,痊愈率为93%。结论对患者胸内出现活动性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作者:冷忠军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护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患者的维权意识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心理因素在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用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护理患者是现代护理工作的一个新内容[1]。针对儿科这个特殊群体,护士不仅要与患儿沟通,还要做好家长的沟通。在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士和患儿家长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的。我院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使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进临床,贴进社会”。我科以“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以人为本,服务到位,告知沟通,患者满意,监督检查,职责落实”为内涵,真正体现着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患儿交给护士,服务零距离。使患儿得到好的治疗效果,而护患沟通技巧的灵活性是成功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必要保证[2]。

    作者:王雪兰;徐金霞;程金歌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了9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糖尿病组,将74名健康的老年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ALB、HDL-C、LDL-C、TG、Ch、GLU进行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的是免疫比浊分析方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采用的是直接酶法;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的是胆固醇氧化酶法;空腹血糖(GLU)的检测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TG)的检测采用的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ALB、LDL-C、TG、Cho、GLU、HbAlc的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的血清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当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增高时,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空腹时血糖也会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相关,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mALB以及HbAlc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作者:王丽英;吴永岳;陈小曼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总结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对比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68%,92%,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96%,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文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麻痹性痴呆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麻痹性痴呆(GPI)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由于GPI是可治性痴呆,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例GP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王银妹;陈晓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肺癌和胃癌),到2015年大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的发病率。手术是直肠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其方法较多,如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原位肛再造术、直肠癌根治改道术,应根据患者的期别、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不论采取什么手术方法,必须做好围术期护理,以便获得较好的预后。现将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烨;王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LBL+情景模拟双轨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校2011级普通专科护生2个班级,分为普通班和实验班。普通班采取LBL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LBL与情景模拟双轨教学模式。并在学期末比较两个班级护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评价。结果实验班理论考试、技能操作成绩显著优于普通班(均P<0.0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L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优于单纯的LBL教学,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文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类生存需要氧气、水,和从食物中获取养料经氧化磷酸化获得ATP,作为能量的来源。尽管氧化剂和氧化应激在对抗感染、组织修复和信号传导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氧化和抗氧化的长期平衡对保护肝脏至关重要。抗氧化剂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性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很多药物本身就是或具备抗氧化剂的成分。对抗氧化剂的充分了解,对我们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范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冠心病高龄患者采用血运部分重建式介入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高龄患者采用血运部分重建式介入疗法的效果。方法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A组)26人及非完全血运重建组(B组)62人,分别按照相应的组别方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发生、CABG及死亡数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临床随访1年结果中,两组随访率、造影率、冠状动脉狭窄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血运重建率及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高龄患者只针对诱发症状的大血管采用部分血运重建治疗,其临床收效与完全血运重建相同,且可极大降低操作难度及手术风险。

    作者:苏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无创通气对重叠综合征并肺心病患者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重叠综合征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控制性氧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d及治疗后5d的BNP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BN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d、5d与治疗前自身配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同一时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1d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后5d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显著性差异但BNP降幅与观察组相比较小。结论 BNP浓度可以反映这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以及时评估BiPAP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是一项客观检查指标。

    作者:訾春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采用“品管圈”方法减少某院门诊西药房的调剂内差数量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的内差数量。方法成立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小组,将品管圈的各种手法按要求应用于品管圈活动的各大步骤中,来提升管理的品质。通过收集并统计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活动改善前(2012年3月)、品管圈活动改善中(2012年5月)以及品管圈活动改善后(2012年7月)的药品调配差错的件数作为品管圈质量活动的依据,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变化。结果采用“品管圈”方法,门诊西药房的调配差错件数,显著减少,由活动前的每周54.75件下降到改善后的每周21.5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门诊西药房调配的差错,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提高药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提升整个药房的管理品质。

    作者:王红霞;张婷 刊期: 2013年第33期

  • 浅析新大纲下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由于其信息量大,化学反应多,知识抽象,所以医学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新大纲的教学学时的减少,更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巩固三个方面初步探索提高生化教学质量的方法。作为一名生化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增加学生学习生化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生化知识,为将来学好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何柳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