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勇
通过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经验,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促使其全面康复,并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徐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讨论妇科对产后的子宫内膜回声增强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一段时间来我院产后42d检查的产妇1120例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大约196例产妇有明显的子宫内膜回声增强,或不均匀改变,其中有183例妇女有宫腔操作史。临床咨询发现无明显不适及阴道流血现象。结论对产后的产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生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回声增强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无临床相关症状。检出意义不大。
作者:李宏斌;包霞;马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调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10~2012年门诊调脂药的应用类别、用药种类、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分析其变化及走势。结果3年来阿托伐他汀钙的销售始终位列第一,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新品种的药物不断引进,瑞舒伐他汀、国产非诺贝特先后进入我院,且瑞舒伐他汀销量增长速度迅猛,大有取代阿托伐他汀之势。他汀类占据了调脂药物应用的主要部分。血脂康等调脂中成药越来越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销量也有所上升,而阿昔莫司则略有下降。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占据主导地位。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符合发展趋势。
作者:廖巍;郭玉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一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由于此种疾病为典型慢性病,治疗时间长、病情控制难度大,胰岛素等疗法的单独使用并不能真正控制糖尿病。笔者认为,临床上应当运用综合疗法管理2型糖尿病,根据患者病情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性予以心理干预,对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作出适当调整、指导患者合理运动锻炼,维持佳治疗状态,另外,规范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优化并发症防治工作,终提升2型糖尿病的综合疗效。
作者:袁冬娥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综述我国药品安全供应链管理研究。方法查阅文献,对药品供应链管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药品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我国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药品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充实与发展。结论通过对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进行总结,提出药品供应链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曾智;杨悦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现代社会患者的满意度以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是否到位的一个金标准,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1],今年我院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增加了对出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让我们不仅关注患者入院时的服务,而且也关注患者出院后的服务,将我们的关爱延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以达到让患者满意的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3]。
作者: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加深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认识,提高对本病的诊治能力,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一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误诊、诊治经过。结果首次就诊忽略了感染性发热和心脏杂音的主线而缺乏对疾病进行逻辑的分析和正确的检查导致了首次的误诊,再次就诊以并发脑出血为首发症状时,意识到了心脏杂音的变化而得出了正确的诊断及治疗。结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我们只有加强了对该病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王明朋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胆道结石所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手术救治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有30例及时进行了急诊手术,10例由于各种原因手术延期。40例患者经手术并结合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预后良好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胆道结石致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及时或延期的手术治疗再配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子强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损伤高危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术中LC术中出现的21例胆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21例LC术顺利病例-研究对照方法进行分析,探究胆道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术中短胆囊管、胆囊三角电灼、胆囊管切断顺序、胆道编辑、术中胆囊三角出血是LC手术胆道损伤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胆道损伤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为避免出血LC术后胆道损伤,应重视胆囊管长度、胆囊三角电灼、胆囊切断顺序、胆道变异、胆囊三角出血等高危因素,减少LC术后胆道损伤的发生。
作者:张兴福;王伦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种植体植入后瓷睿刻即刻修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1例骨密度较好,骨量充足的前牙缺失患者,MG种植体植入后CAD/CAM玻璃陶瓷临时冠即刻修复,6个月后永久修复,于术后1、3、6个月观察颈部骨吸收情况。结果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修复体美观,功能状况及软组织形态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利用瓷睿刻进行种植即刻修复,是一种比较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赵文艳;樊俊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从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本市三阴乳腺癌患者,统计其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同时取同时期的60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两组进行对比。结果三阴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例数有32例,所占比例53.33%,5年生存患者19例,所占比例31.67%,出现转移有18例,比例为30%;非三阴乳腺癌患者3年生存47例,所占比例78.33%,,5年生存患者31例,所占比例51.67%,出现转移患者为5例,所占比例为8.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相比之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
作者:陈雁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anshinoneIIA)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再灌注组(IR组)和丹参酮IIA治疗组(DS-201组)。以止血带法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DS-201组在恢复血流再灌注前30min静脉推注丹参酮IIA磺酸钠(简称DS-201)注射液(25mg/kg),而前两组推注等体积25%葡萄糖注射液。测定血液SOD、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MDA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减小(P<0.05);与IR组比较,DS-201组血MDA降低(P<0.05),SOD显著升高(P<0.05),大鼠全血黏度(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降低,红细胞变性指数(P<0.05)升高。结论丹参酮IIA可改善再灌注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其作用可能与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赵利军;张丽萍;郑燕芳;孔小燕;李宏杰;吴静;刘丽华;门秀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纺织品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本次探究分析中分别介绍了纺织品中常见的威胁到我们健康的有害物质,并分别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究。
作者:孙秀杰;常宏;董春慧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寻找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活动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狼疮活动计算标准,将患者分为病情活动情况及病情非活动组。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活动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病情非活动组及病情活动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IgA及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情活动组IgG异常率高于病情非活动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IgG可显著影响该病活动度。结论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活动主要危险因素为血清IgG异常。
作者:马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和磷脂酶A2(PLA2)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4组(n=10),对照组、牛磺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再通的方法,观察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和肝组织匀浆SOD、NO和PLA2的影响。结果牛磺酸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和肝组织匀浆SOD含量明显提高,NO含量和血清PLA2浓度明显降低。结论牛磺酸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NO及自由基损伤,降低PLA2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急性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嵇月娥;施文艳;杨俭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的特点。结果根据37例IDP声像图特点,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Ⅰ型16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实性低结节。Ⅱ型11例:不规则的囊性暗区内出现实性中等回声。Ⅲ型4例:局限性导管扩张,管壁较平整,其远端导管壁不规则或中断,内部见细弱均质回声。Ⅳ型6例:乳腺实质内出现弱回声结节而未见导管扩张。其中Ⅰ型无误诊,Ⅱ型误诊2例,Ⅲ型误诊3例,Ⅳ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1.8%,25.0%,3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率,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新军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效果。方法我科2011年成立了静脉输液小组,根据我科的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级培训,规范了静脉输液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模式。结果全科护士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对静脉用药的管理达到了国际标准,静脉输液风险降低。结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是患者生命健康的有利保障,护理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系统培训,能够有效地保障静脉输液护理质量高标准的完成,确保安全。
作者:王玉文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提高产前超声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日本ALOKA SSD 3500sv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500例孕妇进行系统超声检查,探头频率采用4~6MHz经腹部探测胎儿头环、面部、脊柱、胸腹腔及四肢情况等,孕20周后探测胎儿肾脏,探测羊水深度,判断胎盘成熟度等,发现畸形进行跟踪反复观测,详细记录声像图表现、部位及类型,后做出诊断。结果10512例孕妇中,胎儿畸形523例,畸胎发生率4.98%。经产前超声检查并经临床引产或足月分娩证实的胎儿畸形523例,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检查的基础是胎儿形态和结构的解剖学异常,超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绝大部分先天性胎儿畸形包括胎儿微小畸形通过超声检查在妊娠期获得诊断,不仅在优生学方面起着重要的筛选作用,还将推动产前宫内治疗的发展。
作者:杨柏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肺结核患者大咳血的临床因素研究分析。方法肺结核且出现大咳血现象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出血休克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结果所有肺结核大咳血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的护理后,咳血时间和病情都有所减缓,患者的生命得到了保护。结论患者若有大咳血的症状应该要尽快的进行医学抢救,配合有效、科学的护理方式来避免患者窒息,以此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存概率,为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石玉双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中医治病八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深度,针刺的手法,灸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作者:张宝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