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普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何曼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护理, 利普刀术
摘要:目的 探讨利普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8例实施LEEP治疗CIN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规范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增进了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舒适,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护理组给予综合饮食护理措施,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肾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护理组TP、ALB、PA和H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有效延缓慢性肾功能进展.

    作者:孙志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病人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手术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健康宣教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宣教更加规范化,有利于增加病人的健康知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气管切开患者湿化后对舒适度和适应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湿化方法后对舒适度与对家庭关怀度的影响.方法 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每半小时滴湿化液3滴,对照组每1小时滴湿化液6滴.气管切开术后第5天进行家庭关怀度测定.分析两种不同湿化效果与对家庭关怀度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湿化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导管内痰痂形成、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P<0.01).结论 每半小时滴湿化液3滴湿化效果好,患者舒适,依从性好,适应度高.

    作者:陈纯柳;许倩茹;徐彬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采用逐渐扩展的应答方式,通过言语应答-呼唤反应-疼痛刺激三个步骤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结果 1)27名护士经过培训和考核,16名2年以上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并能熟练运用;10名2年以下年资的护士,90%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80%能够熟练运用;2)通过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除外失语病人)672例,颅内感染病人76例,进行入院时意识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入院时医生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进行复核,意识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8.80%.结论 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规范、方便快捷、突出专科特点,对临床意识障碍类型的快速分辨具有指导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专科标准化意识观察路径.

    作者:于伟玲;苏娟;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病人就诊的满意度情况,找出门诊服务的缺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高门诊服务的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制的门诊服务调查表,调查我院门诊病人离开时的满意度.结果 共229例病人接受了调查,绝大多数病人对我院的门诊服务质量是满意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满意度不同.结论 可根据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管理,提高门诊的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魏燕妮;牟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提高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皮质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使白内障围术期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连续性的、一体化的无缝隙过程,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郭玲;孔冬;王晓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ICU护士对突发事件知识认知的现况调查

    目的 探讨综合ICU护士对突发事件相关知识认知的现状,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38名综合ICU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α为0.84,内容效度CVI为0.91.结果 综合ICU护士对急救技能、各种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掌握较好;对化学中毒急救、放射事故急救、流行病学调查知识掌握较欠缺.近一半ICU护士参与过突发事件的抢救,同时,参与过科级、院级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培训时间多为每年6~ 10学时.结论 综合ICU护士的突发事件认知程度不同,应根据ICU护士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能级培训.

    作者:王海燕;肖江琴;杨媛;马海鹤;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穿刺时非营养性吸吮(NNS)对疼痛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7 w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留置针穿刺时给予NNS,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估量表(NIPS)评估新生儿在留置针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NI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留置针静脉穿刺时进行NNS可以减轻新生儿刺激时的疼痛反应,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张忠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西南多民族地区低年级护生学习热情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和分析低年级护理本科生学习热情及其影响因素,以构建针对性教育方案,提高学习热情.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94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学习热情及影响因素.结果 合格回收问卷94份,护生学习热情较高者71名,占75.53%;较差者23名,占24.47%.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现有的课程设置的评价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是否改换专业以及就业态度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来源、专业的作用及意义、工作辛苦程度是影响护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结论 低年级护生专业认同感较差;影响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来源、专业的作用及意义、工作辛苦程度.

    作者:徐志芳;尹海鹰;农彩梅;黄曲云;韦雪丹;龙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温-湿交换过滤器在高原地区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温-湿交换过滤器(HME)使气管切开形成的开放式气道改为封闭式气道,保证氧疗并使痰液湿润易于清除,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提高氧疗效果的目的.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HME进行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米秀;杨明飞;张强;郝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研究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以集体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而观察组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后,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健康教育前,同时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病因及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两个方面的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对一”的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立梅;郑秀芬;尹晓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67例甲状腺手术合并颈椎病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1].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或心悸等;同时由于甲状腺手术时患者头颈过度后仰,体位极不舒适,甲状腺手术合并颈椎病患者大多伴心悸、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因此,我科针对围术期不同阶段病人对舒适的要求,开展舒适护理,帮助病人以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顺利渡过围术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仕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研究法将我院2011年之前的39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与201 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42例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从就诊至静脉溶栓前所需的时间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影响.结果 通过观察了解分析后发现,对照组从就诊至静脉溶栓前所需的时间为(95.2±16.2)min,观察组从就诊至静脉溶栓前所需的时间为(42.1±18.9)min;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则分别为58.97%和88.09%;并且观察组细节优质护理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进行细节优质的护理能够更好地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所需要的时间,而且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在恢复状况方面都比常规护理更加有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豆糊外敷在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所致静脉炎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黄豆糊外敷在治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50%硫酸镁持续外敷患处皮肤,实验组采用黄豆糊持续外敷患处皮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静脉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豆糊外敷防治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比50%硫酸镁湿外敷的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子涵;刘宏晶;李红艳;范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 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科学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得分,分析疗效,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1、3、6个月有83例(76.9%) VAS评分改善≥50%,显著有效;19例(17.6%) VAS评分改善<50%,中度有效;6例(5.6%)VAS评分改善不明显,无效.结论 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科学的护理下安全、准确、微创、见效快,值得临床重视并加以推广.

    作者:尹喜玲;张会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9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观察与应用

    目的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用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结果 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总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总满意度方面差异比较明显,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78.7%、95.7%;住院时间(38.2±6.9)d、(23.4±2.6)d;满意度87.6%、97.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方式从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需要出发,较一般护理方式,更能让糖尿病老年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杨万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2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晨间护理之后,由护士长或者责任组长对护理情况进行评估,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晨间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体的评分和扣分标准,并将整个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效果观察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展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士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司念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于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ADL评分均有好转,且观察组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满意度87.43%,对照组满意度76.56%,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主动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祁金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规范化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 手术前精确的准备,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损伤;术后双腔管引流,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等.从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细节上规范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护理.结果 规范化围术期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注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桑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