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卓少君;肖莹;杨郁华
目的 探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在化疗病人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法,将120例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顺行静脉穿刺,观察组60例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血管通畅情况、病人疼痛度等.结果 观察组在穿刺的成功率及输液通畅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穿刺时病人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肿瘤病人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穿刺时疼痛的感觉,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病人的痛苦.
作者:王琼;卓少君;肖莹;杨郁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知情权需求,提高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个人交谈、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例癌症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00%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诊断、治疗效果,80%~98%肝癌介入患者希望知道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结论 既要保障肝癌介入患者疾病知情权,又要避免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后果,是医务人员努力方向.
作者:邓小清;黄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前,我国临床带教老师存在学历层次低、带教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等主观因素[1].同时存在对带教成绩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和个人利益如职称、工资、奖金等直接联系的客观因素[2],导致教学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学存在差距,尤其是手术室这一特殊的团体.加强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院为武汉同济附属教学医院之一,每年需完成一定的护理带教任务.
作者:胡学华;王华静;曹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通过观察和总结对1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关于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血管闭塞、尿潴留、低血压、发热等常见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作者:刘宝珍;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和理解晚期癌症患者面l临死亡时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方法 用立意取样法取13例晚期癌症患者,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用Colaizzi法对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找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个主题: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感受:癌痛无法控制的感受;对治疗护理丧失信心、缺乏舒适的感受.②对死亡态度的体验与感受:对死亡恐惧的感受;对死亡迫近的感受;心理落差的感受;心理负担的感受;被迫接受的感受.③情感支持的需求:情感支持的感受;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结论 应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用爱心去倾听,以共情去感受;临终患者需要临终关怀和有效的情感支持;临终患者需要对癌痛及癌痛控制方法的认知.帮助其提高舒适度,适时进行死亡教育.
作者:向克兰;王青丽;赵凤;彭翠香;吕晓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根据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建立一套敏感、全面、简便的心理反应评定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Bodurka-Bevers的心理分型方法,对483例癌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心理分型为:健康型、普通型、急变型、高危型共4种类型,用Zung编制的SDS、SAS的自评量表测查及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结果 入院时普通型占63.8%,出院时健康型占70.6%,出院与人院比较SDS、SAS评分有显著下降(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可提供癌症患者群体性心理评价和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林兰珍;杨桂珍;徐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院35名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达68.6%;伤后主动上报率为66.7%.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锐器伤危险高发人群;初级人员是安全防范的重点人群,完善操作规程,规范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锐器伤发生率的保证.
作者:柴春英;刘永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尿毒症行腹膜透析的出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作者:宋晓宇;钟海英;莫世秀;车小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寻找一种更简捷、安全、高效的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方法.通过对2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器械和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股静脉采血,将结果进行对比.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优于注射器采血法,右腿穿刺成功率高于左腿.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两种插胃管法对新生儿舒适度的影响,以降低患儿的不适感.方法 将130例小儿外科需胃管置入的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经鼻腔插入胃内,另一组采用经口腔插入胃内,对两种不同插入法的不舒适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胃管经口腔插入比经鼻腔插入的不适感低(P<0.01).结论 采用经口腔插入胃管能降低新生儿的不舒适感.
作者:梁镝敏;陈凤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52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对实验组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人院时、放疗中及出院时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护理.结果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及放疗反应,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病人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采取全程临床护理路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周梅林;张珲娉;亓芳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例并发颅内感染,2例并发再出血致脑疝而死亡,1例引流管脱落,其余均顺利拔管.结论 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进一步防治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宋香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抑郁焦虑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AMI焦虑抑郁病人的情绪状态,将符合AMI诊断标准的5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上述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肌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性死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D、HAMA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HAMD、HAMA的评分降低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焦虑抑郁病人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魏月玲;周玉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手术室是医院高风险科室,工作繁忙,技术操作项目多,护理工作内容广泛.近年来,新护士和聘用护士不断增加,实习进修人员大批来院,从不同方面增加了手术室的管理难度,使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隐患.现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朱崇桃;张相云;曹阳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前的模拟技术随着模拟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模拟训练应运而生.在医疗领域模拟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里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护理研究人员亦因此受到了鼓舞.
作者:商临萍;王彦云;李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白血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白血病患者从入院开始至出院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2例白血病患者顺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使患者能掌握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结论 通过系统化的全程教育,优化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预防疾病的健康行为.
作者: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跌倒是住院病人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作为跌倒的高危人群精神病人,有必要对他们的跌倒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和减少跌倒的发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作综合阐述.
作者:陶筱琴;陈恬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探讨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20例,住院时和出院后1年内每次复诊对患者的行为方式、遵医行为进行教育,每季度进行1次调查问卷,观察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 行为干预后,患者情绪控制力、不合理饮食、吸烟、生活规律、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下降,遵医行为上升,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明显下降,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不遵医行为,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延缓发展.
作者:焦淑燕;罗敏婵;梁连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寻求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现场会议、示范、宣教等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7个社区进行CPR急救知识的推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超过42.4%的人员通过专业培训了解CPR,其他人员通过电视、报刊、上网获取CPR急救知识;社区公众通过培训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都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切实可行的普及途径,对不同人群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公众CPR急救知识普及效率,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作者:王文玓;黄雪莹;杨芳;黄翠红;古婉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双黄蛇药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致局部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毒蛇咬伤患者1 1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毒蛇咬伤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外敷双黄蛇药散.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黄蛇药散治疗毒蛇咬伤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有很好疗效.
作者:陈肖君;蔡芬芳;蓝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