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肃省2010年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杲强;郑慧芳;蒲陶菊

关键词:视力, 低, 对比研究, 学生, 汉族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生视力状况,为改善学生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要求,检测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和酒泉市7~22岁汉族学生8 799名的视力,对视力不良进行分度,用串镜检查判定屈光不正性质.结果 2010年甘肃省7~22岁汉族学生总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检出率分别为63.20%和62.30%;视力不良检出率为城市学生(70.54%)高于乡村学生(55.86%),女生(67.14%)高于男生(5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的趋势.结论 甘肃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应切实采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保护学生视力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近措施.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为改善女大学生性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珠海市高校不同专业一、二年级女生2 22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理科和文科类女大学生在自慰(10.08%,11.21%)、认可同性恋(68.73%,60.34%)和被性骚扰方面(17.05%,17.24%)明显高于医学院校(4.17%,33.33%和8.33%)的女大学生(P值均<0.05);医学院校的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8.33%)、希望有性经历(25.00%)方面高于理科(4.39%,14.99%)和文科类(6.03%,19.83%)女大学生(P值均<0.05).二年级女大学生在担心性功能(77.16%)、被性骚扰(29.74%)、有性生活经历(11.64%)、对大学生性行为接受程度(58.19%)以及避孕知识(9.05%)了解方面明显高于一年级(58.77%,14.68%,7.92%,35.82%,4.66%)女大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性行为、性态度和性知识差异明显.

    作者:李光友;向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哈尼族学生1985-2010年形态发育变化分析

    目的 探索哈尼族学生形态发育规律,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0年7~18岁年龄组哈尼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研究.结果 25a来,哈尼族7~18岁男生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女生7~15岁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但16~18岁年龄组无明显增减趋势.7~18岁学生体重增长除女生16岁年龄组,其余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每10a增幅明显;7~18岁学生胸围,除男生9,11岁年龄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呈停滞或下降趋势.结论 哈尼族学生体质状况有待提高,家庭、学校、社会应密切配合,以增强哈尼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作者:赵明发;董一凡;吕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学生第三磨牙阻生337例及其并发症分析

    第三磨牙俗称智齿,从牙胚发育到萌出时间跨度大,萌出情况复杂,初萌年龄为14~38岁[1],一般集中在17~21岁[2].人类咀嚼器官因受饮食种类及饮食习惯影响已发生退化,颌骨逐渐缩小,牙列与颌骨不协调,导致第三磨牙萌出位置不足,易出现阻生[3].智齿疾患在大学生中发病率很高,特别在学习任务重、精神压力大的考试期间发病率更高[4].为提高诊断智齿相关疾病的准确性,降低阻生齿并发症的发病率,本文收集了337例大学生第三磨牙阻生相关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智齿阻生类型与不同并发症的发病关系,从而在并发症未出现之前提前进行干预,报道如下.

    作者:徐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我国6城市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现状

    目的 了解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早期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哈尔滨、济南、重庆、广州和上海抽取6~13岁小学生9793名.按照统一的标准测量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采用直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参考我国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高血压诊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信息.结果 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0.8%,女生(11.9%)高于男生(9.7%)(P<0.01).肥胖儿童高血压患病率(28.3%)高于超重(16.7%)及正常体重儿童(7.5%)(P<0.01).不同年龄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增加,女生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P<0.05);不同家庭收入水平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加强对儿童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徐海泉;胡小琪;刘爱玲;张倩;杜松明;林蓉;李廷玉;郭红卫;马冠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青少年青春期性征发育年龄特征分析

    目的 探究广州市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基本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水平,在广州市城区(主要包括海珠区、越秀区、荔湾区等)与乡村地区(从化市)分别随机抽取3所中学和3所小学作为被调查单位.在小学四~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随机整群抽取2~3个班的学生共6408名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抽取的调查对象进行第二性征等身体检查.结果 男生睾丸发育Ⅱ期的中位数年龄为11.6 (10.8 ~ 12.5)岁,阴毛2期(PH2)的中位数年龄为1 3.0(12.2 ~ 13.7)岁.女生乳房发育B2期的中位数年龄为9.8(9.0~10.4)岁,阴毛2期(PH2)的中位数年龄为11.6(10.9~12.6)岁,月经初潮半数年龄为11.9(11.8~12.1)岁.结论 广州市儿童青少年青春发动年龄呈提前趋势,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应采取措施应对青春发动提前以及相关的健康问题,维护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作者:梁健平;麦锦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四川地震灾后学校卫生工作现状

    目的 了解地震灾后学校卫生工作重建及运行状况,为提高灾后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四川地震灾区50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学校卫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卫生管理机构、学校卫生室建设、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档案建设、疾病预防、学校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结果 灾后学校卫生管理机构呈现出校长、教务处、政教处与体育卫生室负责制多样化的状态;78.93%的高中、68.45%的初中和59.48%的小学设立卫生工作室;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例不到50%,以女性居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均衡,总体合格率为93.0%;13.25%的高中、28.48%的初中和39.75%的小学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结论 灾后学校重建在卫生硬件条件设施上得到了超前发展,但在软件管理及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问题.应注重灾后学校卫生工作的常态化监督与管理.

    作者:李秋良;张晓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和社会支持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南山和宝安2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工厂、发廊、歌厅、网吧、宾馆5类场所作为调查场所,按照年龄、性别等比例从各区分别招募160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得分为(29.67 ±3.71)分,低、中、高自尊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12.19%,72.81%,15.00%.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5.67±6.88)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8.23±2.73),(19.79±4.14),(7.64±1.96)分.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是自尊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月收入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自尊和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水平较高,社会支持程度不容乐观;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间关系密切.

    作者:何桂香;韩铁光;朱敏贞;曹黎;李福缘;郭永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青春期学生血脂水平与青春期发育关系研究

    目的 描述青春期学生血脂水平及其与性发育和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联,为制定青春期学生血脂标准和开展青春期脂代谢异常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6月,随机抽取上海市2个区6所学校1298名六至八年级学生,询问青春期发育的情况、测量身体形态并检测血脂、性激素等指标.结果 影响男生血脂水平的因素主要是腰围、年龄和发生遗精,三酰甘油和高、低密度脂蛋白与腰围有关(B值分别为0.016,-0.008,0.011,P值均<0.01),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与年龄有关(B值分别为-0.112,-0.046,P值均<0.01),发生遗精男生的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未发生遗精的男生(B=-0.163,P<0.05).影响女生血脂水平的因素主要是腰围和发生月经初潮,三酰甘油和高、低密度脂蛋白与腰围有关(B值分别为0.134,-0.009,0.110,P值均<0.01),发生月经初潮以后女生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低于未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B值分别为-0.134,-1.144,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学生血脂水平受到年龄和青春期发育的影响,腰围对血脂的影响较大.评估青少年血脂水平时,需要将年龄和青春期发育的因素考虑进去.

    作者:罗春燕;汪玲;陆茜;冯晓刚;周月芳;蒋惠芬;汤海英;王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临沧市5852名高中毕业生视力状况分析

    近视是我国学生检出率高的一种常见病.随着社会进步,电视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加之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也逐年升高,成为当今社会及家庭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1].笔者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近3a5852名高中毕业生的视力情况进行分析,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卢鹤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固定矫治青少年患者牙周洁治和卫生宣教干预效果分析

    正畸治疗错颌畸形能够提高治疗人群的口腔功能和健康水平,改善牙(殆)和颜面美观.目前主流的牙齿矫正还是以传统的托槽、金属弓丝矫正为主.然而传统固定矫正方式有难以克服的不足,如矫治器美观度、舒适度差,不能自行摘戴,加上因粘结材料的刺激和矫治部件的存在,口腔卫生难以维护[1];另外,固定矫治的患者大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刷牙不认真[2],常导致口腔溃疡、牙龈炎症、牙齿脱矿等,出现龈下菌斑积聚、牙龈指数上升、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深度增加[3-4].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临床干预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从而为正畸青少年提供维护牙周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国锋;黄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嵊州市2008-2011年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2008-2011年报告处置的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处置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4起,发现肺结核病例38例.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随着就诊延误时间的延长,密切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增加(x2趋值分别为18.10,10.34,P值均<0.01);涂阳病例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16,11.21,P值均<0.01).结论 首发涂阳病例出现症状后就诊延误,未及时确诊和隔离治疗,易造成聚集性感染疫情的发生.

    作者:竺小春;应锡钧;王勇;翁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职大学新生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有效地完成工作,能对自己及社会做出贡献[1].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3].积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正相关[2,4-5].应对的特质理论还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偏好的应对方式[6].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西越南医学新生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清抗体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和越南顺化两地大学新生甲型流感病毒H6亚型感染情况,探讨流感流行的现状和趋势.方法 应用HI法,对随机抽取的两地医科大学2010级新生共500份血清样本进行H6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广西医科大学和越南顺化医科大学新生H6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和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医科大学男生(10.26%)比女生(2.26%)抗体阳性率高(P<0.05).两地大学生H6亚型抗体分布均以小于1:40的低浓度滴度为主.结论 禽流感病毒H6亚型在广西和越南顺化医科大学新生中已有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对两地人群该亚型感染的监控.

    作者:黄颉刚;张增峰;樊晓晖;潘文宝胜;赖振屏;罗金莲;刘金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城镇初中生心理韧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青少年的自身心理特点、家庭教养和监督、社会文化和网络环境影响其对网络的使用[1-2].初中生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很难抵抗网上新奇刺激信息的诱惑,从而容易造成过度使用网络[3].心理韧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和特质[4],具体表现为个体认知、情绪、行为及所处环境对帮助其抵御逆境,获得良好适应的特质[5].心理韧性水平高,预示更为积极的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及恢复力.

    作者:孙亚蜀;任俊;吴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山市在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中山市在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中山市6所全日制学校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1329名,采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过去1a里,9.6%的学生有打架行为;6.1%的学生有自伤行为;7.1%考虑过自杀,4.0%计划过自杀,1.5%曾采取措施自杀;29.7%想过离家出走;5.8%的学生曾离家出走.过去30d里,7.9%的学生骑车闯红灯,36.5%骑车带人,54.6%步行乱穿马路.过去1a里,11.3%的学生到无安全防范措施的场所游泳;7.1%到菲安全场所滑冰.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为26.5%,68.6%,初次吸烟和饮酒年龄≤11岁的学生分别占10.0%和17.1%.过去7d内上网≥4 h/d的学生占17.5%,22.7%希望增加上网时间,14.8%想停止上网却不能自控;16.6%的学生观看过色情书籍和制品,高中以上学生有性行为史的占7.9%.结论 应加强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在校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夏生林;罗乐;张瑞红;吴海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甘肃省2010年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生视力状况,为改善学生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要求,检测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市和酒泉市7~22岁汉族学生8 799名的视力,对视力不良进行分度,用串镜检查判定屈光不正性质.结果 2010年甘肃省7~22岁汉族学生总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检出率分别为63.20%和62.30%;视力不良检出率为城市学生(70.54%)高于乡村学生(55.86%),女生(67.14%)高于男生(5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并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的趋势.结论 甘肃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应切实采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保护学生视力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近措施.

    作者:杲强;郑慧芳;蒲陶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日常生活视力在儿童近视防治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视力指标在儿童近视防治实践中的应用,为在学校卫生领域正确评价儿童视力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8个区55所中小学校一~九年级41 243名学生,行裸眼远视力检查,戴镜者同时检查戴镜视力,分别以较好眼和较差眼分析日常生活视力实践应用情况.结果 受检人群较好眼日常生活视力良好有24461名(59.3%),视力轻度受损4779名(11.6%),视力中度损害934名(2.3%);视力受损率(≤4.7)随年级增长而上升,上升趋势至四年级以上趋于平缓,保持在17%左右.较差眼裸眼视力<4.9者21595名(52.4%),日常生活视力<4.9者15717名(38.1%),以日常生活视力进行筛查可避免5878名(27.2%)过度转诊.结论 日常生活视力对提高近视筛查效率、反映儿童日常实际视觉质量有一定作用,建议将其作为评价补充指标纳入学生近视防控指标体系.

    作者:何鲜桂;赵蓉;陆丽娜;朱剑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阳江两地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状况,为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广东省社会经济状况,以广州、阳江、阳春分别作为大、中、小城市的代表,采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对随机整群抽取的4915名中小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攻击问卷得分与全国相比,属较高水平;男、女学生的攻击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学段学生攻击总分及各量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广州、阳江、阳春学生的攻击总分及各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性别、年龄、地区差异有关,在进行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时,应有针对性.

    作者:陈玉霞;陈青;麦锦城;张萍;余毅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学教育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部分国家或地区中小学校开学教育现况,为探索上海市中小学开学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提供借鉴.方法 方便选取15位国外专家和教育行政人员,对开学教育的看法、国外学校开学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对象认为开学第1天或开学第1课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瑞典、韩国、日本、美国、台湾各地的中小学校开学典礼在保留常规形式校长致辞的基础上,各有特色.结论 国外开学教育主要特点为气氛轻松、活泼;形式突出师生互动、交流;内容注重鼓励和期望等.在改进开学教育模式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学教育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张玲玲;王向军;丁中华;袁得国;徐梦霞;郑文娟;王书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式,为高校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宿舍冲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广州市13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大学生(77.1%)对宿舍人际关系有较好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发现,女生、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成绩较好、待在宿舍的时间长、经常参加宿舍活动的大学生对其宿舍关系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均<0.05).女生、曾住过集体宿舍、与室友同班的大学生对室友关系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P值均<0.05).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重视程度呈正相关(r=0.30,P=0.000).影响宿舍关系的前3位原因为性格不合(46.7%)、生活习惯差异(17.2%)及兴趣志向不同(11.4%).发生宿舍矛盾时,女生、成绩较好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P值均<0.05).大学生对室友关系的重视程度、满意度及相处的和谐程度与TCSQ量表积极应对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高校应大力开展应对宿舍冲突的心理教育辅导,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宿舍人际关系.

    作者:董杉;董晓梅;彭淋;陈雄飞;王声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