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冉
目的 了解感恩问卷GQ-6中文修订版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测试情况,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 对广州市511名中学生进行初测,对1 396名中学生进行正式施测,并随机抽取其中205名进行4周后的重测,采用SPSS 11.5和AMOS 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的感恩问卷与原问卷具有相同的单因素结构,且模型拟合良好;效标效度良好(β1= - 0.40,β2= -0.41,β3=0.30,P值均<0.01),效标分别为外化问题行为、焦虑抑郁和学业成就;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1,0.82和0.70.结论 修订后的感恩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可作为评定我国青少年感恩的有效工具.
作者:魏昶1;吴慧婷2;孔祥娜1;王海涛3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东城区学生营养餐供餐单位周带量食谱状况和营养师配备情况,为提高学生营养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全部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送餐公司共58家供餐单位营养师、营养分析软件配备情况、周带量食谱进行调查.结果 58家供餐单位学生营养午餐周带量食谱配制率为67.24%,承包食堂低(50.00%);所有带量食谱均未做到全部基本营养素达标,5种及以上基本营养素达标率仅占28.21%;钙、维生素C、核黄素均达标率为7.69%;供餐单位有资质的营养师(27.59%)和营养分析软件(56.90%)配备率低,且存在外聘兼职营养师现象.结论 学生营养午餐周带量食谱配制状况不尽人意,营养餐食谱营养素未做到科学合理均衡,应提高对学生营养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常态管理和监督.
作者:李谡翊;贾春华;高爱钰;田秀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小学生健康知识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项目的制订及实施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天津市城乡3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1 179名进行同卷调查.问卷健康知识内容包括5类20题,对问卷得分及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 小学生对20个问题中的19个问题知晓率达到50%以上,其中7个问题的知晓率在95%以上.城市学生、男生得分较高,三年级学生得分低于其他2个年级.知晓率排前3位的健康问题分别是知道报警电话、科学运动、生吃瓜果要洗净,知晓率分别为99.7%,98.2%,97.6%.知晓率相对较低的问题有人体器官知识、预防营养不良、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3%,65.3%,24.1%.结论 应结合城乡、性别及年级对小学生实施学校健康教育项目.
作者:崔杉杉;席薇;戴伏英;高占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现况,为进行高校饮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混合的抽样方法,对中国7省市28所不同类型高校非毕业年级学生5 070名使用自编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主要为大学生人体质量指数、自我体重评价和不良饮食行为情况,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为7.5%,所调查的几类不良饮食行为的报告率均超过30%,各类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在性别、不同地域高校和不同类型高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同体型和不同自我体重评价的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国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较普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安维维;余小鸣;张芯;郭利娜;李英奇;王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肥胖和超重学生糖、脂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特点及肥胖项目干预后的变化,为探索有效的肥胖干预效果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健康示范学院抽取1所小学和1所初级中学,筛查出55名肥胖学生,在超重、正常学生中按肥胖学生的年龄、性别进行配对;然后在未开展健康示范的学校中按干预学校学生的年龄、性别分别确定肥胖、超重学生各55名.各组对象均用相同年龄、性别的1∶1配对t检验分析.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FG)、空腹胰岛素(F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干预前,肥胖、超承学生的ALT、TG、空腹胰岛素、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学生.ALT在肥胖、超重、正常学生分别为32,24,15 U/L,TG分别为1.03,0.92,0.80mmol/L,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4.70,12.34,5.97 IU,HOMA-IR分别为2.97,2.49,1.20.干预后,干预学校肥胖、超重学生的ALT、TG、空腹胰岛素、HOMA - IR均明显下降,肥胖组分别为20 U/L,0.90 mmol/L,11.93 IU,2.42,超重组分别为13 U/L,0.85 mmol/L,10.30 IU,2.05.同期对照学校干预后与干预前,肥胖学生ALT、空腹胰岛素、HOMA - IR明显上升,分别为32 U/L和26 U/L,20.76 IU和12.77 IU,4.57和2.56.结论 肥胖、超重学生中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健康示范学校创建项目能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在减肥评估中,除体重指标外,可增加一些生化指标,如ALT、HOMA-IR.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中国乡村7~18岁学生1985 - 2005年体格发育变化,并提出针对性改善策略和建议.方法 根据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结合群体发育现状,调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原抽样框架,组建富裕乡村、一般乡村、欠发达乡村3个新群体,比较各性别-年龄组身高和BMI均值变化.结果 三群体平均身高都正向增长,提示我国所有乡村群体都步入生长长期变化轨道.全年龄段男女身高平均值,富裕乡村分别为7.2和5.6 cm,高于一般乡村的5.7和4.4 cm,更高于欠发达乡村的4.6和3.6 cm,呈梯次上升趋势.7岁身高和成年身高表现同.三群体BMI均值出现两极分化,为富裕乡村群体超重/肥胖流行、欠发达乡村依然面临营养不良现象等,奠定基础.结论 应根据不同群体在长期变化上的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作者:季成叶;尹小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当前对于学生体质测试和研究主要侧重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单独研究或不同地域民族的横向对比、不同时间阶段的纵向对比[1].且各项测试指标也已经相当完善成熟,各个项目的研究也已经深入具体,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
作者:陆大江;平杰;舒盛芳;代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吸烟水平现状和有效识别吸烟的高危人群,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控烟教育和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6个区的29所中小学校9 0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3.9%,4.5%的中小学生曾经抽完过一整支香烟,占尝试过吸烟学生的31.9%.19.2%的学生报告自己要好的朋友中至少有一人吸烟,81.9%的学生报告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人吸烟.判别尝试吸烟者和整支烟抽吸者的CART模型的敏感性分别为84.7%和76.1%,同伴是否吸烟、性别和是否接触控烟公益广告是判别的预测指标.结论 该模型能够识别大部分高危人群,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青少年控烟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朱银潮;张涛;王潇怀;陈洁平;高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不良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编的健康问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承德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吸烟、饮酒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对健康不良行为的了解率为68.34%;饮酒报告率为15.2%,吸烟报告率为8.3%,不良上网行为报告率为8.42%,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52.85%,不同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主要影响因素是单亲家庭、饮酒、居住在市区;饮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专业、家庭居住县城、学费来源、吸烟、打架行为.结论 大学生存在对健康不良行为认识不足现象.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凤英;赵连志;米术斌;段一娜;周倩;郭玉芳;毛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长期高血压病是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动脉瘤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1],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为掌握高校教职工高血压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长春市某高校教职工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桑林;金亚香;张洪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宾阳县校园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1日至12月19日发生在宾刚县校园内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21日至12月19日,宾阳县校园内共发生4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平均1.5d发生1起;中学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学、幼儿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罹患率显著高于中学生.结论 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高发场所.应强化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意识,加强疫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
作者:葛兰香;李启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学校食堂餐具洗消剂残留和影响洗消剂残留的主要因素,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黄埔区70间学校食堂进行餐具洗消制度和餐具洗消知识问卷调查,包括44间幼儿园食堂、22间中小学食堂及4间高等专科学校食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检1 204份餐具进行洗消剂残留检测.通过拟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学校餐具洗消刺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烷基(苯)磺酸钠残留总合格率为91.61%,幼儿园合格率高,中小学合格率低.游离性余氯残留全部合格.学校餐具洗消剂残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类型、学校性质、落实餐具洗消制度、餐具洗消知识得分等.结论 督促学校食堂严格落实餐具洗消制度,加强餐具洗消员洗消知识培训,可减少洗消剂残留.重点是中小学食堂和私立学校食堂.
作者:吴根容;梁志轩;林宗伟;邹开泉;陈建成;黄海;王伟炎;刘钰钗;刘赐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家长对孩子营养状况的认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武汉市6所小学一~六年级共1 429名学生,调查其家长对孩子营养状况的认知情况,并对孩子进行体格检查.结果 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和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3.6%,9.2%和11.1%,女生分别为7.3%,6.8%和15.7%,男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和营养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44.7%的家长能准确判断孩子营养状况,46.1%的家长出现了低估偏倚,而9.2%的家长出现了高估偏倚.男生被低估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女生,低年龄组被低估的可能性也显著高于较高年龄组(P<0.01).与认知正确的家长相比,家长出现低估偏倚将显著增加孩子的超重、肥胖率.不能正确认识肥胖的危害是导致家长出现低估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父亲超重或肥胖是家长出现高估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营养状况缺乏判断力;有必要向家长普及儿童肥胖相关知识及判断标准,纠正家长的认知偏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李芳;龚洁;杨念念;孙惠玲;严亚琼;张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 1.0),对整群抽取的贵阳市大学生2 249名进行调查,对PSQI与SRHM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大学生PSQI总分平均为(6.27±2.34)分,其中27.4%的大学叶有睡眠质量问题;SRHMS总分平均为(73.37±9.50)分.不同性别大学生PSQI及SRHM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二年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好,而大三年级学生睡眠质量和自测健康状况均差.PSQ1与SRHMS得分呈负相关(P<0.01),PSQI得分越高,自测健康状况越差.结论 大学生的睡眠问题值得重视,睡眠质量对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刘海燕;贾璐安;崔迪;罗婷;荣娜;雷松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适应性、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为学习拖延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杭州市2所中学280名学生,进行学习拖延、学习适应性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学习拖延水平处于中等程度,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学习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学习中等、学习优良学生;学习拖延及其各维度(计划缺乏、状态不佳、行为迟滞、执行不足)与学习适应性及其各维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习适应性的3个维度共同显著预测学习拖延情况;学习拖延及其各维度在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 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拖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并通过学习拖延进一步影响学业成绩.
作者:朱晓斌;朱金晶;张莉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Psycho-Social Environment,PSE)是指在校园文化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影响下,能够对学生未来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校内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1-2].国外研究表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和健康发展存在影响[3- 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趋势日益突显,由此也带来一些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发展和身心发育的不平衡问题.改善学校环境一直是我国学校卫生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别是城乡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况,为制定其改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作者:余小鸣;袁博成;安维维;郭丽娜;王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窝沟封闭预防儿童龋齿的长期效果,为全面推广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儿童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281名6~8岁学生,分为对照组125名(未作封闭)和实验组156名(对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封闭术后第1,2,3年实验组龋齿发病率为0,1.91%和5.13%,对照组为8.00%,18.40%和24.00%,对照组龋齿发病率明显较高;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95.51%,89.74%和83.49%.结论 窝沟封闭术是预防小学生龋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吕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校医队伍和卫生室的基本状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问卷对全区76所学校进行调查.结果 校医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医学专业人员比例低,职称、待遇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校医按600∶1配备占77.63%,取得医疗资质的卫生室仅占25.00%,有住宿学生的学校卫生室比例占42.86%.结论 要加强校医队伍建设,尽快采取措施补充引进人才,按要求配备学校卫生人员.
作者:潘勇平;高爱钰;张欣;倪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初中生网络成瘾(IA)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冲动量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测问卷,儿童行为量表,IOWA Conners父母、教师评定量表,对方便抽取的长沙市1 18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IA组共108例,患病率为9.13%.IA组上网时间1a以上、每周上网10 h以上、经常在网吧上网报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IA组父母、教师、学生评分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生、每周上网10 h以上、上网年限1 a以上、在网吧上网、违纪行为、注意缺陷/多动、焦虑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学习绩效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 IA初中生存在着更多的行为、情绪、学习问题,其与网络使用特点交互作用是造成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作者:苏林雁;高雪屏;肖茜;曹枫林;冯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对重庆市某高校大学生1 08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15种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5种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专业学科大学生在4种危险行为报告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危险行为与自我和谐和应对方式相关(P <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总体自我和谐、消极应对、自我的刻板性.结论 应采取综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总体自我和谐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降低大学生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陈凤琼;黄进;张华东;马爱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