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修
目的 了解福建省12岁儿童的龋病发展状况和趋势,比较2005年与2000年该年龄组恒牙患龋情况,为龋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于2000年及2005年对福建省12岁儿童恒牙患龋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2000年使用5号尖探针进行检查,2005年则先后使用CPI探针和5号尖探针对同一人群进行检查,比较2次调查结果.结果 2005年使用CPI探针与2000年使用5号尖探针检查结果比较,2005年的龋均和患龋率都低于2000年(P值均<0.01);2次使用5号尖探针检查结果比较,2005年的龋均和患龋率都高于2000年(P值均<0.01).结论 福建省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情况呈升高趋势,应加强龋病预防保健的力度.
作者:林挺;冯岩;丁林灿;赵爱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学龄期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150例6~11岁TS儿童和216例对照组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评定,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TS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较对照组大(OR=7.246),发生ADHD的危险性是对照组儿童的5.273倍.在行为因子异常方面,TS男童易发生分裂样、社交退缩、强迫性、多动和违纪(OR值分别为1.812,3.596,3.718,3.394,3.202),而TS女童易发生体诉、分裂样强迫和抑郁问题(OR值分别为1.268,5.679,3.6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及患病时间影响TS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OR =6.785,3.906).结论 TS儿童学龄期发生行为问题及患ADHD的风险较高.积极控制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孙中运;衣明纪;冉霓;傅芃;冯雪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窝沟封闭预防儿童龋齿的长期效果,为全面推广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儿童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281名6~8岁学生,分为对照组125名(未作封闭)和实验组156名(对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封闭术后第1,2,3年实验组龋齿发病率为0,1.91%和5.13%,对照组为8.00%,18.40%和24.00%,对照组龋齿发病率明显较高;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95.51%,89.74%和83.49%.结论 窝沟封闭术是预防小学生龋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吕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当前对于学生体质测试和研究主要侧重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单独研究或不同地域民族的横向对比、不同时间阶段的纵向对比[1].且各项测试指标也已经相当完善成熟,各个项目的研究也已经深入具体,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
作者:陆大江;平杰;舒盛芳;代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中国乡村7~18岁学生1985 - 2005年体格发育变化,并提出针对性改善策略和建议.方法 根据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结合群体发育现状,调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原抽样框架,组建富裕乡村、一般乡村、欠发达乡村3个新群体,比较各性别-年龄组身高和BMI均值变化.结果 三群体平均身高都正向增长,提示我国所有乡村群体都步入生长长期变化轨道.全年龄段男女身高平均值,富裕乡村分别为7.2和5.6 cm,高于一般乡村的5.7和4.4 cm,更高于欠发达乡村的4.6和3.6 cm,呈梯次上升趋势.7岁身高和成年身高表现同.三群体BMI均值出现两极分化,为富裕乡村群体超重/肥胖流行、欠发达乡村依然面临营养不良现象等,奠定基础.结论 应根据不同群体在长期变化上的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作者:季成叶;尹小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学校心理社会环境(Psycho-Social Environment,PSE)是指在校园文化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影响下,能够对学生未来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校内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1-2].国外研究表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和健康发展存在影响[3- 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趋势日益突显,由此也带来一些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发展和身心发育的不平衡问题.改善学校环境一直是我国学校卫生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别是城乡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况,为制定其改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作者:余小鸣;袁博成;安维维;郭丽娜;王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深海鱼油所含主要成分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1],同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系列,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对于心脏病等患者有益,并且还具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2].为了使孩子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落后,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服用深海鱼油,并希望能够带来益处.为了解深海鱼油对于青少年是否安全,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为青少年人群保健提供参考.
作者:王志忠;马金宇;赵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抽取呼和浩特市6 739名大、中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偏食率为38.1% ~57.4%;过去1周每天喝汽水饮料1次以上者有8.7% ~17.5%,每天吃甜点1次以上者有8.5% ~25.2%,每天吃早餐有42.3% ~ 65.6%,每天喝牛奶有10.3% ~ 21.9%;过去1周进行中等强度体育运动3d以上者有28.5% ~ 41.4%.过去30 d骑自行车违规发生率为62.5% ~ 77.6%;过去30d受欺侮发生率为7.2% ~11.9%,过去12个月里斗殴发生率为17.3% ~26.7%,学习压力重报告率为14.3% ~ 28.2%,抑郁报告率为14.6%~19.1%,严重受伤报告率为13.5% ~ 15.4%:目前吸烟率为11.4% ~22.0%,重度饮酒率为7.5% ~31.4%,醉酒率为9.7% ~39.2%;网络成瘾者有2.3%~4.9%,曾参加过赌博报告率为14.5% ~ 23.6%;高中和大学生边缘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8.6%和43.7%.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大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学校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刘小平;董连英;申改转;杨俊梅;杨莉;李强;高金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小学生健康知识现状,为学校健康教育项目的制订及实施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天津市城乡3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1 179名进行同卷调查.问卷健康知识内容包括5类20题,对问卷得分及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 小学生对20个问题中的19个问题知晓率达到50%以上,其中7个问题的知晓率在95%以上.城市学生、男生得分较高,三年级学生得分低于其他2个年级.知晓率排前3位的健康问题分别是知道报警电话、科学运动、生吃瓜果要洗净,知晓率分别为99.7%,98.2%,97.6%.知晓率相对较低的问题有人体器官知识、预防营养不良、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7.3%,65.3%,24.1%.结论 应结合城乡、性别及年级对小学生实施学校健康教育项目.
作者:崔杉杉;席薇;戴伏英;高占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校医/保健教师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卫生服务的主要和直接提供者,承担着学校师生的疾病防治、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职责[1].
作者:高爱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铁不仅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而且对正常的智能、行为发育和认知功能非常重要[1],而注意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2],会影响认知、操作效率、活动水平等[3],并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4-5].有报道表明,铁缺乏会影响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IDA)儿童的注意稳定性,铁剂治疗后IDA儿童的注意持久性显著改善.由于儿童青少年隐性铁缺乏(铁缺乏但还没有达到贫血的程度,iron deficient not anemia,IDNA)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开展铁缺乏对青少年注意能力和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劼;霍军生;孙静;王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国学生近年来体格发育的全方位迅猛增长,尤其通过和日本学生身高比较所展现的巨大变化让人欣喜(编者注:见作者在本期发表的另3篇文章).虽然个体的身材并非越高大越好,但从群体角度看,这些正向变化客观反映出社会经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遗传生长潜力正在全面释放.
作者:季成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学校食堂餐具洗消剂残留和影响洗消剂残留的主要因素,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黄埔区70间学校食堂进行餐具洗消制度和餐具洗消知识问卷调查,包括44间幼儿园食堂、22间中小学食堂及4间高等专科学校食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检1 204份餐具进行洗消剂残留检测.通过拟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学校餐具洗消刺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烷基(苯)磺酸钠残留总合格率为91.61%,幼儿园合格率高,中小学合格率低.游离性余氯残留全部合格.学校餐具洗消剂残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类型、学校性质、落实餐具洗消制度、餐具洗消知识得分等.结论 督促学校食堂严格落实餐具洗消制度,加强餐具洗消员洗消知识培训,可减少洗消剂残留.重点是中小学食堂和私立学校食堂.
作者:吴根容;梁志轩;林宗伟;邹开泉;陈建成;黄海;王伟炎;刘钰钗;刘赐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流动儿童自尊与学校态度的关系及其可能有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融人和健康成长.方法 采用自尊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学校态度量表,对重庆北碚及成都市6所中学抽取的597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积极应对、学校喜欢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学校喜欢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对自尊与学校态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调节着两者关系的强度;同归方程纳入应对方式后,流动儿童自尊对学校态度的预测发生变化,表明自尊通过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学校态度产生影响.结论 流动儿童自尊对学校态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并受到身份认同的调节作用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唐春芳;陈旭;雷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高校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活质量和综合性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某高校T2DM组210名和非糖尿病患者200名为对象,采用SF - 36健康调查量表和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价被试的生活质量;对T2DM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治疗,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T2DM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T2DM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的评分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综合性干预治疗后,T2DM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以及疾病、心理、生理、社会和满意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2DM教工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教工.综合性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志静;董春玲;苏联珍;蔡乐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及学业负荷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城乡9-18岁中小学生29 76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多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城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占81.10%,71.22%,73.60%;乡村分别占78.79%,75.85%,72.44%),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城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占84.44%,74.91%,71.89%;乡村分别占82.38%,78.32%,79.60%);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学生课余作业时间较长,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较少,学习负担较重.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累、怕吃苦.结论 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进体育教学,加强意志磨练,保证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3~5岁混龄和同龄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为促进儿童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3~5岁儿童214名为被试,其中混龄班儿童86人,同龄班儿童128人.教师和家长分别填写情绪调节量表(ERC),共同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在教师评定的儿童情绪调节不稳定性和调节性上,3岁混龄班儿童比同龄班儿童情绪更稳定,5岁混龄班儿童比同龄班儿童情绪调节性更好.而且在混龄班中,5岁儿童比4岁儿童情绪更稳定,比3岁儿童自更好的情绪调节性,但是在同龄班中没有发现差异.在家长评定的儿童情绪调节的不稳定性和调节性上,各变基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值均>0.05).此外,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情绪不稳定性上的评价具有一致性,但在调节性维度上,家长认为孩子具有更好的情绪调节性.结论 混龄编班对于刚入园的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有一定的帮助,并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异芳;徐翠凤;薄同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生活技能教育模式在医学生、理工科学生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北京市某医科大学和天津市某理工科高校开设生活技能教育选修课程,进行生活技能的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通过课程前后的问卷测试,评估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变化.结果 教育后,医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心理社会能力自我评估均有明显进步,表示有很大进步的理工科学生多于医学生.学生情绪商测试中的总分、好、有能力、快乐4个方面得分均高于教育前,总得分低于平均值的学生效量减少,高于平均值的人数增加.医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心理社会能力评分中的情商总分、有能力、快乐以及亚分类中的动机、生活满意度等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与医学生相比,理工科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改善的方面更多,评分提高程度也更为明显.结论 生活技能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理工科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
作者:吕晓静;马迎华;吕晓辉;庄丽丽;胡芳;李融;赵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社会生活的诸多变化,致使肥胖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亦在逐年增高[1].儿童时期肥胖危害很大,不但导致身心疾患和生理功能障碍、影响学习能力,而且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肿瘤等提前发生[2].因此,深入研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作者:严志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陕西农村寄宿学校学生贫血率,为农村寄宿学校贫血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陕西省9个县66个农村寄宿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共4 157名,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筛查贫血,分年龄、性别、寄宿和留守情况分析贫血分布及异质性.结果 中国农村寄宿学校学生贫血患病率高达22.56%,仍处于世界卫生组织贫血标准中的“中度”流行水平,12~13岁学生、寄宿及留守学生是患病率较高、程度相对严重的薄弱人群.结论 农村寄宿学校贫血问题仍很严重,进一步改善寄宿学校学生贫血状况任务仍然艰巨.
作者:罗仁福;张林秀;赵启然;易红梅;史耀疆;ScottRozelle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