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梁惠宁;陈广昭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现状,使之更适应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卫生工作的需要.方法对江苏省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现状及有关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的课时缺乏保障,使用的教材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尤其是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传染病的预防、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亟待加强.结论应保证健康教育课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的位置,现有的健康教育教材应该尽快更新,通过健康教育课更好地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
作者:王湘苏;王东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儿童厌食的发生情况以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厌食的影响因素和防治厌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2 598名3~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进食习惯、家庭情况、疾病因素、精神因素、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5个方面.结果南通市3~12岁儿童厌食的检出率为14.2%,其中男性15.3%,女性12.9%.不良的进食习惯、父母强制进食、训斥、父母存在挑食等行为方式、消化道疾病、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在厌食儿童中较为多见.结论饮食习惯、家庭因素、疾病情况、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显著影响厌食儿童的分布.
作者:刘思浚;徐济达;龚燕霞;莫宝庆;敖淑清;王洁;何源;何云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豆浆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制作工艺简单,目前荣成市的许多学校都选用豆浆作为学生的课间营养饮品.为指导各学校做好学生课间饮用豆浆的卫生管理,确保学生课间饮用豆浆的安全卫生,笔者于2003年1~5月在某校办豆浆加工厂中进行了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应用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明胜;刘仁昌;王文强;杨英华;连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边境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卫生知识与卫生习惯调查问卷>,整群抽取云南省澜沧县4所乡村小学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4.4%,五、六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7.5%,三、四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0.5%,差异无显著性(P>0.05);卫生习惯总形成率为23.7%,五、六年级学生形成率为27.1%,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的1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边境小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作者:张晓琳;贾金海;刘勖;尹秋雨;王立军;蔡建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和提高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8所小学10~12岁小学生共1600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对其中4所小学的800名小学生在调查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营养知识教育(教育组),以其余4所小学的学生800名为对照组,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营养教育后,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组知道蛋白质、碘、铁、钙的食物来源及蔬菜水果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学生比对照组分别高21.3%,14.1%,13.7%,9.0%,26.5%(P<0.05);学生食物选择及消费趋于合理,教育组学生早餐食物选择中牛奶、鸡蛋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9.8%,15.6%(P<0.05);学生挑食、偏食、零食行为改善.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醒为.营养知识进入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营养教育形式.
作者:苏宜香;王玲;陈超刚;冯翔;郭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生命质量干预建议.方法按照生命质量程度的高低,自制45项问卷,按1~5级评分法对大学生430名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健康环境、交通状况、教师、教学环境、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朋友支持、时间支配等因素及其满意度影响,女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睡眠质量、行动能力、性问题及其满意程度的影响.结论男女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广宇;刘立军;孙德荣;方向丽;路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膳食与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郑州大学医学院、郑州轻工学院225名经济困难学生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该校225名非经济困难学生作配对比较.采用5 d称重法和发放膳食调查表及每日三餐消费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经济困难和非经济困难学生三餐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济困难学生摄人钙、视黄醇和核黄素低于RNI标准的50%以下.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比可以看出,特困生和贫困生碳水化合物产能比分别达到70.35%和65.77%,均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膳食中的蛋白质来源经济困难学生以粮谷类为主,占总摄入量的63%以上,而非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动物和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占摄入量的50%以上.经济困难学生的脂肪来源70%以上来源于植物,而非经济困难学生有46.89%来源于动物脂肪.结论经济困难学生三餐消费明显低于非经济困难学生,而且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钙、视黄醇、核黄素较非经济困难学生缺乏.
作者:王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学校园侵害的现实状况,制定科学而有针对性的预防校园侵害措施,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安全、良好的成长环境.方法调查兰州市24所普通初级、高级中学教室设备、卫生状况,评价无意侵害行为.同时抽取其中1所初级中学初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在校侵害经历及学校教学设备卫生不良感受.结果被调查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校园侵害现象.无意侵害在校园内普遍存在,79.17%的学校由于班级人数过多造成教室内课桌椅布置无法达到国家标准,影响学生出入活动,致使学生上课时正常教育受顾机会减少.有意侵害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发生情况男生多于女生(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干预教育,对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必要.
作者:李嵘;刘宗宝;马珺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为了解高级知识分子BPH的患病状况,笔者对浙江省某高校副高职称以上男性教工350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德友;陈蓓;潘云珍;姚绣琴;徐绣凤;李慧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SARS(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的出现和流行,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尽管目前SARS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人类至今还未完全掌握它的传播及流行规律.许多专家担心,SARS可能是一种季节性疾病,会在今后卷土重来.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抓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1].学校是SARS预防工作中的重点,做好学校SARS预防保健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由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师兼任.教育专业毕业生即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成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任课老师,因此提高他们预防SARS的知识水平,是有效地开展学校SARS预防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探讨这条途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某校部分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预防SARS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作者:杨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开展营养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1].因此,营养工作者应该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大力开展营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营养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营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营养行为.然而,能否开展好营养教育,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营养知识较为匮乏,营养意识较为淡薄.同时,营养教育的人员不足,尚未建立健全社区营养教育工作网络,各种营养教育的硬件建设也不完善.重庆医科大学的营养学专业人员认识到在这一地区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营养教育过程中做到营养教育与强化食品干预相结合、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有重点、有评价,多方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勇;李廷玉;李继斌;杨小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禽流感防治知识与心理焦虑的关系,为禽流感防治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187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禽流感的防治知识令人满意,平均得分(11.08±3.21)分且心理状况基本稳定,SAS焦虑量表评分为(32.37±7.50)分,焦虑阳性检出率为14.2%.结论医学生对禽流感知识的掌握较全面,面对疫情不恐慌,政府及学校的健康教育已见成效.
作者:张秀军;王琦;陶芳标;苏虹;程慧;倪进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方案>,延边州卫生局、教育局于2001年5~6月联合对延边州8个县市的中小学校进行了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朴明友;金香兰;李松花;兰淑华;金姬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GT)等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12~16岁初中生6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5),父母教养方式许多因子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中生问题行为倾向受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子女的问题行为倾向.
作者:刘毅玮;封文波;韩宏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含量对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15岁单纯性肥胖和正常女生各60名进行血清瘦素、雌二醇含量测定.同时调查月经初潮时间.将肥胖组与正常组按年龄划分为8~10岁、11~13岁和14~15岁3个年龄段.结果肥胖组女生血清瘦素水平为(34.20±5.06)ng/mL,显著高于正常组女生[(9.00±3.06)ng/mL](P<0.01);肥胖组女生月经初潮时间为(11.78±0.78)岁,早于正常组女生[(12.93±0.96)岁](P<0.01);肥胖组女生雌二醇水平为(61.08±36.21)pg/mL,低于正常组女生[(75.94±41.76)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瘦素与雌二醇呈负相关(r=-0.54,P<0.01).结论血清瘦素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卵巢分泌雌二醇的功能.
作者:耿敏学;陈姜;陈琴;张德甫;胡巧云;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3年5月,浙江省某县一所中学高三学生在参加高考体检时,发现20名学生肺部有阴影,经进一步调查确认,这是一起连续蔓延的肺结核病爆发,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石波;李群;缪梓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以便开展对行为问题儿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表对沈阳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学生进行行为测试,采用EPQ个性问卷手册(儿童用)对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个性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经t检验,行为问题与神经质和掩饰性2个因素有关;经Logistic分析,儿童个性不稳定倾向为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行为问题儿童个性趋向于神经质且掩饰性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性别有关,男孩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孩.有必要培养儿童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白春玉;张迪;穆颖;吴惠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教育的佳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东北电力学院选修性教育的大学生1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1%的学生认为现行的性教育方式较好,15.4%表示不好;大学生较为喜欢的性教育方式依次为电化教学(65.1%)、心理咨询(48.5%)、传授式教学(33.1%)、同伴教育(28.4%)、院报知识窗(25.4%)、宣传板报(21.3%)、问题解答式(18.3%)和自我学习(13.0%).95.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性教育课,75.2%的学生需要相应的教材.有82.8%的学生在中小学上过性教育课,但仅有10.1%的学生认为学得较好.结论高校必须尽快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完成教材体系,紧密结合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分对象、有重点、分层次、多方式地实施性教育.
作者:迟淑艳;焦淑丽;邹强;谷来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