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部高压雾化液压油喷射伤2例报告及临床诊断分析

李春雨;崔树森;张巨;杨光;李强

关键词:手部, 高压雾化, 液压油, 高压喷射伤, 报告, 临床, 正确治疗, 诊断特点, 润滑油, 文献, 人物, 患者, 工具, 病例, 病变
摘要:手部高压喷射伤(high-pressure injection injuries,HPIIH)于1937年由Rees首先报道,临床罕见.近年随高压工具的使用增加,这类伤情也逐渐增多.由于高压喷人物的不同,患者的手部病变表现也有较大不同.本文报告2例液压润滑油喷射伤的病例,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伤情进行比较,对HPIIH的临床诊断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人们对HPIIH的认识,指导正确治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患者血清中ADA、TBA以及HS-CRP等指标水平的调查分析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病.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治疗结核病的三种主要药物.肝损害是这些药物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本文通过对63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ADA、总胆汁酸.TBA等指标的检测以调查肝功能的损伤情况.

    作者:何菊芳;董梅;朱蕾;匡铁吉;孙彬;解国清;许桂颖;肖漓;雷红;孟祥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cad及VEGF水平的变化

    银屑病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其主要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表皮过度增生及真皮慢性炎症浸润、血管生成显著.在其病理机理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某些细胞因子与表皮细胞间信号传导、慢性炎症浸润及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本文测定了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现报导如下.

    作者:刘元林;徐文;鲁祖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部高压雾化液压油喷射伤2例报告及临床诊断分析

    手部高压喷射伤(high-pressure injection injuries,HPIIH)于1937年由Rees首先报道,临床罕见.近年随高压工具的使用增加,这类伤情也逐渐增多.由于高压喷人物的不同,患者的手部病变表现也有较大不同.本文报告2例液压润滑油喷射伤的病例,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伤情进行比较,对HPIIH的临床诊断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人们对HPIIH的认识,指导正确治疗.

    作者:李春雨;崔树森;张巨;杨光;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术后PCIA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后持续静脉阵痛(PCIA)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选择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Ⅰ组(PCIA)和Ⅱ组(对照组,根据病人术后疼痛情况给予间断肌注呱替啶),每组25例,均行全身麻醉.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48 h、168 h采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计算CD4/CD8的值,测NK细胞及IL-2和IL-6的含量.两组病人在术后5 h、24 h行VAS评分.结果 ①Ⅰ组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Ⅱ组病人(P<0.05).②麻醉前两组病人所测的CD3、CD4、CD8、CD4/CD8,NKcell,IL-2和IL-6值无明显差别(P>0.05).Ⅰ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 CD3、CD4、NK细胞含量较麻醉前下降(P<0.005),而CD8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05).Ⅱ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48 h CD3、CD4、NK细胞含量较麻醉前下降(P<0.05),而CD8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05).但术后24 h、48 h Ⅰ组病人CD3、CD4、NK细胞水平高于Ⅱ组病人(P<0.05),而CD8含量低于Ⅱ组病人(P<0.05).Ⅰ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 IL-2含量较麻醉前降低(P<0.05),而IL-6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5).Ⅱ组病人术毕及术后24 h、48 hIL-2含量较麻醉前降低(P<0.05),而IL-6含量较麻醉前升高(P<0.05).但术后24 h、48 h①组病人IL-2含量高于Ⅱ组病人(P<0.05),而IL-6含量Ⅰ组病人低于Ⅱ组病人(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行PCIA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免疫抑制,对病人的免疫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段立波;孙丽华;潘振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细胞形态定量分析在常见甲状腺结节与自身周围组织的对比研究

    甲状腺是内分泌器官,其细胞形态受甲状腺功能、机体状态、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但通常认为癌细胞的形态与起源组织的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异,虽然在良性组织细胞中形态也可发生生理性变化,但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大大超过了生理性变化[1].

    作者:冯野;赵吉生;丁大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采用PCR-SSP方法对1例cisAB血型的鉴定

    ABO血型系统的准确定型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临床输血治疗的实践中,会遇到ABO血型系统的血型血清学细胞实验和血清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造成这种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之一是ABO血型系统的亚型,虽然ABO血型系统的亚型比较少见,但它确能严重影响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给临床输血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带来困难.

    作者:林乾飞;于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IZ)注射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模型鼠胰岛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 STZ对清洁级雄性7周龄Balb/C小鼠胰岛细胞的直接细胞毒试验;应用小剂量STZ、多次腹腔注射方法,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然后,脱颈处死1型糖尿病模型鼠,无菌制备模型鼠脾淋巴细胞与无菌制备的预先小剂量STZ致敏的同系鼠正常胰岛细胞体外混合培养,以同系正常鼠脾淋巴细胞为对照,观察模型鼠脾淋巴细胞及STZ对胰岛细胞的影响,MTT法检测OD值,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量.结果 细胞毒试验显示以0.2 mg/ml STZ与正常Balb/C小鼠的胰岛细胞混合培养后,胰岛细胞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可用于体外胰岛细胞致敏;在脾淋巴细胞浓度为5×106 个/ml时,混合培养72h和144 h的结果:无SYZ致敏组、24hSTZ致敏组和48hSTZ致敏组与其各自对照组比较胰岛细胞的损伤及胰岛素的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而混合培养216h的结果:无STZ致敏组和24hSTZ致敏组与其各自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48hSTZ致敏组与其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脾淋巴细胞浓度分别为5×107/ml时,混合培养72 h的结果:无STZ致敏组和24 hSTZ致敏组与其各自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48h STZ致敏组与其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混合培养144 h和216 h的结果:无STZ致敏组、24 h STZ致敏组和48 hSTZ致敏组与其各自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T1DM模型鼠脾淋巴细胞对同系正常鼠的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损伤作用;糖尿病模型鼠脾淋巴细胞明显加强对低剂量STZ致敏的同系正常鼠胰岛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胰岛细胞的免疫损伤的程度与1型糖尿病模型鼠激活的脾淋巴细胞数量、低剂量STZ致敏同系鼠胰岛细胞的时间以及上述两者混合培养的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吴凤丽;潘兴瑜;马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颈-心综合征误诊7例原因分析

    颈-心综合征(Cervicardiac Syndrome)是由颈椎病及/或颈、肩、背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以患者心脏症状为主诉及心电图ST-T改变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表现[1].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现发病年龄逐渐提前,所以颈.心综合征并不少见.但颈椎病患者常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而就诊,加之临床医师对冠心病警惕性较高,故将颈.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较多见.

    作者:兰烨;黄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胼胝体变性的临床及影像特点(附1例报道)

    原发胼胝体变性(primary callosum degeneration),是一种慢性酒精中毒较为罕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胼胝体脱髓鞘为主要改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文献尚处于个案分析中,本文结合我科收治的一例病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浅谈胼胝体变性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作者:邢影;刘松岩;崔杨;杨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30例女性生殖道标本支原体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eal urethritis,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中以解脲脲原体(Ureaph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为常见.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及大量使用,导致支原体耐药株出现,给临床经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状况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来我门诊就诊的疑似NGU的43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平;魏灵荣;康熙雄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杀伤细胞受体KIRs的研究进展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骨髓来源的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不同于T、B淋巴细胞,它不表达抗原特异性受体,其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NK细胞能够表达多种能与MHC或非MHC配体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im 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KIRs)KIRs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表达于NK细胞和某些T细胞亚群.KIRs包括抑制型和激活型受体,其通过识别表达于靶细胞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1(MHC-1)类分子,调节NK细胞的杀伤活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移植、肿瘤免疫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忠;冯刚;李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结核线式非线式抗体IgG和IgM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通过免疫金标法对40例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同时检测结核抗体IgM、线式(活动性)和非线式(非活动性)结核杆菌抗体IgG,为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启军;胡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颅脑创伤后脑盐耗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脑盐耗综合征(CSWS)是低血钠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多尿.在颅脑创伤后并发的低钠血症中,其较易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及低钠性失水等相混淆[1],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本文报告2例颅脑创伤后CSWS的诊治经验.

    作者:张文波;马宝申;唐国辉;李国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小儿下腹部手术常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但苏醒期缓慢且患儿躁动,瑞芬太尼起效迅速,消除陕,蓄积少.本文旨在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兰;刘岩;王长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脊液脱落细胞检查在恶性肿瘤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正常时脑脊液细胞很少,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当恶性肿瘤发生脑转移时,肿瘤细胞可脱落于脑脊液中,对脑脊液进行脱落细胞检查,根据细胞形态,可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典型病例可诊断恶性肿瘤的类型,并通过CT、核磁、B超、内窥镜、病理等方法,找到原发病灶并加以证实.

    作者:曲灿华;周丽艳;李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率变异分析与运动试验对病理性室性早搏诊断价值的研究

    室性早搏是小儿心律失常中常见类型,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有密切的关系.室性早搏可发生于健康小儿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更易发生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的小儿[1].前者无明显症状,多于常规体格检查中发现,而后者可影响心室射血功能,伴有明显临床症状.二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不同,因此,临床医师有必要明确室性早搏的性质,以正确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室性早搏的心率变异分析与小儿脚踏车运动试验探讨上述检查方法对判定小儿病理性室性早搏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圳;张金鑫;孙景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兔眼心反射牵拉阈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何种麻醉方式能大限度的降低牵拉兔内直肌引起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从而对眼科手术中预防眼心反射的发生给予指导.方法 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40只家兔均分为4组:A组:未干预组;B组:表面麻醉组,C组:球后麻醉组,D组:氯胺酮全身麻醉组.牵拉兔内直肌,以心率下降至基础心率的10%作为发生了眼心反射,记录此时数显拉力计数值为引起兔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牵拉兔内直肌引起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不同麻醉方式之间有差别(P<0.01).表面麻醉组牵拉阈值高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球后麻醉组牵拉闭值高于表面麻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胺酮全身麻醉组牵拉阈值高于球后麻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氯胺酮全身麻醉与球后麻醉及表面麻醉比较,可显著提高牵拉兔内直肌引起眼心反射的牵拉阈值.

    作者:左玲;隋桂琴;梁玲玲;赵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结核(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来探讨其在结核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原发型肺结核(Ⅰ型,TB)组(15例),血行播散型结核(Ⅱ型,IB)组(15例)、正常对照组(25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4、CD8、CD3、CD69、CD25、CD16+CD56、CD19.结果 Ⅰ型结核病人的T细胞亚群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T细胞(Tc)、总T细胞的分布比例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活化的Th,Tc比例都比正常组高(P<0.05).调节性T细胞(Treg)高于正常组(P<0.05),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B细胞都无显著性差异.Ⅱ型TB组与对照组比较Th减少(P<0.05),Tc增加(P<0.05),总T细胞无差异,NK细胞减少(P<0.05),NKT细胞增加(P<0.05),B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活化Th,Tc和Treg高于Ⅰ型IB组(P<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分布失衡,可能与疾病的发展相关.

    作者:施华萍;蔡龙;周红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在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比较

    糖尿病(DM)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使糖尿病肾病(DN)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准确诊断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尤为重要.因此检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准确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十分重要.本研究组检测了86例糖尿病患者4种尿蛋白:尿微量蛋白(MA)、a1-微球蛋白(a1-M)、转铁蛋白(TRU)和免疫球蛋白(IgG)及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同步测定60例对照组,比较Cyst和Scr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中的价值.

    作者:梅丽萍;孙星达;叶一冰;卢国光;金高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被认为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性的敏感方法,可作为反映人体植物神经活动的定量指标,正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本文观察60例急性颅脑损伤HRV变化,以评价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张薇;闫威;白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