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巨细胞瘤细胞自噬特征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张盼盼;陆荣柱;郝彦明;方玲娜;何大伟;李翀

关键词:骨肿瘤, 自噬, 骨巨细胞瘤, 细胞增殖
摘要: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细胞自噬特征及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骨巨细胞瘤细胞(GCT-0404细胞),分别采用血清饥饿、雷帕霉素以及抑制剂氯喹进行处理,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结果 血清饥饿、雷帕霉素以及氯喹干预GCT-0404细胞,可使LC3-I向LC3-Ⅱ的转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绿色荧光的斑点增多;而Beclin 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同时,干预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并抑制细胞增殖(P<0.05).结论 血清饥饿、雷帕霉素以及抑制剂氯喹干预GCT-0404细胞所致自噬的发生及其自噬流的变化可参与对细胞增殖抑制的调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Survivin、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Ki-67在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2例恶性胸腔积液和12例良性积液中Survivin蛋白和Ki-67的表达,分析比较两者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72例恶性胸腔积液中 Survivin、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66.7% (48/72)、72.2% (52/72),12例良性积液中均无表达;Survivin、Ki-67在小细胞癌组中阳性率为88.9% (16/18) 、94.4% (17/18),明显高于非小细胞癌组59.3% (32/54)和64.8% (35/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Ki-67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Survivin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0,P<0.001).结论 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明显增高,且在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间差异有显著性;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Ki-67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参考指标,两者在恶性胸腔积液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权春姬;李文浩;林贞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碳酸酐酶Ⅸ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碳酸酐酶Ⅸ( carbonic anhydrase Ⅸ,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0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0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40例)和10例膀胱黏膜慢性炎中CAⅨ的表达.结果 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为67.1% (47/70),而在膀胱慢性炎中均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Ⅸ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Ⅸ在膀胱pTO期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pTl及以上分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Ⅸ免疫组化检测可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aⅨ低表达可能会预测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章萍萍;黄文斌;王晓蕾;王劲松;黄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子宫颈Mullerian腺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子宫颈Mu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子宫颈Mullerian腺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标记和分子遗传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 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查见轻~中度异型性梭形细胞;组织学可见肿瘤由肉瘤细胞成分和增生的子宫颈良性腺体构成,浸润至宫颈深肌层.免疫表型:肉瘤细胞 vimentin(+) ,CD10、CD34、CD99、DOG1、PR、 ER局灶(+);Ki-67增殖指数约40%,p53( +,10%);CK、 EMA仅腺上皮(+);S-100、actin、desmin、MyoDl、CD117、 BCL-2、CD56、CEA、p16、CD31、HMB45均呈(-).患者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未行放、化疗,随访2年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子宫颈Mullerian腺肉瘤具有良性苗勒管型上皮及肉瘤性间质成分,可根据细胞、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确诊,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或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肿瘤鉴别.

    作者:邵少慰;赵燕芬;陈绍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免疫组化染色在幽门螺旋杆菌病理检测中的优势与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尤其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还与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发病相关[1-3].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中心(IARC)将 HP列入第一类致癌因子.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癌相关[4-5].因此,临床上对HP进行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通过对比HE染色、美蓝染色、银染(Warth-Stany, WS)、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IHC)染色在检测病理标本中H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HP临床检测提供参考.

    作者:刘洪波;祁晓莉;张勇;李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类似于甲状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肿瘤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的侵袭性肿瘤

    该文报道13例类似于甲状腺高细胞亚型乳头状肿瘤的乳腺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BPTC).BPTC是乳腺原发性肿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尽管具有三阴型表型特征,但属于低度侵袭潜能的肿瘤.由于目前对BPTC的认知还很欠缺,因此该研究旨在报道13例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6岁,肿瘤结节直径0.6 ~2.5cm(平均1.6cm).组织学上所有病例以乳头状、滤泡状或实性结构为特征.细胞呈柱状、嗜酸性,绝大多数具有颗粒状胞质,富于线粒体,至少7例肿瘤具有这样的细胞学特征.ER、PR和HER-2 一致性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甲状腺起源相关标志物如TTF-1和甲状腺球蛋白一致性阴性.5例mammoglobin和GATA3阳性.所有病例都具有侵袭性,其中2例分别表现为腋窝和乳房内1枚淋巴结转移,后1例还出现局部复发.然而所有患者术后均存活,无病生存24 ~ 132个月,其中8例没有接受进一步治疗.以上表明BPTC是一种原发乳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作者:赵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腔鼻窦球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鼻腔鼻窦球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惰性和独特的肿瘤,具有血管周肌样表型,可能来源于变异的血管球样肌样细胞,占所有鼻腔鼻窦肿瘤的不足1%.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手术切除不完整可复发.组织学上,肿瘤由富于细胞的梭形细胞组成,表面被覆正常黏膜上皮,实质内可见特征性鹿角状血管和透明变性的毛细血管大小的血管,肿瘤间红细胞外渗是其另一形态学特点.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伴毛细血管增生和鹿角状血管壁透明变性是区别于其它类型肿瘤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组织学特征.有挑战性的鉴别诊断是其它良性/交界性血管丰富的梭形细胞病变,包括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和血管纤维瘤等.

    作者:马洪军;李磊;张仁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2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9例KHE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9例KHE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除1例患者年龄25岁外,其余均< 1岁;发生于浅表皮肤28例,包括四肢15例、头颈部5例、躯干4例、腋窝1例、多部位同时累及3例,盆腔内1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弥漫的皮肤无痛性斑块,其中16例伴卡梅现象.镜下肿瘤由增生的小血管和梭形细胞构成,呈不规则结节状或分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并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排列成巢,似肾小球样结构,后者边缘有月牙状血管裂隙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VEGFR-3、CD31、CD34、ERG强阳性,部分细胞SMA和D240阳性,Glut-1和HHV8恒定阴性,上皮样细胞CK阴性.结论 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婴幼儿和年轻成人的中间型局部侵袭性血管源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须与簇状血管瘤、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梭形细胞血管瘤、疣状静脉畸形和卡波西肉瘤等鉴别,肿瘤扩大切除是治疗KHE的佳手段.

    作者:张雷;魏建国;侯梦;孔令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标志物选择专家共识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包含肾、膀胱、前列腺、睾丸等主要器官的肿瘤,2016年WHO出版了相关肿瘤的新分类[1].近年来,该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该系统大部分肿瘤可根据镜下形态结合临床特点做出诊断,但仍有部分肿瘤需进行免疫组化标记以判断具体的组织学类型,并做出正确的诊断[2].本共识简要总结免疫组化在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和睾丸肿瘤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作者:贺慧颖;饶秋;赵明;滕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骨巨细胞瘤细胞自噬特征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细胞自噬特征及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骨巨细胞瘤细胞(GCT-0404细胞),分别采用血清饥饿、雷帕霉素以及抑制剂氯喹进行处理,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 1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结果 血清饥饿、雷帕霉素以及氯喹干预GCT-0404细胞,可使LC3-I向LC3-Ⅱ的转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绿色荧光的斑点增多;而Beclin 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同时,干预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并抑制细胞增殖(P<0.05).结论 血清饥饿、雷帕霉素以及抑制剂氯喹干预GCT-0404细胞所致自噬的发生及其自噬流的变化可参与对细胞增殖抑制的调控.

    作者:张盼盼;陆荣柱;郝彦明;方玲娜;何大伟;李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男性肺原发性绒毛膜癌2例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6、54岁,均因咯血、咳嗽、胸痛等症状入院,发现肺部巨大占位,均行肺叶切除术,胸部CT示肺窗左肺上叶尖后段见团块状高密度影.病灶外缘以宽基底与临近胸膜相贴,内缘与同侧肺门分界欠清晰,左肺上叶支气管部分受压(图1),2例均伴周围淋巴结转移,均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肺实质内,大小分别为6.0cm × 3.0cm × 4.0cm 和8cm × 7cm×7cm,暗褐色,境界清楚,质地脆.

    作者:彭燕;李传应;王志华;吴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管细胞凋亡及炎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小管细胞凋亡及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所有去卵巢处理后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及缺血再灌注雌激素治疗组(E2+I/R)(每组8只).切除右肾,夹闭左侧肾动脉45 min,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血和肾脏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炎性反应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肾组织 CD4 + T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血BUN和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P<0.05),凋亡细胞数增加(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炎症反应加重(P<0.05),CD4+ T淋巴细胞浸润增加(P<0.05);与I/R组相比,E2 + I/R组血BUN和Cr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P<0.05),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炎症反应减轻(P<0. 05) , CD4 + T淋巴细胞浸润减少(P<0.05).结论 雌激素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组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细胞凋亡,并且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CD4 + T淋巴细胞浸润,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周奥飞;倪钊;李强;王新敏;钱彪;李丽;王勤章;李应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阴型乳腺癌中IGFB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 IGFBP2)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 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45例TNBC和40例非TNBC病例采用组织芯片方法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IGFBP2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TNBC组和非TNBC组中,IGFBP2的阳性率分别是35.6%和85.0%;与非TNBC组相比,TNBC组IGFBP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P=0.030),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CK5/6或 EGFR表达、Ki-67增殖指数、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非TNBC相比,TNBC组患者IGFBP2表达下降,且 IGFBP2表达与TNBC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作者:许增祥;卢林明;胡浩然;吕大伦;张帆;吴海龙;孙燃;谢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良PAS染色法在冷冻切片中的应用

    在日常病理诊断和技术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临床怀疑为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如果等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来进行诊断,因组织处理时间长,临床等候结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为缩短临床等候病理诊断的时间,本科室在组织冷冻切片上行改良PAS染色,并与石蜡切片PAS染色对比,提高了对真菌的快速检出率,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16年度接收的术中怀疑真菌感染病例41例,术后常规石蜡病理明确真菌感染29例,未见真菌感染病例12例.

    作者:杨伟平;吴文乔;邹宗楷;洪少君;黄春妹;苏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4例年轻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一组年龄≤40岁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KT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年龄岁ENKTL病例共24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CD20、CD3、CD5、CD56、TIA-1、Granzyme B和Ki-67在ENKTL中的表达,应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 EBV表达,同时收集临床数据,分析该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本组年龄≤40岁的ENKTL病例中,患者年龄15~40岁,中位年龄29岁,男女比为2 : 1.免疫表型: CD20、CD5(-),CD3、CD56、TIA-1和 Granzyme B(+),Ki-67增殖指数30% ~ 95%,EBER原位杂交肿瘤细胞均阳性;肿瘤原发部位主要位于上呼吸道,尤其多见于鼻腔及鼻咽部;中位生存期21个月,预后与病变部位(鼻或鼻外)、是否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及是否接受治疗相关.结论 本组≤40岁 ENKTL病例具有与其他年龄组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伴有较高的HBV感染率,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预后与病变部位(鼻或鼻外)、是否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及是否接受治疗相关.

    作者:王明华;罗志飞;陈明净;吴文婷;郑艺菲;袁振亚;翁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PCR通过活化PAR-1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迁移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对乳腺癌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siRNA技术降低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EPCR的表达;添加抗PAR-1抗体阻断PAR-1作用,然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迁移能力、Cell-ELISA检测EPCR对PAR-1活性的影响.结果 EPCR干扰后,与空白对照组及无关序列组相比,EPCR干扰组MCF-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抗PAR-1抗体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PAR-1抗体处理组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Cell-ELISA结果显示EPCR干扰组未裂解活化的PAR-1抗体结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EPCR可以通过活化PAR-1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

    作者:汤洋洋;徐炎炎;杨红丽;卓倩;王庆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诊刮组织过少的原因分析及病理取材方法改进

    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是妇产科医师对女性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管疾病常用的诊断和诊疗方法,诊刮的内膜组织也是病理科常见的活检标本.然而,在日常取材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送至病理科的诊刮标本中组织过少(肉眼难以见到有形的组织,无法取材;或将标本瓶的物质全部过滤,但经脱水后找不到可供包埋的组织),导致病理诊断难以完成,因此常引起临床与病理科及医患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本科室分析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此类标本的取材方法进行探索,取得较好效果,查询文献未见同类报道,现介绍如下.

    作者:钱红;赵娟霞;曹桂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卵巢癌组织中MAP3K3 mRNA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3,MAP3K3)的mRNA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MAP3K3 mRNA在卵巢癌和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MAP3K3 mRNA表达在卵巢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MAP3K3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输卵管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及发病模式分型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AP3K3 mRNA高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vs 52.2个月,P<0.05;38.6个月vs 52.5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AP3K3 mRNA高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差相关198,95%CI:1.711 ~10.302,P<0.05).结论 MAP3K3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发病模式及预后差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恶性转化.

    作者:尹灿;张莹;董玉玲;陶林;邹泓;梁伟华;赵瑾;李锋;贾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IncRNAs)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IncRNA CDKN1A反义链启动子DNA损伤激动 RNA(promoter of CDKN1A antisense DNA damage activated RNA, PANDAR)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其主要通过结合核转录因子Y(NF-Y)抑制细胞凋亡激活因子的转录等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PANDAR还可作为肿瘤预后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新庄;王枭雄;陈鑫;韩大勇;赵世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R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JEC细胞中ERα、Erβ、P57ki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 EC) JEC细胞(中分化)中ER亚型ERα、ERβ及p57k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两种ER拮抗剂[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 (10-6 mol/L)、氟维司群(Faslodex,ICI182780) (10-6 mol/L)]及雌二醇(β-Estradiol,E2) ( 10-6 mol/L)干扰 JEC细胞,体外培养 24、48、72 h后,MTT法观察JEC细胞的生长曲线;光镜与电镜观察JEC细胞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JEC细胞中ERα、ERβ及 P57ki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JEC细胞比较,E2可明显促进JEC细胞增殖,ICI182780则明显抑制 JEC细胞的增殖(P<0.05);与E2组比较,E2 +ICI182780组JEC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E2组细胞密度增大较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ICI182780组细胞密度减小较明显;与E2组比较,E2 +TAM组与E2 + ICI182780组细胞密度均有所减小,核分裂象不易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2组ERβ蛋白表达增高,P57kip2蛋白表达降低(P<0.05) ;ICI182780组与TAM组ERβ蛋白表达均降低,P57kip2蛋白表达均增高,但仅ICI1827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2组比较,E2 +ICI182780组与E2 +TAM组ERβ蛋白表达均降低,P57kip2蛋白表达均增高,但仅E2+ICI1827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及对照组JEC细胞中均无ERα蛋白表达.结论 JEC细胞不表达 ERα蛋白.ICI182780有较强的拮抗雌激素的作用,可能通过下调JEC细胞中ERβ蛋白表达,诱导P57kip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TAM则对JEC细胞生长有较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联合检测ERα、ERβ、 P57kip2蛋白在EC中的表达,对EC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个体化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蒙蒙;袁丹;周正平;孙小杰;刘俊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yclin D1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反应性Langerhans细胞增生中的表达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常以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激活突变为特征.因此, MAPK通路激活的下游标志物,例如Cyclin D1可作为诊断 LCH肿瘤新的标志物.该文旨通过免疫组化法探讨档案组织中Cyclin D1在LCH和Langerhans细胞聚集反应中的表达情况.所有检测的LCH病例(39/39)均显示Cyclin D1在 CD1a+ Langerhans细胞中表达,多数病例(22/39,56%)显示大多数(≥50%)病变细胞强表达Cyclin D1,仅少数病例(6/39,15%)少部分表达Cyclin D1 ( <20% ).免疫组化标记几乎所有的LCH病例(26/27,96% )与Cyclin D1平行表达pERK.用CDla/Cyclin D1双染色显示,在所有旺织性皮肤淋巴结病和正常皮肤的病例中,CDla+ Langerhans细胞Cyclin D1呈阴性.大多数皮炎相关的皮肤样本(14/18,18%),表皮内CD1a+ Langerhans细胞聚集区均不表达Cyclin D1,少数病例(4/18,22%)CDla+ Langerhans 细胞局灶区域(5% ~ 10%) Cyclin D1呈弱表达.结论:在LCH中Cyclin D1普遍表达,与已知几乎都存在的MAPK活化相一致,而且,在淋巴结或皮肤反应性Langerhans细胞增生中Cyclin D1表达并不显著.因此,在与LCH相似的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 Cyclin D1免疫组化标记可能有帮助.

    作者:解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