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玲;樊翔;王龙飞;章宜芬;王国庆;赵雪寒;张丽华
目的 探讨富含酪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3例CSCC组织、56例癌旁正常组织及32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Lgr5蛋白表达,并应用RT-PCR检测13例CSCC及癌旁组织中Lgr5 mRNA的表达,分析Lgr5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gr5在C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及CIN(P <0.05).Lgr5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和浸润深度(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gr5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Lgr5低表达者(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gr5的表达(P =0.027)可以作为判断C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gr5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能参与CSC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CSCC患者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钱萍;高宝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在左侧卵巢的微囊性间质瘤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中年女性,腹胀不适、纳差,MRI检查发现囊实性肿物.肿块包膜完整,切面囊实性,实性区灰红色,质韧.镜下致密区呈实性细胞巢样,巢内可见微囊状排列,稀疏区散在微囊状结构,细胞致密与稀疏间见有大量玻璃样变的纤维性间质分割呈小叶状,部分区域间质见出血及血管增生扩张.微囊腔大小不等,囊腔空亮偶可有淡蓝色液体,囊内或囊壁外附有肿瘤细胞,细胞温和,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相对一致,细胞致密区胞质透明或空泡状,核小、核仁不明显,染色质细腻,核无明显异型,未见明显核分裂.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Inhibin、CD10、CK(AE1/AE3)、Calretinin、CK5/6、CD99均阴性.结论 微囊性间质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起源不明、具有独特形态学及良性过程的间质肿瘤,CD10并不能作为一个特异性的诊断指标,需要大量病例数据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富强;谭改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Tafazzin蛋白属于酰基转移酶,在机体细胞中广泛存在,在正常心肌细胞中负责调节磷脂酰基转移,参与心磷脂重建,并可调控骨细胞、脂肪细胞及肌细胞的分化.研究发现,Tafazzin基因突变与多种疾病如Barth综合征、直肠癌等发生、发展有关;现就Tafazzin基因的结构、功能及临床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成伟;王大维;王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16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男性1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0.4岁.皮损主要发生于顶泌汗腺分布较丰富的区域,如阴囊、阴茎、肛周、会阴等部位,少数发生于腋窝、腹股沟.临床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浸润性红斑或斑块,表面渗出、糜烂和结痂.典型的组织病理特点为表皮内散在或成巢状分布的Paget细胞,免疫表型:CK7、CEA、GCDFP-15等均阳性,CK5/6、CK20、S-100蛋白、HMB-45等均阴性.结论 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该病误诊率高,早期临床易误诊为湿疹等疾病.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利于减少临床误诊,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若切除不完整极易复发,需长期随访.
作者:石丽君;高宇;曹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hMTERF3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hMTERF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MTERF3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hMTERF3 mRNA和蛋白质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hMTERF3蛋白在正常胃组织阳性率为24.6%(15/61),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9% (5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MTERF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MTERF3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可为预测胃癌的发生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标志物,也可为胃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潜在的靶标.
作者:自加吉;杨勇琴;孙美涛;梅雯;于成和;张晓娟;熊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873年意大利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发明硝酸银染色法,从此可以定性定量地观察神经元的形态[1].随后Cox等[2-4]对高尔基染色法的固定液和染色液进行改良,提高结果的可视性,但初学者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仍较为困难.本实验采用相同的固定、染色和显色液,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冷冻切片、石蜡切片、振动切片)进行大鼠脑组织高尔基染色,比较三种制作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为科研实验和制作典型的教学示教切片提供可选方法.
作者:王蕾;张芳;汤仁仙;张冠群;牛海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避免过度治疗.方法 对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常规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53~67岁,平均61.5岁,4例患者均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镜下见癌组织由形态单一、分化良好的基底样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小巢状或条索状.癌巢周边见栅栏状排列的细胞核,部分癌巢中央形成囊性腔隙,也可见腺样或鳞状分化.4例患者均伴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5/6、C K8/18、CK19、p16、p40、p53、BCL-2和p63均阳性,ER、CK7、CEA、CD117和S-100均阴性.原位杂交检测:HPV 16/18阳性.4例患者随访19 ~ 6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属于罕见但预后较好的肿瘤,因预后不同,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及腺鳞癌鉴别.治疗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锥切术,不推荐放、化疗.
作者:肖桂香;刘翠;黄邦杏;陈烁;吴钧华;聂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患者术后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11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按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生存时间<5年)和B组(生存时间≥5年).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TAP面积及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TAP面积越大,生存时间越短.Ki-67增殖指数越高,生存时间越短;两者之间呈负相关.(2)A组TAP面积阳性率为81.70%,明显高于B组(54.76%),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的生存期成反比;A组Ki-67增殖指数阳性率为76.06%,明显高于B组(57.14%),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的生存期成反比.(3)A组TAP、Ki-67均阳性的比率为57.75%,明显高于B组(35.71%),A组TAP、Ki-67均阴性的比率为9.86%,明显低于B组(26.20%);113例NSCLC患者均阳性的比率为40.71%,均阴性比率为15.9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比单项比较更为精确,表明TAP联合Ki-67对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结论 TAP联合Ki-67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姜峰;杜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CL-6和ZEB2在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与原位杂交法检测228例乳腺癌和8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CL-6、ZEB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CL-6、ZEB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 <0.05);BCL-6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HER-2表达均呈正相关(P <0.05);ZEB2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HER-2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中BCL-6、ZEB2阳性者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 BCL-6、ZEB2与乳腺癌演进过程密切相关,检测BCL-6和ZEB2的表达,有望成为监测与预警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郑丽;赵敏;昂琳;黄金;王瑾;邹强;吴正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患者295例,行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病理检查,比较p16/Ki-67细胞学双染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并检测其在两组病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ASC-US和LSIL两组中,p16/Ki-67细胞学双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7.42%和36.36%;病理活检诊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2/3(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3,CIN2/3)阳性率分别为25.77%和25.76%,两者具有较高的符合率.ASC-US组中,p16/Ki-67诊断CIN2/3病例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78.51%;LSIL组中,p16/Ki-67诊断CIN2/3病例的敏感性85.30%,特异性80.61%.结论 p16/Ki-67细胞学双染可提高TCT的敏感性和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的特异性;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有效分流TCT中宫颈高级别病变,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
作者:刘玉艳;沈久洋;朱安超;秦丹婷;黄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女性,78岁,因甲状腺肿物及纵膈病变入院.入院后查血Calcitonin>2 000 pg/mL(5.17 ~ 9.82 pg/mL)、CEA35.43 ng/mL(0 ~5 ng/mL)、TG在正常参考值内.颈部超声:甲状腺多发实性及囊实性结节,考虑为TI-RADS 3级;左侧颈部及锁骨上窝多发实性占位.CT示:气管周围前上纵膈软组织肿物,侵袭性胸腺瘤?甲状腺来源恶性肿瘤?左侧颈根部、纵膈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甲状腺多发低密度灶.因纵膈病变位置较深且紧邻重要脏器无法取得活检标本,遂对甲状腺肿物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作者:纪晓坤;王珩;赵银环;吴家宁;王蕊;杜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ervic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HG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对74例CHGIL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切缘阳性,并同时行全切子宫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颈锥切切缘阳性与子宫病变残留有相关性(P<0.01);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及腺体是否受累与子宫病变的残留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颈管是否受累、病变累及象限与子宫病变残留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HGI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子宫颈冷刀锥切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的选择必须慎重,部分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者再次锥切的方法.
作者:秦艳;田杰;刘小燕;陈莹;范菊花;邓凯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D1(protein kinase D1,PK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qRT-PCR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4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KD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分析PK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PK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株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KD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PKD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均有相关性,且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病理分期越高,PKD1的表达越丰富.PK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也远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中的表达(P<0.01),且癌细胞株的分化水平越低,PKD1蛋白表达的水平越高.结论 PKD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灶中呈高表达,PKD1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做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赵彩琴;钮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米巴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阿米巴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组织学特征,并复习文献讨论阿米巴性结肠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35岁,临床表现以急性感染症状腹痛、腹泻为主.纤维结肠镜下表现为肠黏膜的阶段性糜烂和溃疡,但病变部位不同.例1位于近阑尾孔处和直肠;例2位于横结肠及直肠;例3位于回肠末端和直肠远端近肛门口.镜下3例病变相似,在炎性坏死的肠黏膜面可见成片分布的大滋养体,滋养体内可见核仁,胞质内见吞噬红细胞现象.结论 阿米巴性结肠炎是一种独特的感染性肠病,纤维结肠镜下无明显特异性表现,需与其他肠炎,尤其是慢性炎症性肠病相鉴别,病理学检查查见阿米巴滋养体是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陈玉玲;樊翔;王龙飞;章宜芬;王国庆;赵雪寒;张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病理技术的发展,脱水-透明-浸蜡等一系列的组织前期处理已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取而代之的是生物组织全自动脱水机备,它具有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点.机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对操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越精密的仪器越需要我们仔细保养,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结果差异.由于故障出现大多数为非上班时间,长时间浸泡在高浓度乙醇中的组织会变硬发脆,抑或是长时间裸露在外的组织会干枯变形,上述情况均能造成组织的损坏,同时机器的维修和组织的补救均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良好的、专业的预防性保养维护,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前提.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病理科自2010年开始使用Leica ASP300型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以来,也多次出现故障,笔者查阅了多篇文献并结合工作中的使用心得,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脱水机进行保养维护,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真理;潘美华;沈倩;李恒;陈杰;孙思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61例胃MANEC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阅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 光镜下所有肿瘤均由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两种成分构成,且两种成分各占比例均>30%.免疫表型:腺癌成分CK、CEA均阳性,神经内分泌成分15例Syn、CD56、CgA均阳性;20例CgA、Syn均阳性,CD56阴性;24例CD56、Syn均阳性,CgA阴性;2例CD56、CgA均阳性,Syn阴性.61例中5例失访,18例健在,38例死亡.结论 胃MANEC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差,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可做出准确诊断,并对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芳;王心然;邓会岩;岳萌;刘月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男性,26岁,因右下腹部疼痛5天伴恶心、呕吐入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体检:全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叩诊明显鼓音.电子肠镜示结肠肝曲可见一结节状不规则环形肿物,管腔狭窄,质硬脆,易出血,肠镜不能通过,CT示肠腔内可见肠系膜、肠管影,呈“环靶征”(图1),考虑为肠套叠(回-回型).术中所见:结肠肝曲至膀胱上方回肠可见一巨大肠袢,长约40 cm,两端可见肠管及肠系膜套叠进去,套叠肠管外层肠管血运尚可,无明显坏死,肠管未见明显穿孔,内部可扪及多层套叠的回肠,于套叠肠管中部切开一纵行切口,可见内侧套叠的回肠出现少量斑片状出血、坏死,内侧套叠肠管远端可见一肿物,大小5.0 cm×3.0 cm,表面略粗糙,活动度良好,质中.
作者:葛小霞;刘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20% ~ 76%[1],其中恶性结节占5% ~6.5%[2].鉴别结节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nic guidance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G-FNAB)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的细胞学检查方法,被国内外公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3-4].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广泛应用于妇科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在非妇科尤其是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实验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进行传统涂片和液基细胞学制片,比较两种方法的制片质量和诊断阳性率,旨在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信芳杰;林东亮;赵诚;张晓娟;刘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脏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1例原发于肾脏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CT检查发现右肾占位,大小41 mm×47 mm×39mm,呈混杂密度,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影,CT值68 HU.增强CT示:右肾占位轻度强化,右肾乏血供占位.MRI检查:右侧肾脏占位,不典型肾癌待排.病理检查肿块位于右肾中极.镜检:肿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分布,其间有较多硬化的胶原纤维.免疫表型:vimentin阳性,CK20、CD10个别弱阳性,CK(AE1/AE3)、EMA、CK7、CK19、CK34βE12、CK8/18、p53、S-100、desmin、SMA、RCC、Syn、CgA、P504s、HMB-45、Melan-A、CD34、p63、Pax-8、GATA3均阴性.结论 肾脏SEF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为排他性诊断,鉴别诊断是重点.
作者:怀建国;蒋艳;徐曼;司友谊;王跃;曹沪春;王朝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rhGAP29和E-cadherin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s)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ArhGAP29、E-cadherin在IUA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9000两步法检测IUAs中ArhGAP29、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IUAs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ArhGAP29、E-cadherin的相关性.结果 (1)ArhGAP29、E-cadher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的免疫组化反应评分(immunoreactive score,IRS)高于IUA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P=0.004);(2)中度IUAs患者子宫内膜中ArhGAP29、E-cadherin表达的IRS高于重度IUA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0,P =0.026);非闭经IUAs患者子宫内膜ArhGAP29、E-cadherin表达的IRS高于闭经IUA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31);(3) ArhGAP29表达降低与E-cadherin低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1).结论 ArhGAP29、E-cadherin在IUAs子宫内膜中表达降低,其下降程度与IUAs严重程度有关,ArhGAP29、E-cadherin降低可能参与IUAs的形成.
作者:徐倩;段华;汪沙;甘露;付凤仙;汤一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