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浸润癌中乙酰肝素酶表达及其与转移、预后关系

崔红梅;王海琳;王晓黎;白岩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乙酰肝素酶, MVD, 肿瘤转移, 预后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CD34的表达,探讨乙酰肝素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浸润癌中乙酰肝素酶和CD34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浸润癌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其表达程度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7).结论 乙酰肝素酶参与了宫颈癌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过程,可作为判断宫颈癌转移潜力及不良预后指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角化型外阴鳞状细胞癌中p16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

    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VSCCs)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但也见于年轻的患者.近一些病理学家提出VSCCs的病因可能分为两类:一类与老年妇女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有关,如硬化苔癣(LS)、鳞状上皮增生(SCH)等;另一类多发生于年轻的妇女,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1].但LS和SCH与VSCCs关系尚不明确.有关p16、cyclin D1的改变在外阴癌中的作用研究报道甚少,为探讨p16、cyclin D1与VSCCs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外阴良恶性组织中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

    作者:韦立蓓;濮德敏;尹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肿瘤研究中作用

    人类肿瘤的研究重心经历了从单基因水平到染色体、多基因水平的转变.许多人类肿瘤与发育异常疾病一样以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为特点.在癌症中,不利于肿瘤生长的基因(抑癌基因)可能存在于DNA拷贝数减少的区域;而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基因(癌基因)可能存在于DNA拷贝数增加的区域.1992年,Kallioniemi等[1]首次描述了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体系标记来自待检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全基因组DNA,并且在Cot-1 DNA参与的情况下和正常人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抑制杂交.

    作者:李巧新;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破裂尸检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尸体解剖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全血管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动脉管壁增厚、狭窄为主要特征,急性期无特征性症状,可致节段性内膜剥离,形成致命性夹层动脉瘤.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急性期无特征性症状,容易误诊,对无明显原因胸痛青年患者应提高警惕.

    作者:高凤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青春期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1例

    患者,16岁.因月经后阴道淋漓出血就诊.既往病史:14岁初潮,每次月经后阴道淋漓出血5~7天,于当地多家医院就诊,曾诊为青春期月经紊乱及阴道炎,因未婚,未行阴道镜检查,给于调经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后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考虑子宫内膜癌可能性大,在征得家属同意后行阴道镜检查,检查中宫腔内脱落一块烂肉样组织,较松散、易碎,送病理检查.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疾病性质待查.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高远;刘春荣;王秀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子宫肌瘤中极为少见的种类,来源于子宫肌瘤或子宫血管壁扩散至静脉,具有转移和浸润生长的特性,可以生长在盆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甚至出现在右侧心脏处[1].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多为散在个案报道[2],我院于1996年6月至2006年3月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例子宫IVL,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作者:卢洪胜;甘梅富;周涛;郑海红;翁寿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软骨肉瘤的鉴别诊断和特殊组织学类型

    软骨肉瘤是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骨肿瘤20%.病理诊断软骨性肿瘤的复杂性体现在:(1)软骨性肿瘤只有良恶性之分,在良恶性之间没有交界性肿瘤,这给病理诊断增加了风险.(2)软骨性肿瘤在不同解剖部位良恶性诊断的标准有差异.

    作者:蒋智铭;张惠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滑膜肉瘤尸检1例

    患者女性,88岁,因咯血救治无效死亡.尸体解剖于死后20 h进行.尸检观察 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颈及皮肤无创伤,双耳道及口腔、鼻腔无明显分泌物.体表淋巴结无肿大.胸腔:两侧胸廓对称,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胸腔内无液体.肺:左上肺见8.5 cm ×7 cm×2 cm大小灰白色质韧肿块,与胸骨粘连,侵入纵隔直至胸骨柄右方第二肋.肿块为结节状,切面灰白色,鱼肉样.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心:质量355 g,大小14 cm×9 cm×5 cm,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上见灰黄色粟米大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肝:大小20 cm×9 cm×9 cm,未见结节.

    作者:杨翎;姜文霞;赵桂芬;宋伯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单/双酶标记鸡尾酒抗体AMACR/p63/34βE12在前列腺穿刺组织鉴别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前列腺穿刺标本良恶性鉴别诊断是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通过应用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34βE12、p63抗体分别检测前列腺癌细胞和基底细胞,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已得到普遍认同[1~5].Jiang等[6]在2005年首先使用混合型AMACR/p63/34βE12抗体和双酶标记法检测前列腺癌,国内也有单酶标记鸡尾酒抗体AMACR/p63/34βE12检测前列腺癌的报道[7,8],但单酶标记与双酶标记鸡尾酒抗体两种试剂染色的比较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单酶标记的鸡尾酒抗体和双酶标记的混合型抗体标记前列腺穿刺标本,以评价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丹丹;杨红;李科;徐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和意义

    目前认为,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单独HPV感染并不能引起所感染细胞的恶性转变.除HPV外,其它基因的改变也与子宫颈癌的发生相关[1].

    作者:胡孟钧;徐航娣;魏建丽;郦秀芳;张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NET-1、Survivin蛋白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Survivin基因编码的蛋白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凋亡和促进增殖双重作用,NET-1基因编码的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有关,其作用显著上调癌的形成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NET-1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

    作者:曹晓蕾;周祀桥;陈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结外组织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组织细胞肉瘤(histocytic sarcoma,HS)是一类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起源恶性肿瘤,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显示组织细胞分化.在新的WHO肿瘤分类中,HS被视为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生率不足0.5%[1],国外文献见一组14例临床病理分析[2],国内仅见4例个案报道[3~6].我们总结2例HS,并复习国内已报道4例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郭凌川;康苏娅;吴德明;王修珍;顾冬梅;朱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软骨发育不全7例尸检病理形态学观察

    目的 研究软骨发育不全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7例软骨发育不全病例进行系统解剖,测量上、下肢长度;镜下观察股骨、胫腓骨、椎骨、肋骨和髂骨等处骨外膜、骨皮质、骨松质的形态、厚度并作出描述和测量.结果 上肢平均长度比对照组少40.6%;下肢少24.4%;镜下见骨软骨连接处形成崎岖不整的平面,骨骺软骨生长带细胞增殖欠佳,软骨细胞缺乏正常的栅栏状线性排列,软骨化骨过程较正常同胎龄儿延迟,毛细血管增生并不规则长入软骨内.结论 软骨发育不全主要影响管状骨的软骨内化骨.其他主要器官未见发育异常.

    作者:李伟平;陶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肝前体细胞的免疫组化特征

    目的 研究肝前体细胞(hepatic progenitor cells,HPCs)、小管样反应、中间型肝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和数量变化,以及与肝细胞再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 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按炎症活动度(G)分为轻、中、重三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胆细胞标记(AFP、GST-π、CK7、CK19)和造血干细胞标记(c-kit、CD34)的表达,并以Ki-67标记增殖的肝细胞,用CK7/CK19作为标记物对符合定义的HPCs、中间型肝细胞进行计数,小管样反应程度的判定利用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阶段即存在HPCs的活化和小管样反应,其数量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而增加,均表达CK7、CK19、GST-π和AFP,肝细胞增殖指数在轻、中度肝炎中逐渐增加,重度肝炎、肝硬化患者增殖的肝细胞数下降,而中间型肝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小管样反应面积百分比与HPCs数目正相关(r=0.739,P<0.05),中间型肝细胞数目与HPCs数目正相关(r=0.614,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中不仅有成熟肝细胞增殖,也存在肝前体细胞活化和分化,可能参与肝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作者:胡勇;徐军;周继;王健;章太平;余宏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管良性雪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几乎所有的黏膜下良性肿瘤均是平滑肌瘤,而食管雪旺瘤罕见.我们报道1例食管雪旺瘤,根据其临床特征和特征性组织学特点术中冷冻切片可以初步诊断,后经免疫组化证实.现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吴影;王双珠;李欣;毛鑫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1986年Vuitch等[1]首先报道了乳腺间质的一种良性间质增生性病变,命名为乳腺间质的假血管瘤样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其临床少见,在病理组织学上易与乳腺高分化血管肉瘤相混淆.我们将诊断的4例PASH进行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郭玲玲;卢洪胜;甘梅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卵巢多胚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卵巢多胚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原始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征不明显,易误诊.我们报道1例卵巢多胚瘤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为临床和病理医师正确认识该肿瘤提供帮助.

    作者:李小红;徐勇飞;谷化平;王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女性,44岁,因发现右乳房肿块4个月就诊,门诊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触及肿块直径约1.8 cm,与皮肤无粘连,质硬,活动差,挤压肿块乳头无溢液.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遂行肿瘤切除和保留乳房手术,并送手术各切缘和同侧腋窝淋巴结检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郜红艺;吴坤河;张佳立;洪淑贞;阮红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耳侵袭性乳头状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中耳侵袭性乳头状肿瘤(aggressive papillary tumour,APT)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点.方法 对1例中耳APT进行组织形态学、影像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1岁,临床表现为左侧间断性耳鸣、突发耳聋.CT和MRI示左侧中耳鼓室后下方4 cm×3 cm肿块,颞骨岩部不规则骨质破坏.大体为灰红灰白色碎组织一堆,与骨组织紧密粘连.组织学表现为复杂的指突状乳头、类似于甲状腺滤泡的腺管样或片状实性的结构,局部侵犯骨组织,肿瘤细胞形态较温和.免疫表型:CKpan、EMA、vimentin+,S-100大部分+,Ki-67增殖指数<5%.结论 中耳APT是一种少见的独特的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复发倾向,罕见转移.

    作者:潘敏鸿;石群立;金行藻;张正祥;陈英鑫;陆珍凤;周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敬告作者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癌肉瘤26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的26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59.5岁,20例(76.9%)患者已绝经,主要症状是异常阴道流血.手术时,21例(80.8%)患者未发现残留病灶,其中10例(47.6%)术后出现复发,平均缓解期为1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总5年生存率26.5%,中位生存时间(33±7.33)个月,其中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5%、13.3%、0,且Ⅰ+Ⅱ期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残留病灶以及临床病理分期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35).结论 子宫癌肉瘤是侵袭性肿瘤,易发生子宫外播散、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提高早期检出率,改进治疗措施对提高子宫癌肉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燕;周先荣;朱慧庭;王丽;曲玉清;朱勤;杨立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