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荣;郭效忠;高远;邢荣格;张俊明;王传苓
在乳腺肿块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中,某些乳腺良性病变,如硬化性腺病及放射状瘢痕、导管乳头状瘤病以及微管腺病,有时难以与癌相鉴别,易发生过诊断,常需依靠石蜡切片甚至特染或免疫组化始能做出鉴别诊断[1,2 ].我们同时应用术中细胞学印片与冷冻组织切片对硬化性腺病及放射状瘢痕(CSL/RS)、导管内乳头状瘤病(IP)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细胞学在乳腺特殊类型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磊;蔡红光;杨惠英;高学忠;俞国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常规组织制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含有钙化的组织蜡块或脱钙不全的骨组织蜡块,它们往往会使组织切片时破碎不全,影响切片的完整,给诊断造成困难,而且还将会给切片刀带来严重的缺口,影响切片刀的再次使用.我们在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利用组织蜡块直接进行表面脱钙,弥补上述不足,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炜;马恒辉;孙桂勤;孟奎;周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血管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结果 :(1)光镜下发现ICP患者胎盘绒毛水肿、绒毛间隙狭窄、绒毛血管合体膜增厚.(2)ICP患者胎盘和正常孕妇胎盘血管内皮上均有PECAM-1的表达,但ICP组胎盘血管表达PECAM-1的平均血管密度值以及强度显著大于正常孕妇组(P<0.01),并且随着ICP组分度的加重,表达增强.结论:ICP患者胎盘粘附分子PECAM-1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导致ICP胎盘病理改变的一个原因.
作者:时青云;刘淑云;彭芝兰;王靖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内窥镜目前在我国各级医院较为普及,作内窥镜检查的人也不断增加,我院每年作病检的内窥镜的例次占全年总病检例次的26.9%~32.5%,多者为胃镜,由于取材方法及部位较固定的特点,我们对传统包埋方法进行了改良,使用镶嵌法及一片法包埋和切片,使用8年多以来,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代奎;宋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胸、腹水细胞学诊断因具有快速、准确、简便以及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减少胸、腹水细胞学诊断的漏诊、误诊,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正确掌握良、恶性细胞学特征是准确诊断的关键;然而,制片方法等技术因素恰当与否,对胸、腹水细胞学诊断阳性率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为此,笔者就影响其阳性率的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肖楚梅;汪波;石灵春;张维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85例胃癌进行检测. 结果:胃癌组织P-gp、GSTπ表达率分别为37.65%及63.53%,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有关,其中高分期者P-gp表达较低分期者为高.TopoⅡ表达率为55.29%,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分化较低者(59.57%)较分化较高者(38.30%)阳性率高.结论:P-gp、GSTπ、TopoⅡ的耐药机制各不相同,根据P-gp、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对胃癌化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曲利娟;余英豪;曾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意义.方法:临床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44例,其中鳞癌20例,腺癌24例.采用Caspase特异的单克隆抗体M30 CytoDEATH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细胞百分率(P/A)、平均光密度 (AOD)及阳性水平指数(PLI).结果:NSCLC组织中M30阳性率为25.0%,肺鳞癌组织的M30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腺癌组织(P<0.05).低分化鳞癌组织的AI高于中、高分化鳞癌(P<0.05).NSCLC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2.2%.p53蛋白的PLI与癌细胞AI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在NSCLC组织中存在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且与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凋亡无相关关系,提示突变型p53蛋白失去了激活 Caspases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关.
作者:卢晓晔;黄中新;覃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采用适当的抗原修复技术,Ki67抗体已可用于石蜡包埋的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Ki67主要标记除了G0期及早期G1期的所有增殖细胞[1].笔者采用单克隆抗体Ki67/MIB1,对IgA肾病肾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研究IgA肾病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作者:刘军;胡宏慧;姚建;徐琴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前研究发现细胞粘附分子CD44H在人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中有不同的表达,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相关.为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44H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国清;桑占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肺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的改变,分析它们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并探讨其调控基因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支气管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酶标法对各组病例进行PCNA、p53、p21、p16蛋白表达检测,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在正常与鳞化组,PCNA只在极个别细胞中表达,p21、p53未见表达,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3.3%,凋亡细胞阳性率为(29±5.6)%、(24±4.7)%.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组,PCNA也只在少数细胞中表达,p21、p53没有表达或极少数细胞表达,p16表达率分别为91.7%、83.3%,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2.0±4.3)%和(18.5±3.7)%.在重度非典型增生与高分化鳞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显著增加,而凋亡细胞阳性率却明显减少,p21、p53表达增加,p16显著下降.结论:支气管黏膜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中到重度非典型增生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性阶段,不仅增殖活性增加,而且凋亡活性下降,它们的调控基因p16、p21、p53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代强;谢季;李美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病理学网站的建设实例,探讨了在Internet上建立病理学网站的设计方案和方法.方法:(1)建设病理学网站的基本条件,(2)病理学网站的定位,(3)病理学网站要实现的主要功能,(4)网站的栏目设置.结果:实现了预定的建设目标,建立了网站<病理学家>.网址:http://pathol.126.com/.本网站分为19个功能模块,包括新闻与信息、病理学论坛、网上读片会、病理咨询室、远程病理会诊、远程教育、Medline检索等.结论:就病理学网站建设的意义、栏目设置、网站管理维护、远程会诊等诸方面问题作了探讨.互联网站反映了本单位的形象,是面向世界的窗口.
作者:陶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11岁,因右上腹包块1月余入院.查体见患儿右上腹稍膨隆,右侧肋下5 cm处可触及一质硬肿块,其表面不光滑,可活动.脾脏未及.实验室检查:患儿肝功能正常,血清学病毒检测阴性,AFP阴性.CT检查见右中上腹占位性病变,其与肝脏界限不清.临床拟诊为肝脏占位,全麻下行肝右叶切除术.
作者:张丽华;吕翔;周强;周祀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国关于食管癌动物模型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对近年诱发食管癌所用动物的种类分析发现,应用多的为大鼠,其中又以F344和SD大鼠为主.科研人员用大鼠制作食管癌模型已较成熟,小鼠则较少用于诱发食管癌模型.食管癌从组织学上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90%以上是SCC.其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不同,因此分别进行论述.
作者:张林西;齐凤英;左连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于单个核苷酸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在含有30亿个碱基的人类基因组中,估计平均每1 000个碱基出现1个SNP[1].SNPs可分为编码区SNPs(cSNPs)、基因调控区SNPs(pSNPs)和存在于连接两个基因之间的DNA中的随机非编码区的SNPs(rSNPs) 3类[3].其中有意义的SNPs存在于基因的编码区和基因调节域,它们能够导致基因功能改变,对表型产生很大的影响[2,3].并有研究报道那些能够使基因功能丧失,导致死亡的SNPs在人群中将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4].
作者:徐恩萍;来藏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造成恶性肿瘤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恶性肿瘤常发生远处部位的转移.如果肿瘤只局限在原发部位,则通过手术等方法可使患者治愈,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发生播散和转移的途径主要有:(1)局部浸润,体腔、体表种植;(2)通过血管的血行转移;(3)通过淋巴管的淋巴转移等.其中通过淋巴管常常是某些肿瘤初始转移阶段的主要途径,肿瘤细胞进入引流淋巴结,继而再进入血流,造成更广泛的远处转移,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贺龙;王文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和尤因肉瘤(Ewing's sarcoma,EWS)是软组织和骨常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两者关系密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有共同的神经外胚层起源,形态相似,都有t(11;22)(q24;q12)易位的染色体标记,属于PNET/EWS家族肿瘤.包括骨尤因肉瘤(Ewing's sarcoma of bone,ESB)、骨外尤因肉瘤(extraosseous Ewing's sarcoma,EOE)、外周神经上皮瘤(peripheral neuroepithelioma,PN)或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PNET)、Askin瘤以及其它有争议的肿瘤[1].因为缺乏明确的形态学特征,把它们从其它小圆细胞肿瘤(small round cell tumors,SRCTs)中识别出来是病理学上的重要问题.作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分子病理学特点综述如下.
作者:张智弘;范钦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良恶性肿瘤.自1985年作为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瘤以来,病理界对其认识并非一致,部分学者[1~4]认为GISTs包括发生于胃肠道向平滑肌细胞、雪旺细胞、神经元以及不定向分化或未分化的所有间叶瘤,即广义GISTs;另有部分学者[5~8]则认为不应包括典型平滑肌和神经源性肿瘤,即狭义GISTs.笔者试图通过光镜观察,总结和讨论GISTs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及其诊断要点.
作者:刘宏玉;余若松;谢慧君;吴志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髓脂肪瘤常见于肾上腺皮质、髓质或副肾上腺,偶见于肾上腺外[1].肿瘤绝大多数单独发生,而发生于肾上腺肿瘤(或其它病变)内者(即瘤内瘤)极少见[1~4].肾上腺肿瘤内髓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于单独发生者.作者报道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内髓脂肪瘤样结节,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来源.
作者:姜惠峰;黄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常规制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例(14岁)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果:肿瘤细胞CD30、ALK-1、CD45RO和CD45阳性;而CD20、EMA、S-100蛋白、desmin和CD68阴性.结论:本例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非常少见,诊断时应先排除其它肿瘤和其它部位淋巴瘤累及骨骼肌.
作者:冯晓莉;应建明;孙耘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前HID-AB-PAS及幽门螺杆菌(HP)特染已作为胃镜病理切片的常规诊断内容,前者可检测上皮黏液性质,后者便于查找HP.我们尝试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两种特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吉心;卢根福;陈剑瑛;王登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