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王振富;杨付明
目的:探讨上海市老年男性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及发展规律。方法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1012例上海市老年男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回顾性分析其中452例甲状腺结节病变的发展规律。结果甲状腺结节的总体患病率为81.1%,且与年龄有非常明显的关系,结节以双侧和多发结节为主,多为直径<1 cm的结节。5年随访过程中,甲状腺结节大小有不同程度地小幅度的增加,部分单发结节发展为多发结节(15%)。结论老年男性甲状腺结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患病率增加,增长缓慢,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作者:徐兰;赵霞娟;刘婵娟;周厚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MCI筛选。结果调查对象MCI患病率为17.6%,排除混杂后,高龄、经济不独立、较低文化程度是MCI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105、2.211、2.034,合居、离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是MCI的保护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554、0.670。结论长沙市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较高,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多读书看报、关注其精神需要、普及MCI防治知识,以减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爱民;黄灿;周颖;覃艳杰;屈昂;刘学秋;谭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方法120例脓毒症患者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其中有活动性出血者60例行无肝素治疗(无肝素组),有出血倾向者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肝素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检测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血小板(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g),并于治疗后3 d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Ⅲ评估健康状况,依据APACHEⅢ预测死亡率并统计28 d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LT、PT、APTT、TT、INR和F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PACHEⅢ评分、死亡率和28 d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疗效影响不明显。
作者:代庆春;李娜;回志;苗晓云;沈洪丽;张晓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全世界2型糖尿病( T2MD)发生率越来越高,严格的血糖控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但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甚微。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T2 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影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 AS)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1,2〕。据报道,T2MD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是非T2DM患者的2~4倍〔2〕,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亦可升高2~4倍〔3,4〕。但许多患者在AS的初始阶段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探讨T2 DM合并AS患者的形成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而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可进一步地对T2DM合并AS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情诊断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石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对急性力竭运动导致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蛋白激酶C(PKC)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艾灸组(M组)、力竭组(E组)、艾灸力竭组(ME组)和艾灸力竭+PKC抑制剂组(ME+CHE组)5组。在一次性游泳急性力竭模型的基础上,用艾灸预处理进行干预,并注射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PKC蛋白水平及其活化情况。结果①E 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改变明显,ME 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 E 组轻,而ME+CHE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与E组相似。②与C组比较,M组和ME组PKC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E 组和 ME+CHE 组 p-PKC 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较,ME组PKC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ME+CHE组水平无明显变化;与 ME组比较,ME+CHE 组PKC水平有明显上升(P<0.05)。③与C组p-PKC水平比较,M组无明显变化,E组、ME组和ME+CHE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较,ME组p-PKC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与ME组比较,ME+CHE组P-PKC水平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急性力竭运动所致的心肌损伤与PKC的过度表达和活化有关,艾灸预处理对急性力竭所致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阻止PKC的过度表达和活化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熊英;顾一煌;吴云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同步治疗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给予个体化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疗程过后获取患者癌组织的病理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将患者分为 EGFR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19例,比较两组同步放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结果 EGFR阳性组完全缓解率为28例(68.29%),EGFR阴性组完全缓解率为3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EGFR的表达程度与治疗结果明显相关,EGFR可作为判断癌细胞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作者:姚忠彬;何明远;赵红福;赵志鹏;程光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I)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I组、曲格列酮( TGZ,PPARγ激动剂)组和GW9662( PPARγ抑制剂)组。采用RICE法制备HIBI模型后,TGZ组和GW9662组分别于HIBI后腹腔注射20 mg/kg TGZ或10 mg/kg GW9662。采用早期神经反射分析术后2、4、7 d的悬崖调转、阴性趋地性反射和步态时间,步迹分析术后14 d手术同侧、对侧的步长和趾间距,Morris水迷宫分析术后21 d的游泳距离和逃避潜伏期,干湿质量法测定术后2、4、7 d的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检测术后28 d损伤脑组织中脑神经相关生长蛋白( GAP)-4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I组早期神经反射相关时间指标均延长,手术对侧步长和趾间距及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距离、逃避潜伏期和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均缩小,脑组织含水量升高,且 GAP-43阳性细胞减少(P<0.05)。 TGZ可改善HIBI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但与假手术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HIBI大鼠以上异常指标经 GW9662处理后进一步恶化。结论激活PPARγ可改善HIBI导致的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异常,减轻脑水肿并促进损伤脑细胞的恢复。
作者:李萌;张靖;张焕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均会发生变化,如不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终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几方面〔1〕,通过自我效能的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段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真人养脏汤(ZRYZ)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γδT细胞百分率和电镜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大鼠,肉眼观察评价结肠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结肠黏膜sIg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测γδT细胞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肉眼可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出现炎症及溃疡;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结肠组织sIgA含量、γδ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 P<0.01);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均有改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粗短微绒毛,未见内质网扩张及线粒体肿胀;sIgA含量、γδT细胞百分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0.01)。结论真人养脏汤通过影响肠黏膜sIgA合成、γδT细胞表达,减轻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王慧;许惠玉;官杰;吴艳敏;谭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XCR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9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X-CR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23例患者的 CXCR7呈强阳性染色(),24例呈中度阳性染色(),17例呈弱阳性染色(+),25例呈阴性染色(-),且CXCR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较强的 CXCR7染色患者的存活时间较短。结论 CXCR7可以做为胶质瘤病理级别分类及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李新星;陈亮宇;王文卿;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NLCR)在老年人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无血液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231例,其中细菌性感染患者125例(细菌组),非细菌感染患者75例(非细菌组),肺结核患者31例(结核组)。同期因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患者88例(疾病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185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全细胞计数( CBC),白细胞容量、电导、光散射参数( VCS),C-反应蛋白( CRP)、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计数得到NLCR。结果各组之间白细胞参数和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NLCR、CPR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组和结核组白细胞参数及CR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NLCR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低于CRP,其与 CRP在诊断肺部细菌感染敏感性方面相同,但特异性低于CRP。 NLCR与CRP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明显增加,但特异度有所下降。白细胞升高细菌组 CRP、NLCR、NE在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度方面均较高;白细胞未升高细菌组NLCR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正确指数均明显优于 NE,仅低于 CRP。细菌组125例患者预后情况为:治愈10例、好转95例、死亡10例、继续住院10例;其NLCR水平差异显著( P<0.01);死亡患者NLCR的水平明显高于治愈和好转患者(P<0.01),与继续住院患者NLCR水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CR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特别是WBC未升高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与CRP联用可进一步提升诊断的敏感度;NLCR有助于评估老年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治疗预后水平。
作者:韩丹;钟新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与超声造影( CEUS)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各30例,均为单发病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采用三维CDFI与CEUS对病灶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特点及符合率。结果①CDFI检查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②与转移性肝癌组比较,原发性肝癌组的肝动脉峰值流速、肝动脉内径、阻力指数(RI)明显较高,而肝动脉小流速、门静脉流速明显较低( P<0.05);③与转移性肝癌组比较,原发性肝癌组的始增时间、增强速率、50%倾斜率明显较低,而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明显较高( P<0.05);④CEUS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DFI检查(P<0.05);结论与转移性肝癌相比,原发性肝癌肿瘤组织及周围具有更丰富的血流信号,CEUS检查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符合率高于CDFI检查,更适用于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大鼠海马区酪氨酸羟化酶(TH)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和L-dopa干预组各32只;各组再随机分为4 d和8 d两个亚组,各16只。对PD模型组和L-dopa干预组大鼠皮下注射鱼藤酮乳液(2 mg/kg)建立大鼠PD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剂量的葵花油。造模成功后对L-dopa干预组大鼠灌胃给予L-dopa干预治疗,对照组及PD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各组中两个亚组均分别持续4 d和8 d。采用Y型电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海马区TH和α-Syn的阳性细胞计数及表达水平的检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 Western蛋白印迹法。结果 P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dopa干预组较PD模型组明显提升( P<0.05);PD模型组及L-dopa干预组大鼠的TH阳性细胞数及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dopa干预组高于PD模型组,且L-dopa干预组的8 d亚组高于4 d亚组( P<0.05);PD模型组及L-dopa干预组的α-Syn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dopa干预组低于PD模型组,且L-dopa干预组的8 d亚组低于4 d亚组(P<0.05)。结论鱼藤酮可诱导大鼠发生PD,使其学习与记忆能力显著下降,L-dopa可通过增强海马区的TH表达水平,抑制α-Syn的表达,从而治疗PD。
作者:许文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对于患者术后细胞免疫、炎症细胞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各组麻醉用药不同:单独使用浓度为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泵注20 min (右美托咪定组);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氟比洛芬酯组):总剂量为100 mg;联合应用浓度为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和100 mg氟比洛芬酯(联合用药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以上四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术后3 d,采取患者静脉血3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与右美托咪定组、氟比洛芬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整体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氟比洛芬酯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抑制型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氟比洛芬酯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三组与对照组相比,三组的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B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抑制型T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结论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牛惠;周研;孔渊;刘馨;张慧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间断短效胰岛素应用辅助高糖高脂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 T2DM)血糖波动模型。12 w后,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 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TUNEL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血糖波动组大鼠MDA水平、SOD活性与正常组、持续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持续高血糖组大鼠小肠上皮可见少数阳性凋亡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血糖波动组凋亡阳性细胞较持续高血糖组增多更加明显(P<0.01)。血糖波动组、持续高血糖组Bcl-2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降,Bax显著升高(P<0.05),血糖波动组Bcl-2的表达较持续高血糖组进一步下降,Bax进一步升高( 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可明显加速小肠上皮细胞凋亡。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血糖波动所致的氧化应激有关,Bcl-2/Bax参与氧化应激的过程。
作者:李胜男;李伟;周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该院肾病科住院患者65岁以上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65岁以上住院患者1435例,通过病案查询系统,筛选具有完整资料者997例,应用简化的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eGF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肾病科住院患者共6535例,其中老年患者1435例,占住院患者的22%。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慢性肾坟病( CKD)5期为主,共671例(67.3%);其次为 CKD4期160例(16.1%)。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为高血压肾病者共177例(17.8%),系主要病因;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共156例(15.6%),位居第2位。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首发症状以水肿为主,共195例(19.6%);其次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共116例(11.6%)。结论住院患者中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较高,且CKD5期患者居多;病因以高血压肾病为主,糖尿病肾病位居第2位;首发症状以水肿、乏力及消化道症状为主,提示老年人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高危人群。
作者:杨洪垒;高茜倩;张月娇;王姗姗;孙珉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酒精肝、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不良饮食、e抗原阳性等因素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饮酒(OR=10.274,95%CI=2.886~30.891)、未抗病毒治疗(OR=9.366,95%CI=1.373~14.119)、糖尿病史(OR=1.218,95%CI=1.104~4.860)和乙肝病毒载量阳性(OR=4.382,95%CI=1.368~7.096)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长期饮酒史、HBV DNA阳性、糖尿病史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主要危险因素,具有以上因素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作者:黎莉;杨卫文;魏涛;刘正勇;何天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XSLJZ)对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能量代谢相关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以及胃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 n=8)和模型组( n=46)。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胃虚弱型CAG动物模型。造模40 w并评价CAG模型成功后,取40只大鼠按随机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XSLJZ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蒸馏水灌胃,XSLJZ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 kg-1? d-1香砂六君子汤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30 g? kg-1? d-1维霉素灌胃。持续治疗120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平均每日摄食量、能量代谢相关酶SDH、LDH活性及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较差,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平均每日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胃组织SDH活性显著下降,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XSLJZ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良好,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平均每日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胃组织SDH活性显著升高(P<0.05),LDH活性显著下降(P<0.05),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且以 XSLJZ大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XSLJZ具有改善脾胃虚弱型 CAG大鼠一般生存状况、促进胃壁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胃黏膜分泌功能的作用。
作者:段云燕;王强;成映霞;鲁鹏程;高建平;李兰珍;段永强;杨晓轶;杜娟;刘雪松;王庆胜;刘臻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心内科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24~72 h给予5~10 mg/次,3次/d的尼可地尔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24 h和48 h的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超敏肌钙蛋白T( hs-TnT)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表达水平,检测患者术后24 h外周血的CD4凋亡和CD4+Foxp3+的水平,同时对PCI术后24 h患者hs-CRP、hs-TnT和vW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 PCI术后的hs-CRP和 hs-Tn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P<0.05),且治疗组的hs-CRP和hs-TnT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1),PCI术后24 h的 vW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尼可地尔能够减显著降低vWF水平( P<0.05);PCI术后24 h hs-TnT与hs-CRP呈正相关;对照组的 CD4+Foxp3+比例明显低于治疗组,而 CD4凋亡比例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结论择期行PCI术患者术前短期口服尼可地尔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具有抑炎作用的CD4+Foxp3+,从而减少PCI术引起的心肌损伤。
作者:莫凡睿;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 POD)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65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81例〔血红蛋白( Hb)维持在8~10 g/dl〕,开放性输血组84例( Hb维持在10~12 g/dl)。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围术期Hb浓度、术中输血量、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及POD发生率,并分析PO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ASA分级、术前Hb浓度、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PO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与开放性输血组相比,限制性输血组红细胞输注量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龄<9年、ASA分级≥Ⅲ级、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及术中输血量>500 ml是POD的危险因素。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 POD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少用血量,因而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此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曾庆玲;唐培佳;徐月秀;梁勇升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