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乐音子;李文林;颜帅;卞尧尧;宗阳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NLCR)在老年人肺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和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无血液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231例,其中细菌性感染患者125例(细菌组),非细菌感染患者75例(非细菌组),肺结核患者31例(结核组)。同期因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患者88例(疾病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185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全细胞计数( CBC),白细胞容量、电导、光散射参数( VCS),C-反应蛋白( CRP)、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计数得到NLCR。结果各组之间白细胞参数和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NLCR、CPR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组和结核组白细胞参数及CRP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NLCR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低于CRP,其与 CRP在诊断肺部细菌感染敏感性方面相同,但特异性低于CRP。 NLCR与CRP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明显增加,但特异度有所下降。白细胞升高细菌组 CRP、NLCR、NE在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度方面均较高;白细胞未升高细菌组NLCR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正确指数均明显优于 NE,仅低于 CRP。细菌组125例患者预后情况为:治愈10例、好转95例、死亡10例、继续住院10例;其NLCR水平差异显著( P<0.01);死亡患者NLCR的水平明显高于治愈和好转患者(P<0.01),与继续住院患者NLCR水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CR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特别是WBC未升高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与CRP联用可进一步提升诊断的敏感度;NLCR有助于评估老年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治疗预后水平。
作者:韩丹;钟新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制剂参益安神片改善记忆作用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迷宫试验、避暗实验、跳台实验观察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复方制剂参益安神片高(1.607 g/kg)、中(0.536 g/kg)、低(0.269 g/kg)剂量组对小鼠改善记忆的作用;采用荧光法对小鼠脑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进行含量测定,初步研究复方制剂参益安神片改善小鼠记忆的作用机制。结果避暗试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错误次数、进入暗室的动物数也明显减少( P<0.05);水迷宫试验高剂量、中剂量组小鼠2 min内到终点的动物明显增加(P<0.05);跳台试验潜伏期有明显延长作用(P<0.05);脑5-HT、DA、NE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增加。结论复方制剂参益安神片具有明显改善记忆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5-HT、DA、NE的相互调节有关。
作者:宋媛;蔡广知;姜丽娇;张雪萍;张宇翔;王莎莎;庞宇涵;贡济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测50年后,我国老年人空巢家庭将达90%〔1〕。空巢老人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年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2〕。空巢老人住院时面对的是生活无人照料、烦闷得不到纾解的基本无陪护状态,基于这种特殊的状态,他们对医院提供的医疗及相关服务有更深入的感知和需求。关于空巢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已有较多报道〔3~5〕,但关于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需求和感受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空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服务的需求。
作者:张壁嘉;隋树杰;李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糖尿病(DM)大鼠视神经病变(DON)的防治作用及其对氧化应激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的影响。方法在5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另40只建立DON模型,对32只造模成功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NaHS处理组,各16只。 NaHS处理组通过玻璃体腔注射NaHS生理盐水溶液(剂量为100μmol/kg体重),对照组和DM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 ,共8 w。对三组大鼠的视神经髓鞘切片行劳克坚牢蓝染色,观察三组切片中视神经髓鞘结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比较髓鞘所占比率的差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的H2S水平,分别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酶联免疫法(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CNTF水平。结果8 w 后三组大鼠血浆中 H2 S水平比较差异显著,且 NaHS 处理组高于DM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显微镜下可见DM模型组与NaHS处理组大鼠的视神经髓鞘结构出现明显溃变,NaHS处理组溃变程度较DM模型组明显减轻,两组髓鞘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aHS处理组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DM模型组和NaHS处理组大鼠的ROS和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aHS处理组水平低于DM模型组(P<0.05);DM模型组和NaHS处理组大鼠的SOD水平及CNT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NaHS 处理组水平高于DM模型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NaHS可作为外源性H2S供体,提高体内的H2S水平,而H2S可以防治DON,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血浆中CNTF水平有关。
作者:冉瑞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5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AQ服药依从性问卷对160例城镇高血压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其中文化程度、有无并发症、病程、药物不良反应为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结论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待于通过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健康教育来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君;孙鹤;杨璇;滕孝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前,我国老年人非甾体类抗感染药( NSAIDs )的使用率逐年增高,其主要用于抗风湿治疗、抗凝治疗、止痛、感冒治疗。大量研究表明,即使使用小剂量的NSAIDs也会使上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增加约3倍〔1〕。 NSAIDs 并发溃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0岁;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剂量或应用多种NSAIDs;合并使用类固醇药物;合并使用抗凝剂;伴心血管病或肾病。 NSAIDs中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比例高〔2〕,目前尚无NSAIDs相关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共识,本研究旨在对 NSAIDs 相关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作者:周长丽;白焕焕;程洪晶;张盼盼;白蔷薇;孙逊;孟祥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对急性力竭运动导致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蛋白激酶C(PKC)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艾灸组(M组)、力竭组(E组)、艾灸力竭组(ME组)和艾灸力竭+PKC抑制剂组(ME+CHE组)5组。在一次性游泳急性力竭模型的基础上,用艾灸预处理进行干预,并注射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PKC蛋白水平及其活化情况。结果①E 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改变明显,ME 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 E 组轻,而ME+CHE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程度与E组相似。②与C组比较,M组和ME组PKC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E 组和 ME+CHE 组 p-PKC 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较,ME组PKC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ME+CHE组水平无明显变化;与 ME组比较,ME+CHE 组PKC水平有明显上升(P<0.05)。③与C组p-PKC水平比较,M组无明显变化,E组、ME组和ME+CHE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较,ME组p-PKC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与ME组比较,ME+CHE组P-PKC水平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急性力竭运动所致的心肌损伤与PKC的过度表达和活化有关,艾灸预处理对急性力竭所致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阻止PKC的过度表达和活化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熊英;顾一煌;吴云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血尿酸( HU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厄贝沙坦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30例;UAP组90例。将UAP组分为低、中、高危险组,每组30例。将UAP组配对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治疗组,各45例。 UAP组患者均给予扩冠、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片,每次15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8 w。同时选取30例健康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院前,UAP组患者治疗后于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ABC-ELISA法测定血浆MPO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HUA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前 UAP 组血浆 MPO 及 HUA 水平均高于 SAP 组和正常组对照组( P<0.01), SAP 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在UAP组治疗前,高危组血浆MPO及HUA水平均高于中、低危组(P<0.01),中危组患者水平均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MPO及HU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UAP患者血浆MPO及HUA水平与病情程度有关;厄贝沙坦具有抑制UAP患者血浆MPO及HUA水平作用;有望通过抗炎及采取措施治疗UAP患者。
作者:王玲;龙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 OP)性骨折老年人在实施健康干预后疼痛和跌倒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家庭访视和电话督导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分别在健康教育后的第1、6、8个月时比较两组OP性疼痛得分和跌倒人数。结果干预后的第1、6、8个月,两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OP性疼痛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第8个月,两组60~69岁年龄阶段老年人的OP性疼痛得分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的第1、6、8个月,干预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跌倒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第8个月,两组70~79岁、80岁以上年龄阶段老年人的跌倒人数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与单纯发放宣传资料相比,综合干预可以减轻由OP导致的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症状和预防老年人跌到。
作者:王玉环;刘素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酒精肝、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不良饮食、e抗原阳性等因素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饮酒(OR=10.274,95%CI=2.886~30.891)、未抗病毒治疗(OR=9.366,95%CI=1.373~14.119)、糖尿病史(OR=1.218,95%CI=1.104~4.860)和乙肝病毒载量阳性(OR=4.382,95%CI=1.368~7.096)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长期饮酒史、HBV DNA阳性、糖尿病史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主要危险因素,具有以上因素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作者:黎莉;杨卫文;魏涛;刘正勇;何天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该院2011~2014年抗菌药物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 PA)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13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1000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 DDDs)及同期院内感染(入院>48 h获得) PA的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美罗培南的用量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823,P<0.000);左氧氟沙星的用量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726,P<0.001、r=0.725,P<0.002);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的用量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824,P<0.000;r=0.562,P<0.024)。结论抗菌药物用量与PA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PA的耐药率。
作者:林志航;庄权权;明德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与免疫球蛋白( Ig) E在肺结核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市传染病院接受治疗的358例肺结核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该院同期376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清TNF-α和IgE水平。结果观察组TNF-α和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6,0.968,P<0.05),两者含量与痰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892,P<0.05),继发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的TNF-α和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原发性肺结核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t=1.065,1.952,P<0.05);TNF-α和 IgE也呈正相关(r=0.892,P<0.05);治疗后,不同类型耐药者TNF-α和IgE 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其中耐多药结核者较治疗前下降不显著(t=0.648,P>0.05),其余患者治疗前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8.497,6.258,5.346,P<0.05)。结论 TNF-α和 IgE 水平在肺结核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建娇;张莉;王萍;王桂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于世界第二位。胃癌的发病率65岁后人群中显著增高,发病率达到28.5%〔1〕。老年胃癌以男性为主,研究表明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有关。胃癌好发于胃窦部,但老年胃癌常见于贲门胃底部,考虑可能与老年患者因萎缩性胃炎导致的胃腺体上移有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但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小于30%。所以早期诊断对胃癌的预后极其重要的。以下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简单叙述。
作者:金红顺;徐红;王京;宋洁;侯雯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肌张力与P300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机器人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给予 Lokomat康复训练为主的运动训练方法。均在干预前及干预8 w后分别采用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评测(下肢髋膝关节的肌力肌张力)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 N100、N200、P200和 P300电位变化检测。结果干预前,两组肌力肌张力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肌力肌张力参数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机器人组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显著( P<0.05);干预前,N100、N200、P200和P300波幅及潜伏期数值无差异( P>0.05)。干预8 w后两组 N200和 P300波幅及潜伏期数值差异显著( P<0.05)。结论早期进行机器人康复训练可增强脑梗死患者肌力,降低肌张力,对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张军伟;杨颖;郝正玮;刘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该院肾病科住院患者65岁以上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65岁以上住院患者1435例,通过病案查询系统,筛选具有完整资料者997例,应用简化的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eGF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肾病科住院患者共6535例,其中老年患者1435例,占住院患者的22%。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慢性肾坟病( CKD)5期为主,共671例(67.3%);其次为 CKD4期160例(16.1%)。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为高血压肾病者共177例(17.8%),系主要病因;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共156例(15.6%),位居第2位。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首发症状以水肿为主,共195例(19.6%);其次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共116例(11.6%)。结论住院患者中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较高,且CKD5期患者居多;病因以高血压肾病为主,糖尿病肾病位居第2位;首发症状以水肿、乏力及消化道症状为主,提示老年人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高危人群。
作者:杨洪垒;高茜倩;张月娇;王姗姗;孙珉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 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两组均应用降糖药物有效控制血糖,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10 mg口服,3次/d〕及甲钴胺(500μg口服,3次/d)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基础加丹参滴丸(10粒,口服,3次/d)治疗,对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 TCSS)、电流感觉阈值( CPT)进行对比,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TSCC、CPT值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DPN患者TSCC评分,并可降低CPT。
作者:田秀娟;刘玉佳;赫广玉;肖显超;王桂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MCI筛选。结果调查对象MCI患病率为17.6%,排除混杂后,高龄、经济不独立、较低文化程度是MCI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105、2.211、2.034,合居、离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是MCI的保护因素(P<0.05),OR值分别为0.554、0.670。结论长沙市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较高,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多读书看报、关注其精神需要、普及MCI防治知识,以减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爱民;黄灿;周颖;覃艳杰;屈昂;刘学秋;谭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对老年泪道阻塞患者眼表及泪液中S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该院眼科收治的38例老年泪道阻塞患者为研究组,采取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于拔管后评估其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及拔管后记录泪膜破裂时间,并进行眼表改变评分,同时收集受试者的泪液,采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泪液中SP含量。结果泪道阻塞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泪道阻塞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拔管后泪膜破裂时间、眼表改变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泪道阻塞患者泪液 S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拔管后则明显降低(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泪道阻塞患者泪液SP含量与眼表改变评分呈负相关(r=-0.581,P<0.05)。结论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无明显影响,可导致泪道阻塞患者基础泪液中SP含量升高,可能与SP在术后参与创伤组织修复反应有关。
作者:赵小松;吴峥峥;钟守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