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启事

关键词:
摘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13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非那雄胺治疗不同时段的疗效

    目的:观察长期接受非那雄胺(保列治)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治疗并长期随访的离退休干部137例,每日服用保列治5 mg并长期治疗超过3年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4例,与患有前列腺增生,旦未服用保列治的患者53例,定期观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浓度、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定期发放问卷统计患者自主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开始后3个月的观察点,治疗组的血清 PSA与前列腺体积均较基线有显著下降(P<0.05),而未治组的两项指标与基线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的前列腺体积变化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PSA浓度变化无明显差异。在6个月及以后的各观察点,这两项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而未治组前列腺体积持续增长,在组内与基线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未治组血清PSA浓度在各观察点无明显变化。主观症状方面,治疗组自诉主观症状改善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而未治组自诉主观症状加重的比例不断增加。结论长期服用保列治可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主观症状,可有效减小前列腺体积,改善由于前列腺增生带来的尿路梗阻症状,用于老年患者时,药物安全性较好。

    作者:王建;余微;廖桂华;张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目的:探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 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两组均应用降糖药物有效控制血糖,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10 mg口服,3次/d〕及甲钴胺(500μg口服,3次/d)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基础加丹参滴丸(10粒,口服,3次/d)治疗,对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 TCSS)、电流感觉阈值( CPT)进行对比,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TSCC、CPT值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DPN患者TSCC评分,并可降低CPT。

    作者:田秀娟;刘玉佳;赫广玉;肖显超;王桂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韩社区朝鲜族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了解中韩社区朝鲜族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QOL)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460名中韩社区朝鲜族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ADL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作为调查工具。结果中韩社区在QOL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ADL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中国社区朝鲜族老年人在性别方面有差异,而韩国老年人在早餐营养膳食方面有差异。结论韩国社区老年人ADL及QOL高于中国,两国家社区朝鲜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差异。

    作者:曹辉;闫鑫;柳明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加用多西环素的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近、远期疗效

    目的:观察加用多西环素的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的近、远期疗效,并与传统三联疗法进行对比。方法接受治疗的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埃索美拉唑),观察组73例(三联疗法加用多西环素)。分析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8%,67/73 vs 70.77%,46/65;χ2=10.230,P=0.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4 w,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Hp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96%,6/67 vs 23.91%,11/46;Log-rank χ2=4.922,P=0.027)。结论加用多西环素的四联疗法根治Hp感染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

    作者:陈静;戴宁;夏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食管癌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

    外科手术是目前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食管癌手术时间长,麻醉、术中失血、手术对肺组织的牵拉挤压及胸腔胃的建立都对肺功能造成巨大影响。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 PPC)的发生率占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50%,占术后死亡原因的48.1%〔1〕。而在食管癌围术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改善肺功能,可有效降低PPC的发生率〔2,3〕。本文拟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任娜;吕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上海市老年男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流行病学及发展规律

    目的:探讨上海市老年男性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及发展规律。方法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1012例上海市老年男性发生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回顾性分析其中452例甲状腺结节病变的发展规律。结果甲状腺结节的总体患病率为81.1%,且与年龄有非常明显的关系,结节以双侧和多发结节为主,多为直径<1 cm的结节。5年随访过程中,甲状腺结节大小有不同程度地小幅度的增加,部分单发结节发展为多发结节(15%)。结论老年男性甲状腺结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患病率增加,增长缓慢,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作者:徐兰;赵霞娟;刘婵娟;周厚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真人养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sIgA、γδT细胞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真人养脏汤(ZRYZ)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γδT细胞百分率和电镜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大鼠,肉眼观察评价结肠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结肠黏膜sIg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测γδT细胞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肉眼可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出现炎症及溃疡;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结肠组织sIgA含量、γδ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 P<0.01);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均有改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粗短微绒毛,未见内质网扩张及线粒体肿胀;sIgA含量、γδT细胞百分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0.01)。结论真人养脏汤通过影响肠黏膜sIgA合成、γδT细胞表达,减轻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王慧;许惠玉;官杰;吴艳敏;谭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5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进行全麻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对于患者术后细胞免疫、炎症细胞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各组麻醉用药不同:单独使用浓度为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泵注20 min (右美托咪定组);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氟比洛芬酯组):总剂量为100 mg;联合应用浓度为0.4μg/kg的右美托咪定和100 mg氟比洛芬酯(联合用药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以上四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术后3 d,采取患者静脉血3 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与右美托咪定组、氟比洛芬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整体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氟比洛芬酯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抑制型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氟比洛芬酯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三组与对照组相比,三组的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B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抑制型T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结论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氟比洛芬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牛惠;周研;孔渊;刘馨;张慧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MIPPO)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8),研究组给予MIPPO技术联合 LCP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接骨板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骨折功能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功能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出血量少,临床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泉;刘斌;尚红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对老年泪道阻塞患者眼表及泪液中SP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对老年泪道阻塞患者眼表及泪液中S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该院眼科收治的38例老年泪道阻塞患者为研究组,采取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于拔管后评估其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及拔管后记录泪膜破裂时间,并进行眼表改变评分,同时收集受试者的泪液,采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泪液中SP含量。结果泪道阻塞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泪道阻塞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拔管后泪膜破裂时间、眼表改变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泪道阻塞患者泪液 S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拔管后则明显降低(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泪道阻塞患者泪液SP含量与眼表改变评分呈负相关(r=-0.581,P<0.05)。结论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无明显影响,可导致泪道阻塞患者基础泪液中SP含量升高,可能与SP在术后参与创伤组织修复反应有关。

    作者:赵小松;吴峥峥;钟守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肾损伤分子1在常见肾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肾损伤分子( KIM)-1在常见肾脏损伤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的肾损伤疾病初诊患者82例为观察组,其中包含高血压肾损初期患者31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3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18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尿中KIM-1水平并检测同期血清肌酐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关系并采用 ROC 曲线分析尿KIM-1水平用于各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尿KIM-1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尿KIM-1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肾损伤患者尿 KIM-1水平与其血清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r=0.835,0.826,0.874,P<0.05);ROC曲线分析尿KIM-1水平用于各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尿KIM-1水平用于各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良好。结论常见肾损伤疾病患者尿 KIM-1水平较高且与其病情相关,尿 KIM-1水平用于常见肾损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良好,可作为常见肾损伤疾病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

    作者:李宁;柴成国;吴风春;曹雷;吴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电针对老年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电针治疗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额颞部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8、12 w后,观察组持续性应答数(RP)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12 w 后,观察组患者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6 w后,观察组错误应答数(RE)、RP、非持续性错误(NRPE)都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16 w后,观察组画钟测验(CDT)、选择完成分类数(CC)、RFP都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联合电针治疗额颞部颅脑损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执行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德才;王少雄;黄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间断短效胰岛素应用辅助高糖高脂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 T2DM)血糖波动模型。12 w后,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 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TUNEL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血糖波动组大鼠MDA水平、SOD活性与正常组、持续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持续高血糖组大鼠小肠上皮可见少数阳性凋亡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多(P<0.05);血糖波动组凋亡阳性细胞较持续高血糖组增多更加明显(P<0.01)。血糖波动组、持续高血糖组Bcl-2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降,Bax显著升高(P<0.05),血糖波动组Bcl-2的表达较持续高血糖组进一步下降,Bax进一步升高( 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可明显加速小肠上皮细胞凋亡。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血糖波动所致的氧化应激有关,Bcl-2/Bax参与氧化应激的过程。

    作者:李胜男;李伟;周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PARγ激活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I)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I组、曲格列酮( TGZ,PPARγ激动剂)组和GW9662( PPARγ抑制剂)组。采用RICE法制备HIBI模型后,TGZ组和GW9662组分别于HIBI后腹腔注射20 mg/kg TGZ或10 mg/kg GW9662。采用早期神经反射分析术后2、4、7 d的悬崖调转、阴性趋地性反射和步态时间,步迹分析术后14 d手术同侧、对侧的步长和趾间距,Morris水迷宫分析术后21 d的游泳距离和逃避潜伏期,干湿质量法测定术后2、4、7 d的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检测术后28 d损伤脑组织中脑神经相关生长蛋白( GAP)-4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I组早期神经反射相关时间指标均延长,手术对侧步长和趾间距及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距离、逃避潜伏期和站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均缩小,脑组织含水量升高,且 GAP-43阳性细胞减少(P<0.05)。 TGZ可改善HIBI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但与假手术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HIBI大鼠以上异常指标经 GW9662处理后进一步恶化。结论激活PPARγ可改善HIBI导致的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异常,减轻脑水肿并促进损伤脑细胞的恢复。

    作者:李萌;张靖;张焕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老年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2例直肠癌组织中HMGB1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二者在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Meier法作生存分析,分析HMGB1和 VEGF 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HMGB1和 VEGF 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9%和59.02%,HMGB1的阳性表达率与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 HMGB1和 VEGF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和VEGF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直肠癌中HMGB1和VEGF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MGB1和VEGF对判断结老年直肠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文光旭;胡登华;张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CAG大鼠胃黏膜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XSLJZ)对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能量代谢相关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以及胃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 n=8)和模型组( n=46)。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胃虚弱型CAG动物模型。造模40 w并评价CAG模型成功后,取40只大鼠按随机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XSLJZ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蒸馏水灌胃,XSLJZ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 kg-1? d-1香砂六君子汤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30 g? kg-1? d-1维霉素灌胃。持续治疗120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平均每日摄食量、能量代谢相关酶SDH、LDH活性及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较差,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平均每日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胃组织SDH活性显著下降,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XSLJZ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良好,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平均每日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胃组织SDH活性显著升高(P<0.05),LDH活性显著下降(P<0.05),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且以 XSLJZ大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XSLJZ具有改善脾胃虚弱型 CAG大鼠一般生存状况、促进胃壁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胃黏膜分泌功能的作用。

    作者:段云燕;王强;成映霞;鲁鹏程;高建平;李兰珍;段永强;杨晓轶;杜娟;刘雪松;王庆胜;刘臻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农村社区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风险比较

    目的:比较农村社区老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的冠心病风险,筛选出需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的人群。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研究对象,利用“Framingham 10年冠心病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总共分析2000例,其中糖尿病164例,非糖尿病对象1836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的冠心病(疑似)比例为15.2%和12.0%( P=0.232)、可进行生活方式治疗的比例39.6%和39.16%( P=0.905)以及需进行药物治疗的比例20.12%和23.26%( P=0.361)。两组风险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当比例的老年人被列为冠心病(等危)组,两比较组的风险比例差异不显著。

    作者:杨舒尧;王珍;沈旭慧;叶翎;孙国艳;张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认知干预对首发老年抑郁症事件相关电位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认知干预对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ERPs)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SSR)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6例及40例健康老年人,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8例)和抗抑郁药结合综合认知干预组(干预组,38例),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进行ERPs,SSR测量。结果治疗前干预组与药物组ERPs电位成分中N1、P2、N2、P3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 P3波幅较对照组降低,SSR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P<0.05);干预组与药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ERPs电位成分中N1、P2、N2、P3潜伏期较药物组缩短,P3波幅较药物组升高(P<0.05),SSR潜伏期较药物组缩短,波幅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综合认知干预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裴丽粉;马振武;穆俊林;潘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