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征订启事

关键词:中国, 老年学
摘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板党多糖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板党多糖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臭氧( O3)损伤小鼠衰老模型,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6组( n=10):空白组,模型组,香菇菌多糖组和板党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行板党多糖灌胃20 d。测定胸腺和脾脏指数,取血、肝、脑测定丙二醛( MDA)、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结果板党多糖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 MAD含量并提高SOD、GSH-Px和CAT活力。结论板党多糖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直接清除自由基发挥其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钟灵;王振富;杨付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阿昔莫司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目的:探讨阿昔莫司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高血脂血症患者97例遵循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应用阿昔莫司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普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远高于对照组(87.76%,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对照组(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莫司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吕红君;安刚;付英姿;许建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疆2585例汉、维、哈族血脂水平调查

    目的:调查新疆汉、维、哈民族血脂水平,了解其血脂水平分布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呼图壁县、托里县、托克逊县、和田市、喀什市为调查点,收集年龄18~70岁的汉、维、哈居民共2585人,测定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1)所调查人群中共有1474人符合血脂异常诊断。其中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多,占61.5%;其次是混合型血脂异常,占27.5%;高TG血症占6.4%;高TC血症少,仅占2.2%。(2)汉、维、哈民族血脂水平的比较:TC及TG水平,汉族与维吾尔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5);HDL-C及LDL-C水平比较,哈萨克族HDL-C水平高,其次为汉族,维吾尔族HDL-C水平低,哈萨克族LDL-C水平低,维吾尔族LDL-C水平高(P<0.05)。(3)汉、维、哈民族不同性别血脂水平比较:汉、维、哈民族 TG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维吾尔族女性的LDL-C水平高于汉族女性(P<0.05)。(4)汉、维、哈民族不同年龄段血脂水平比较:汉、维、哈民族TC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呈递增趋势( P<0.05)。结论不同民族血脂水平存在差异。与哈萨克族人群相比,汉族与维吾尔族TC、TG、LDL-C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偏低。差异可能与性别、年龄、生产方式、饮食结构、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苗苗;郑静;孙敬雯;王骁腾;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CAG大鼠胃黏膜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XSLJZ)对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能量代谢相关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以及胃壁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 n=8)和模型组( n=46)。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胃虚弱型CAG动物模型。造模40 w并评价CAG模型成功后,取40只大鼠按随机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XSLJZ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蒸馏水灌胃,XSLJZ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 kg-1? d-1香砂六君子汤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30 g? kg-1? d-1维霉素灌胃。持续治疗120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平均每日摄食量、能量代谢相关酶SDH、LDH活性及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较差,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平均每日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胃组织SDH活性显著下降,而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XSLJZ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良好,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和平均每日摄食量显著增加(P<0.05),胃组织SDH活性显著升高(P<0.05),LDH活性显著下降(P<0.05),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且以 XSLJZ大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XSLJZ具有改善脾胃虚弱型 CAG大鼠一般生存状况、促进胃壁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胃黏膜分泌功能的作用。

    作者:段云燕;王强;成映霞;鲁鹏程;高建平;李兰珍;段永强;杨晓轶;杜娟;刘雪松;王庆胜;刘臻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食管癌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

    外科手术是目前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食管癌手术时间长,麻醉、术中失血、手术对肺组织的牵拉挤压及胸腔胃的建立都对肺功能造成巨大影响。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 PPC)的发生率占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50%,占术后死亡原因的48.1%〔1〕。而在食管癌围术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改善肺功能,可有效降低PPC的发生率〔2,3〕。本文拟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任娜;吕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胃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FTS)在老年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老年胃癌患者资料,其中2010年8月以前的39例按传统胃癌治疗规范处理(对照组),之后的42例采用 FTS治疗( FTS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恢复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FTS组麻醉时间、输液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00),且 FTS 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和下床活动、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00),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TS应用于老年人胃癌手术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范晓萍;郭雄波;田浩;谢正勇;彭永辉;黄丽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胃癌的诊疗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于世界第二位。胃癌的发病率65岁后人群中显著增高,发病率达到28.5%〔1〕。老年胃癌以男性为主,研究表明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有关。胃癌好发于胃窦部,但老年胃癌常见于贲门胃底部,考虑可能与老年患者因萎缩性胃炎导致的胃腺体上移有关。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但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小于30%。所以早期诊断对胃癌的预后极其重要的。以下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简单叙述。

    作者:金红顺;徐红;王京;宋洁;侯雯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真人养脏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sIgA、γδT细胞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真人养脏汤(ZRYZ)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γδT细胞百分率和电镜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大鼠,肉眼观察评价结肠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结肠黏膜sIgA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测γδT细胞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肉眼可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出现炎症及溃疡;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结肠组织sIgA含量、γδ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 P<0.01);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均有改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粗短微绒毛,未见内质网扩张及线粒体肿胀;sIgA含量、γδT细胞百分率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0.01)。结论真人养脏汤通过影响肠黏膜sIgA合成、γδT细胞表达,减轻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对UC模型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王慧;许惠玉;官杰;吴艳敏;谭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同步治疗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给予个体化的同步放化疗治疗。疗程过后获取患者癌组织的病理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将患者分为 EGFR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19例,比较两组同步放化疗的完全缓解率。结果 EGFR阳性组完全缓解率为28例(68.29%),EGFR阴性组完全缓解率为3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EGFR的表达程度与治疗结果明显相关,EGFR可作为判断癌细胞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作者:姚忠彬;何明远;赵红福;赵志鹏;程光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韩社区朝鲜族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了解中韩社区朝鲜族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QOL)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460名中韩社区朝鲜族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ADL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作为调查工具。结果中韩社区在QOL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ADL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中国社区朝鲜族老年人在性别方面有差异,而韩国老年人在早餐营养膳食方面有差异。结论韩国社区老年人ADL及QOL高于中国,两国家社区朝鲜族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差异。

    作者:曹辉;闫鑫;柳明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老年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OCP)心肌损伤患者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与传统的心肌受损标志物肌红蛋白( Myo)、心肌肌钙蛋白(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的含量变化及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低,探讨 H-FABP在老年AOCP心肌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老年AOCP患者为观察组,另选8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每位患者的静脉血,取血清进行H-FABP、Myo、CK-MB及cTnI的检测,随后对两组H-FABP、Myo、CK-MB及cTnI四项指标情况、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 AOCP患者血清中 H-FABP、Myo、CK-MB以及cTnI四项指标的水平在不同时间段(<3 h,3~8 h,>8且≤12 h 及12 h 以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老年AOCP患者在中毒后的早期(<3 h和3~8 h),H-FABP 和 Myo 对 AOCP 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均高于 CK-MB 和 cTnI(P<0.05),H-FABP 对老年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度略高于Myo(P>0.05)。 H-FABP和cTnI对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均高于 CK-MB 和 Myo(P<0.05)。结论 H-FABP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晓婷;李敬;李佳;王霞;王维展;李雅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olep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大膀胱结石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 Holep)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合并大膀胱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Holep联合耻骨上小切口治疗78例高危 BPH 合并大膀胱结石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手术时间(68.47±14.53)min,术中失血(57.64±15.67)ml,术中及术后未发生电切综合征(TURS)、大出血等并发症,Na+,K+浓度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月(平均7.2)个月。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评分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3个月复查腹部平片无膀胱结石残留及复发,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Holep联合耻骨上小切口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治疗高危BPH合并大膀胱结石患者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树人;郑鸣;蒋庆详;何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应用SF-12量表评价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

    目的:应用SF-12量表调查威海市文登区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威海市文登区300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认知功能( SPMSQ量表)、自理能力( ADL&IADL)、抑郁状况(GDS-15)、生存质量(SF-12)。结果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总评分(PCS)与心理总评分(MCS)分别为(50.00±10.18)分、(50.00±9.89)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威海市文登区农村老年人生理各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子女数量、月收入、婚姻状况、患慢性病、IADL、抑郁、自评健康状况8个因素;心理各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居住方式、ADL、IADL、患慢性病、抑郁7个因素。结论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低文化水平与低收入的独居老年人生存质量较差,身心健康状况差是主要影响因素。为全面提升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在加强老年人躯体功能康复的同时也应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缓解抑郁情绪。

    作者:董莉娟;刘娜;孙鹏鹏;王翠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住院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患病状况调查及预后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48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患病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分≤GOS≤3分)和预后良好(4分≤GOS≤5分)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清创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48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占主要〔310例(64.58%)〕,其次为单纯性骨折170例(35.42%),且55例(11.46%)患者出现脑脊髓漏;84.17%患者合并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其他损伤;除脑部损伤外,170例(35.42%)患者存在脑部以外部位损伤,以腹部和胸部伤为主,入院时220例(45.83%)存在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疾患;85.00%的患者在引流管保留条件下对创面行Ⅰ期封闭,9.79%患者因头皮大面积缺失转行Ⅰ期 VSD+Ⅱ期转移皮瓣移植手术;入院时445例(92.71%)存在意识障碍,其中昏迷45例(10.11%);预后不良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手术时间、心律失常、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 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FPG、入院GCS评分、心律失常、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病情较重,常易伴发其他系统疾患,且高FPG、昏迷、心律失常、低血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均可影响患者预后,治疗期间需加以关注并进行干预,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作者:包改辉;许健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CXCR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XCR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9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X-CR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23例患者的 CXCR7呈强阳性染色(),24例呈中度阳性染色(),17例呈弱阳性染色(+),25例呈阴性染色(-),且CXCR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较强的 CXCR7染色患者的存活时间较短。结论 CXCR7可以做为胶质瘤病理级别分类及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李新星;陈亮宇;王文卿;刁宏宇;刘云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观察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 POD)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65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81例〔血红蛋白( Hb)维持在8~10 g/dl〕,开放性输血组84例( Hb维持在10~12 g/dl)。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围术期Hb浓度、术中输血量、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及POD发生率,并分析PO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ASA分级、术前Hb浓度、预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伤口感染率、PO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与开放性输血组相比,限制性输血组红细胞输注量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受教育年龄<9年、ASA分级≥Ⅲ级、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3分及术中输血量>500 ml是POD的危险因素。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 POD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少用血量,因而限制性输血策略对此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曾庆玲;唐培佳;徐月秀;梁勇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病理及诊疗特点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 SPC)的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该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21例 SPC 患者,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0~75岁,其中>60岁为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以乳房肿物就诊的16例,行以乳头溢液就诊为5例。根据Luminal分子分型,其中 LuminalA 型为14例,LuminalB 为7例。21例中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内分泌治疗的1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5例,行乳房切除+腋结活检+内分泌为2例,乳房单纯切除+内分泌和腺体切除+假体+内分泌的各1例。结论 SP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乳腺癌,通常发生于老年女性,有独特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以乳房肿物及乳头溢液就诊,经过手术、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预后较好。

    作者:常鑫;常伟东;鹿洪勇;王新宇;王莹;徐景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PLID)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老年PLI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在显微内镜下行后路腰椎间盘切除( MED)治疗,观察组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主诉疼痛分级法( VR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RS评分和VAS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86.89%)与对照组(8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技术治疗老年PLID患者创伤小,并可改善术后疼痛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时愔;王开化;田全良;汪涛;王启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AQ服药依从性问卷对160例城镇高血压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其中文化程度、有无并发症、病程、药物不良反应为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结论城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待于通过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健康教育来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君;孙鹤;杨璇;滕孝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的疼痛和跌倒的影响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 OP)性骨折老年人在实施健康干预后疼痛和跌倒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8例。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家庭访视和电话督导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分别在健康教育后的第1、6、8个月时比较两组OP性疼痛得分和跌倒人数。结果干预后的第1、6、8个月,两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OP性疼痛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第8个月,两组60~69岁年龄阶段老年人的OP性疼痛得分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的第1、6、8个月,干预组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跌倒人数均少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第8个月,两组70~79岁、80岁以上年龄阶段老年人的跌倒人数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与单纯发放宣传资料相比,综合干预可以减轻由OP导致的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症状和预防老年人跌到。

    作者:王玉环;刘素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