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浙江省景宁县人民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癌组,同期经手术证实前列腺增生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DWI扫描,观察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 DWI和 ADC 图像,比较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ADC值、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 ADC 值。结果前列腺癌组的年龄和对照组的年龄比较没有差异( P>0.05),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癌的 DWI表现为高信号,ADC 图像呈现为低信号;DWI组肌纤维增生的DWI和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稍低信号,腺体增生的DWI和 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高信号。前列腺癌组未受癌组织侵犯的外周带ADC值、腺体增生ADC值、间质增生ADC值和DWI组比较没有差异( 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 ADC值明显低于 DWI组(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央带腺体增生ADC值(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DWI组中央带肌纤维增生ADC值(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的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之间没有差异,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昌远;叶华震;梅淼华;燕东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晨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实验、问卷调查以及身体状况评价法对参与晨练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参与晨练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晨练地点主要有广场、公园;练习项目依性别的不同而略有差别,女性老年人参与项目较多;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参加晨练人数比例不同。试验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受试者心理能力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精神状态、人际关系、心理自控能力、睡眠等4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晨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玉娥;张健;张建华;王厚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经皮冠脉介入术( 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8 h给予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TIMI)帧数( CTFC)、术前、术后三羟甲基丙烷( TMP)心肌灌注分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 w的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1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研究组CTF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TMP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 w两组患者hs-CRP、NO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1 w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1 w hs-CR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再灌注。
作者:黄兴红;杨永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PCT的水平、不同程度患者的血清PCT的水平以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的相关性,观察不同PCT水平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在脓毒血症不同程度的比较中,脓毒血症患者PCT值要优于合并器官衰竭组,合并器官衰竭组优于感染休克组;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比较中,脓毒血症合并器官组及感染性休克组要显著高于单纯性脓毒血症(P<0.05)。在患者病情转归的比较中,好转组PCT值逐渐降低,无效组PCT值无明显变化,死亡组PCT值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值与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呈正比,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周凯;胡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确诊为T2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血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社区干预。干预6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干预治疗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血糖。
作者:陈薇薇;陈肖静;刘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作为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辅助诊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住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AD患者和50例VD患者进行研究,并采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对这10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MMSE总评分、MoCA总评分以及细化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AD组患者的 MMSE总评分、MoCA总评分均明显低于VD组(P<0.05)。 AD组患者和 VD组患者的MMSE量表中的即刻记忆、延迟记忆两项得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MoCA量表中的执行功能得分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在MMSE量表、MoCA量表的其他项目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 AD组患者和VD组患者在幻觉、睡眠障碍、焦虑恐惧等精神行为异常方面的发生率不明显(P>0.05),但AD组患者在偏执和妄想、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患者(P<0.05),而VD组患者在情感障碍方面的异常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VD相对于AD而言,其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状态异常情况较轻,可利用MMSE量表和MoCA量表对AD、VD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郑莉莎;赵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常同时存在,也就是常说的重叠综合征( OS)。 OSAHS和COPD都是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及独立危险因素〔1〕,而OS因为同时存在上气道和下气道的阻塞及呼吸运动减弱,将引起更严重的低氧,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出现更早更严重,从而导致预后更差,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OS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O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这两种疾病之间有无内在联系仍不十分清楚,有研究发现全身炎症反应在单纯OSAHS和单纯COPD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2〕,并且可能在O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3〕,因此炎症反应可能对OS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OS目前与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文慧兰;况九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隐性肾衰竭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血肌酐正常,但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eGFR)<60 ml· min-1·1.73 m-2作为隐性肾衰竭诊断标准,将67例COPD患者划分为隐性肾衰竭组及非隐性肾衰竭组,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7例 COPD 患者中,6例出现隐性肾衰竭,患病率为9%。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与女性相比,男性COPD患者罹患隐性肾衰竭概率较低(OR=0.033,95%CI 0.002~0.528,P=0.016);D-二聚体水平越高,罹患隐性肾衰竭的概率越高(OR=1.052,95%CI 1.041~1.133,P=0.038)。结论 COPD患者罹患隐性肾衰竭的患病率为9%;女性及血浆D-二聚体升高是COPD罹患隐性肾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曾勉;蒋玉洁;何婉媚;李斌;陈伟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估社区老年人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承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的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得分为(5.46±3.08)分。影响照顾者家庭功能的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能否提供好照顾,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来源及对照顾是否满意。结论照顾老人这一角色对照顾者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关注和重视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并为之提供相关支持,以维持和促进照顾者家庭功能的良性发展。
作者:刘腊梅;周兰姝;路丽娜;李秋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白细胞分化抗原40及其配体(CD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探讨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CAS患者94例,其中IMT增厚的有34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60例;健康体检者20例(IMT正常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 CD40、CD40L和 MMP-9水平。结果随着IMT的增厚,血清CD40、CD40L、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不稳定斑块的 CAS患者 IMT及血清 CD40、CD40L、MMP-9水平较稳定斑块患者明显升高,不稳定斑块CAS患者脑梗死(CI)发病率高于斑块稳定组(P均<0.05)。结论血清 CD40、CD40L、MMP-9能促进 CAS 的形成和增厚,MMP-9能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CI的发生,监测血清CD40、CD40L、MMP-9水平,能用来预测CAS患者的IMT、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预后。
作者:马清峰;李建军;熊亮;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运动人体功能学实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是在体育生物学科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构建的新的学科,是一门新的实验课程,它是力求把握体育生物学科新理论和研究成果,选择新的实验内容和先进技术方法,并与体育运动的实践紧密结合,能够观察运动作用下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为诊断和医疗康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熊晓玲;孟思进;赵凌玉;何燕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根据《2014年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共有社会养老床位数43.2万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28.9万张(不含未登记机构),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数30.58张(2014年底老年人口945万人)。由此可见,机构养老是“三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老机构数量的日益庞大和作用的日益凸显,如何对养老机构服务进行有效评价这一任务变得日益紧迫。本研究从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四维度”分析框架构建衡量养老机构服务的评价体系,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陈旭峰;朱狄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因CHD伴高脂血症入院接受治疗的27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衡分为三组各90例,均采用降血糖、降血压、硝酸酯类药物及抗凝等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 mg/次,1次/d,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增为10 mg/次,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瑞舒伐他汀钙剂量增为20 mg/次,疗程均为8 w。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三组治疗前后IMT变化情况,对比组间以及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别( P>0.05),治疗后 hs-CRP 水平均降低( P<0.05),观察2组hs-CRP水平降低程度大(P<0.05);治疗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2组降低程度大(P<0.05);治疗前组间 IMT 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IMT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2组IMT值降低程度大(P<0.05)。三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CHD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后,IMT增厚现象、血脂升高情况显著改善,且疗效与药物剂量存在量效关系,同时发现 hs-CRP与瑞舒伐他汀钙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分析IMT的改善与患者机体内hs-CRP间存在联系。
作者:姚峰;张苏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入住养老机构的390名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调查。结果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良好262名(67.18%);受损128名(32.82%),总体健康状况尚可。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居住情况、疾病指数和认知功能是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一般,尤其是与他人共同居住、疾病指数高、认知功能偏差的老年人,在保持和提高其整体健康状况的过程中,要重视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经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蛋白含量及mRNA变化水平。方法60例DN患者为实验组,随机分为单纯那格列奈组和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组(n=30);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 w,在治疗前、后均清晨空腹取血,通过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CTGF和FN的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均降低,其中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组较单纯那格列奈组降低效果显著(P<0.05)。结论那格列奈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能更有效降低DN患者血清中的CTGF和FN水平,这可能是联合治疗优于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蔷;俞娉;李利;李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调控蛋白激酶(Akt/PKB)信号通路对神经干细胞(NSCs)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RNAi技术将N-cadherin基因的RNA干扰载体pMSCVneo/N-cadherin质粒及pEGFP-MSCVneo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原代培养 NSCs,分别作为干扰组和对照组,以原代培养NSCs作为正常组。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细胞N-cadherin、蛋白激酶(PKB)、蛋白激酶磷酸化(P-PKB)、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MTT法检测NSCs的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干扰组 N-cadherin、PKB、P-PKB及 PDK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NSCs克隆形成率显著减少(P<0.05),NSCs增殖速度也显著减慢(P<0.05)。结论沉默 N-cadherin表达可能阻断 Akt/PK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NSCs的增殖。 N-cadherin有望成为促进NSCs增殖的潜在靶点。
作者:颜建辉;黄丽娟;杨柳;陈雁斌;华力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D-二聚体、乳酸( L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肺炎患者90例作为肺炎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90例肺炎患者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LA水平,计算肺炎患者血清乳酸清除率,根据血清乳酸清除率将肺炎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LA水平,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CRP、D-二聚体和LA水平,存活组和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老年肺炎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老年肺炎死亡组患者血清CRP、D-二聚体和L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 P<0.05);老年肺炎死亡组患者血清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 P<0.05);老年肺炎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 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的血清CRP、D-二聚体和 LA水平升高,老年肺炎死亡患者的 CRP、D-二聚体和LA水平高,低乳酸清除率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
作者:任聪;崔娜;刘立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及非老年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 IMRT)前、中、后常规心电图( ECG)和动态心电图( AECG)的异常检出率有何不同;探讨两组间患者在IMRT后ECG、AECG异常检出率是否一致。方法选择90例胸部恶性肿瘤IMRT的患者,于IMRT前、中、后进行ECG及AECG检查,按年龄≥60岁及<60岁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前、中、后ECG、AECG的异常检出率情况,并对两组间在IMRT后ECG、AECG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ECG异常检出率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胸部肿瘤患者在 IMRT前、中、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AECG异常检出率在IMRT前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IMRT中及IMRT后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在IMRT后AECG异常检出率均高于ECG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对于IMRT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均应进行 AECG检测,以期早期发现RIHD并及时进行干预。
作者:张琴;万里凯;杨苏萍;蒿艳蓉;张雅莉;田晓芬;覃晓波;吴洁;陈晓婕;李玲;秦国伟;邹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后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达8%~10.5%〔1〕,TIA发病后2~7 d为脑卒中高风险期,对患者进行紧急病情评估、干预可减少卒中发生。 Johnston 等〔2〕提出的ABCD2评分法可预测TIA后短期脑梗死的发生。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TIA预后相关〔3〕。本研究探讨ABCD2评分联合血浆Fg水平对TIA近期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发明;王成谋;陈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我国六成老龄人口住在农村,其中,60岁及以上农村留守老人高达5000万〔1〕。如何满足广大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但是着力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必须构建以留守老人基本需求为导向的多层次、立体化社会支持体系。
作者:唐踔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