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情况

赵惠芬;林巧玲

关键词:2 型糖尿病, 饮食认知
摘要: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个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语言、理解能力,还有认知力、记忆力减退及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缺乏了解等,容易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处于相对无权的状态,即能力与资源相对缺乏的一种状态〔1〕。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经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上尿路结石老年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 RLU 治疗;对照组采用 URL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结石取净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观察组结石取净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 d 的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d 的 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两组患者术后1、3、5 d 的 IL-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d 的 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3、5 d 的内皮素(ET)-1、前列腺素(PGE)2、PGF2a 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d 的内皮素(ET)-1、前列腺素( PG) E2、PGF2a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LU 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URL,且对患者炎症应激指标的影响也明显小于 URL,手术过程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术后尽早康复。

    作者:李中学;孙强;姜威宏;席国旺;韩新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p53,bcl-2,caspase-3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p53,bcl-2,caspase-3表达变化及和预后关系。方法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鳞癌、中央型、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 p5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周围型、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 bcl-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 P<0.05),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 caspase-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P<0.05);p53,bcl-2表达阳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P<0.05);肿瘤组织中 bcl-2和 caspase-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受到 p53,bcl-2,caspase-3的调控,能够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姜爱英;孙迎燕;王松;陈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窦镰旁脑膜瘤的术前影像评估和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的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方法对 CT、MRI 扫描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的23例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的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23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按 Simpson 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作者:杨升吉;徐广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 NAFLD 患者132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为 T2DM 合并脂肪肝组(DFI 组)与单纯脂肪肝组(FI 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 FGF21水平,并检测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 IR 的相关性。结果 DFI 组与 FI 组患者肥胖比例、体质量指数( BMI)、腰臀比( WHR)、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FI 组患者BMI、WHR 水平显著低于 FI 组,T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DFI 组与 FI 组患者空腹血糖(FPG)、IR 指数( HOMA-IR)、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I 组 FPG、FNS、HAMO-IR 水平显著高于 FI 组,FPG 显著高于对照组,DFI 组与 FI 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均显对于对照组,DFI 组 ISI 水平显著低于 FI 组(P<0.05);研究对象血浆 FGF21水平与 BMI、HOMA-IR、WHR、FFA、TG 呈正相关(r =0.261、0.322、0.341、0.310、0.301,P<0.05),与 ISI、 HDL 呈负相关(r =-0.215、-0.28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HR、HOMA-IR 及 TG 对机体血浆 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且 WHR 对患者血浆 FGF21水平的影响作用大。结论 NAFLD 患者血浆 FGF21水平出现显著升高,机体 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及 IR 相关,WHR、HOMA-IR 及 TG 对机体血浆 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作者:田媛;谭莉莉;王玉冰;陈岩;王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变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外周血 Treg 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的差异;对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与患者外周血 Ox-LDL 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凋亡染色确定 Ox-LDL 对 Treg 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0.01);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百分比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百分比与患者外周血 Ox-LDL 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2=0.5005;P<0.01);Ox-LDL 可诱导 Treg 细胞出现凋亡,且随着 Ox-LDL 浓度的升高,凋亡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结论 Ox-LDL 可通过诱导 Treg 细胞凋亡进而导致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降低。

    作者:胡晓雁;魏建宏;任旭;刘晗睿;琚小红;段圣杰;肖志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NG)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T2DM 患者603例按照有无 NG 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及按照如上指标分亚组,分析 NG 患病情况,并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T2DM 患者 NG 的患病率为74.8%,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升高、肥胖指数的增大、FPG 及胰岛素抵抗(IR)升高,T2DM 患者NG 的患病率增加。且性别、年龄、BMI 为糖尿病患者患 NG 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T2DM 与 NG 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增强对于 T2DM 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作者:赵洪影;吴恩杰;杨艳;王瑞瑞;张秀珍;齐亚灵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口服液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口服液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是否可减少造影剂所造成的肾功能损伤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00例急诊行 PCI 治疗的 ACS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术前给予服用 ACS 口服液;对照组50例,术前常规口服药物。对两组术后进行跟踪,评估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前病变程度、发病-就诊时间、冠脉结果及静脉用药均、就诊时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 d 实验组的肌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1);实验组术后无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 口服液可有效减少 PCI 中造影剂所带来的肾功能损伤,带来更好的预后。

    作者:郑民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目的: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sTRAIL)水平,明确其与患者 hepcidin 水平是否相关,探讨血清 sTRAIL 与 ACD 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37例 ACD 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慢性炎症组19例及肿瘤组18例,测定其血清 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后予 EPO 治疗〔(3~6)万 U /w〕,血红蛋白升至120 g /L 停止治疗,治疗有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并行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炎症组及肿瘤组治疗前后血清 sTRAIL 差异显著。 ACD 患者治疗前后 hepcidin 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相关性分析为正相关;两组治疗前血清 sTRAIL、hepci-din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 sTRAIL 可能与 ACD 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韩曦瑶;刘立根;李纲;孙丽华;詹其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目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探讨血清脂蛋白 a〔Lp(a)〕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3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 eGFR 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22例、肾功能轻度减低组164例、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82例,按照冠脉受累数量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9例、双支病变组134例、三支病变组155例,比较不同肾功能患者 Lp( a)、LVEF 水平,以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 Lp( a)、eGFR 及 LVEF 水平。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患者 Lp(a)水平显著低于肾功能轻度减低组以及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肾功能轻度减低组患者 Lp(a)水平显著低于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肾功能正常组患者 LVEF 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轻度减低组以及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 P<0.05),而肾功能轻度减低组患者 LVEF 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Lp(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 eGFR 及 LVEF 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Lp(a)与 eGFR 呈显著负相关(P<0.05),Lp(a)与 LVEF 呈显著负相关( P<0.05),eGFR 与 LVEF 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 LP(a)、eGFR 及 LVEF 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反映患者心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作者:邓娟娟;陈新忠;朱慧铭;朱正庭;张丹;卜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测定 B 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 X蛋白(Bax)的表达,荧光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结果氧化苦参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Western印迹方法显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抗凋亡蛋白 Bcl-2的表达,提高促凋亡蛋白 Bax 的表达,同时激活凋亡效应分子 caspase-3。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通过提高 Bax 的表达、抑制 Bcl-2的表达、激活 caspase-3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新星;张璐;顾清;代小松;陈和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影响因素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②头颅 CT 明确器质性颅脑损伤,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69岁41例,70~79岁14例,80岁及以上5例,平均年龄(67.34±8.49)岁。均在伤后3 h 内直接入院救治,无院外治疗史。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跌倒伤17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类型;GCS 3~5分28例,6~8分32例;无瞳孔散大13例,单侧瞳孔散大25例,双侧瞳孔散大22例;入院后急诊颅脑 CT 提示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9例,脑挫裂伤19例,硬膜外血肿12例,其中合并颅骨骨折37例;合并双肺挫裂伤31例,一侧肺挫伤17例;合并高血糖19例;开颅手术39例,保守治疗21例。均完成治疗与观察,无意外脱落病例。

    作者:张毅;侯文;柯尊华;方永军;畅涛;柏鲁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丹参川芎嗪对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结缔组织病(CTD)间质性肺病(ILD)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 CTD 合并 IL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 /d 静滴,连续静滴2 w,每4周重复1次,共治疗观察24 w,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TNF-α、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24 w 时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0%,对照组为78.0%,两组差异显著(P<0.05)。24 w 时观察组血清 TNF-α〔(4.16±0.35) pg /ml〕较对照组〔(4.43±0.40) pg /ml〕下降( P <0.05)。24 w 时观察组血清〔 TGF-β1(18.39±9.81) mg /ml〕较对照组〔(20.35±9.69)mg /ml〕降低(P<0.05)。结论 CTD-ILD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宋远圆;殷松楼;马华;曹丽娜;张婷;蒋培培;李朝虹;刘春梅;殷寒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问卷调查表、休闲态度量表和积极老龄化量表对衡阳市某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5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休闲态度总均分为(3.16±0.55)分,积极老龄化总均分为(3.24±0.61)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分层回归结果表明,控制一般人口学变量后,老年人休闲态度可独立预测积极老龄化25.1%,其进入回归方程的两个影响因素分别为自我发展和身心健康。结论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总体水平较满意,休闲态度与积极老龄化呈正相关。

    作者:贾红力;段功香;陈雪梅;谢红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脂联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免疫炎症及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左侧纹状体建立 PD 大鼠模型,选取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 APN 组各20只,APN 组分别于第1、8、15天经鞘内注射人工合成的 APN 60μg /kg,模型组仅接受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另取20只正常大鼠(仅行纹状体定位而不注射6-羟多巴胺)作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 w后进行旋转行为学及自主活性观察,检测各组治疗3 w 后损毁侧纹状体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 IL-6〕、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过氧化氢酶( CAT)〕及神经递质〔多巴胺( 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T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治疗前后的旋转圈数均升高,自主活动次数降低(P<0.05);模型组和 APN 组治疗前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无显著差异,但 APN 组治疗后的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 APN 组各时间点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炎性因子及 MDA 含量升高,SOD、GSH-Px 和 CAT 活性、神经递质水平及 TH 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APN 处理后可改善 PD 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与对照组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N 对 PD 大鼠纹状体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损毁侧纹状体的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作者:胡霞;陈方方;孔陈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调查

    目的: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的情况。方法运用养老担心调查表和自编的个人资料问卷,调查了江苏省城市独生子女父母300名。结果独生子女父母非常担心子女以后的工作、生活是否顺利,自己会患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疾病,不能得到子女很好的照顾等。独生子女父母健康状况不好的对于养老问题普遍担心程度较高,担心年老时患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疾病等。结论独生子女父母的健康状况及婚姻状况对养老担心程度有影响,需要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父母自身、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构筑适合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从而减轻父母的担心。

    作者:陆凯欣;何文俊;何贵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替格瑞洛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 QT 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 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 STEMI 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 PCI 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 QTd 的变化。结果急诊 PCI 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 PCI 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 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 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 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 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 QTd 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 QTd 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 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 患者行急诊 PCI 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 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张明亮;沈玉华;张立敏;李大鹏;殷实;李玥;徐金铭;王伟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帕金森病运动干预方法

    帕金森病(PD)在临床上以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与步态异常等为主要特征。由于 PD 的病情呈现出进行性加重,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干预的手段主要是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治疗,此外还有手术、刺激电疗、针灸、细胞移植及物理康复等。但是,药物治疗存在着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其他治疗又存在技术不成熟和费用昂贵等问题。研究表明,早期就有规律地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群,发生 PD 概率要低,而发病的年龄要高,并呈现出差异性〔1〕。确诊为 PD 后,对患者实施运动锻炼可以使其运动功能得以改善〔2〕,因此可以将运动可以作为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于 PD 患者,以达到预防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黄豪;何玉秀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衰患者108例。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与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后的6 min 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大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唐振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研究对象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测评。结果 DR 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DM)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医疗费负担方式是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社会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年龄、职业、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DM 病程对 DR 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 P<0.01)。结论 DR 患者生存质量差,医护人员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志英;王国宁;曹洪亮;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从2014年1~12月符合条件的812例患者中选择406例分别列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2004年中文版),分别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抗肿瘤治疗,干预组在采取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机体功能康复、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二次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除 SCL-90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两组各项因子评分和生存质量的4项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1)。结论为提高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引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付皓云;王绚璇;甘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