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述提;赵松;林涛;金冰
目的:探讨医患交流对高原血液透析中老年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排列表将行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15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给予充分的医患交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孤独和恐惧的心理状况,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理情况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P<0.05)。结论充分的医患交流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丹;张会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华法林开始应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房颤以及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并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但是由于华法林治疗窗窄,个体间存在差异性,要达到治疗效果的华法林剂量仍然较困难。临床上通常根据国际化标准比值( INR)调整华法林药量。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华法林的作用机制以及遗传基因学特点,并发现以及证实了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的关联性,以基因多态性来预测华法林合适剂量的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新的华法林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华法林基因与剂量的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马建赢;李金;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阿仑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介素( 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影响。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96例,根据不同用药随机分为观察组(阿仑膦酸钠)和对照组(碳酸钙 D3),每组48例,治疗8 w,检测治疗前后血清 IL-8、IL-10、TNF-α水平、VAS评分及股骨颈BMD,进而对疼痛状况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及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股骨颈BMD均升高(P<0.05),在治疗后8 w更加显著(P<0.01),疼痛改善更具优势(P<0.05),安全性高。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显著改善骨痛,增加骨密度,安全性高。
作者:彭文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养老问题日渐凸显〔1〕。随着天津养老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对养老护理服务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高素质老年护理人员,而目前学生毕业后大多就业于普通护理岗位,不愿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这必将制约着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本文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对策进行讨论。
作者:王芃;王庆;杜美婷;兰萌;王春霞;王博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压、血脂及血糖与老年性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和2015年均进行年度体检的同一组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常规血压、血脂及血糖检测,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对入选者进行认知能力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单一病种及综合性比较。结果入选患者1418例,其中2013年确定为痴呆者112例,均为轻度痴呆,占总人数比7.89%;2015年度痴呆者上升为149例,轻度129例,中度17例,重度3例,占总人数比10.51%,与2013年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选患者中高血压534例,2013年度确诊痴呆18例,2015年度29例,两者占总人数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患者中高脂血症506例,2013年度确诊痴呆26例,2015年度38例,两者占总人数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患者中糖尿病884例,2013年度确诊痴呆73例,2015年度120例,两者占总人数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均为发生老年性痴呆的基础性疾病,应当给予有效的早期干预。
作者:董艳华;何平;姚敏;陈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手术后移植肾失功的因素。方法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共750例,分析移植肾失功率及失功原因。应用Logistic分析影响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因素。结果5年内移植肾失功率为3.87%,存活率为96.13%,肾移植受者的存活率为97.73%;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显著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率(P<0.05)。年龄、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冷缺血时间、肌酐恢复正常时间、患者1个月内状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均属影响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因素。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进行严格控制,对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艳春;翟秀宇;李红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2和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表达与老年瓣膜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6例,收集术前临床资料,根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20例)、房颤组(26例)。以外科换瓣手术取下的右心耳肌组织为研究标本,蛋白印迹法检测钙蛋白酶-2、钙调神经磷酸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心率、服用地高辛比例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 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厚度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 P<0.05)。房颤组患者心肌组织中钙蛋白酶-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钙调神经磷酸酶脂蛋白催化亚基的全长分子(分子质量60000)和不含自抑区的活性分子片段(分子质量4500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钙蛋白酶-2-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参与老年瓣膜性房颤的发生。
作者:李岩;唐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鼻肠管-鼻胃管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肠外营养,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和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γ-谷氨酞基转移酶( GGT)、白蛋白( ALB)、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指标,并评价胃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 ALT、AST、GGT、ALB、BUN、Scr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的 ALT、AST、GGT、ALB、BUN、Scr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采用鼻肠管-鼻胃管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于志娟;朱雪娟;段善州;朱蓉英;桑永华;李雯;杨文涛;牛守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以携带Ph染色体和(或) BCR-ABL基因为特征,编码具有持续活性的酪氨酸激酶活性BCR-ABL融合蛋白,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发生〔1,2〕。在西方,CML的中位诊断年龄为60~65岁〔3,4〕。国内发病相对年轻,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0岁〔5〕。该病自然病程3~5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的出现,使CML慢性期( CML-CP)患者几乎可达到一般人群的预期寿命,将疾病模式转化为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6〕。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伴随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因此,对于老年或TKIs治疗下逐渐步入老年的CML-CP人群,尤其是存在伴随疾病的患者,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7〕。其中,药物依从性差对于疾病管理和治疗成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8〕。患者依从率从16%~100%不等,坚持口服化疗已成为医疗人士关心的问题〔9〕。
作者:黄林;石庆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临床诊疗。方法45例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均经CT、MRI及腰椎穿刺检查确诊,并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45例病例术后无死亡,无感染、脑内血肿、堵管,发生硬膜下积液1例。随访3个月至2年,26例(57.8%)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11例(24.4%)症状部分改善,生活不能自理;8例(17.8%)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为82.2%。步态障碍总有效率86.7%,认知障碍总有效率82.2%,小便障碍总有效率76.9%。结论老年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易漏诊、误诊;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应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肖爵贤;沈亚徐;张焱;祝新根;程祖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超敏C 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78例NSTE-ACS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氯吡格雷治疗剂量的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成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39例,另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300 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而后低剂量组给予75 mg/d的氯吡格雷,高剂量组给予150 mg/d的氯吡格雷,均治疗14 d。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剂量亚组治疗前后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吸烟者比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高剂量两组负荷量24 h 与治疗后的血清 sCD40L 和 hs-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各组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组治疗前、负荷量24 h及治疗后的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均可降低NSTE-ACS患者的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但降低幅度与剂量差异无明显联系。
作者:陈小贞;王晓明;于运福;闫瑞;杨鹏伟;闫继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敷料与常规换药在临床整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形修复术后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18~70岁,选取年龄50~70岁的患者100例,使用功能性敷料为实验组,其余年龄18~49岁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换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使用过程中针对缓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症,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等方面的疗效,比较分析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复患者术后换药中的优势。结果实验组在临床需要的各种情况下,无1例出现疼痛、切口渗出及感染等并发症,在缓解患者上呼吸道局部炎症、促进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优势明显。结论功能性敷料对于缓解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症、缩小溃疡面积、减轻疼痛、抑菌护创、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岩;朱东平;顾珊菱;林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调查急性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SPB)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336例急性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56.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SPB得分为(21.97±8.60)分,处于轻度 SPB水平。影响急性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PB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家庭人均收入、抑郁和患者的残疾程度〔改良版兰金量表( MRS)评分〕。结论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急性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SPB,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护理措施,减轻其SPB水平。
作者:王珊珊;浮荣莉;王培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溴结构蛋白( BRD)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靶向抑制内源性 BRD4的活性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食管鳞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BRD4的表达情况,分析BRD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小分子抑制剂JQ-1作用于食管鳞癌细胞EC109,MTT分析抑制内源性BRD4的活性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 JQ-1干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BRD4阳性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癌组织较癌旁组织表达显著增高;BRD4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1),BRD4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 JQ-1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JQ-1干预24 h,EC109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细胞凋亡执行蛋白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1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BR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疾病进展明确相关,是潜在的预后评估标记物;抑制内源性BRD的活性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因此,BRD4是潜在的食管鳞癌治疗靶点。
作者:吴丹;吕望;虞莉;周振宇;胡耶基;胡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检测二肽基肽酶( DPP)Ⅱ在不同病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的表达及酶活性变化,探讨DPP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晶状体混浊程度不同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晶状体核硬度不同进行分组。 Western印迹法检测 DPPⅡ在各组晶状体中的表达变化,应用蛋白酶活性测定DPPⅡ紫外吸光度,计算DPPⅡ在各组晶状体中的酶活性变化。结果随着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核硬度的增加,DPPⅡ的表达增加,同时,DPPⅡ的酶活性增强。结论 DPPⅡ随晶状体核硬度增加而呈现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与老年性白内障进展有关。
作者:吴怡;田蕊;李卉;窦文文;张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睡醒脑卒中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16%~28%〔1,2〕,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晨发病高峰,主要发生在晨起的数小时内〔3,4〕,睡醒脑卒中和发病时间明确的缺血性脑卒中有类似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5〕。这提示睡醒脑卒中有可能是适合溶栓治疗的。本文对睡醒脑卒中患者行多模式磁共振成像( MRI)引导下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对睡醒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范红星;张素平;何锐;邓婉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拟在2 d内行PCI术的老年ACS患者112例,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分为负荷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负荷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2、2 h 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对照组患者术前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与术前、术后24 h、术后30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x)-1、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肝肾功能、血脂指标,术后随访30 d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 Lox-1、hs-CRP、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负荷组术后24 h血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荷组术后30 d血清Lox-1、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24 h(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肌酐(Scr)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血管部位、病变血管支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负荷组患者释放压力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荷组患者出院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老年 ACS患者术后 Lox-1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述作用独立于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作用之外,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刘凯东;陈彩明;黄林贤;周晓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确立外源性补充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内源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orBNP)影响。方法纳入青海地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衰常规治疗,rhBNP组则在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rhBNP。对每一病例基线期及给药后各时间段NT-proBNP水平、临床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较对照组而言,rhBNP治疗组 NT-proBNP水平、呼吸困难在给药后各时间段均有着统计意义上的降低;两组均未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青海地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rhBNP同样有效而安全。
作者:黄学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随之出现,老年人对照护和精神抚慰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状况下,老年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或居住较远,虽可能得到子女的经济资助,却不能及时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生活上的照料,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需要的老年人群体〔1~3〕。本研究旨在了解与子女交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宇航;陈长香;李淑杏;张敏;马素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 PSD)与心理一致感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CES-D)、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社会支持量表(SSS)对145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脑卒中患者 PSD的得分为(14.37±7.61)分,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5.71±12.36)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9.23±10.12),PSD 与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488和-0.372(P<0.01)。结论 PSD与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呈中度负相关,提示护理人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和社会支持的干预措施,从而激发患者的应对潜能,降低PSD的发生。
作者:黄蕾;娄小平;王爱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