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微创治疗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刘柱同;孙小平

关键词:关节镜, 肩周炎, 肩袖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治疗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选择手法松解后肩袖关节镜修复术式为对照组,另外30例选择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再行肩袖修复术式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肩关节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疼痛缓解时间短( P<0.05);两组患者术后3、6 w、3个月 VAS 疼痛评分ASES肩关节评分逐渐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再行肩袖修复术式治疗合并肩周炎的老年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临床效果较手法松解后行肩袖关节镜修复术式稍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EphB1、ephrinB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中EphB1、ephrinB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7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 Rg1预防给药,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构建 PD模型。观察小鼠游泳情况并评分。2 w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 TH)的表达,采用 RT-PCR法检测黑质 EphB1、ephrinB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黑质EphB1、ephrinB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不同时间点游泳实验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 Rg1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组T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 EphB1、ephrinB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g1组(P<0.01);Western 印迹显示模型组 ephrinB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人参皂苷 Rg1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降低EphB1、ephrinB2的表达而改善PD症状。

    作者:朱丰霞;王淑秀;段瑛;李培艳;张哲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内障的筛查和康复治疗”在防盲治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建德市白内障患者防盲治盲手术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建立县、乡、村三级眼病防治网络,统计建德市2011~2013年“白内障的筛查和康复治疗”技术研究项目推广过程中所涉及医疗机构的原始数据,建立老年人群眼部健康档案,对建德市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进行了筛查和防盲手术治疗。结果2010~2013年完成的老年白内障手术例数分别为524例(558只眼)、556例(592只眼)、684例(689只眼)、836例(875只眼)。2010~2013年的白内障患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P<0.05)。建德市户籍人口为51.02万,2011年建德市白内障手术后脱残率和脱盲率较2010年无显著性差异(χ2=0.41、0.56,P>0.05),2012年和2013年的白内障手术后脱残率和脱盲率较2010年显著升高(χ2=7.67、4.22、5.61、4.02,P<0.05)。结论白内障仍然是高龄者的致盲眼病,在老年患者中因白内障引起盲目仍是建德市白内障患者的防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白内障的筛查和康复治疗”技术的推广能大幅提高白内障手术率,从而提高术后的脱残率和脱盲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作者:刘河根;周爱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社区老年人疑病心理及相关因素

    老年期出现的各种退行性变使老年人易患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1,2〕,不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还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扰,甚至在老年人普遍心理防御能力减弱基础上导致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3,4〕。其中疑病心理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表现为过分关注自身健康,总怀疑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常四处求诊,即使医生明确的解释、适当的保证及客观的检查也不能消除其疑虑〔5,6〕。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疑病心理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何丽芳;林朝芹;薛海燕;郑玉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卵巢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居第三位〔1〕。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化疗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中很多肿瘤的初次化疗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终仍难免复发,其中卵巢癌也是如此〔2〕。随着化疗的进行,卵巢癌细胞逐渐产生耐药( MDR)。卵巢癌术后治疗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MDR。卵巢癌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有〔3〕:①细胞内化疗药物外排的机制;②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的机制;③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加的机制;④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机制;⑤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⑥其他机制。本文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杨晶珍;刘海清;张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长期门球锻炼老年男性的健康体适能特征

    目的:分析长期门球运动老年男性的健康体适能特征。方法采取《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的方法及标准,对29例60~69岁老年男性门球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体成分和体质进行测试,并与同年龄组老年人体质和身体成分进行比较。结果长期进行门球锻炼的老年男性体脂百分比(BF%)、腰臀比(WHR)、身体年龄显著低于同年龄组日常锻炼较少的老年人(P<0.01);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高于全国同龄老年人的均值,选择反应时低于同龄老年人的均值( P<0.01或 P<0.05)。结论长期门球练习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身体成分、呼吸功能、上肢力量、柔韧性、躯体平衡能力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能力。

    作者:石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热疗联合组织因子靶向治疗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热疗联合组织因子( TF)靶向治疗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SW620细胞株,分为对照组、TF敲低组、热疗组和联合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方法检测 CDC25 A、Cyclin E 的蛋白含量。结果热疗组、TF敲低组、联合处理组的MTT值、G0/G1期比例、S期比例以及CDC25A、Cyclin 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处理组的 MTT值、G0/G1期比例、S期比例以及CDC25A、Cyclin E低于热疗组、TF敲低组;热疗组、TF敲低组、联合处理组的G2/M期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联合处理组的G2/M期比例高于热疗组、TF敲低组。结论热疗联合组织因子靶向治疗有助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G2期,是处理人大肠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余昆;蔡昕怡;杨之斌;刘萍;程先硕;李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外周血中皮质醇水平与老年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皮质醇水平和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00例入住该院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根据其病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组,同时选择4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皮质醇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并随访观察外周血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100例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中,早期肝衰竭46例,中期32例,晚期22例。四组患者皮质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肝衰竭程度的增加,皮质醇水平逐渐降低,ALT、AST、TBil水平逐渐上升,其余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皮质醇水平与 ALT、AST、TBil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V-DNA 无相关性。100例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老年患者存活45例,死亡55例,诊断第1、7、14、21、30天存活组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死亡组( P<0.05);且随时间发展,存活组皮质醇水平呈上升趋势,死亡组呈下降趋势。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皮质醇水平随病情加重而下降,其水平可作为临床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玉秋;常树珍;沈菲;董格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非流利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非流利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Ι组和治疗Ⅱ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言语训练,治疗Ⅰ、Ⅱ组在言语训练前接受1个疗程的低频rTMS,刺激强度分别为健侧肢体运动诱发电位阈值的80%和100%,余参数相同。结果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90 d治疗Ⅰ、Ⅱ组患者 AB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结束90 d 治疗Ⅰ、Ⅱ组患者 ABC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仍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强度低频rTMS刺激结束90 d后,治疗Ⅰ、Ⅱ组的命名准确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低频rTMS可改善脑梗死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并且治疗效果可持续到治疗后3个月;不同强度的低频 rTMS可能对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大致相同。

    作者:王艳;阿依夏木古丽?沙德尔;任云萍;徐月阳;穆耶赛尔?麦麦提尼亚孜;熊道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微量白蛋白(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大小将126例老年 DN患者分为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和 mALB 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同时选取63例无DN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对照组,并选取63例无糖尿病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HbA1c、CRP及mALB水平,并分析老年DN患者HbA1c、CRP及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蛋白尿组、mALB组、糖尿病对照组血清HbA1c、CR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 mALB 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蛋白尿组、mALB 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临床蛋白尿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N患者血清mALB与UAER呈线性相关关系(P<0.05),HbA1c、CRP与 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及炎症反应参与了DN患者肾微血管的病变过程,血清HbA1c、CRP及mALB与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周青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难治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对难治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集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接受标准EECP治疗的连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压测量资料,根据基线血压分组,配对t比较单次 EECP前后,基线与后一次 EECP后血压平均变化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评估血压变化与EECP的相关性。结果单次EECP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3±14.5)mmHg(P<0.001),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平均每次EECP前后收缩压变化与EECP治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43,P<0.05);对于完成至少30个标准 EECP治疗的患者,平均收缩压为80~148(112.5±10.5)mmHg,平均下降(4.3±12.5)mmHg(P<0.01),对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显示,患者收缩压变化与 EECP治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43,P<0.05)。收缩压及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完成至少30个标准 EECP治疗的心绞痛患者,能明显减低患者的收缩压尤其是血压较高的患者,但舒张压和心率改善不明显。 EECP对心绞痛的患者血压的持续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段小嬿;张树锋;陈英;关浩增;庞柳英;王宁;韦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胱抑素C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与胱抑素C(Cys C)的表达水平及其与 T2DM 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T2DM非老年对照组60例,T2DM无肾病组68例,T2DM肾病组82例。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Lp(a)和Cys C水平,评估老年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糖尿病肾病(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其中,DN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结果老年 T2DM无肾病组和肾病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T2DM组Lp(a)(含无肾病组和肾病组)高于T2DM非老年组(P<0.05)。 Lp(a)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患者血清中未高于无上述并发症的患者(P>0.05);在SDM、EDN及CDN组中,Lp(a)水平随着UAER的升高而增加(P<0.05)。 Cys C水平在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较无并发症患者高(P<0.05);在 EDN和 CDN组中,Cys C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Lp(a)和Cys C可反映DN对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及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血清Lp(a)水平与DN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Cys C是监测和诊断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林红军;吴风;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种不同全麻技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时有报道,特别是老年人并不少见,全麻药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3〕。有研究表明,不同全麻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4〕,本研究比较临床常见三种不同全麻技术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冉茂荣;牛洁;周乐顺;白树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兔关节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目的:探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分析软骨细胞在体外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以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膝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传代。观察不同培养阶段细胞形态和生长,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生长曲线,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结果兔软骨细胞经两步消化,可获取高纯度的软骨细胞,细胞活性率可达95%以上,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呈阳性结果。原代细胞和第一代细胞呈多角形,传代4~5代后,细胞形态逐渐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基质分泌氨基多糖和胶原染色变浅。结论成功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传代可以获取大量实验细胞,但仅限于5代以内软骨细胞适用于组织工程研究。

    作者:赵海洋;马子君;路屹;陈传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北京农村不同性别丧偶老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北京农村不同性别丧偶老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北京农村中随机抽取的25个村组中的354名丧偶老人进行调查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性别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的354名丧偶老人中有123人(34.75%)有抑郁症状,其中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丧偶老人中抑郁老人与正常老人之间年龄构成、是否独居、自理能力、合并慢性病种类、再婚意愿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丧偶老人中抑郁老人与正常老人之间是否独居、自理能力、合并慢性病种类、经济保障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保障情况、是否独居、自理能力、经济保障情况为女性丧偶老人抑郁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独居、自理能力、年龄、合并慢性病种类数为男性丧偶老人抑郁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地区农村丧偶老人抑郁发生率高,且不同性别老人抑郁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差异性。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抑郁发生率。

    作者:周琴;毕鸿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组织蛋白酶B、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 C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8例良性肺病变中 CB 和 MMP-2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B 和MMP-2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CB和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变(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MMP-2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肺癌组织中CB、MMP-2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B和 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联合检测CB和MMP-2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兴阳;孟江;周明;赵光日;傅文凡;杨嵘皓;赵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脑钠肽处于灰色区域的诊断

    老年心力衰竭( HF)多表现为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 HF-PEF)〔1〕,由于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通过病史及查体较难确诊。 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可快速、简便地反映心室壁张力,临床已被作为HF诊断常规指标。 HFPEF引起的呼吸困难主要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但是HFPEF患者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水平多处于NT-proBNP灰色区域,从而造成临床鉴别困难。本文旨在探讨NT-proBNP处于灰色区域的老年HFPEF的诊断技巧。

    作者:别自东;林晓静;王玉凤;耿传良;高巧燕;于海燕;陈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

    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技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一种通气策略〔1〕,国内学者〔2〕提出以“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时间切换点,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缓解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显著改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效果〔3〕。本文旨在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用于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和时机。

    作者:牛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原发经皮介入治疗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效果

    目的:观察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 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首发STEMI且具备无复流高危因素患者82例,其中PCI术中予以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联合替罗非班29例(法舒地尔组),单独应用替罗非班27例(替罗非班组),术中不应用上述药物26例(非给药组)。分析各组术后即刻造影 TIMI血流、矫正TIMI帧数计数(CTFC)及心肌呈色分级( MBG),测定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峰值浓度,1 w时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分数指数( WMSI)。结果法舒地尔组TIMI血流、CTFC 及 MBG 与非给药组比较差异显著, CKMB 峰值、NTproBNP、WMSI 与非给药组比较均下降( P<0.01);术中收缩压与替罗非班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法舒地尔与替罗非班组比较仅MBG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与非给药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术中冠脉内联合给予法舒地尔及替罗非班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无诱发或恶化低血压现象。

    作者:隋春兴;王超;孙世泽;郑晓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相关性腹胀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 MV)相关性腹胀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皮肤绷紧、按之较硬,当积气压迫膈肌和胸腔时,可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MV的普遍应用与之相关的腹胀也逐渐增多,腹胀可导致或加重限制性通气障碍,严重影响通气疗效及疾病预后。针对不同基础疾病患者,新的通气方式不断被应用,如直立位MV〔2〕,但其能否避免MV相关性并发症的出现,开展MV相关性腹胀的临床研究,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焦点。

    作者:张骅;张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静脉管壁受损以及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所致。 RVO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1〕,BRVO,常见的类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其患病率0.6~1.1%,其次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其患病率0.1%~0.4%〔2〕。黄斑水肿( ME)可出现在RVD的各个时期,是导致中心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正;李银花;丁亚丽;杨健;杨海燕;付金玲;隋桂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