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瞬时外向流的影响

张寒梦;刘雨佳;石丽君

关键词:有氧运动, 自发瞬时外向流, 肠系膜动脉, 平滑肌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瞬时外向流( STOC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9~21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 O-SED)和有氧训练组( O-EX);另选2月龄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 Young)。采用穿孔膜片钳技术对细胞STOCs进行记录。结果 STOCs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在相同钳制电位下,STOCs的幅值和频率均 Young组>O-EX组>O-SED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衰老细胞BKCa的α和β1亚基表达均下降,而有氧运动显著抑制此变化。结论衰老可诱发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的亚基下调,从而使STOCs减弱、膜去极化和外周阻力增加;而规律性有氧运动可显著抑制此变化,这可能是运动诱导衰老血管逆重构、缓解血管张力增高的重要机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56例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联合ADV 10 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6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96 w,观察疗效。结果96 w时,观察组70.0%(21/30)、对照组53.8%(14/26)(P>0.05)患者治疗后病情持续稳定,肝功能好转;观察组患者HBV DNA水平80.0%(24/30),对照组53.8%(14/26)在检测水平以下(<500拷贝/ml)(P<0.05)。结论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尤其在长期抗病毒中,可以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延长存活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崎恩;蒋亦明;孙彤;陈仁芳;陆宇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归喘宁滴丸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实验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归喘宁滴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注射卵清白蛋白OVA与氢氧化铝致敏、OVA雾化吸入激发来复制哮喘动物模型,通过观察OVA造模过程中大鼠行为学的变化、肺组织T-bet与GATA-3蛋白表达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研究归喘宁滴丸的平喘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40~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可明显减小哮喘大鼠在造模过程中的行为综合评分值,80~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能提高肺组织 T-bet蛋白的表达而降低 GATA-3蛋白的表达水平,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可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学,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程度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结论归喘宁滴丸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促进T-bet而抑制GATA-3的表达,调节T-bet/GATA-3表达失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志旺;孙少伯;郭玫;程小丽;朱冉;蔺兴遥;王瑞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内皮素( ET)-1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方法194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 VCAM-1、ICAM-1、ET-1的表达,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NO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2 w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2 w后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表达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下调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含量。

    作者:尹变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85例,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根据入路途径分为两组,42例患者实施经股动脉途径治疗为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治疗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狭窄处峰值流速、狭窄处阻力指数、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患侧寰椎段血流量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狭窄处峰值流速、狭窄处阻力指数、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患侧寰椎段血流量、穿刺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褚纪发;詹仁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中糖基化的部分,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推荐指标之一,生理条件下的非酶促的糖基化过程是否可能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的损害而造成早期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增厚并导致以后的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本研究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HbA1 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作者:张亚萍;杨历新;连新龙;孙海霞;王永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冷冻球囊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优越性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的热量,在球囊接触处进行消融,使得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病变的心肌细胞遭到破坏,阻止异常电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AF)的目的。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技术相比,不需要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冷冻能量形成的疤痕有保持内膜面完整性、连续性及纤维化边界清晰等特点。冷冻消融可保持细胞的连续性和骨架结构的完整性,且消融过程中对内皮组织的损伤较轻微,从而引起的血栓风险、肺静脉狭窄、疼痛、心肌穿孔和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较传统射频消融较少。

    作者:刘展睿;夏禹华;李亚琳;高丽华;胡庆鹰;王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侧脑室脑膜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12例

    侧脑室脑膜瘤的发生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2%〔1,2〕,老年人侧脑室脑膜瘤则更为少见。由于老年患者多数存在其他系统的基础疾病,加之肿瘤位置深在、血供丰富,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3〕。本文拟观察老年侧脑室脑膜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

    作者:李振;冯天达;曲圣涛;滕浩;刘云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海马神经再生在抑郁中的作用及机制

    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尤其是焦虑和抑郁,其成年海马神经再生可以通过应激和抗抑郁药治疗来调节。另外,神经再生的改变只在慢性抗抑郁治疗中观察到而非急性,因此神经再生在抗抑郁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拟讨论成年海马神经再生与应激之间的关系以及应激诱导抑郁和焦虑对成年海马神经再生有何影响。传统观念认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是不可再生的,神经再生仅发生于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1965年研究者通过放射自显影用氘标记胸腺嘧啶核苷发现在成年大鼠和猫的大脑中有新细胞出现〔1〕,但不能确定新生细胞是否是真正的神经元细胞。很多年以后,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 )标记,证实了神经细胞的表型〔2〕。成年神经再生过程位于两个独立的大脑区域:脑室下区( 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 SGZ)。由于海马神经再生与抑郁症的关系紧密,只能论述海马神经再生。尽管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并表明在成年海马中有连续的细胞诞生,但是人体中神经再生真的起到很大的作用吗?批判的观点认为神经再生的速度缓慢并且只有少量新生神经元,因为出生后不久大部分细胞就会死亡〔3〕。然而, Spalding 等〔4〕使用放射性同位素C14标记人脑中新生的神经元。该研究表明,相对于早期的估计,在人成年海马出生的神经元的数目多达700个新的神经元每天加入到人的海马。成年海马神经再生对于情绪和行为的调节是必要的,这已经被大量的证据证实。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神经再生调节的重要因素—应激。

    作者:孔令聘;白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肾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p75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SM-DB区域中p75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D-半乳糖催老和无名质区损毁的方法制备AD大鼠模型,并设立石杉碱甲对照组和老年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对SM-DB区域(包括SM、vDB和hDB三个分区)中的p75阳性细胞进行分析。结果补肾益智方高、低剂量组对SM-DB区域中的 p75阳性细胞数目、平均截面积和平均灰度值均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低剂量组作用大,高剂量组次之,两者的作用均较石杉碱甲组为优,低剂量组在三个区域的阳性细胞数、hDB区的阳性细胞平均截面积以及SM区内阳性细胞的灰度值与石杉碱甲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益智方可以明显提高该模型脑内的p75水平,其作用优于石杉碱甲,且作用大小与用药剂量有较明显的关系。

    作者:于涛;赖世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方法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ST抬高组21例、非ST抬高组22例、稳定组19例、不稳定组18例,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支架后半年行OCT检查,观察PCI术后即刻贴壁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预扩张比例、冠状动脉病变 C 类型以及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在冠心病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支架前小管腔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支架后半年复查管腔狭窄程度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即刻贴壁总不良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药物洗脱支架(DES)、裸金属支架(BMS)、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疾病类型及狭窄程度与支架后即可贴壁不良反应呈现正相关,后扩张压力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支架类型(BMS)、疾病类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狭窄程度可以增加支架后即可贴壁不良反应率,后扩张压力大小可降低不良反应率。

    作者:赵鸿彦;江智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 PTE)住院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确诊的168例PTE患者的获得性和遗传性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 S(PS)和抗凝血酶(AT-Ⅲ)活性。结果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38.1%)、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或PTE病史(14.3%)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14.3%)。抗凝蛋白总缺乏率为84.5%,PS缺乏高(48.8%),其次是PC缺乏低(24.4%)、AT-Ⅲ缺乏低(11.3%)。结论研究显示住院PTE患者中,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DVT或PTE病史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主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在遗传性危险因素中以 PS 缺乏为主,其次是 PC 缺乏,AT-Ⅲ缺乏率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PTE的重要原因。

    作者:黄俊伟;张晨;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海马神经元Toll样受体4的髓样细胞分化因子非依赖途径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海马神经元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非依赖途径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构建3对针对MyD88基因的特异siRNA序列,经脂质体途径转染入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和RT-qPCR选择佳 siRNA序列,并优化转染条件,达到沉默MyD88基因而保留MyD88非依赖途径的目的;将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 Control)、阴性对照组(NC)、LPS组和siRNA组。采用RT-qPCR分别测定TLR 相关分子(TRAM)、TLR4相关的干扰素活化子(TRIF)mRNA 的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TRIF蛋白水平;ELISA技术测量培养上清中TRAM、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 siRNA 转染成功,siRNA2的沉默效果佳,效率达94.3%,且适转染浓度和时长分别为30 nmol/L和48 h。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可观察到TRAM、TRIF mRNA以及TRIF蛋白的表达,同时上清液中也可以检测到TRAM、IP-10和IL-1β;LPS刺激组,上述检测指标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siRNA组,在阻断 MyD88基因的前提下加LPS刺激,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上述检测指标的水平均显著增高,但在上清液中,IL-1β的浓度低于LPS组。结论 siRNA 序列能够成功转染入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发挥很强的沉默效率,达到理想的阻断MyD88依赖型途径的作用;海马神经元有 TLR4的 MyD88非依赖途径的存在的证据,当激动该途径时,相应炎症因子的表达上调;TLR4激活所致的 MyD88非依赖途径活化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贵萍;周爱玲;张国霞;胡亚娥;茅家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参芍口服液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后患者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PCI术后患者1023例,随机分为常规服药组(n=514)和参芍口服液组(n=509),观察PCI术后患者用药前、用药4 w、用药12 w 时的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PCI术后患者用药治疗前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明显降低。用药12 w时常规服药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低于用药前。参芍口服液组下降更明显,与常规服药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药12 w时两组血管活性物质均较用药前降低,参芍口服液组下降更明显,与常规服药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参芍口服液对 PCI术后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从而减少PCI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张琦;李映雪;尚小明;刘晓堃;薛忠文;韩全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要求的60例老年CH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洋地黄、硝酸异山梨醇及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与美托洛尔丸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2 w。观察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缩末期容积(LVESV)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以更好地抑制老年CHF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作者:魏梅;刘永升;陈洁;马利祥;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瞬时外向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瞬时外向流( STOC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9~21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 O-SED)和有氧训练组( O-EX);另选2月龄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 Young)。采用穿孔膜片钳技术对细胞STOCs进行记录。结果 STOCs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在相同钳制电位下,STOCs的幅值和频率均 Young组>O-EX组>O-SED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衰老细胞BKCa的α和β1亚基表达均下降,而有氧运动显著抑制此变化。结论衰老可诱发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的亚基下调,从而使STOCs减弱、膜去极化和外周阻力增加;而规律性有氧运动可显著抑制此变化,这可能是运动诱导衰老血管逆重构、缓解血管张力增高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寒梦;刘雨佳;石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和顺铂( DD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化疗方案为每天静脉滴注75 mg/m2多西他赛注射液和80~120 mg/m2 DDP,每间隔3 w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7.5%)明显高于对照组(42.5%)(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结论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可以改善其免疫功能。

    作者:李玉光;吴纪珍;刘红梅;张罗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和p27 kip1在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1〕,欧美国家中的老年患者(60岁以上)约占49%〔2〕。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本身生长的正常调控,生长周期失调紊乱,可发生肿瘤,p27 kip1作为抑癌基因,负性调控细胞周期,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程度紧密关联。 CKS1正性调节细胞周期,是一种癌基因,能够促进肿瘤发生,在肝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3,4〕。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老年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27 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 CKS)1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广寅;刘琳;张志勇;王平;吴晨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锁定髓内针系统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肱骨近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4%~9%,占关节周围骨折的13.5%〔1〕。对于无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Neer〔2〕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上端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 cm或成角>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对于移位明显的肱骨近端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肱骨近端锁定髓内针、锁定钢板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等。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对围术期的整体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的手术固定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患者分别应用锁定型钢板或锁定型髓内针进行固定,随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种内固定物术后的疗效并总结各自的优缺点。

    作者:李雪飞;王林祥;王铁军;周修五;秦大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脑梗死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声激发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出现轻微的出血症状。结论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游明瑶;刘琦;何珊;楚兰;江显萍;欧阳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疗进展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SFTP )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的间叶组织肿瘤。文献报道的病例数仅有900例左右。初, SFTP被认为是发生于胸膜腔,并且是与胸膜相关的、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组织来源、细胞特点及临床预后都不确定。随着人们对SFTP组织学及病理学表现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SFTP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发病部位广泛,主要发生于胸膜,也偶发生于肺、生殖系统、腹腔、软组织和肌肉等处结缔组织〔1〕,给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造成一定困难。目前对SFTP的外科治疗采用何种方式,如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楔形切除或胸壁切除以及后续是否使用放化疗等问题仍无统一意见。

    作者:贾腾;张科伟;张克剑;杨波;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