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聘;白洁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管理就是为保证病人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2〕。本文就目前养老机构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童立纺;袁义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血液内各种血管收缩物质和舒张物质分泌失衡常引起原发性高血压(EH),而EH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常见原因之一,现有的研究多侧重在CHF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的探讨〔1〕,缺乏结合基础病因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观察了EH合并CHF患者血浆ET、NO 含量及其与EH及心力衰竭( HF)程度的关系。
作者:简亚平;陈晓育;徐琼芳;郑河源;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热休克蛋白( HSP70)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与胶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HSP70单克隆抗体对62例星形胶质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SP7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随访观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不同HSP70表达水平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6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中,21例HSP70表达增高,与正常脑组织有统计学差异( P<0.05);HSP70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HSP70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85,P<0.01);HSP70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SP70阴性组(χ2=4.742,P<0.05)。结论 HSP70与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分化程度有关,HSP70的检测会对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与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晓东;陈善成;杨俊葆;李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微创内固定手术器械(股骨 LISS)钢板倒置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DHS组和股骨LISS组各6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死亡率。结果 DHS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股骨 LISS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高于股骨LISS组(P<0.01)。 DHS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低于股骨LISS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复位或接近复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患者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 DHS相比,股骨远端股骨LISS钢板倒置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接受X线辐射量少,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点。
作者:郎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多重用药通常是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时使用了潜在的不适当药物或者同时服用了6种及以上的药物〔1〕。用药种类越多,药物不良反应( ADRs)的发生率越高。研究显示,多重用药在老年人住院原因中占第3位,在医院获得性疾病中列居第一位〔2〕。医护人员作为老年多重用药的管理主体,对多重用药的认知管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本文就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认知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明珠;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龄(≥70岁) 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优势并总结其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中心共收治≥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7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均在全麻、中度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改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其中合并有瓣膜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1例因肾功能不全、感染死亡,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肾功能不全5例,低氧血症2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结论对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能大大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并降低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使手术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作者:崔智;朱志成;李丹;王天策;许日昊;李博;王勇;柳克祥;王岳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和顺铂( DD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化疗方案为每天静脉滴注75 mg/m2多西他赛注射液和80~120 mg/m2 DDP,每间隔3 w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7.5%)明显高于对照组(42.5%)(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结论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可以改善其免疫功能。
作者:李玉光;吴纪珍;刘红梅;张罗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实施灌注显像( MSCTPI)对于胰腺癌患者的诊疗价值。方法对比胰腺癌患者和正常人胰腺组织的MSCT-PI参数、胰腺癌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组织的MSCTPI参数,同时对36例采用化疗的患者进行化疗前后MSCTPI参数对比。结果胰腺癌组的血容量(BV)、局部血流量(BF)和峰值(PE)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达峰时间(TTP)和渗透性(P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腺癌组的 BV、BF和 PE显著低于癌周相对正常组织,而TTP和PS显著高于癌周相对正常组织( P<0.01)。胰腺癌化疗后的BV、BF和 PE显著高于化疗前,而 TTP和 PS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采用MSCTPI进行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估。
作者:杨洪;郑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实验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归喘宁滴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注射卵清白蛋白OVA与氢氧化铝致敏、OVA雾化吸入激发来复制哮喘动物模型,通过观察OVA造模过程中大鼠行为学的变化、肺组织T-bet与GATA-3蛋白表达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研究归喘宁滴丸的平喘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40~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可明显减小哮喘大鼠在造模过程中的行为综合评分值,80~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能提高肺组织 T-bet蛋白的表达而降低 GATA-3蛋白的表达水平,160 mg/kg的归喘宁滴丸可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学,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程度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结论归喘宁滴丸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促进T-bet而抑制GATA-3的表达,调节T-bet/GATA-3表达失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志旺;孙少伯;郭玫;程小丽;朱冉;蔺兴遥;王瑞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海马神经元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非依赖途径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构建3对针对MyD88基因的特异siRNA序列,经脂质体途径转染入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和RT-qPCR选择佳 siRNA序列,并优化转染条件,达到沉默MyD88基因而保留MyD88非依赖途径的目的;将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 Control)、阴性对照组(NC)、LPS组和siRNA组。采用RT-qPCR分别测定TLR 相关分子(TRAM)、TLR4相关的干扰素活化子(TRIF)mRNA 的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TRIF蛋白水平;ELISA技术测量培养上清中TRAM、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 siRNA 转染成功,siRNA2的沉默效果佳,效率达94.3%,且适转染浓度和时长分别为30 nmol/L和48 h。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可观察到TRAM、TRIF mRNA以及TRIF蛋白的表达,同时上清液中也可以检测到TRAM、IP-10和IL-1β;LPS刺激组,上述检测指标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siRNA组,在阻断 MyD88基因的前提下加LPS刺激,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上述检测指标的水平均显著增高,但在上清液中,IL-1β的浓度低于LPS组。结论 siRNA 序列能够成功转染入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发挥很强的沉默效率,达到理想的阻断MyD88依赖型途径的作用;海马神经元有 TLR4的 MyD88非依赖途径的存在的证据,当激动该途径时,相应炎症因子的表达上调;TLR4激活所致的 MyD88非依赖途径活化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贵萍;周爱玲;张国霞;胡亚娥;茅家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多数患者是一过性的,但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长期的POCD,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永久POCD〔1〕。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减退,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降低,术后更易发生POCD。从Bedford〔2〕于1955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认知功能下降以来,许多研究表明POCD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其中老年人发病率高。异氟烷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对循环影响轻、毒性小、诱导和苏醒迅速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氟烷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3~5〕,甚至引起POCD。本文就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POCD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崔香淑;金梦;崔常雷;韩树海;金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脂肪餐试验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变化以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老年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6 h脂肪餐负荷试验,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脂肪餐后0、2、4、6 h甘油三酯(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脂肪餐后0、2、4、6 h N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 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脂肪餐后0、4 h 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织型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t-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G与NO、t-PA呈负相关(P<0.05),而与ET-1、PAI-1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可加重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平衡失调,使NO和t-PA明显降低,而ET-1和PAI-1显著升高。
作者:李骏;麦高阳;李有佳;唐景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 DM)微血管并发症和骨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骨丢失和骨脆性增加,且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是DM患者骨量减少的临界因素〔1〕,也有报告〔2〕认为下肢血流量减少,可能与髋部及跟骨骨丢失有关,本文就DM肾病( 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与骨质疏松( OP)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段文燕;王桂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6针、10针、12针法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病人278例,其中126例接受6针法穿刺活检,102例接受10针法穿刺活检,50例接受12针法穿刺活检。对比研究6针、10针和12针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对三种穿刺方案在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体积、穿刺数量、穿刺部位及直肠检查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不同穿刺部位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与6针法相比,10针法和12针法分别使总体阳性率提高15.9%、19.1%。10针法与6针法相比,在年龄<70岁、40 ml≤前列腺体积<90 ml、PSA<40 ng/ml、直肠指诊( DRE)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差异更为显著,而12针法与10针法相比,仅仅在前列腺体积≥90 ml时,阳性率才有明显的不同。三种方法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10针、12针穿刺法比6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更高,10针与12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穿刺方案,穿刺针数的增多并不会带来并发症的显著增加。
作者:杨凌博;王鹏森;李法平;王艳波;侯宇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多项研究证实,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全身或腹部肥胖〔2〕。肥胖和糖尿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的教育指导。治疗成功的关键除了取决于医疗技术的精湛和治疗措施得力以外,还取决于日常生活中患者的自控能力,包括错误认知的改变和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2〕。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体重干预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
作者:武晶晶;陈燕;汤琪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CI)老年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有无乙型糖尿病(T2DM)分为DCI组117例和无T2DM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3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CI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α)、血肌酐及γ-谷氨酸转肽酶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T2DM老年患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调整脂代谢紊乱,控制尿微量蛋白、高纤维蛋白原、高尿酸等危险因素,是减少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薇薇;严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肿瘤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注40 mg帕瑞昔布钠(稀释成4 ml),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术毕即连接并启动电子静脉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 h的视觉疼痛评分法( VAS)疼痛强度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2、24 h舒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1、4、8、12 h VAS评分和4、8、12、24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2、24 h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用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既可增强舒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应,又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作者:孙前闯;周姝;崔云凤;纪铭馨;潘振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智能门诊指引系统应用于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情况反馈。方法将1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采用新的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随访后的满意率,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在满意率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 P<0.05);依从性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 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较之对照组治疗后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G、TC、LDL-C、HDL-C均有所改善(P<0.05),而治疗组患者TG、TC、LDL-C、HDL-C 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满意率、依从性,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 c和血脂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玲;邓武权;姜友昭;陈兵;吴绮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治疗菌阳性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强化期给予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福平静脉注射,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种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及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IL )-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T淋巴细胞、IL-6、IL-10、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福平能有效改善老年肺结核患者机体免疫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喜增;翟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肠梗阻( AIO)患者白介素( 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肛肠科收治的结肠癌术后AIO患者36例为实验组,术后AIO非结肠癌手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另选取于该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38例为空白组。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清晨抽取空腹血与经治疗,肠梗阻缓解,出院当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检测患者血清中 IL-6、IL-10以及 TNF-α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炎症因子明显高于空白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炎症因子明显偏高( 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炎症因子水平较高( 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 AIO患者血清中 IL-6、IL-10以及 TNF-α的水平对评价临床结肠癌术后疗效以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国宝;苏亦斌;陈德波;刘江睿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