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智能门诊指引系统对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张玲;邓武权;姜友昭;陈兵;吴绮楠

关键词:糖尿病, 智能门诊指引系统
摘要:目的:观察智能门诊指引系统应用于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情况反馈。方法将1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采用新的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随访后的满意率,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在满意率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 P<0.05);依从性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 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较之对照组治疗后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G、TC、LDL-C、HDL-C均有所改善(P<0.05),而治疗组患者TG、TC、LDL-C、HDL-C 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满意率、依从性,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 c和血脂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垂体脓肿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垂体疾病,约占鞍区肿瘤的0.3%~0.5%〔1〕,且多发生于鞍内。因其与囊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没有特征性的鉴别标准,在临床工作中极易发生术前误诊。垂体脓肿患者若因误诊,缺少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易复发,甚者脓肿扩散至颅内可导致全颅感染,危及生命。因此,提高术前垂体脓肿的确诊率,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决定垂体脓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春朋;赵文博;崔振奋;赵海涛;李伟;张显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5例(20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将术后发生干眼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玻璃酸钠组、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比较术后第1、2、3周及1个月术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BUT)、基础泪液分泌量( sehimer I)。结果对照组与三个用药组术后1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差异显著,说明三种药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起到加速泪膜恢复的作用。观察组间比较,玻璃酸钠组术后干眼症状消失时间早。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加用不同种类人工泪液可以有效改善干眼症状,其中含有玻璃酸钠成分的人工泪液效果较好。

    作者:高巍;董宇晨;张凤;赵梅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 OP)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68例老年OP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和多元化健康教育组各84例。常规健康教育组给予循证支持《骨质疏松健康知识手册》;多元化健康教育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组的基础上,每2 w给予包括OP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护理、运动管理、用药指导、综合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共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后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率、生活质量、OP知识、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水平差异。结果两组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前两组间各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OP知识、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多元化健康教育组显著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均 P<0.01)。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OP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再次骨折率,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老年OP骨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陈金金;王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多数患者是一过性的,但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长期的POCD,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永久POCD〔1〕。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减退,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降低,术后更易发生POCD。从Bedford〔2〕于1955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认知功能下降以来,许多研究表明POCD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其中老年人发病率高。异氟烷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对循环影响轻、毒性小、诱导和苏醒迅速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氟烷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3~5〕,甚至引起POCD。本文就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POCD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崔香淑;金梦;崔常雷;韩树海;金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8基因工程表达方法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IL)-18基因工程表达方法。方法复苏含有pGEX-IL-18重组体质粒的 E.coli JM109,并进行增菌培养;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pGEX-IL-18重组体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基因片段测序、基因库比对等技术鉴定 IL-18基因序列;将提取得到的pGEX-IL-18重组体质粒转化到DH5α,制成高效表达的IL-18原核表达系统。结果含有pGEX-IL-18重组体质粒的E.coli JM109增菌培养后提取质粒,酶切电泳与Marker比对,证实质粒大小2.7 kb;经测序并利用基因库比对证实,所制备的 DNA 片段符合 IL-18基因序列。将 pGEX-IL-18转染DH5α细菌内,并经过蓝白筛选系统进行筛选,证实转染成功。结论经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成功建立了IL-18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 IL-18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将对IL-18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研究。

    作者:乔友军;汪欣;高杰;王宝;贾春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进展性肾炎组(模型组)、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治疗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均采用右肾切除并两次注射 IgG(OX-7)鼠抗人Thy1.1单克隆抗体制备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活性维生素D3干预8 w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及电解质的变化,并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管间质低氧诱导因子( HIF)-1α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肾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活性维生素 D3治疗不仅使 HIF-1α、CTGF 表达显著下调( P<0.05),还能使大鼠24 h 尿蛋白、BUN 明显降低( P<0.05),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慢性低氧上调了HIF-1α及前纤维因子的表达,活性维生素 D3可能通过明显降低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HIF-1α、CTGF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何珊;黄劲松;沈燕;何平红;杨霞;达静静;易韦;查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内皮素( ET)-1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方法194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 VCAM-1、ICAM-1、ET-1的表达,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NO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2 w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2 w后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表达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下调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含量。

    作者:尹变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应用85例

    脐是胚胎时期人体的自然通道,脐孔是腹壁唯一可见的天然瘢痕,脐孔皮肤皱褶便于隐藏手术造成的瘢痕,既能达到隐藏瘢痕的美容效果,又可避免经胃、直肠、阴道等自然孔道引起的继发感染及人为穿孔,因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TU-LESS)成为微创外科医生们的首选。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疗效。

    作者:何涛;潘杰;董佳天;程志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糖尿病( DM)微血管并发症和骨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骨丢失和骨脆性增加,且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是DM患者骨量减少的临界因素〔1〕,也有报告〔2〕认为下肢血流量减少,可能与髋部及跟骨骨丢失有关,本文就DM肾病( 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与骨质疏松( OP)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段文燕;王桂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口低温等离子辅助显微外科( TCM)治疗喉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43例TCM 治疗喉癌的手术资料。结果143例均达到内窥镜全切除标准,其中75例术前有病理结果,28例行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40例未行术前或术中病理检查,仅有术后病理检查。中位随访时间24.5个月(5~60个月)。术后复发8例,再次行 TCM 治疗4例,4例行喉裂开声带切除或喉部分切除术,死亡3例。结论 TCM 可作为喉癌微创手术方法之一,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为民;王荣光;黄冬雁;刘小丽;金伟;杨仕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利拉鲁肽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气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并比较接受利拉鲁肽治疗患者血糖、体重指数( BMI)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进一步观察利拉鲁肽对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并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脂联素分析通气功能障碍改善的可能机制。结果与未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患者比较,接受16 w 利拉鲁肽治疗患者的血糖和 BM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发现利拉鲁肽有助于改善患者 AHI和低血氧饱和度,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利拉鲁肽可能通过减少CRP、血清瘦素、TNF、IL-6及脂联素等细胞因子发挥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拉鲁肽不仅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降低患者体重,而且具有改善合并OSAS的肥胖T2DM患者通气功能障碍的作用,为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发挥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红霞;梁新华;王敏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选穴规律

    目的:对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近28年来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为主的文献共137篇,共使用78个穴位,总频次为997次,十四经穴63个,总频次896次(89.9%);经外奇穴总频次101次(10.1%)。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0个,手阳明经5个,手太阳经2个,手少阳经2个,经外奇穴1个。结论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宜取手三阳经上的腧穴,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

    作者:黎明全;周翔;蒋海琳;陈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胃癌患者改良Roux-en-Y吻合58例

    胃癌首选的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营养状况不良,手术的耐受性差等特点,控制手术时间,预防和减少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一直是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难题。选择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手术病死率低和能保证较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已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本文就我院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赵民学;叶洪珊;朱琳;张毅;李柏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智能门诊指引系统对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智能门诊指引系统应用于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情况反馈。方法将1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采用新的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日常的门诊诊疗活动,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随访后的满意率,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在满意率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 P<0.05);依从性上,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 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较之对照组治疗后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G、TC、LDL-C、HDL-C均有所改善(P<0.05),而治疗组患者TG、TC、LDL-C、HDL-C 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智能门诊指引系统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满意率、依从性,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 c和血脂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玲;邓武权;姜友昭;陈兵;吴绮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CI)老年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有无乙型糖尿病(T2DM)分为DCI组117例和无T2DM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3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CI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α)、血肌酐及γ-谷氨酸转肽酶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T2DM老年患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调整脂代谢紊乱,控制尿微量蛋白、高纤维蛋白原、高尿酸等危险因素,是减少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薇薇;严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要求的60例老年CH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洋地黄、硝酸异山梨醇及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与美托洛尔丸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2 w。观察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缩末期容积(LVESV)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以更好地抑制老年CHF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作者:魏梅;刘永升;陈洁;马利祥;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84例心房颤动患者,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 BMI)、动脉血压、心率及既往史等资料;记录患者药物及手术治疗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或者门诊随访,对患者的终点事件及房颤的治疗方法进行记录,根据患者是否全因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分析其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184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全因死亡,死亡率高达40.22%。两组患者在年龄、房颤类型以及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显著( P<0.05)。两组患者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地高辛、抗心律失常药、阿司匹林、华法林、其他抗凝药的应用方面相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房颤类型、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基础性疾病、未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未用阿司匹林、未用华法林等成为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年龄、房颤类型以及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基础性疾病、未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未用阿司匹林、未用华法林等均为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云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的26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组(转移组)与淋巴结非转移组(非转移组)的关系,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长度≥5 cm,肿瘤为低分化癌以及肿瘤浸润深度为T2~T4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选择右胸入路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并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

    作者:赵松;吴彬;齐宇;杨洋;张春敭;刘东雷;吴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疆地区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因素

    帕金森病( PD)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5岁以上人口中占1.4%,75岁以上人口中约占3.4%~6.2%〔1〕。 PD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易感性、年龄老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探讨PD发病因素。

    作者:范丽;杨新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L-1β,IL-2,IL-10在糖耐量减低并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IL)在糖耐量减低( IGT)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分成血管性痴呆组和血管痴呆合并IGT组各50例;然后再随机选取健康人50例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IL-1β、IL-2、血清IL-10水平。结果血管痴呆合并IGT组跟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相比,2 h PG明显升高( P<0.01);血管性痴呆组、血管痴呆合并 IGT 组跟对照组相比,血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管痴呆合并IGT组明显高于血管性痴呆组的(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合并IGT患者体内,IL水平升高明显,说明血管性痴呆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增强。

    作者:熊涛;聂德云;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