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谭贵芳
目的:建立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模型。方法收集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3例,16例(7.9%)死亡。结果16例(7.9%)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律失常、低血压、是否应用吗啡和甲胎蛋白水平5个因素可影响AMI患者死亡(P<0.05)。经多因素分析,低血压、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甲胎蛋白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 AMI患者死亡概率模型:P=1/(1+e-y),其中Y=4.147+0.18X1+1.15X2+1.34 X3。模型预测AMI死亡的准确度为81.8%,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4%。结论低血压、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甲胎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AMI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后模型能较好地判断AMI患者的存活概率。
作者:陈艺钊;李霖;徐鸿远;陈伟梅;谭治双;林文培;何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积极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采用积极老化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5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人积极老化程度在家庭、经济、参与和健康四个维度上并不均衡,且主观幸福感与积极老化中的经济、健康和家庭三个子维度显著正相关(P<0.01,P<0.001),而与参与维度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积极老化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两个概念并不完全重叠。
作者:戴向唯;周里路;王鹏云;喻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ICU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综合ICU科收治入院的112例老年AECOPD患者,根据预后状况分为两组,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血清蛋白、pH水平低于存活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存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高于存活组,有创通气率及合并肺心病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老年AECOPD预后影响因素有血清蛋白、血肌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APACHEⅡ评分、有创通气率及合并肺心病。结论老年AECOPD患者若出现血清蛋白较低、血肌酐较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及合并有创通气、肺心病,说明该患者预后状况往往较差,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吴翔;鲁卫华;张煜;张金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MS患者80例为MS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非MS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 BMI)、血压、血脂、血糖、血钙和血磷等指标。对比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对MS组血清25(OH)D3和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MS 组25(OH)D3和各组分的关系。结果MS组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升高,MS组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MS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6667,P<0.05)。 MS组血清25(OH)D3和 BMI、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呈负相关(P<0.05)。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中,低密度脂蛋白(LDL)、TG、高密度脂蛋白(HDL)、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MS组25(0H)D3水平呈现较强的相关性(P<0.05)。回归方程为:25(OH)D3=32.633-11.375LDL-0.124SBP-3.993TG+13.277HDL+0.091DBP,F=8.824,P<0.05。结论老年MS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和血压、血脂、血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建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抑癌基因 PAQR3、PDCD4甲基化水平,以及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4年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54例,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MSP)法检测结直肠标本中 PAQR3、PDCD4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1) PAQR3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甲基化率分别为33.3%(18/54)和5.6%(3/54),差异显著(P<0.05);PDCD4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发生甲基化率为分别为53.7%(29/54)和7.4%(7/54),差异显著(P<0.001)。二者同时检测的甲基化阳性率为87%,PAQR3和PDCD4没有相关性(R=0.155,P=0.408)。(2)结直肠癌组织中PAQR3基因甲基化与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年龄越大、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浸润越深者,PAQR3甲基化发生率越高。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浸润越深者,PDCD4甲基化发生率越高。结论结直肠癌中PAQR3、PDCD4发生了甲基化,PAQR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DCD4甲基化水平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李日恒;杨瑞红;宋艳敏;张涛;李青;吕志刚;张爱民;安宇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老年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112例老年性(≥60岁)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纵切横缝术)56例,对照组(传统肛裂切除术)5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后肛管直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老年性肛裂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16例膝关节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DVT预防性措施,对照组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术前2 h注射1次,术后1次/d,0.3 ml/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离子导入治疗,30 min/次,2次/d。疗程均为2 w。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统计DVT发生率;检查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结果术后第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DVT 的发生率分别为4.92%和16.36%,两组差异显著( P<0.05);术后第2周,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8.20%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P<0.01);观察组术后第2周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同时点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第2周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可降低血清FIB水平,减轻炎性反应,预防DVT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春亮;李钊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8例老年Ⅲ期非小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的36例患者列为联合化疗组,将采用序贯放化疗的42例患者列为序贯组,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其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联合化疗组和序贯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分别为75.00%和52.38%,联合化疗组明显高于序贯组。而毒副反应方面,联合化疗组患者Ⅲ度以上骨髓抑制以及Ⅲ度消化道反应较序贯组患者明显增加( P<0.05)。②78例患者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65.4%和52.6%,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症、临床分期以及化疗方案均不是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老年Ⅲ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同步化疗加巩固化疗相比序贯放化疗在近期临床客观有效率方面有明显提高,但同时在血液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方面也明显增加,因而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可优选同步化疗加巩固化疗进行治疗。
作者:程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及应激性疾病受到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研究组。结果研究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加压素(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BS)、血压(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且不会增加应激性疾病。
作者:李欣;张春野;汪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1、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 S-100B蛋白(S100B)的影响。方法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措施,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于治疗前、后14 d对血清MCP-1、HCY和S100B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梗死灶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变化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MCP-1、HCY 和 S100B 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且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MCP-1和HCY和S100B的含量,优化内环境。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肾血管收缩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6只大鼠制备离体灌注肾模型,随机分为8组(n=7):A1组:Kreb液灌流;A2组:Kreb液+TNF-α灌流;B1组:Kreb液+Verapamil灌流;B2组:Kreb液+Verapamil+TNF-α灌流;C1组:无钙Kreb液灌流;C2组:无钙Kreb液+TNF-α灌流;D1组:无钙Kreb液+2-APB灌流;D2组:无钙Kreb 液+2-APB+TNF-α灌流。各组均在刺激期加内皮素( ET)。灌流结束后,计算肾脏水肿率,HE染色观察肾小球及肾小管形态、结构。结果各组基础灌注压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A1、A2、B1、B2、C1、C2组 ET刺激后,肾灌注压较基础压均明显升高(P<0.05);A2、B2、C2组灌注压升高值分别显著高于A1、B1、C1组(P<0.01)。 D1、D2组ET刺激后,肾灌注压均略升高,但与基础灌注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灌注压升高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8组肾脏的水肿率均低于30%,灌流后肾脏标本切片均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损伤,与灌流前相符。结论 TNF-α可能通过上调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增强ET引起的肾血管收缩。
作者:郭莲怡;金旭鹏;王桂君;李晓飞;牛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对老年期痴呆的治疗效果有限〔1〕。近年来,随着西方医学界对补充和替代医学( CAM )如按摩疗法、心身疗法、营养疗法等的兴趣持续提升,其在老年期痴呆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CAM在老年期痴呆防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六一;李晶;张静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对照组使用七氟烷+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的简易智力状态评测表(MMSE)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手术前后心率(HR)、血压及血清S100β蛋白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3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对照组术后1、3、6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均P<0.05),而两组术前和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的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术后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的复合全麻对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具有一过性的影响,但与七氟烷相比,认知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快,且手术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含量水平较低。
作者:谢峥嵘;孟宪慧;刘晓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L)对佐剂性关节炎(AIA)大鼠病变关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趋化因子受体5(CCR5)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大鼠AIA模型基础上,给予0.1~0.4 mg/kg TL治疗后,测量病变关节肿胀度,常规HE染色观察病变关节组织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病变关节组织 VEGF、FLT1和 CCR5蛋白的表达;分子原位杂交分析 FLT1 mRNA 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TL治疗组关节肿胀度明显减小( P<0.05),病变关节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病变关节组织 VEGF、FLT1和CCR5免疫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 FLT1 mRNA表达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TL可抑制AIA大鼠病变关节组织VEGF、FLT1和CCR5表达,这可能是TL抑制病变关节组织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分子机制。
作者:蒋雯雯;林荣;韦登明;尹向旭;龙正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 CPB 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n=15)和对照组(n=15)。强化组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对照组血糖>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CPB开始(T1)、CPB结束即刻(T2)、6 h(T3)、24 h(T4)和48 h(T5)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两组 TNF-α、IL-6浓度在 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 T0时点(P<0.05);在T2、T3、T4时点,强化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NF-α、IL-6浓度表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弱CPB引起的炎性反应。
作者:刘琪琳;陈斌;杨小霖;向太;魏蜀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58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6例),并选取39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RBP4、sVCAM-1。结果①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RBP4、sVCAM-1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RBP4与sVCAM-1、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r=-0.169,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4、sVCAM-1、TG、LDL-C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与sV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尚可;孙亚威;刘冬青;郭建政;杨慧;姜海;耿淑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 cyclin) D1蛋白和Rb蛋白表达状况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20例乳腺癌和58例良性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S-P法)检测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而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阳性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病理分级有关( 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越高,而 Rb蛋白阳性表达越低;病理分级越高,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阳性表达均越低;Rb蛋白表达阳性组的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Rb蛋白表达阴性组( P<0.05)。结论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的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Rb蛋白的表达有关,二者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周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视频脑电分析仪监测患者脑电图,记录患者脑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的类型,出院后随访1年,分析脑梗死患者梗死位置及异常脑电图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结果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4例(89.3%)存在早期视频脑电图( VEEG)监测异常,其中53例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17例患者诊断为早发性癫痫;按照位置不同分为部分皮层及皮层下91例、分水岭位置18例及大面积脑梗死41例,其癫痫发作及癫痫异常放电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17例早发性癫痫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院后癫痫未再发作;53例早期监测到癫痫样异常放电但无临床癫痫发作患者中迟发性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VEEG无异常且无癫痫异常放电患者( 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积极监测其脑电图,对脑电图癫痫异常放电患者,应密切关注以预防癫痫的发作。
作者:施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约5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LS)患者在3年内因呼吸衰竭死亡〔1〕。绝大多数的ALS病例为散发性ALS(SALS),无明确家族遗传史;只有少数约5%~10%的ALS病例为家族性ALS( FALS)〔2〕。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FALS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外显率的不完全性,家族成员在发病年龄和疾病进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3〕。目前FALS主要分为ALS1~20、ALS-额颞痴呆综合征及TAU病等亚型,不同亚型各有相应的致病基因。另外还存在一些“易感基因”,和环境的易感因素一起导致神经元的退变和疾病的发生〔4〕。
作者:历淑娟;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乳腺癌患者15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进行老年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给予患者传统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5年随访,统计老年乳腺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65~70岁为老年乳腺癌高发病年龄段占52.67%;肿瘤多为单结节病灶且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患者TNM分期多为Ⅱ期;Luminal A为老年乳腺癌主要分子分型占69.33%;临床老年乳腺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回访率100.00%,术后3年生存率为76.67%,术后5年患者生存率为61.33%;乳腺癌肿瘤病理、TNM分期和分子分型会影响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患者生存期( 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临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多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生物学行为好,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水平较好。乳腺癌肿瘤病理、TNM分期和分子分型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雅娟;杜峰;魏玲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