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娟;栾梅;王子超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早是 Schmidt-Wolf 等〔1〕研究小组研制,通过干扰素( IFN)-γ,CD3单抗、白细胞介素( IL)-2诱导出CIK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在带有弥漫性组织淋巴瘤细胞( SU-DHL)-4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OCI-Ly)8淋巴瘤细胞株的C.B-17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CID )小鼠上使用CIK细胞治疗后,小鼠可以存活。本文对CIK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泳立;田华琴;李宏良;杨耀林;梁贵文;陈学彰;黄小青;王斌;王艳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老年人群脉压、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统一体检调查。结果①该项研究的入选人数为72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脑卒中2588人,患病率为3.58%。②随着脉压的增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患病风险均有增高。脑梗死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51~60 mmHg时出现显著增高,脑出血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42~50 mmHg 时出现显著增高。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脑卒中亚型,脉压可能对脑出血的影响更大。③随着脉压指数的增大,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脉压值增大可致脑卒中,脉压与脑梗死、脑出血均有关,但不支持脉压指数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作者:武霞;宋军平;江名芳;王智光;赵世刚;高春桃;邓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基于油酰乙醇胺(OEA)脂肪性肝炎新靶点机制及数据。方法造模HepG2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合油红染色及甘油三酯( TG)含量确认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及脂肪性肝炎( NASH)体外模型建立;以 OEA 和阳性对照药物处理6、10、12 h,检测TG含量,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PPAR)α等。结果致NAFLD和NASH的佳浓度为0.25 mmol/L油酸,细胞模型含0.25 mmol/L油酸组TG含量〔(5.516±0.262)mg/d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260±0.104)mg/dl〕(P<0.05);各种浓度OEA模型的TG含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CR结果显示,OEA浓度为50μmol/L时,可提高PPARα、去乙酰化酶(SirtI)、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及脂蛋白脂肪酶(LPL)表达,降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表达(P<0.05)。结论 OEA可通过激活脂代谢基因PPARα、SirtI、CPT-I、LPL的表达及抑制SREBP-1c、TNFα、ACC基因的表达,缓解NAFLD和NASH。
作者:施纯礼;邱慧青;钱馨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6例 MCI患者为研究组,136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微量元素铜(Cu)、铁(Fe)、锌(Zn)、钙(Ca)、镁(Mg)、硒(Se)、砷(As)、锰(Mn)、铝(Al)、镉(Cd)含量。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u、Zn、Fe含量较低,Mn、Al、Cd含量较高(P<0.05)。②多重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清 Cu、Zn、Fe含量与 MoCA评分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3,0.712和0.603,P值均为0.000;Mn、Al、Cd含量与MoCA的评分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4,-0.886,-0.208,P值分别为0.017,0.000,0.015。③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研究组患者与认知功能相关并具有临床意义的因素有低Zn,高Mn、高Al、高Cd。 t值分别为1.990、-3.440、-8.074和5.468,P值分别为0.049、0.001、0.000和0.000。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Zn、高Al、高Cd是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论 MCI的发生与患者血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
作者:黄海华;李明秋;江皋轩;牟鑫;陈庆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骨质疏松模型以丹杞颗粒、以依普拉芬、以结合型雌激素、以阿法治疗组大鼠股骨近端进行扭转实验,确定各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以去卵巢法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以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进行治疗,饲养15 w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左、右侧骨在扭转试验机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结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股骨近端大扭矩、大扭转角、大扭转切应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治疗组( P<0.05),以丹杞颗粒组大鼠胫骨大切应力、大扭转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老龄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股骨扭转力学特性发生改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通过以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型雌激素、干预治疗后扭转力学特性均有一定提高,丹杞颗粒效果好。
作者:冯涛;潘铄;刘晓辉;张宏;伍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9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非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被检人员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左心房大容积(LAVmax)以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水平,并且应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测定各房壁的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SRe)、舒张晚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SRa)以及收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SRs)水平。结果观察组 LAAEF、LAPEF、LAEF都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 LAVmin、LAVmax、LAVpre都高于对照组(P<0.01)。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mSRs、mSRe下降,mSRa上升(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早期展开治疗。
作者:张宇明;张文云;房勤茂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河北省老年人的体质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描述河北省老年人第3次体质检测结果,对不同年龄、城乡间老年人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水平要优于2005年老年男、女,但河北省老年男、女体质综合评价得分均值水平一般,仅处于及格水平;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状况都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各器官的表现以退行性变为主;城乡间对老年男、女各项身体指标比较,城市老年人在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均优于农村老年人。结论各级政府要关注和重视城乡老年人体质差异现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投资。
作者:赵华;李洋;付丽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5 h血压、心率变化幅度较小,而全身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5 h变化明显(均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较全身麻醉组明显缩短(均P<0.05)。在麻醉后24 h,全身麻醉组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联合麻醉组(t=6.11,P<0.05),其余时间两组的MM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肺部感染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能提供良好的麻醉和术后镇痛,而腰硬联合麻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而且在短期内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吴友华;曹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胆红素主要因子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SD大鼠,其中10只作为假手术( SHAM)组,40只为OJ组。采用肝外胆管结扎法建立大鼠OJ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平均分为 OJ对照组和 OJ实验组,OJ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OJ实验组给予陈蒿汤灌胃。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谷草转氨酶( AST)、白蛋白( ALB)、总胆红素( TB)、总胆汁酸( TBA)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MRP2转运蛋白表达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OJ组大鼠肝血管充血,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出现点状坏死,肝内胆管扩张,小叶周边可见新生小胆管样上皮细胞,以汇管区明显,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OJ实验组和OJ对照组中AST、ALB、TB、TBA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而OJ实验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OJ对照组(P<0.05)。 OJ实验组和OJ对照组肝组织MRP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SHAM组;而OJ实验组肝组织MRP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OJ对照组(均P<0.05)。结论茵陈蒿汤对 OJ大鼠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而上调肝组织中MRP2蛋白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提示茵陈蒿汤可作为治疗OJ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晓峰;于昆;戴勇;秦伟;杨生虎;党宝宝;韩云;杨立平;董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及其诱导蛋白(IP)-10在不同临床阶段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老年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60例该院诊断为慢性HBV感染的老年患者,根据疾病不同时期分为耐受组(免疫耐受期)、活动组(免疫活动期)及重型组(重型HBV)。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γ干扰素、IP-10水平。结果耐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HBV-DNA均低于活动组与重型组( P<0.05);活动组均低于重型组( P<0.05)。耐受组γ干扰素及 IP-10水平均低于活动组与重型组( P<0.05);活动组均低于重型组( P<0.05)。γ干扰素及IP-10与ALT、AST、TBil、HBV-DNA存在正相关关系( P<0.05)。结论γ干扰素及 IP-10通过免疫反应参与了慢性 HBV感染的病理损伤过程,且与肝组织的损伤存在密切相关性,在探索性研究中可进一步深入以期寻找到更理想的治疗靶点。
作者:张清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对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4例老年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盐酸伊立替康治疗。结果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显著( P<0.05)。结论应用盐酸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老年宫颈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航;刘兵;李向辉;李广策;王财东;付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首发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老年肾活检患者约占35.7%~66.7%〔1,2〕。本研究分析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倩;谭鹤长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及对髓鞘碱性蛋白( 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60例,研究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0例同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时(T0)、全身麻醉后(T1)、手术开始时(T2)、阻断供瘤动脉时(T3)、阻断颅内动脉瘤时(T4)、恢复供瘤动脉时(T5)及手术结束时(T6)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血流量(CBF)情况,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 Steward 评分情况,同时血气分析检测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水平,并于T0、T6、手术后6 h(T7)、手术后12 h(T8)和手术后24 h (T9)检测血清MBP、NSE和S100β水平。结果研究组T1~T6时HR和MAP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T0~T6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T1和T4时ICP和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T2和T3时D(a-jv)O2和CERO2水平明显低于T1,且同时低于对照组(P<0.05),T9时MBP和 NSE及T7~T9时S100β水平均明显分别低于T6~T8和T6(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具有维持脑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稳定,进一步减少脑免受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林赛娟;田国刚;姚欢琦;田毅;王颖林;董盛龙;王召燕;朱少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1667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主要疾病进行分析,为老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667例老年患者,根据年龄段分65~79岁680例,≥80岁987例,比较两年龄段间常见疾病的差别。结果常见疾病按疾病类型所占比例排名前5位的是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65~79岁与≥80岁相比,排名一致。疾病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上肺炎、冠心病、消化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65~79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是肺炎、冠心病、消化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80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是肺炎、冠心病、高血压、消化道肿瘤、泌尿系肿瘤。肺部感染在≥80岁患者中患病率显著高于65~79岁( P<0.01),而胆道感染的患病率65~79岁则高于≥80岁患者(P<0.01);消化道肿瘤及糖尿病患病率65~79岁则高于≥80岁患者(P<0.01)。结论老年患者应重视肺部感染、冠心病及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对高龄患者,更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救治。
作者:李圣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因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入住该院进行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老年患者,分别于12、24、36个月对各手术方式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率,对存活患者采用Harris 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对死亡患者分析死亡原因。选取与骨折愈后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普通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生存率略高于其他组,但与髓内固定系统组和加长柄人工骨头置换组比较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采用髓外固定组的患者生存率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髓内固定手术Harris 评分略高于其他组,但与普通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加长柄人工骨头置换手术比较,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采用髓外固定组的患者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年龄及麻醉方式三个相关指标与不同治疗方式对近期生存率影响无关(P>0.05)。骨折到手术前平均时间、不同手术方式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作率显著影响近期生存率(P<0.05),与近期生存率影响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为临床患者选择规范化手术方式及术后的康复指导提供参考,可提高老年患者转子间粉碎骨折近期生存率。
作者:孙辉;臧学慧;高立华;谭永滔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筛选与胰腺癌相关的蛋白质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蛋白质 pathway array技术检测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内143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找出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一步采用信号传导网络分析( IPA)方法确定这些差异蛋白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结果检测到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确定了10条与胰腺癌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其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寻找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作者:于威;柳长明;张凯叶飞;张泳;王瑛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及缺血侧皮质JAK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按区组随机化法将25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AG490组、电针+AG490组,根据不同缺血时间段又分为2 h、1、3、7和21 d五个小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取“百会”、“大椎”穴,AG490采用侧脑室注射。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缺血侧皮质JAK2 mRNA表达变化。结果在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未发现明显JAK2 mRNA表达;模型组JAK2 mRNA同时间段与假手术组比较表达量均增多(P<0.01),其中以1 d组表达量增高为显著;电针治疗与AG490干预可降低JAK2 mRNA表达(P<0.05),以1 d、3 d较为显著。 JAK2 mRNA表达变化上与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变基本呈一致性。结论脑缺血后JAK2的超量表达及其活化,可能为脑损伤加重的机制之一。脑缺血后电针治疗可下调JAK2的表达水平,降低其磷酸化活性,阻断JAK2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
作者:刘荣;许能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 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 TTF)-1在胸水沉渣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NapsinA和TTF-1在80例肿瘤性胸腔积液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 NapsinA和TTF-1在胸水沉渣包埋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P<0.05);(2)胸水沉渣包埋组织中 NapsinA 和 TTF-1的表达与肺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 P>0.05)。结论应用胸水沉渣包埋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psinA和TTF-1的阳性表达在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锦花;杨浩;纪滨英;王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择期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测量两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10 min(T1)、睫毛反射消失(T2)、意识消失(T3)、气管插管时(T4)及气管插管后3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T1、T2和T3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T0,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T4和T5时均高于T0,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和T3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T0,与 T0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4和 T5显著高于T0,与T0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老年全麻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明强;高伟忠;陈泽琼;杨义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头晕、眩晕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患者主诉,各科室医师在门诊、病房均常遇见,属于症状学诊断。长期以来,头晕都缺乏明确的、规范的定义,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多将头晕、眩晕视为同义词。 Drachman 等〔1〕将头晕定义为非特异性的一组症状,依据症状性质,它包括了眩晕、晕厥前、失衡和(或)不稳及非特异的头重脚轻。我国头晕诊断流程建议专家组于2009年采用了该定义〔2〕。2009年Barany协会(国际著名的头晕眩晕研究学会)提出了首个国际前庭症状分类的共识性意见,其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前庭视觉症状、姿势性症状4大类〔3〕,该分类将头晕与眩晕区分开来,分别属于两种前庭症状。2010年中华医学会关于眩晕诊治的专家共识认为,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头昏指头脑不清晰感;认为头晕与眩晕为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两者的发病机制不甚一致,但有时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4〕,所以也不能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
作者:王芬;陈秋惠;张医芝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