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C-CIK疗法联合细胞因子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芳;张睿;刘静;王建华;王娟

关键词:乳腺癌, DC-CIK疗法, CD4+CD25+Tr细胞,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DC-CIK)疗法联合细胞因子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CD4+CD25+Tr细胞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经 DC-CIK 细胞治疗联合细胞因子治疗前后外周血中 CD4+CD25+Tr 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前CD4+CD25+Tr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DC-CIK治疗组和DC-CIK疗法联合细胞因子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DC-CIK疗法联合细胞因子组降低更为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IK细胞中CD3+CD8+、CD3+CD56+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上升。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升高,其中CD3+、CD4+、CD19+、CD16+CD56+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处于免疫功能的抑制状态,接受DC-CIK细胞联合细胞因子的治疗后,CD4+CD25+Tr细胞水平降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提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观察组口服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4 w 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疼痛、胃脘不适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疼痛、胃脘不适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剑;陈荣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对大鼠抗氧化损伤与衰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抗氧化损伤与衰老的效果。方法 SPF级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组、药线组、针挑组及药线+针挑组(简称联合组),每组20只。药线组、针挑组、联合组分别给予药线点灸、针挑和药线点灸、针挑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连续3个疗程。检测活性氧(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脑脂褐素( LF)活性或水平变化及形态学观察端粒酶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OS、MDA和LF水平升高或显著升高( P<0.05或 P<0.01),SOD、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SOD、GSH-Px活性升高显著(P<0.01);ROS水平、MDA水平和LF水平均下降或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端粒酶表达密度减少,表达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药线组和针挑组端粒酶表达密度增强,表达活性上升;而联合组端粒酶表达密度显著增强,表达活性显著上升。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端粒酶表达,提高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其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汉庆;郑建宇;窦锡彬;李克明;赵玉峰;李晓华;舒方义;廉春容;杨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Beclin1基因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胃癌、癌旁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石蜡或新鲜标本各30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Beclin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胃癌组、胃癌前病变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在对照组中绝大多数为强阳性表达。三组灰度值差异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Beclin1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eclin1蛋白表达改变对胃癌的分化及转移影响较大。早期检测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

    作者:林哲洙;张红;张磊;罗文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浆CysC及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前血浆胱抑素C( CysC)和B型脑钠肽( BNP)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75例,以PCI术前血浆CysC和BNP均值为界值分为低水平组(≤均值)和高水平组(>均值),比较CysC、BNP各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术中情况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包括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75例患者的血浆 CysC 水平为(1.37±0.41) mg/L, BNP 水平为(324.09±31.64)ng/L,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5);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梗死位置、Killip分级、hs-CRP、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及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BNP高水平组的 CTnI、CK-MB、LVEDD和hs-CRP水平均高于低水平组,但LVEF低于低水平组(P<0.05)。 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病变支数、梗死相关动脉及住院期和随访期的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水平组相比,CysC、BNP高水平组 PCI后ST段持续升高例数、总MACE发生率较高,PCI成功率和无MACE存活率较低,且CysC高水平组的PCI后TIMI血流<3级的例数较高(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浆CysC及BNP水平与PCI效果及预后相关,且术前两者较高水平者的PCI效果及预后较差。

    作者:鲍东来;黄伟剑;单培仁;黄周青;姜昌浩;陈智理;宗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老年膜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M 型磷脂酶A2受体(M型PLA2R)抗体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肾活检的43例老年MN患者当日肾活检血清,其中IMN组20例,HBV-MN组23例,并选择同期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微小病变(MCD)肾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均未经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采取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结果 HBV-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10.2+4.6)μg/ml〕明显低于IMN组〔(14.3+6.1)μg/ml〕(P<0.05),MCD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则均小于0.1μg/ml。结论血清M型PL A2R抗体浓度检测有利于老年IMN诊断及与HBV-MN鉴别诊断。

    作者:唐小波;吴月平;黄承先;李淑萍;唐文庄;杜志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局部亚低温对后循环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脑梗死体积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后循环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脑梗死体积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评价局部亚低温的疗效。方法将31例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溶栓后局部应用亚低温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第1天)、第3、7天行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测量脑梗死体积,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两组脑梗死体积及APACHEⅡ评分无差异(P>0.05),在第7天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 APACHEⅡ评分对比无差异( 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急性期脑水肿进展,对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但不能降低APACHEⅡ评分。

    作者:宋德刚;陈晓雪;张芳;刘连元;宋维鹏;左志刚;刘秀娟;邱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奥施康定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胰腺癌应用奥施康定对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以奥施康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控制措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止痛效果、止痛相关指标、体力状况稳定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4 w、8 w、12 w的NRS评分、起效时间、日均用药量、高日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明显,疼痛缓解率、镇痛持续时间、体力稳定率则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应用奥施康定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患者的体力,且安全性较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万红;王晓娟;黄雪兰;车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在老年创伤患者急救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急救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93例老年创伤患者。应用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 Triss法)计算其生存概率( Ps)。并将所有病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就患者的主要部位创伤程度及具体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不同Ps值组老年创伤患者的死亡率。结果两组病例在头颈、胸部、腹部的损伤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具体的创伤重度程度评分上,两组病例的改良创伤评分(RT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及Ps差异明显(P<0.05)。通过对不同Ps值组老年创伤患者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发现, Ps值在0.00~0.29的老年创伤患者与其他阶段组的Ps值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P<0.05)。结论 Triss法在急救诊治过程中能够对老年创伤患者的创伤情况进行量化,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对患者的创伤情况进行判定,有效提高了对老年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效率和水平,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郑林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 DN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40只。造模组大鼠接受单侧肾切除手术2 w后,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 w,再加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造模组在DN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煎剂,西药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8 w 后处死大鼠。测定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同时检测肾组织 TGF-β1、p-Smad2/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糖、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显著降低(P<0.01),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下调, Smad7蛋白表达增强(P<0.05,P<0.01)。结论在DN大鼠模型中,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能够改善肾功能,保护肾组织,调节 TGF-β1/Smad 信号通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卞华;吕芹;胡久略;毛秉豫;叶松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 EH)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EH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直接的原因〔1〕。老年人常因EH并发各种心血管事件,增加了死亡率和住院率〔2〕。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3〕。目前人群中EH的发病率高而控制率低仍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其中社区EH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是导致血压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4〕。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社区老年EH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雪娇;曹长翠;黄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表达微小RNA22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表达微小RNA(mir)-22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的影响及mir-22水平与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合成mir-22基因序列,构建SD13-hsa-mir-22质粒,质粒提取后完成对大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的转染,确认转染效率后进行 Realtime PCR 检测,确定高表达模型建立成功。将HCT-116细胞分为高表达 mir-22组、空载体转染( NC)组及未经处理的 HCT-116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TT实验转染高表达mir-22的HCT116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未转染的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而转染空载体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距。结论 Mir22抑制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

    作者:李博;宋燕;李春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太极康复操”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及脑钠肽( BNP)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CHF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对照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浆AngⅡ及BNP的影响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AngⅡ及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各参数治疗改善明显( P<0.05)。结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治疗冠心病CHF效果良好。

    作者:桑林;刘卓;田瑗;郎芳;张洪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远离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对比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超声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显示138条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85.00%,双侧15.00%。左侧71.74%,右侧28.26%。股静脉血栓比率高,达到31.88%,骼静脉比率低,为5.07%。治疗后,患者在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均有所改善( 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在综合治疗中具有评估价值,且诊断价值显著。

    作者:张宇明;房勤茂;常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门诊患者457例,其中高血压186例、糖尿病16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02例,均行肾功能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肾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273例和发生心血管事件184例,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根据肾功能分为两组,肾功能正常351例和肾功能不全106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老年门诊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金培印;蒋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三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参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两组:早期DN组38例(30 mg/24 h<UAER<300 mg/24 h)和单纯糖尿病组44例(UAER<30 mg/24 h);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和RBP水平。结果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RB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0.01),且DN组高,正常对照组低;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DN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90.51%,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早期DN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英才;邓碧坚;支李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糖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T2DM 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糖和心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2 h PG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均优于对照组( P<0.05),说明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能有效地辅助控制血糖,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肺活量、肺活量/体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射血时间(ET)、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心缩射血速率(MSER)、左室周经缩短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疗效显著。结论在初治T2DM患者治疗中联合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的效果更好,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石筱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s)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OVCF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MI)、术前腰椎骨密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7例老年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 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 P>0.05)。结论老年OCVFs患者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作者:张鹭;吴军;路锟;谢应飞;胡仕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保护剂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SOD、MDA、NSE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神经保护剂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各项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TIA患者用CT或MRI确诊138例病例,分为依达拉奉组(n=47)例、尼莫地平组(n=46)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和胆固醇指标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和尼莫地平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不同神经保护剂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 SOD、MDA及NSE,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14 d的SOD水平显著高于7 d的SOD水平,但依达拉奉组7 d和14 d的SOD水平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依达拉奉组7 d和14 d的MDA水平均低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依达拉奉组7 d和14 d的NSE水平均低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个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可见两种神经保护剂均可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神经功能,但依达拉奉效果要好于尼莫地平(P<0.05)。结论①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均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可降低血清 MDA,提高 SOD活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减轻自由基介导的毒性,增加抗氧化能力。②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 NSE含量,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③依达拉奉临床疗效好于尼莫地平组,早期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TIA能有效控制发作频率,减少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霄;裴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叶酸、VB12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叶酸、VitB12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 oxLDL-Ab)的变化。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oxLDL-Ab、叶酸和VitB12水平变化;再取接受维生素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例( Hcy>15μmol/L),同时口服叶酸5 mg,VitB1225μg,每日3次,治疗4 w后复查血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血清Hcy、oxLDL-A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itB12水平明显降低( P<0.05)。口服叶酸、VitB12干预治疗4 w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但 oxLDL-Ab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叶酸、VB12干预尚未显示可以预防脑卒中。

    作者:戎秀格;卢玉娟;才淑芳;徐彪;王金权;李茜;彭桂平;田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