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wiltse入路在老年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吴茂成;李康杰;南军;金明;韩世焕;元虎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计算机导航辅助, Wiltse入路, 椎管根置钉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 wiltse入路行后路椎弓根置钉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患者81例,随机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 A组:n=21)、导航辅助下经传统后正中入路组( B组:n=37)和导航辅助下经wiltse入路组( C组:n=23),比较3组的手术优缺点。结果术后椎弓根钉置入优良率 C 组明显高于A、B组,并且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上优。结论导航辅助下经 wiltse入路组在治疗上,具有准确率高、术中创伤性小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三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参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两组:早期DN组38例(30 mg/24 h<UAER<300 mg/24 h)和单纯糖尿病组44例(UAER<30 mg/24 h);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和RBP水平。结果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RB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0.01),且DN组高,正常对照组低;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DN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90.51%,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早期DN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英才;邓碧坚;支李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 h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 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LVH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 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VH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与非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VH组dSBP、nSBP、24 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有关。

    作者:买热木古?阿布都热依木;帕丽扎提?阿布都热依木;玛依拉?阿不都克力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科收治进展期胃癌伴恶性腹水患者26例,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14例作为观察组,静脉化疗、腹腔置管治疗的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间的差别。结果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优于静脉化疗和腹腔置管治疗。

    作者:胡娜;梁家铭;苏莹莹;韩今华;侯吉光;杨艳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发病与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 IL)-4和 IL-17的相关性。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临床资料收集及统计,随后分为三组:正常对照(NC)组,2型糖尿病(T2DM)组和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T2DM+YY)组;清晨空腹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和IL-17的水平。结果与NC和T2DM组相比,T2DM+YY组 IFN-γ、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后加重了Th1/Th2失衡程度,加重了Th17诱导的炎症反应。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同时并存,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李培育;高宏伟;董天崴;毕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无锡市社区老龄人口长期照护体系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重点分析我国目前长期照护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困境和不足,并对如何建构长期照护体系进行研究和思考。1城市社区老龄人口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的必要性1.1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迅速发展亟需建设长期照护体系截至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8.9%〔1〕。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为7866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89%,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8.87%〔1〕。根据无锡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8.4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4.77万,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13.84%,高龄老年人口达13.85万,高龄化率达到14.07%。在老年人口中,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由于身体的衰老及疾病等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着病残或身体不能自理,据统计,60~69岁组对个人日常生活照料有需求的为9.3%,70~79岁组为20.4%,80岁以上组为51.4%〔2〕。

    作者:李彩霞;赵向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卵巢浆液性腺癌术后组织中纤毛内转运蛋白20、上皮型和P型钙黏素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检测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纤毛内转运蛋白(IFT)20、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P型钙黏素(P-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关系。方法58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4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术后标本作为对照组,40例卵巢良性浆性液囊腺瘤术后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3组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癌细胞、累及对侧卵巢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FT20和E-cadherin、IFT20和P-cadherin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术后组织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高表达,其不仅对肿瘤形成具有作用,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艾小庆;李永川;刘玉嵚;青措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老年膜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M 型磷脂酶A2受体(M型PLA2R)抗体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肾活检的43例老年MN患者当日肾活检血清,其中IMN组20例,HBV-MN组23例,并选择同期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微小病变(MCD)肾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均未经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采取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结果 HBV-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10.2+4.6)μg/ml〕明显低于IMN组〔(14.3+6.1)μg/ml〕(P<0.05),MCD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则均小于0.1μg/ml。结论血清M型PL A2R抗体浓度检测有利于老年IMN诊断及与HBV-MN鉴别诊断。

    作者:唐小波;吴月平;黄承先;李淑萍;唐文庄;杜志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胶质瘤细胞MGMT甲基化状态与细胞对烷化剂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细胞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细胞对烷化剂药物( TMZ)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T98G和U251,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 TMZ对上述三种胶质瘤细胞系的作用。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CR)检测胶质瘤细胞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与对照组(0.1%DMSO)相比,TMZ仅能抑制U87-MG细胞的活性(P<0.05),而不能抑制 T98G 和 U251细胞的活性(P>0.05);运用 MS-PCR 检测到 U87-MG 存在 MGMT 启动子甲基化,而T98G和U251均不存在MGMT启动子甲基化。结论 U87-MG、T98G和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系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细胞对烷化剂的敏感性存在相关性。

    作者:李培栋;王新军;单峤;吴跃辉;王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餐后脂代谢研究进展

    脂代谢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以往脂代谢研究都是基于空腹状态下的测定结果,而忽略了人类大部分时间处在餐后状态,空腹状态下测得的参数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生理条件下的脂代谢情况。餐后代谢改变常发生在常规空腹检查异常之前,许多研究认为餐后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餐后代谢研究已受到关注,甚至提出“餐后阶段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时期”〔1,2〕。研究表明餐后血脂反应异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餐后甘油三酯(TG)丰富脂蛋白〔TRL,包括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及其脂解产物〕的平均水平、峰值水平(餐后4 h )及晚期水平(餐后6 h )升高,即 TRL的清除延迟〔3〕。餐后代谢的研究目的通常不外乎以下两方面,即获得特定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或获得长期膳食中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干预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本文就餐后代谢研究的实验方法及不同人群餐后代谢状况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宋志秀;杨立刚;孙桂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叶酸、VB12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叶酸、VitB12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 oxLDL-Ab)的变化。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oxLDL-Ab、叶酸和VitB12水平变化;再取接受维生素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例( Hcy>15μmol/L),同时口服叶酸5 mg,VitB1225μg,每日3次,治疗4 w后复查血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血清Hcy、oxLDL-A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itB12水平明显降低( P<0.05)。口服叶酸、VitB12干预治疗4 w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但 oxLDL-Ab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叶酸、VB12干预尚未显示可以预防脑卒中。

    作者:戎秀格;卢玉娟;才淑芳;徐彪;王金权;李茜;彭桂平;田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突发性耳聋( SD)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疾病,致病原因多不明且突然发生,多为单侧听力下降〔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菌感染、免疫功能下降或血管病变等相关,患者多表现为突发性的耳聋、耳鸣、耳朵堵塞感以及眩晕等症状〔2〕。该病一定程度上有自愈倾向,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一,佳治疗方案尚无统一定论,但众多学者更倾向于通过改善循环来治疗SD〔3〕。本研究就使用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SD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曲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研究进展

    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BMSCs的成骨与成脂分化存在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一旦该平衡被打破,便会引起代谢相关疾病或发育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调控BMSCs成骨、成脂分化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中药影响BMSCs成骨、成脂分化及其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刘德兰;庞晓丽;郑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甘油三酯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 Gensini评分、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计算 Gensini 评分和记录SBP、DBP,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Hcy水平,并同时检测TG水平,分析血清Hcy和TG水平与 Gensini评分和血压的关系,随访记录血管狭窄及其病情进展情况,进一步分析病情进展与入院时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y水平可能是Gensin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体重指数(BMI)和TG水平与Gensini评分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以上生物学指标未在与 SBP和 DBP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到证实,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病情进展分层分析后发现,与未明显进展患者比较,Gensini评分进展(血管狭窄程度增加一个等级或以上,出现新的冠脉狭窄病变)患者有显著性入院时高 Hcy 水平,同样在病情进展(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3次)患者中得到类似结果( 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可能是早期预测冠心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量化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锋;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自制多功能电脑版护理活动床在老年高危患者压力性溃疡临床护理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电脑版护理活动床对老年高危患者压力性溃疡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将该院收治的压力性溃疡老年高危患者3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压力性溃疡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功能电脑版护理活动床。对比两组患者平均监护时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并调查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满意程度和信任度。结果观察组平均监护时间、压力性溃疡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压力性溃疡疮分期和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采用多功能电脑版护理活动床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人力,同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玉华;梁明辉;杨淑梅;吴伟泽;周喜斌;韩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特征

    目的:研究老年躯体形式障碍( SD)患者的述情障碍特点。方法患病组为某医院年龄>60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7例,对照1组设为2组,对照组为其他年龄患病组共34例,另一组在社区正常老年人群体中分层抽样37例为老年正常组,分别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得分高于对照1组( P<0.05),但外向性思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高于老年正常组( P<0.01),而缺乏幻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SD患者有明显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较差。引导老年人疏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对减少SD发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瑞星;李国荣;史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太极康复操”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及脑钠肽( BNP)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CHF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对照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浆AngⅡ及BNP的影响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AngⅡ及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各参数治疗改善明显( P<0.05)。结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治疗冠心病CHF效果良好。

    作者:桑林;刘卓;田瑗;郎芳;张洪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病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55例NASH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中脂类、肝脏生化标志物、Hcy、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及 c-IMT 等指标。结果NASH患者脂类和肝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异常,c-IMT厚度及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G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血清Hcy水平与腰围(WC)、体质指数(BMI)、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多种转氨酶呈正相关(P<0.05或 P<0.01);而与GSH呈负相关(P<0.05)。结论 NASH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与Hcy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和c-IMT相关联。 c-IMT可以作为一个因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诱发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判断指标,而Hcy水平的升高则可能是肝损伤的一种表征。

    作者:聂庆东;张秀梅;武天石;李艳君;刘玉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持续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持续性老年高血压( SH)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20例,测量血压及动态血压,其中SH患者80例,为SH组,血压正常老年人158例,为正常组。通过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24 h脉压(24h P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BPSD)、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等指标分析老年SH患者的BPV特征。结果 SH组24 h-SBP、24 h-DBP和24 h P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H组24 h-SBPSD、24 h-DBPSD、24 h-SBPV 和24 h-DBPV 分别为(38.5±7.0)mmHg、(19.0±4.9)mmHg、(29.2±5.6)%和(23.5±4.3)%,而正常组为(19.1±7.8)mmHg、(10.0±6.2)mmHg、(18.1±5.0)%和(14.4±4.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SH患者具有明显的BPV,临床上应该注意对这类患者保持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从而降低BPV,进一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富春;李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自体免疫细胞联合TP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体免疫细胞联合紫杉醇+顺铂( TP)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TP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树突细胞-杀伤细胞( DC-CIK)联合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流式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 CD3+CD4+、CD3+CD8+、CD16+CD56+、CD4+CD25+细胞的比例,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癌胚抗原( CEA)和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累积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比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血清CEA和CYFRA21-1含量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体免疫细胞联合紫杉醇+TP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

    作者:岳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而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髋关节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徐明伟;周荣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