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玲;孙鹏达;张辉
目的:探讨琐琐葡萄多糖( VTP)对β淀粉样蛋白( 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A β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VTP(20、40、80 mg/L)作用于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 -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结果 VTP可提高 PC1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强 Bcl-2 mRNA 表达,抑制 Bax mRNA表达。结论VT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Bcl-2 mRNA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袁芳;徐琦;盛磊;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枸橼酸钠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老年高危出血患者中的抗凝血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行CRRT的老年高危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枸橼酸钠( RCA)抗凝,对照组采用等渗无肝素生理盐水定时快速冲洗管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滤器压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滤器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CA对老年高危出血患者行CRRT中有不错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旭东;张超;黄广苏;韩大贺;郭毅;阚辰;孟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SAP患者39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同时间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 IL-6、IL-8和TNF-α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IL-10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上升(均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老年 SAP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用药,能够有效调节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 YAP)和转录辅助激活蛋白( TAZ)在老年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2例手术切除的老年脑胶质瘤组织及12例正常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YAP和TAZ蛋白表达情况,分析YAP和 TAZ蛋白表达状态与脑胶质瘤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Y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脑组织;YAP蛋白高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Ⅲ+Ⅳ)显著相关(P<0.05);TAZ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TAZ蛋白高表达也与高组织学分级(Ⅲ+Ⅳ)显著相关(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YAP和TAZ高表达且与恶性临床病理参数相关,YAP和TAZ异常表达和核内蓄积可能是促进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聂柳;郭洪志;刘兴吉;夏鹰;金虎;林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内在该院住院的348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8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9%。尿毒症医院感染患者的住院天数、送检次数及治疗费用均高于未感染患者( P<0.01)。共检出12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6株(45.9%),革兰阳性菌42株(34.4%),真菌24株(19.7%);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好,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即耐药率较高;而革兰阳性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而对其他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程度耐药性。结论尿毒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应积极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
作者:侯静;刘进;陈昕;曹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可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单味中药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利用 CNKI等检索库对2002~2014年所报道的单味中药降血脂、血糖以及控制血压、抑制肥胖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治疗MS的单味中药,对选择的中药有护肝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探讨可治疗MS的中药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621篇,符合治疗MS的中药共64味;其中报道有护肝作用的文献114篇,有护肝作用的中药共47味(73.44%),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72篇,单味中药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出现不良反应的共12味(18.75%),其中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4味(6.25%);常规剂量下可出现不良反应的中药4味(6.25%),其中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的中药共1味(1.56%)。结论中药在治疗MS方面可发挥特有的优势,合理剂量下不良反应少,且大部分中药兼有抗肝损伤的作用,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钟周;李晓屏;胡志希;梁昊;范建民;周鸿图;周李;陈四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步行是人类基本的日常行动方式。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前向运动对于人体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后向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1〕。国外已有研究发现〔2~4〕倒走对人体下肢肌力锻炼,平衡能力改善及有氧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效果。本研究对比老年女性倒走与正常走的运动学差异。
作者:卢澎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为43.8%,城市是53.2%,农村是38.9%〔1〕。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位居前3位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身体活动对社区老年人预防慢性病具有积极作用〔2〕,老年人主要的身体活动是步行〔3〕,本文观察社区中老年人步行、骑自行车等身体活动对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影响。
作者:胡万亮;高红英;刘丹;刘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活血生骨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健骨生丸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 Harris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功能积分和Harris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在短期临床观察期间,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赵宝祥;孙丙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在老年开角型青光眼( 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诊30例老年POAG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病情的早期、进展期、晚期分为观察1组,2组,3组,另取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予以所有研究对象常规眼科检查以及OCT检查,观察组进行视野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2、3组的 RNFL厚度测量中上方、下方、颞侧、鼻侧以及均值均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组间比较,与观察1组比较,观察2、3组的各项指标均降低明显(P<0.05)。就OCT图像而言,对照组可见上、下极厚,其次为颞侧,鼻侧薄,图像曲线表现为双峰形;POAG患者RNFL的早期可表现局限性的变薄或缺损,进展期则表现弥漫性变薄,晚期则表现为弥漫性变薄,且混合局限性缺损,视野检测的缺损均值与RNFL厚度呈负相关,尤以RNFL平均厚度相关性大。结论 OCT以其可较好地区分RNFL厚度而用于老年POAG的诊断之中,且随着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变薄,视野的平均缺损范围则渐趋增加。
作者:罗毅;熊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FFR)为金标准,预测320排动态容积CT(320CT)结合ECT评价FFR<0.75的准确性。方法连续入选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且冠脉320CT提示前降支(LAD)单支病变的老年患者72例,行ECT静息和运动负荷试验检查,二者结合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比较,评价其预测FFR<0.75的价值。结果320CT示LAD狭窄超过50%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5%;以320CT示LAD狭窄超过75%联合ECT预测FFR<0.75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5%。结论当病变局限在LAD时,联合ECT和320排CT对预测LAD病变的功能学有较大价值,以320CT示狭窄超过50%为阳性标准时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朱可;付强;吴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喉罩不同充气法与罩囊压力、术后咽痛的关系。方法93例患者在喉罩全麻下行择期下肢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大充气量组(Z组)、手感充气量组(S组)和渐进充气量组(J组)。麻醉诱导后将Proseal双管喉罩置入, J组先连接麻醉机行机械正压通气(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吸呼比为1∶2),同时快速给喉罩罩囊充气,每次充气2 ml,直至气道不漏气后再充气2 ml; Z组喉罩罩囊充入推荐大充其量30 ml,S组用拇指和食指捏压充气指示囊凭手感行气囊充气,Z组和S组喉罩充气后各连接麻醉机,呼吸参数同J组。观察喉罩放置情况;记录套囊充气容量及气囊测压表测量记录喉罩囊内压( ICP)值;记录拔除喉罩后咽喉部并发症及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漏气及患者喉罩放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J组比较,Z组和 S 组喉罩充气量增加(P<0.05),罩囊充气压也明显升高(P<0.05);咽喉部并发症总例数增多(P<0.05),Z组咽喉痛和吞咽不适增多(P<0.05),Z组咽喉部并发症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渐进充气法能达到有效密封所需要的小充气容量和罩囊压力,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减少且持续时间短。
作者:张同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AD)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 G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124例,分为CAD与非CAD组,检测并比较两组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 CAD的诊断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GA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检出CAD患者82例(66.13%),其GA、2 h PG、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正常糖耐量组CAD患者GA明显较高(P=0.00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者GA水平均高于无CAD者(P=0.028,0.043);高血糖组亚组分析结果同正常糖耐量组。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对象和不同亚组分析中,GA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GA在高血糖或者正常糖耐量水平的CAD患者中均明显升高,是C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喜胜;刘志远;王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DCE-MRI相关参数及其与肝癌缺失基因(DLC)-1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耳鼻喉科鼻咽癌患者89例均给予DCE-MRI检查,获取时间-信号曲线和大上升斜率图,检查后经鼻咽纤维镜活检采集鼻咽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C-1表达。结果鼻咽癌活检部位 DCE-MRI 相关参数〔大上升斜率平均值( MMS )、大线性斜率( LMS )与强化峰值( PV)〕、DLC-1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临床分期越高,合并淋巴结转移者MMS、LMS与 PV越高,而 DLC-1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DLC-1阳性组MMS、LMS与PV值明显低于DLC-1阴性组(P<0.05),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MMS、LMS、PV与DLC-1表达呈负相关(r=-0.514,-0.497,-0.494,P<0.05)。结论鼻咽癌DCE-MRI相关参数与DLC-1表达呈负相关,两者均可作为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评估方法。
作者:周敬淳;刘明;张伟;鄢敏;袁家琳;张菁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行化疗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期间发生感染患者数60例。分别经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影响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终筛选出影响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因素:年龄、化疗强度、病理类型、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及解剖学部位(均P<0.05)。结论年龄越大、化疗强度、小细胞肺癌、使用抗菌药物及中央型肺癌为影响老年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周风举;姜丽真;卢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心血管疾病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压变异性( BPV)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及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围术期新发房颤患者和正常患者BPV指标(24 h SBP、24 h DBP、24 h SSD、24 h DSD)、心率变异性( HRV)指标( TP、HF、LF、VLF、LF/HF)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术前BPV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均有所升高,随着血压的升高HRV也增高,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房颤组HRV频域均低于对照组,其中LF、VLF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HRV频域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房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受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老年患者易发生房颤,房颤患者BPV明显上升,而HRV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彭威;纪焕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异氟烷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8只老年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 n=6;不接受迷宫训练和麻醉)、空气吸入组( n=7,接受迷宫训练但不接受麻醉)、异氟烷麻醉组( n=25,接受迷宫训练和麻醉)。应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测试,根据迷宫测试成绩将异氟烷麻醉组大鼠进一步分为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亚组( MIS组)和学习/记忆功能无明显受损亚组( NMIS组)。应用活体脑微透析系统收集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海马CA1区的脑脊液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脑脊液样本中的谷氨酸浓度。结果接受异氟烷麻醉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受损的发生率为12.0%(3/25)。异氟烷麻醉组大鼠麻醉过程中的谷氨酸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P<0.05)。异氟烷麻醉组大鼠麻醉结束后1 h时脑脊液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空气吸入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脑脊液谷氨酸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氟烷麻醉过程中,对照组和空气吸入组脑脊液谷氨酸浓度均明显高于 NMIS 亚组(P<0.05)和 MIS 亚组(P<0.05)。麻醉1 h后,空气吸入组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NMIS和MIS两亚组(P<0.01),而 MIS亚组谷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4 h时,MIS亚组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MIS亚组( P<0.05和<0.01)。麻醉后首次水迷宫训练时,MIS组谷氨酸浓度明显高于 NMIS组( P<0.05)。麻醉48 h以后各个时间点,MIS亚组谷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结论异氟烷麻醉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大鼠模型中海马CA1区谷氨酸水平呈持久性升高,提示麻醉后脑内高谷氨酸水平可能与麻醉药引发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作者:徐诚实;曲向东;吴安石;岳云;王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为老年肿瘤患者建立了可靠的静脉通路,为化疗药物的输注、营养支持治疗的实施、抢救药物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既减弱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又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但由于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且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易发生院内感染。据报道,美国每年院内血流感染约超过20万例,其中90%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1〕。本文现有针对性地将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CVC-RI)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干预措施护理进展进行分析。
作者:刘欣敏;高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评估暴露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100μg/ml)和二甲双胍(10 mmol/L)后,SW480细胞存活率;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Annexin V和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在 AGEs预处理的 SW480细胞,二甲双胍抑制其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 G0/G1期,增强细胞凋亡;二甲双胍也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EMT,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对AGEs诱导的大肠癌细胞显示了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MT过程有关。
作者:郭娜;逄曙光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