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莉;韩冰;路璐;吴迪;杜烨;范志民;郑超;张海鹏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内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功能障碍〔1〕。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使用广泛的抗血小板类药物之一;阿司匹林为环氧合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本文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发病5~48 h内住院的患者,筛选标准:①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②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和MRI扫描确诊,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的定位体征;③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血管意外病史,但本次发病前均无后遗症;④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凝分析、心电图等常规检查;⑤入院前未给予抗凝、溶栓、降纤等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1±12.1)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18例,颞叶脑梗死2例,顶叶脑梗死3例,额叶脑梗死2例;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6±12.8)岁,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17例,颞叶脑梗死4例,顶叶脑梗死2例,额叶脑梗死2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病情程度、并发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牛晓立;李贯绯;李彦彬;李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中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3(MAPLC3)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62例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2例骨样骨瘤术后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Beclin1、MAPLC3和PTE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Beclin1、MAPLC3和PTE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Beclin1、MAPLC3和 PTEN 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TNM分期、分级及Ki67指数相关。观察组 Beclin1和MAPLC3、MAPLC3和PTEN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中 Beclin1、MAPLC3和PTEN均低表达,且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Beclin1、MAPLC3和PTEN的表达对判断骨肉瘤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南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老化知识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运用 Kogan 对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Palmore老化知识问卷(FAQ1)对参加培训的195名社区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对老年人态度及老化知识的调查。结果社区健康管理人员KAOP总分为(154.10±16.06),FAQ1得分(11.32±2.89)(正确率为45.28%),其老化知识水平与对老年人态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对老年人态度正向但老化知识缺乏,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培训迫在眉睫。
作者:杜晓;王志虹;沈军;吴艳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拳预防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方法检索 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四期)、MEDLINE(1975-2010.08)、EM-BASE(1974-2010.08)、PsycINFO(OVID,2010.08)、KoreaMed(2010.08)、IndMed(Indian Biomedical Literature,201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1996-2010.08)、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6-2010.08)、万方数据库、WHO 试验注册平台中所有太极拳预防老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 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 RCT。结果显示太极拳对比空白组在12 w 随访期抑郁症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9,95% CI (-0.54,-0.05)〕。太极拳对比其他措施改善老年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5,95% CI(-0.86,0.16);SMD=-0.13,95% CI(-0.75,0.49);SMD=-0.58,95% CI(-1.22,0.05);SMD=-0.31,95% CI(-0.69,0.06);SMD=-0.07,95% CI(-0.68,0.54);SMD=-0.25,95% CI(-0.82,0.33);SMD=-0.31,95% CI(-0.90,0.29);SMD=-0.10,95% CI(-0.45,0.65)〕。结论未找到证据支持太极拳对比其他措施降低老年抑郁症更有效。但太极拳确实是一种无副作用、易被老人接受的干预老年抑郁症的运动方式。
作者:拜争刚;王晓;李红敏;王建成;杨克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HGF/c-Met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和STAT3在大鼠肝脏祖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Wistar大鼠,以 CD90.1为标志物,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肝脏内的祖细胞。对肝脏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 Su11274,通过 Western 印迹观察 PI3K/AKT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脏祖细胞PI3K、AKT蛋白表达无差异(P=0.65,P=0.73)。实验组p-PI3K蛋白第10、12、14天分别为1.36±0.14、1.28±0.15、1.14±0.14;p-AKT蛋白第10、12、14天分别为0.36±0.11、0.31±0.09、0.22±0.11,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33,P=0.014)。对照组和实验组肝脏祖细胞STAT3蛋白表达水平相似(P=0.73)。对照组 p-STAT3蛋白第6、8、10、12、14天分别为0.22±0.11、0.18±0.06、0.13±0.05、0.13±0.07、0.13±0.05,实验组 p-STAT3第6、8、10、12、14天分别为0.22±0.08、0.17±0.05、0.15±0.05、0.11±0.07、0.06±0.02,都出现下调,但实验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 PI3K/AKT、STAT3传导通路可能是肝脏祖细胞的增殖阶段 HGF/c-Met的相关下游信号。
作者:臧金锋;袁寅;高军业;钱海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30例 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AL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90%肝癌组织中SALL4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SALL4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乙肝、病理分级、肿瘤包膜和门脉癌栓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与甲胎蛋白( AFP)有关。结论 SALL4蛋白高表达可能增加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的进展。
作者:马从乾;王雅;赵星;杨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收住某院重症医学科( ICU)的76例VA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ICU住院费用、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痰细菌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实验组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前后的氧和指数及心输出量、体循环阻力、平均动脉压。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ICU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病后第3、5、7天实验组的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高(P<0.05)。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后1 h较操作前5 min 氧和指数有所改善(P<0.05),心输出量、体循环阻力、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 P>0.05)。结论纤支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V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
作者:罗彬;于湘友;姜华;尹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EZH2、NSD2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114例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以70例因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的老年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组EZH2、NSD2和nm2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EZH2、NSD2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m23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01)。观察组EZH2、NSD2和nm23的表达与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观察组EZH2和 NSD2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EZH2和nm23、NSD2和nm23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老年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组织中EZH2、NSD2和nm23异常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尤正芳;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聚维碘酮与西砒氯铵对小鼠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小鼠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45只小鼠分为西砒氯铵组、聚维碘酮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西砒氯铵含漱液、聚维碘酮溶液和生理盐水。比较三组小鼠口腔黏膜萎缩、红斑评分、菌落数及镜检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西砒氯铵组小鼠口腔黏膜萎缩和红斑评分由0 d时(2.42±0.80)和(2.78±0.94)降低到12 d的(0.63±0.24)和(0.9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7 d和12 d 时黏膜萎缩评分低于聚维碘酮组和对照组(P<0.05)。西砒氯铵组小鼠口腔真菌培养菌落数由0 d时(6.53±1.58)cfu/ml降低到12 d的(0.81±0.43)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7 d和12 d 时菌落数低于聚维碘酮组和对照组( P<0.05)。西砒氯铵组小鼠口腔真菌镜检阳性率由100%降低到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在7 d和12 d时,西砒氯铵组和聚维碘酮组真菌镜检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与聚维碘酮比较,西砒氯铵含漱液对小鼠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黏膜萎缩、红斑等症状的缓解效果更好,清除真菌的作用更强,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周芳;李子夏;梁斌;左艳萍;郭娜;王丹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HMG) B1、白细胞介素( IL)-18和-23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MG B1、IL-18和IL-23的表达。结果治疗2 w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HMGB1、IL-18和IL-23的含量均下降,但是研究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临床疗效明显,丁苯酞可有效下调血清中HMGB1、IL-18和IL-23的表达,阻止脑卒中促进因子的活化。
作者:刘强;戚昉;龙似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受体拮抗剂( ARB)和Ang转化酶抑制剂( ACEI)在心血疾病的防治中应用广泛,可逆转其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3〕。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以探讨其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筱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老龄化加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AFHR)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减小患者疼痛,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2〕。但AFHR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训练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要,本组研究对行AFHR手术的股骨颈骨折病例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马壮;陈荣莹;白莉莉;曾祥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RAGE受体特异性阻断剂FPS-ZM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所致大鼠脑部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 NC组) FPS-ZM1对照组、AGEs组和FPS-ZM1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AGEs组及FPS-ZM1组大鼠两侧海马注射AGEs 5μl,以制造动物损伤模型,用同样方法向 NC组及 FPS-ZM1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制造模型对照;造模前1 w以1 mg · kg-1· d-1 FPS-ZM1向FPS-ZM1组和FPS-ZM1对照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连续4 w给药,AGEs组、NC组则同时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造模3 w后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逃逸潜伏期( EL);用 Elisa 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 Aβ1~40, Aβ1~42的水平;用 Western 印迹检测各组大鼠RAGE,p-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TNF-α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AGE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EL显著延长(P<0.01),且 Aβ1~40、Aβ1~42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 AGEs 组 RAGE、p-NF-κB 和 TNF-α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FPS-ZM1干预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AGEs组。结论 FPS-ZM1作为RAGE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能作用中枢系统减少Aβ1~40,生成从而提高AGEs脑损伤大鼠的智能,并通过抑制脑组织 p-NF-κB上调,减轻脑AGEs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该药因能透过血脑屏障有望成为抑制阿尔茨海默样病变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梦晗;洪艳;候训尧;马莹娟;申超;罗鼎真;刘雪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模型大脑海马CA1区及前额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三组采用D-半乳糖( D-gal)腹腔注射和 A-β双侧海马注射联合造模,生理组仅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做相同的造模处理。造模完成后,西药、中药组每日分别用奥拉西坦溶液和逍遥散煎剂灌胃干预1次,连续28 d,用药体积均为0.5 ml/100 g(浓度分别为150 mg/ml、2 g/ml);生理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四组大鼠分别以0.4 ml/100 g 10%水合氯醛麻醉液腹腔注射麻醉后,断头剥离海马 CA1区及前额叶,并迅速切成1 mm×1 mm×1 mm的小块,分组标记,放入装有4℃4%戊二醛固定液的小玻璃容器中,4℃保存、待检。结果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FC)神经元可见大量线粒体肿胀、其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核膜皱褶,微管、微丝排列紊乱、缠结;突触间隙明显变宽、突触后膜致密物(PSD)厚度明显变薄。中药组大鼠PFC神经元微量线粒体肿胀,少量粗面内质网扩张,微管、微丝排列较有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大鼠 PFC 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变窄,PSD厚度明显变厚。结论逍遥散能使AD模型大鼠突触间隙变窄,PSD厚度增加,增强突触传递效能,改善AD模型大鼠受损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赵唯贤;郭梅珍;王保伟;刘建涛;李高申;李宜培;刘俊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新月形结膜切除术和双极电凝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寻找一种更适合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式。方法60例患者(6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A组(新月形结膜切除术组)和 B组(双极电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 OSDI)、泪河、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w时,OSDI评分B组少于A组(P<0.05),4、8 w 时无基本差别(P>0.05);在术后松弛结膜的残留方面,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泪河恢复和 BUT方面,两组患者2~8 w,泪河正常的比例呈逐渐增高趋势,但两组在2、4、8 w时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二者在2、4 w时也无差异(P>0.05),只有在第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效果、并发症方面相差无几,而双极电凝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简单、不需进手术室等优点,但其明显的缺点是术后短时间内眼部刺激症状严重。
作者:骆玮;车慧欣;葛继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调强放疗加内分泌组(调强+内组)33例,采用6MV-X射线调强放疗,CTV 为2.23 Gy/次,1次/d,5次/w,总剂量DT 78 Gy。常规放疗组加内分泌组(常规+内组)32例。采用6MV-X射线照射,2 Gy/次。1次/d,5次/w,总剂量DT 70 Gy。两组均同步给予氟他胺0.25 g,3次/d口服。结果调强+内组:CR 11例(33.33%),PR 20例(60.61%),NC 2例(6.06%),总有效率93.94%;常规+内组:CR 6例(18.75%),PR 17例(53.13%),NC 9例(28.12%),总有效率71.88%。两组比较,调强+内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内组(P<0.05);常规+内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调强+内组,且两组膀胱急性反应及直肠急性反应差异极显著(P<0.01);调强+内组3年生存率(87.9%)明显高于常规+内组(62.5%)(P<0.05)。常规+内组3年局部复发率(40.6%)明显高于调强+内组(9.1%)(P<0.01)。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很好,毒副反应轻,能为老年患者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巩传凤;刘畅;王岚;于泳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Hiwi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50例PT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Hiwi基因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Hiwi mRNA在PTC中的表达量相对值(0.92±0.02)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量(0.31±0.03)(P<0.05)。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Hiwi蛋白在 PTC中的积分光密度值(1982.00±137.6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积分光密度值(1982.01±125.32)(P<0.05)。结论 Hiwi mRNA 及其蛋白在PTC 表达均高于非癌上皮组织( NCE),Hiwi基因的表达异常在PT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雅;赵星;马从乾;杨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关节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低场强MRI情况。结果40例病例在X线平片正侧位上均未见异常,而 MRI检查均呈现 TlW1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的对比度更高,显示出不同部位隐匿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其中隐性皮质下骨折28例,隐性骨软骨骨折9例,隐性骨皮质骨折3例。结论 MRI能敏感显示创伤性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病变特点及严重程度,诊断准确,同时能发现膝关节韧带、肌腱及软骨的损伤,为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王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型糖尿病(T2DM)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在T2DM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环境因素(如饮食)改变是引起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基因的表型,而表观遗传学机制是疾病发生过程中介导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分子桥梁。目前,对糖尿病表观遗传学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DNA 甲基化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主要是在全基因组扫描与糖尿病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或者是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某个已知功能的糖尿病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改变。在糖尿病研究中,尽管实验动物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同源性,但是由于实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基因功能、代谢及生物学特性等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实验动物的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类糖尿病的特征。本文对近来研究得知的与人类T2DM相关的DNA甲基化改变及其位点的功能以及代谢记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张思佳;乔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联合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肺腺癌 A549细胞株凋亡和KDR、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A549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西妥昔单抗1 nmol/L组、塞来昔布25μmol/L组、西妥昔单抗1 nmol/L+塞来昔布25μmol/L组。药物干预细胞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采用RT-PCR、Western印迹检测 KDR、AQ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西妥昔单抗和塞来昔布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制剂联合作用时抑制作用更强( P<0.01)。西妥昔单抗和塞来昔布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更高(P<0.01);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可使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P<0.01),进一步下调了 KDR、AQ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和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抑制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下调了KDR、AQ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提示两药联合使用临床肺癌治疗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作者:陈明;刘凤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