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亚威;杨大运;刘春玉
目的:动态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2 w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3(C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老年ACI患者入院1、3、7、14 d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变化。结果 ACI组在入院1 d 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 C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院3、7 d时血清hs-CR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14 d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62)。 ACI组中,不同病灶体积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血清hs-CRP及C3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 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缺损程度越重,血清 hs-CRP、C3水平越高( P<0.01)。结论 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有关,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清hs-CRP及C3水平。
作者:李宁;郭芳;刘云;张玉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西医认为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由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中医认为肩周炎的主要病机是在年老肝肾两虚的基础上外感风寒湿邪,邪客肩部经络致气血阻滞而形成的〔1〕。肩周炎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长期肩部周围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多以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功能受限明显,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抗肩”现象,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及生活不便。目前肩周炎主要采取按摩、牵引、针灸、穴位注射、针刀、中西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加中药治疗。本文旨在观察广场健身舞辅助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作者:段意梅;陆国田;李春林;王建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其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0例PD患者和6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组使用量化的周围神经评分进行评定,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 B12浓度。结果 PD患者伴有周围神经损害的例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周围神经损害的PD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明显低于无PD但有周围神经损害的健康对照组( P<0.05);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D病患者大多伴有周围神经损害,其发生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早期干预可能会阻止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冠群;罗蔚峰;崔晓;刘君;秦晓玲;张侠;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易化经皮冠脉内溶栓治疗术(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比100例易化PCI与100例直接PCI心肌梗死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室功能。同时年轻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与易化PCI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知,易化PCI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直接PCI(P<0.05)。心室功能方面,易化PCI明显高于直接PCI(P<0.05)。而低于对照组的心室功能指标进行测定。结论易化PCI治疗对于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相较于直接PCI,易化PCI具有成本低、治疗快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林作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患者107例。采集术前及术后1、3、5、7 d的血样,检测血清中IL-6和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血清 IL-6与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术后第1天血清 IL-6迅速升高达(38.50±16.4) ng/L,第3天为(36.72±17.5)ng/L,第5天迅速下降至(16.21±8.4)ng/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第3天CRP明显升高至(4.42±1.03)mg/dl,第5天持续升高至(4.62±1.00)mg/dl,第7天下降至(2.47±1.35)mg/d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IL-6变化更敏感,对术后炎症的发生早期反应较好,与CRP联合对炎症发生后期反应较好。
作者:杜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及规律。方法在成都市及周边共10个区(县)随机抽取800名60~69岁老年人进行体质测试,分析成都市老年人形态、功能和素质指标的特点和城乡间的差异。结果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达标率为93.88%,比中国平均值高出7.48%;城、乡间老年人在身高、臀围、上臂及肩胛皮褶厚度、安静心率、收缩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状况相对好于中国老年人。城镇老年人的体质状况要略好于乡村老年人,原因可能是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作者:杜喜望;韩海军;陈希宁;沈丽琴;龚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采用多种方法固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50例。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研究患者年龄、性别、术前ASA分级、术前牵引时间长短、骨折分型、治疗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等可能的相关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5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8 d,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而行内固定患者术后1 d可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为术后2.5~24个月。住院时间18~35 d,平均为25 d。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例,突发肺栓塞形成2例,死亡1例,术后长期卧床而2年内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脑血管意外出现精神异常1例。术后无1例发生脱钉、断钉、继发性髋内翻等现象。术后半年随访对其功能评价按照黄公怡等方法,其中优4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6.0%。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 ASA分级、伤前髋关节功能、骨质疏松、内周定方式、复位质量5个因素是影响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后,年龄、ASA分级、骨折分型三因素可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应尽早手术,选用稳定的内固定,术后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对于体质较差,预计生存时间不长者,明显有骨质疏松患者,均应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徐诗雄;洪顺红;孙文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连接子蛋白(CX)43、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特征,关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8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蜡块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70例老年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X43、E-cadherin和MMP-9的表达,关注CX43、E-cadherin和MMP-9的关系及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P-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X43、E-cadherin和 MMP-9表达与肿瘤大径、临床分期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CX43和MMP-9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CX43和E-cadherin低表达、MMP-9高表达可以有效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 CX43在抑制肿瘤进展中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间的连接、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发挥其功能。
作者:云亚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12 w的有氧训练是否能影响老年肥胖妇女血清瘦素、脂联素及有氧训练与体成分和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对20名老年肥胖妇女年龄〔(55±6.3)岁,体重指数(BMI)(27.1±1.32)kg/m2〕进行12 w有氧训练,并在实验前检查测试体成分、瘦素和脂联素等指标。结果进行12 w有氧训练后,参加受试者的体重、BMI、甘油三酯、血清瘦素和游离脂肪酸显著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有较明显的上升。血清瘦素的变化量与体脂百分比的变化量有关。血清脂联素的变化量与体重的变化量相关。结论12 w的有氧训练对改善老年肥胖妇女的体成分和血脂水平有显著成效;对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变化及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变化与体重的变化有关。
作者:刘文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 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 后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PDGFB、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病变,PDGFB、α-SM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明显。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脏胶原合成有关。
作者:白静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性训练应用于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成立了康复指导性训练小组,将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由康复指导性训练小组实施康复指导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后费用、肢体运动功能、意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出院时与入院时GC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t=3.06,P<0.05)。在出院时两组日常生活能力 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 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均P<0.05),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继续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3.08,P<0.05)。结论康复指导性训练在不增加住院费用、不增加住院时间的前提下,促进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恢复,能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颜凤华;方响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结构式访谈法比较51例老年痴呆患者和56例对照组之间的生活方式。结果痴呆组和对照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饮食、睡眠、运动习惯以及兴趣爱好上的差异显著( 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上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不爱运动,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饮食偏甜、咸或油腻等为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运动、规律作息、良好的兴趣爱好,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作者:汪婷;沈军;傅志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在结肠癌组织、腺瘤组织和切缘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结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的86例结肠腺癌标本为腺癌组,60例结肠腺瘤标本为腺瘤组,60例结肠切缘为切缘黏膜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检测三组中 PTEN 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 在腺癌组、腺瘤组、切缘黏膜组中表达阳性率依次升高(33.48%、68.33%、83.33%, P<0.0001)。腺癌中PTEN的高表达与分化好(P=0.0003)、无淋巴结转移(P<0.0001)、Ⅰ+Ⅱ期(P<0.0001)、肿瘤直径≤3 cm(P<0.0001)、浸润深度未达浆膜( P=0.0005)、Ki-67低表达( P<0.0001)相关。 PTEN 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好。结论 PTEN 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促进结肠癌的进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预后。
作者:张谷月;张志勇;王晔;吴晨鹏;张林;刘丽云;李华;云翔;沈福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水平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 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清 P53抗体(17.84±8.73) ng/L、VEGF (416.7±162.8)ng/L、TGF-β1(68.74±17.91)ng/L水平分别比正常对照组(5.43±1.90)ng/L、(34.3±12.4)ng/L、(20.44±6.58)ng/L显著升高(均P<0.001)。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VEGF水平、TGF-β1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有关。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可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吴翠翠;张雪琦;马宏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表现,MR、CT、血管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有脑实质损伤分为继发脑实质损伤组与无脑实质损伤组,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起病形式及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继发脑实质损伤59例,无脑实质损伤41例;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住院时间等与无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与无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乏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明显多于无脑实质损伤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继发脑实质损伤组与无脑实质损伤组实验室检查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59例继发脑实质损伤者均有脑实质改变。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P<0.05)。结论老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并纠正病因,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李晓红;张慧媛;王慕一;任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阿维A 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 DCs)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 DCs。不同浓度阿维A(1 nmol/L和10 nmol/L)作用DCs 12 h,对照组只加培养基,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DCs中 CD83及CD8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 DCs,FCM 检测到1、10 nmol/L 阿维 A 作用 DCs 12 h 后, CD83表达率分别为(56.65±7.09)%、(63.82±5.81)%,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3.55±4.32)%〕(P<0.05);CD86表达率分别为(65.43±1.79)%、(73.73±2.1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52.96±1.10)%〕(P<0.05)。 ELISA检测到1、10 nmol/L阿维A作用DCs 12 h后,DCs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的IL-12表达水平分别为(51.377±4.527)、(60.659±4.9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9.927±2.809)pg/ml〕(P<0.05)。结论阿维A可提高正常人外周血DCs表面标志CD83、CD86的表达率及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量,增强正常人外周血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并可促进DCs向成熟方向分化,从而起到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丽娟;张国强;温洁新;于亮;宣晓梅;李英涛;李艳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的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肌组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黄芪甲苷处理后的心肌组织损伤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心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增大、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显著变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而黄芪甲苷的低、高剂量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的心功能指标(P<0.05)。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黄芪甲苷的低、可降低各心肌酶水平(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的大鼠心功能指标,降低升高的心肌酶。
作者:屈玉春;王大伟;严夏;黄伟新;王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不同疾病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CRP与外周白细胞计数(WBC)、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比106例COPD 患者治疗前后 CRP 水平及 WBC 和1 s 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用力肺活量( FVC )%。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CRP为(48.2±11.9)mg/L,缓解期为(13.3±5.9)mg/L。 CRP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CRP可作为COPD急性期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反映COPD感染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亦可对COPD严重程度分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梁秋菊;王锦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体检人群尿酸( UA)水平的检测结果。方法对1279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 UA、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和空腹血糖( FBS)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高 UA 血症检出率为18.5%(120/648),女性高 UA 血症检出率10.9%(69/631),不同年龄组中的男性高UA血症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高 UA 血症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1279例老年人分为高 UA 血症组189例和血UA正常组1090例。高UA血症组患者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人数多于血 UA正常组( P<0.05)。结论高 UA血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高,并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也易导致很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严重,故加强对高UA血症的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进生;张光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该院成人心脏术后使用呼吸机超过48 h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发生VAP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者作为对照组。单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VAP发病率为9.32%,手术时间延长、体外循环、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高、二次开胸手术是成人心脏手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VAP是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围术期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充分重视加强评估与防治。
作者:刘艳;刘琪;于湘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