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应晓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性微小RNA和紫杉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协抑制效应。方法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将miR-545前体转染入细胞,转染48 h后,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细胞72 h,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结果紫杉醇对A549和HCC827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0.1~5.0 nmol/L的剂量区间内,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表现出近乎线性的同步增加。 miR-545对紫杉醇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增强效应,在 HCC827中的增效( IC50减少41.6%)高于 A549( IC50减少27.3%)。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iR-545对紫杉醇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协同加强效应,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作者:郭威早;纪红;严之红;刘会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常见症状〔1〕。肺功能是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主要指标,然而临床上部分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与肺功能受限程度并不完全符合,研究表明这可能与患者存在的焦虑状态有关〔2〕。本文拟观察心理干预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缓解作用。
作者:孙婧婷;唐颖;李晓丹;许力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裸鼠胶质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提取和原代培养裸鼠胶质瘤细胞,将质量浓度为0、200、400、800μg/ml的五味子多糖作用于裸鼠胶质瘤细胞中培养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五味子多糖作用后裸鼠胶质瘤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200、400、800μg/ml)五味子多糖作用裸鼠胶质瘤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五味子多糖组培养上清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显著升高( P<0.01);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0、400、800μg/ml 多糖组 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 P<0.01)。结论五味子多糖诱导裸鼠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3而使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唐泽波;温娜;张宇;刘兴吉;金宏;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162例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正常(正常组)、57例除回肠末段糜烂和(或)浅溃疡外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正常〔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是否≥60岁、性别进行分组。结果①正常组: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68±55)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316±117)min,其中60岁以下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1±36)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1±98)min;60岁及以上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78±49)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54±114)min;两组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21),两组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5);女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6±42)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8±103)min;男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8±54)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25±112)min,两组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32)。②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59±42)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251±102)min,同正常组比较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35),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60岁以上人群较60岁以下人群小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但胃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患者小肠通过时间,明显较正常人缩短,提示其可能与肠道排空速率有关。
作者:尤鹏;冯桂建;王雪梅;刘玉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病患(80周岁及以上)医院获得真菌性肺炎( HAFP)的临床。方法收集并整理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入住该院且院内感染真菌性肺炎的高龄老年病患59例(年龄80~95岁,平均年龄86.7岁),依据其痰液培养结果确定具体的诊治方案并选择相应的抗细菌类药物,时时判定实际疗效。结果高龄老年病患的痰液培养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者(35例,59.3%)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者(9例,15.3%)占据其中的前两位,两者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为χ2=119.50,P<O.01;胸部 X线片与 CT检查针对上述病变不具有特异性,其中斑片状阴影者(39例,66.1%)与团絮状阴影者(22例,37.3%)占据前两位;在上述病例当中,同时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为绝大多数(55例,93.2%),大多数的患者(53例,89.8%)有使用2种及以上广谱抗生素类药物的经历;治愈22例(37.3%),好转27例(45.8%),病死10例(16.9%)。结论高龄老年病患HAFP 的发生率持续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而尽早确诊并实施妥善治疗是决定治愈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韩玲;王笑英;干泳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肝细胞癌( HCC)的发生率高〔1〕。在我国,HCC在确诊的消化道肿瘤中,发生率高达50%以上。目前其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病变肝组织为主〔2〕。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健全的肝组织越来越少,通过手术便无法治疗。此时临床上常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进行姑息治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但是TACE不足之处在于只能缓解症状,而患者治疗后发生复发或者转移的病例并不少见。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对巴塞罗那肝癌诊断标准中的B和C级HCC治疗效果显著〔4〕。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是一种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血管生成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联合传统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比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有更明显的疗效;但是,由于该实验还处于Ⅱ期临床实验中,故相关数据还不够完善〔5〕。本实验拟观察经联合治疗和单纯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
作者:张北光;刘颖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宁夏社区脑卒中患者用益气活血和化痰通络治疗,观察不同中医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社区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针灸组)、益气活血组、化痰通络组;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化痰通络汤为方药,制备中药颗粒,每疗程为1个月,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和6个月(T6)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神经功能,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益气活血组和化痰通络组较对照组疗效增强(P<0.05)。化痰通络组和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 NDS降低、FCA增高均较对照组明显;益气活血组T1和T6、化痰通络组T1 BI增高。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NDS降低、BI和FCA增高较化痰通络汤组明显。各组患者 T1和 T6较 T0、益气活血组 T6较 T1的 NDS 降低、BI和 FCA 增高( P<0.01,P<0.05)。结论基础的社区康复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医化痰通络和益气活血治疗均可促进修复、改善神经功能,但益气活血治法在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期神经修复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杜小利;楚国庆;王孟妍;周玉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了解某职业队列人群肺癌患者分布特征10年变化趋势,为确定肺癌高危人群、制定肺癌的预防控制及诊疗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1~2010年间该职业队列人群ICD-10分类标准编码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完整的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该职业队列人群中老年肺癌患者分布特征10年变化趋势。结果10年该职工医院男性肺癌患者明显高于女性(2.26~22.67)∶1。61岁~年龄段肺癌患者所占比例大(45.84%);71岁以上肺癌患者构成比与年份存在正相关(rs=0.758,P<0.001),平均增长速度为3.19%。各职业组肺癌患者以采矿工人组及冶炼工人组所占比例大(占62.13%),其中冶炼工人组肺癌患者构成比例与年份存在正相关(rs=0.551,P<0.001),平均增长速度为3.19%。结论肺癌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重,男性61岁以上及从事采矿、冶炼工作者是肺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与防护;冶炼工人肺癌患者逐年增多,应改善该人群的作业环境及加强职业防护,切实提高该人群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鲍俊屹;白亚娜;尚慧;胡晓斌;马国煜;任晓卫;刘龙飞;张苗;苟发香;时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给予高纤维营养液对血糖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出现高血糖反应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普通营养液治疗的常规组、接受普通营养液50%+高纤营养液50%治疗的中间组、单纯接受高纤维营养液治疗的试验组,每组25例,对比应用不同营养液对患者血糖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三组接受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3d后,试验组血糖明显下降,与中间组、常规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三组治疗前APACHE评分大体相近,而在接受治疗后,试验组APACHE评分明显优于中间组、常规组(P<0.05);试验组和中间组,在院期间死亡率为8.0%,而常规组死亡率为32.0%,生存分析也证明实验组、中间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高纤维营养液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火少晔;康婷;赵蕴华;姚晓璐;陈红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全身器官会发生退化,由于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逐渐变差,导致日常步行速度减慢,容易跌倒,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1〕。因此寻找一种方便有效的方式来延缓老年人机体运动能力的退化,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还能减少生活医疗支出。研究显示〔2〕,通过有效的日常运动能够改善老年人本体感觉能力,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形式很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太极拳和健步走在改善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作用差异,得出一种更适合老年人改善本体感觉能力的运动形式。
作者:闫永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艾络康罗布麻穴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试验期间不改变原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艾络康罗布麻穴贴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2 w 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前后自身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为(137.0±8.8)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为(89.3±9.4)mmHg,症状总积分平均下降为6.2±2.2;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了19.0 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了9.7 mmHg,症状总积分平均下降了1.8血压指标达到有效判定标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艾络康罗布麻穴贴具有调节血压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徐峰;高进;郄丽丽;高颖;王朝辉;徐小茹;王富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MDS/MPN)表现为既有血细胞的增殖,又有血细胞病态造血。 MDS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同时伴有血小板(PLT)增多,即MDS-RARS-T 归入 MDS/MPN 不能分类( MDS/MPN-U )中, MDS-RARS-T患者白细胞( WBC )、PLT多正常,但有少数患者PLT可增多,有的可≥600×109 L-1。 MDS-RARS-T患者临床表现类似特发性PLT增多症( ET ),可发生血栓或其他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观察MDS-RARS-T患者临床及形态学。
作者:邢江涛;张玉娜;陶朝欣;郝士卿;孙洁;朱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血管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实现梗死冠脉再通,以迅速恢复再灌注,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其治疗预后是目前临床治疗AMI的关键〔2〕。由于老年AMI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或并发症,对溶栓治疗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能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迅速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的治疗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PCI )术可直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成为再灌注临床治疗的首选〔3〕。本研究旨在探讨PCI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梓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评估可溶性ST2(sST2)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判定的应用价值。方法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ACS患者102例,失访2例。测定外周血sST2、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超敏肌钙蛋白( TNT)。研究随访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心脏事件。结果①各组间sST2、pro-BN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sST2与血糖,总胆固醇(TC)及CK-MB峰值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呈负相关。③随访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与 sST2水平正相关。④sST2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略优于超敏 TNT、hs-CRP及pro-BNP。预测心力衰竭事件、ACS、心血管意外死亡敏感的生化指标分别是sST2,超敏TNT,sST2。结论 ACS患者sST2水平是预测 ACS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不受年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水平、血糖、血脂、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白细胞等的影响。综合监测sST2、超敏TNT,hs-CRP和pro-BNP,可提高评估ACS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葛剑力;邵莉;滕丽莉;江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不依赖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心脏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心脏收缩〔1〕/舒张功能障碍、射血分数降低、心肌代谢紊乱、心肌纤维化、微血管病变、间质炎症、氧化应激及胞内钙稳态异常,并终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近年来,针对DCM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认为, DCM也伴随着基因表达改变。事实上,基因表达失调参与了DCM发病过程〔3〕,针对这些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也愈发深入。其中, microRNA( miRNA)与DNA甲基化的发现使DCM基因调控的机制更为复杂。因此,针对miRNA和DNA甲基化的研究必将加深DCM发病机制的理解。
作者:郭鑫;杨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汤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普拉克索和维生素B1治疗。4 w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应用国际不安腿综合征评估量表( IRL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 w进行病情估计,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RLS较治疗前均下降( 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RLS评分下降明显( 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有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复发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结合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且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王虹;应晓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组织神经元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早老素(PS)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9月龄健康雄性SAMP8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齐墩果酸组、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AMR1小鼠作为正常组。齐墩果酸组给予齐墩果酸50 mg/kg(灌胃治疗),1次/d,连续灌胃4 w。安理申组给予等量安理申溶液(1.3 mg/kg)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 w后应用光镜检测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海马组织 APP和 PS1基因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海马DG区神经元发现,在形态学上,齐墩果酸组与模型组相比有保护神经元细胞的趋势,且优于安理申组。 P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APP和PS1基因升高(P<0.05)。齐墩果酸组与模型组相比,APP与PS1基因表达量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理申组与模型组相比,APP和PS1基因表达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墩果酸可通过下调海马组织中APP及PS1基因的表达,抑制Aβ形成,保护神经元,进而起到防治AD的作用。
作者:张琳琳;张素玲;张玉莲;王凯;王雪研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自传体记忆是关于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的记忆,是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1〕。自传体记忆包括两大类:个人语义记忆和个人情景记忆,后者又被称之为自传体事件记忆,实际研究中考察的也多是这类关于个人所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后悔在日常生活中是伴随决策行为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2〕,当人们意识到“如果做出一个不同的决定,可能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之后,就会体验到消极的后悔情绪。后悔的产生是基于现实结果与可比较的、更加理想的反事实结果之间的比较,其结果是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后悔体验在短期内可以改变人们的决策方向及审慎性,长时间的沉浸则会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度,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3〕。自传体记忆和情绪之间有密切联系,带有不同情绪类型及强度的自传体记忆会表现出不同特点;而自传体记忆的特点也会影响情绪感受〔4〕。本研究拟从自传体记忆的角度出发来考察老年人后悔情绪的时间分布、性质以及内容。
作者:陈晓惠;方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Cu2+、Zn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用药组。癫痫模型建成后用常规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Cu2+、Zn2+含量。结果模型组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胞核固缩、深染、水肿;脑组织Cu2+含量明显降低,而Zn2+含量却明显升高(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能减轻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调节微量元素含量,发挥了其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李晶;于海波;于海涛;王淑秋;王伟群;贾琳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 DN)模型,生化分析法检测血糖,酶联免疫法测定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实时多聚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检测线粒体膜电势。结果白藜芦醇治疗对DN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和24 h尿白蛋白量(P<0.05),降低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基因Mfn1、Fis1、Drp1 mRNA表达,提高线粒体膜电势(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动态平衡和功能发挥对 DN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春花;周磊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