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李梓华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血管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实现梗死冠脉再通,以迅速恢复再灌注,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其治疗预后是目前临床治疗AMI的关键〔2〕。由于老年AMI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或并发症,对溶栓治疗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能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迅速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的治疗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PCI )术可直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成为再灌注临床治疗的首选〔3〕。本研究旨在探讨PCI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脑功能区一致性差异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观察帕金森病( PD)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局部一致性( ReHo)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针灸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8例,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评分。利用Philips 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 PD 患者针刺治疗前行 T1WI、T2WI、FLAIR 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针刺治疗后仅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8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ReHo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ReHo图像。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及ReHo图像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PD患者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 PD 患者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Ho 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ReHo减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豆状核、右侧豆状核、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尾状核。结论 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脑部神经活动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可能和针刺治疗后PD患者症状改善相关。

    作者:王丰;李昂;李晓陵;于国强;曹丹娜;张秦宏;金弘;徐佐宇;张帆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五味子多糖诱导裸鼠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裸鼠胶质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提取和原代培养裸鼠胶质瘤细胞,将质量浓度为0、200、400、800μg/ml的五味子多糖作用于裸鼠胶质瘤细胞中培养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五味子多糖作用后裸鼠胶质瘤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200、400、800μg/ml)五味子多糖作用裸鼠胶质瘤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五味子多糖组培养上清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显著升高( P<0.01);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0、400、800μg/ml 多糖组 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 P<0.01)。结论五味子多糖诱导裸鼠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3而使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唐泽波;温娜;张宇;刘兴吉;金宏;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离退休老年人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32名离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离退休老年人的焦虑程度在年龄和家庭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F=7.276,P<0.01;t=3.816,P<0.05),在文化程度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3.943,P>0.05;t=1.145,P>0.05);离退休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在性别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18.641,P<0.001等);正常与焦虑离退休老年人在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24,P<0.01),自责、退避、幻想与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r=0.418、0.363、0.196,P=0.012、0.027、0.044)。结论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董开莎;程利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缝隙连接蛋白-43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的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中表达的变化。方法33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和8 w处死,同时进行膀胱内测压、缝隙连接数量、形态变化及Cx-43的检测。结果在模型组中缝隙连接的数量显著降低,并且术后4 wCx-43在模型组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上的表达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正常的排尿过程是通过逼尿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直接作用的结果。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

    作者:迟强;王志勇;刘英;彭伟彬;王泽民;宋殿宾;周逢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紫杉醇和微小RNA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协同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性微小RNA和紫杉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协抑制效应。方法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将miR-545前体转染入细胞,转染48 h后,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细胞72 h,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结果紫杉醇对A549和HCC827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0.1~5.0 nmol/L的剂量区间内,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表现出近乎线性的同步增加。 miR-545对紫杉醇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增强效应,在 HCC827中的增效( IC50减少41.6%)高于 A549( IC50减少27.3%)。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iR-545对紫杉醇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协同加强效应,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作者:郭威早;纪红;严之红;刘会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基础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成人患病率高10倍〔1〕。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致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拟分析基础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莉;张童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脑缺血后核因子-кB信号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

    核转录因子( NF)-κB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包括星形胶质细胞( AC)、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能诱导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炎性介质的表达〔1〕。脑缺血后,NF-κB与AC的活化增殖密切相关,是参与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的重要信号调控因子〔2〕,被许多专家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徐思思;张雪竹;刘金凤;孙金平;张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研究进展

    居家养老能降低照料成本,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更能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本文综述了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时常用的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结论。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microRNA与DNA甲基化在糖尿病性心肌病中的作用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不依赖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心脏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心脏收缩〔1〕/舒张功能障碍、射血分数降低、心肌代谢紊乱、心肌纤维化、微血管病变、间质炎症、氧化应激及胞内钙稳态异常,并终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近年来,针对DCM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认为, DCM也伴随着基因表达改变。事实上,基因表达失调参与了DCM发病过程〔3〕,针对这些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也愈发深入。其中, microRNA( miRNA)与DNA甲基化的发现使DCM基因调控的机制更为复杂。因此,针对miRNA和DNA甲基化的研究必将加深DCM发病机制的理解。

    作者:郭鑫;杨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超声心动图结合6 MWT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

    肺动脉高压( PH)是严重威胁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超声心动图是筛查PH的重要方法,同时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目前公认的反映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有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TAPSE)、左室偏心指数( EI)、Tei指数等。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是评价PH患者运动耐量重要的检查方法,首次住院的6MWT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也是评价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方法。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研究PH患者的右室功能变化,并结合6MWT 探讨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徐晶;谭羽莹;徐国良;徐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5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无并发症者12例,合并糖尿病者30例,合并高血压者76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32例;血脂异常者77例,血脂正常者73例。将150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稳定性、内-中膜厚度( 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积分的差异,再依据是否检出颈动脉斑块分为两个亚组,比较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其余三组比较,无并发症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降低,稳定斑块率显著升高( P<0.05或P<0.01),而其余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正常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血脂异常组,而稳定斑块率显著高于血脂异常组( P<0.01)。无并发症组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积分均显著小于其余三组,合并高血压组以及合并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小于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P<0.01)。血脂正常组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积分均显著低于血脂异常组(P<0.01)。未检出斑块组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检出斑块组(P<0.01)。结论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加重其程度和不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合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颈动脉超声的检查,以及时监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变化,良好地控制脑梗死的发生与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丁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高龄老年患者医院获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病患(80周岁及以上)医院获得真菌性肺炎( HAFP)的临床。方法收集并整理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入住该院且院内感染真菌性肺炎的高龄老年病患59例(年龄80~95岁,平均年龄86.7岁),依据其痰液培养结果确定具体的诊治方案并选择相应的抗细菌类药物,时时判定实际疗效。结果高龄老年病患的痰液培养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者(35例,59.3%)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者(9例,15.3%)占据其中的前两位,两者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为χ2=119.50,P<O.01;胸部 X线片与 CT检查针对上述病变不具有特异性,其中斑片状阴影者(39例,66.1%)与团絮状阴影者(22例,37.3%)占据前两位;在上述病例当中,同时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为绝大多数(55例,93.2%),大多数的患者(53例,89.8%)有使用2种及以上广谱抗生素类药物的经历;治愈22例(37.3%),好转27例(45.8%),病死10例(16.9%)。结论高龄老年病患HAFP 的发生率持续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而尽早确诊并实施妥善治疗是决定治愈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韩玲;王笑英;干泳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针刺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冲击造模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天。处理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脑组织NGF、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 NGF、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 P<0.01);针刺组脑组织NGF、BDN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可促进神经再生相关营养因子 NGF、BDNF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毅敏;程少冰;声鑫;江书婷;戴求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更年期妇女血清E2和FS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表达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00例更年期妇女,测定血清E2、FSH水平与腰椎、总髋部、股骨近端 BMD,比较围绝经妇女与绝经妇女血清 E2和FSH水平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BMD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前组年龄明显小于绝经组,血清 E2水平高于绝经组,而 FSH 水平低于绝经组( P<0.05);绝经前组BMD高于绝经组(P<0.05);年龄、E2、FSH、绝经年龄、绝经时间与 BMD 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 E2与腰椎、髂骨、股骨上段BMD具有直线正相关性(r1=0.126,r2=0.328,r3=0.415,P<0.05),FSH 水平与腰椎、髂骨、股骨上段 BMD 具有直线负相关性(r1=-0.115,r2=-0.223,r3=-0.486,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血清E2水平减低,而FSH水平增高,血清E2和FSH水平与绝经前后妇女的BMD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BMD的客观指标。

    作者:俞梅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

    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壁遭到损坏,使血管阻力变大,加上患者体内血糖过高,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会损害到患者的心脑肾,使动脉硬化,甚至会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终导致患者死亡〔1~4〕。所以,要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江洪;刘洪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温阳补气”针法对EAMG大鼠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阳补气”针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乙酰胆碱受体(AchR)表达水平的影响机制。方法乙酰胆碱受体α1(AchRα1)129~145多肽片段与弗氏完全佐剂(CFA)混合免疫接种SPF三级Lewis雌性大鼠,建立 EAMG大鼠动物模型。随机选取建模成功的EAMG大鼠30只,分成针灸治疗组10只、药物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并将同期购进的未建模的10只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针灸治疗组大鼠予以“温阳补气”针法治疗,30 min/次,1次/d,7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药物对照组予以溴吡斯的明灌胃治疗,18.5 mg? kg-1? d-1,连续治疗15 d;其余两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置,仅作对照观察。治疗结束后,采用 ELISA法测定大鼠NMJ处AchR的含量。结果经治疗后,针灸治疗组、药物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两组EAMG大鼠NMJ处AchR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灸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种疗法对 EAMG大鼠 NMJ处AchR表达水平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阳补气”针法可以促进EAMG大鼠NMJ处AchR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治疗MG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与溴吡斯的明相近。

    作者:王宇峰;张立娜;王洪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正常糖耐量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内皮功能改变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正常糖耐量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FDR)内皮功能改变和危险因素。方法 FDR(B组)66例分非肥胖亚组(B1)36例和肥胖亚组(B2)30例,与糖耐量正常的非糖尿病亲属(NFDR,A组)76例其中非肥胖亚组(A1)39例和肥胖亚组(A2)37例作比较,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 min 、10 min、20 min、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 FFA)、脂联素( APN)、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内皮素( SET),留取晨尿测定尿内皮素( UET)与微量白蛋白( MUA),并观察血压、身高和体重,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后,MUA、hs-CRP、UET、SET、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 B组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UET和SET B2亚组与B1亚组比较有差异(P<0.01);hs-CRP A2亚组与A1亚组以及B2亚组与B1亚组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MUA B2亚组与B1亚组及B1亚组与A1亚组比较有差异(P<0.05或P<0.01)。进一步校正性别、年龄和腰围指数后,SET B2亚组与A2亚组比较有差异(P<0.05),MUA B2亚组与B1亚组及 B1亚组与 A1亚组比较有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内皮指标为因变量能进入方程的有肥胖、血压、脂代谢、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等指标。结论 FDR出现了大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糖尿病遗传背景为内皮功能改变的独立因素,合并肥胖和(或)其他代谢性因素不容忽视。

    作者:吕以培;黄文萍;车红英;张素华;黄中莹;陈建西;杨丕坚;李舒敏;卢伟波;罗文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股骨近端防给髓内钉系统Ⅱ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合并小粗隆骨折并脾破裂患者22例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基础性疾病,骨折得不到合理的治疗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缩短患者寿命〔1〕。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 PFNA)-Ⅱ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PFNA-Ⅱ属于髓内固定系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防止髋内翻、增加防旋抗压能力、早期可下床减少卧床时间等优点〔2〕,本研究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脾破裂的患者行PFNA-Ⅱ联合脾切除术的效果。

    作者:龚辉;朱东波;丁剑辉;宁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脂蛋白(a)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脂蛋白( a)水平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关系。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253例患者心脏瓣膜情况,分为瓣膜钙化组与非瓣膜钙化组;比较两组间脂蛋白( a)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按年龄分层比较两组间脂蛋白( a)的差异;进行多元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瓣膜钙化组年龄与脂蛋白(a)显著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 值分别为0.002和0.018);按年龄分层后老年患者中脂蛋白(a)显著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 =0.025),非老年患者两组间脂蛋白(a)未见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示年龄与脂蛋白(a)是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蛋白(a)可能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健瑜;黄裕立;苏亮;许顶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急诊ICU机械通气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感染菌群中,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中占据首位,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近年来,机械通气并发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PA-VAP)逐渐增多,其耐药率及耐药谱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旨在对我院急诊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于文忠;黄式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