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几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魏巍;刘军;霍维玲

关键词: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种类之一,尤其好发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此种骨折老年患者死亡率约为15%~20%〔1,2〕。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固定术〔3~5〕。动力髋螺钉(DHS)、Gamma 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是临床常见的4种内固定方式,本研究比较以上4种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老年患者医院获得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病患(80周岁及以上)医院获得真菌性肺炎( HAFP)的临床。方法收集并整理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入住该院且院内感染真菌性肺炎的高龄老年病患59例(年龄80~95岁,平均年龄86.7岁),依据其痰液培养结果确定具体的诊治方案并选择相应的抗细菌类药物,时时判定实际疗效。结果高龄老年病患的痰液培养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者(35例,59.3%)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者(9例,15.3%)占据其中的前两位,两者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为χ2=119.50,P<O.01;胸部 X线片与 CT检查针对上述病变不具有特异性,其中斑片状阴影者(39例,66.1%)与团絮状阴影者(22例,37.3%)占据前两位;在上述病例当中,同时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为绝大多数(55例,93.2%),大多数的患者(53例,89.8%)有使用2种及以上广谱抗生素类药物的经历;治愈22例(37.3%),好转27例(45.8%),病死10例(16.9%)。结论高龄老年病患HAFP 的发生率持续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而尽早确诊并实施妥善治疗是决定治愈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韩玲;王笑英;干泳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体外BMSCs对MBP68-86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特异性抗原髓鞘碱性蛋白(MBP)68-86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将非特异性抗原ConA刺激和特异性抗原MBP68-86刺激 SD大鼠 MNCs与不同数量的Wistar大鼠 BM-SCs共培养,应用CFSE标记细胞与流式细胞仪相结合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同时检测细胞上清干扰素( IFN)-γ、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和白介素( 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BMSCs对ConA抗原和MBP68-86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随着BMSCs剂量增加,其对淋巴细胞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则增强。 ELISA检测结果显示 MNCs与 BMSCs的比值为1∶20和1∶40时,BMSCs可明显抑制IFN-γ的表达(P<0.05),上调IL-10的水平(P<0.05);MNCs与BMSCs的比值为1∶10时,虽然BMSCs对IFN-γ和IL-10的表达有一定影响,但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浓度下BMSCs能上调TGF-β1的表达,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BMSCs可能通过自分泌或调控 MNCs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如下调IFN-γ的表达、上调IL-10和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特异性抗原MBP68-86所致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作者:何展文;李栋方;刘木金;孟哲;李平甘;罗向阳;梁立阳;李文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硫化氢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肺损伤( ALI )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硫化氢( H2 S)由胱硫醚-γ-裂解酶( 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 CBS)以L-半胱氨酸为底物合成〔2〕,具有扩张血管的活性,对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H2 S在炎症反应、信号转导、能量代谢、细胞增殖与凋亡、氧化还原状态等方面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3〕。同时,由于炎症反应加剧、细胞凋亡增多、自由基损伤是ALI发生的重要机制〔4,5〕,故H2 S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H2 S在ALI中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韩波;张立民;李曙光;牛春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内树突细胞及趋化因子受体6水平与FEV1%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内树突细胞(DCs)及趋化因子受体6(CCR6)水平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51例,将患者依照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无吸烟组5例、吸烟但无COPD组5例、GOLDⅠ组11例、GOLDⅡ组17例以及GOLD Ⅲ~Ⅳ组13例。对比各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各组患者痰CD40、CD86及CCR6水平,分析DCs、CCR6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 GOLD Ⅰ组和GOLD Ⅱ组及GOLD Ⅲ~Ⅳ组的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无吸烟组以及吸烟但无COPD组;GOLD Ⅱ组和GOLD Ⅲ~Ⅳ组的FEV1%与FEV1/FVC水平亦分别显著低于GOLDⅠ组水平;GOLDⅢ~Ⅳ组的FEV1%与FEV1/FVC水平显著低于GOLD Ⅱ组水平(均P<0.05)。 GOLD Ⅰ组和GOLD Ⅱ组及GOLD Ⅲ~Ⅳ组的CD40、CD86、CCR6均显著高于无吸烟组以及吸烟但无COPD组;GOLD Ⅱ组和GOLD Ⅲ~Ⅳ组的CD40与CD86,以及CCR6水平亦分别显著高于GOLD Ⅰ组水平;GOLD Ⅲ~Ⅳ组的CD40、CD86、CCR6水平显著高于GOLD Ⅱ组水平(均P<0.05)。 Spearman法分析发现,DCs与 FEV1%呈负相关关系(r=-0.913,P=0.000),CCR6与 FEV1%呈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 COPD患者的诱导痰内DCs及CCR6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临床治疗时值得关注。

    作者:符丹丹;欧阳瑶;薛令合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测定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容积(Hc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SF),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等值,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平均C反应蛋白为(8.82±4.21)mg/L(正常值0~6 mg/L),其中>6 mg/L 68例;<6 mg/L 2例;高通量患者AC、AMC、BMI、SF、 PA、25-( OH) VitD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通量患者TSF、Hb、Scr、BUN、Alb、TC、 TG、CRP、ALB、Β2-MG、AGEs、IL-6等指标与低通量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通量患者Hb,Hct,Alb,BUN,Scr,TC,TG均显著高于低通量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患者,SF二者没有区别。 CRP与 Hb、Hct、Alb、TSF、AC、AMC、BMI呈显著负相关(r=-0.414,P<0,01;r=-0.367,P<0.01;r=-0.154,P<0.05),与 TC、TG 不相关。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患者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状态,CRP与营养不良和贫血指标呈负相关。

    作者:李述真;刘法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老年人短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来自挪威的经验

    挪威对老年人的人身照顾服务尤其重视,特别是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活动(包括康复训练和治疗),和其他国家在针对老年病方面有着不同的医院管理体制。如有些地方设有专门的老年症急性门诊部和专门的老年病房针对那些患有急性或亚急性病症的老年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给予优先治疗。也有的地方是先将老人安排在其他普通病房经过病症筛查后再转入专门的老年病房〔1〕。老年人康复一般可分为4种形式:①规模较大的综合类医院都设有专门的老年人康复科,对有康复需求的老人进行治疗、训练和护理,主要接收本院的住院老人和其他医院转院的老人;一般以治疗为主,训练为辅。②康复中心(住宿式),专门的康复活动机构,接收有康复需求的家庭养老的老人和来自没有康复条件的医院的住院老人,中心配有医生、护士和专门康复理疗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治疗和训练和护理等综合性服务。③康复中心(日制),即每日09:00~16:00开放,主要接收家庭养老的老人,主要功能是在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一般不配备医生。老年人应该选择哪种形式进行康复活动,一般由老人固定的主治医生提出推荐和评估后决定。④家庭康复,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派出具有康复专业技能的康复理疗师或护士定期上门对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并且可以配备简单的康复设备,但是不包括康复治疗。

    作者:徐洁;李逢战;王贵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偏头痛45例

    偏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1〕。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且易复发。本研究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联合银杏叶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联合银杏叶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银杏叶滴丸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0.21%( 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后,观察组患者6MWT与MET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宏;郭玲;周国忠;赵勇;邓金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TGF-β1在老年痴呆康复训练中的表达和意义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D )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职业与社交功能〔1,2〕。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临床病理解剖发现该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为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缠结、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3〕。目前除采用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治疗在患者的疾病环节和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老年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探索TGF-β1在老年性痴呆康复训练中的表达和意义,旨在为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阳;郑柳明;韦英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痴呆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由护士主导的认知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 CIND)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 CIND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还接受由护士提供的强化认知训练,持续12 w。于实验后6及12 w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后6及12 w,实验组认知功能( 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实验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得分逐渐降低,但两组实验后12 w差异显著(P<0.05),6 w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明显提高了卒中后CIND 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 能力,对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冯俏;金奕;周官恩;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某社区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性综合健康教育,时间均为3个月。干预前、中、后测量两组血压,干预前、后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 WHOQOL)-100量表测量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总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血压逐渐趋于平稳;试验组总体生活质量以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生活信念5个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独立性领域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敏;张海洋;李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眉下切口手术治疗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老年人会出现上睑皮肤松弛,眼科医生多行重睑切口切除上睑多余的皮肤、轮匝肌等。但是,对于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由于上睑靠近眉部的皮肤明显较近睑缘的皮肤厚而粗糙,所以传统的重睑切口术后会出现重睑处上下皮肤呈阶梯状,临床效果不甚满意。因此,笔者采用眉下切口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并观察临床效果。

    作者:刘斌;李岩;赵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在 EMBASE、MEDLINE、CENTRAL、CNKI、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进行“主题词”标准检索,获得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协作中心推荐的标准,各自独立地评价入选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资料,并分别对各个研究的随机方法、随机隐匿、盲法、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以及随访情况逐个记录,并用 RevMan5.0软件进行 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中心推荐的6项标准对纳入研究的临床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共有3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到本系统评价,3个为高质量,3个为中等质量,大多数研究质量较低。在3个高质量的研究中,其中1个研究表明淫羊藿(植物雌激素总黄酮)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增加骨密度,延缓骨量丢失;但对骨生化指标、雌二醇和子宫内膜均无影响;另外一个高质量研究表明健骨颗粒可显著增加腰椎骨密度,与安慰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缺乏远期疗效报告;还有一个较高质量研究表明抗骨松胶囊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与安慰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个中等质量研究中一个是与钙剂对照,在提高骨密度、改善症状及骨生化指标调节方面优于对照组;另2个研究均与雌激素或雌激素替代物对照,结果显示补肾中药与对照组在骨密度、钙磷代谢和骨生化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其他低质量研究显示补肾中药在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调节骨代谢、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结论补肾填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短期疗效,证据强度为中等,且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强证据强度。

    作者:杨锋;崔学军;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回肠末端糜烂及浅溃疡对胃、小肠传输时间的影响

    目的:了解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162例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正常(正常组)、57例除回肠末段糜烂和(或)浅溃疡外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正常〔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是否≥60岁、性别进行分组。结果①正常组: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68±55)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316±117)min,其中60岁以下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1±36)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1±98)min;60岁及以上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78±49)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54±114)min;两组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21),两组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5);女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6±42)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8±103)min;男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8±54)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25±112)min,两组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32)。②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59±42)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251±102)min,同正常组比较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35),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60岁以上人群较60岁以下人群小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但胃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患者小肠通过时间,明显较正常人缩短,提示其可能与肠道排空速率有关。

    作者:尤鹏;冯桂建;王雪梅;刘玉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膀胱癌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以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存。在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排在恶性肿瘤的第11位,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尽管当前在膀胱癌的治疗上有了很成熟的治疗方案,但对于其复发和转移仍无好的方法,人们一直在寻找治疗膀胱癌的新方法。10多年前,Reya 等〔2〕提出的肿瘤干细胞( CSCs )学说中提示肿瘤干细胞是维持肿瘤生长、复发以及转移的根源所在,为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提供了依据。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膀胱癌干细胞( BCSCs )是一类膀胱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被认为是膀胱癌发生的启动细胞,可以诱发肿瘤的形成, BCSCs 的研究在了解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新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而膀胱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是BCSCs研究的关键之一。不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表达不同的标志物,但有些表面标志物却在不同的干细胞中均有表达。当前研究的CSCs分子标志物并不是特异性的标志物而仅仅是相关的标志物。目前国内外BCSCs标志物的研究较少,本文着重对用于BCSCs的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BCSCs的认识,为膀胱癌新的诊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王海明;石爱平;许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慢性失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 RHR)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患者236例,分为健康对照组62例,单纯糖尿病组64例,糖尿病合并失眠组11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失眠组按失眠病程分为<5年组(40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 R-R间标准差( SDNN)、窦性 R-R间期标准差( SDANN)、窦性 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MSSD)和 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 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 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 LF、HF降低,RHR 及 LF/HF 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进一步降低,RHR及LF/HF进一步增高( P<0.05)。结论慢性失眠可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失眠病程越长,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更明显。

    作者:李雪琴;方小正;李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基础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成人患病率高10倍〔1〕。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致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拟分析基础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莉;张童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脑功能区一致性差异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观察帕金森病( PD)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局部一致性( ReHo)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针灸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8例,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评分。利用Philips 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 PD 患者针刺治疗前行 T1WI、T2WI、FLAIR 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针刺治疗后仅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8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ReHo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ReHo图像。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及ReHo图像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PD患者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 PD 患者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Ho 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ReHo减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豆状核、右侧豆状核、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尾状核。结论 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脑部神经活动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可能和针刺治疗后PD患者症状改善相关。

    作者:王丰;李昂;李晓陵;于国强;曹丹娜;张秦宏;金弘;徐佐宇;张帆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脂蛋白(a)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脂蛋白( a)水平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关系。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253例患者心脏瓣膜情况,分为瓣膜钙化组与非瓣膜钙化组;比较两组间脂蛋白( a)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按年龄分层比较两组间脂蛋白( a)的差异;进行多元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瓣膜钙化组年龄与脂蛋白(a)显著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 值分别为0.002和0.018);按年龄分层后老年患者中脂蛋白(a)显著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 =0.025),非老年患者两组间脂蛋白(a)未见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示年龄与脂蛋白(a)是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蛋白(a)可能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健瑜;黄裕立;苏亮;许顶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