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
脑梗死后氧自由基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自由基的级联反应,将引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脑内血管内皮自爆的损伤,同时氧自由基还会使花生四烯酸(AA)等进行单向转化导致血栓素A的形成增加,引起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区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加强,导致梗死范围的扩大[1],所以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能有效防止脑梗死范围的扩大,本研究主要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对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牙隐裂的发生与牙齿本人存在薄弱环节、不良咬合习惯以及长期冷热温度骤变刺激有关[1,2],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后牙咬合面,以上颌第一磨牙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隐裂纹的加深,可先后出现牙本质敏感症,牙髓根尖周病等,终可导致牙齿完全劈裂,从而丧失牙齿.牙隐裂在病程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至就诊时常已伴有牙髓的侵犯,出现隐裂性牙髓病[3].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进行根管治疗,然后行冠修复,传统的修复材料常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4].本研究分析冠修复与Cortisomol糊剂根管充填同步治疗老年隐裂性牙髓病的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其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1].人们对心肌梗死认识程度不高,对心肌梗死和自身病情的认识程度不够,而表现出焦虑、恐惧等情绪,对恢复阶段的饮食和用药等问题也不明确,导致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不好[2].研究[3]表明,在术后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的疗效进行研究.
作者:孙全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2000年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受检人群占总受检人群的11.7%,而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数占总人数的40.9%[1].说明老年肺结核已成为社会人群中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各脏器功能都有所减退,免疫力普遍下降,合并多种疾病较普遍,对药物耐受程度也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进而影响病情的控制及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探讨更合理的老年肺结核化疗方案,本文对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的化疗方案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洁;樊惠霞;杨旭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长春西汀对三氧化铝(AlCl3)所致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对海马内乙酰胆碱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以AlCl3制备老年大鼠痴呆模型,利用避暗实验及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和β-APP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 长春西汀能够改善AlCl3所致的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胆碱和β-APP阳性神经元增多.结论 长春西汀对AlCl3所致的老年性痴呆有改善作用.
作者:杨东娜;王瑾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9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使用血脂康治疗,对照组使用洛伐他汀治疗,治疗后第3个月,比较两组血脂常规,并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3(IL-1β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RP、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恶化的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脂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更好地降低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水平,调节血脂,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翠华;崔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后免疫炎症、营养代谢的变化及3年复发率.方法 依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35例:开胸下肺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7d,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CD4/CD8、IgA、IgG及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34.29%) (P =0.03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40.54% vs 3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与开胸手术相当,但术后免疫炎症反应周期短,术后代谢性并发症少,同时营养状况也优于开胸手术组.
作者:吴朝晖;刘玳瑄;刘与友;杨建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方法测量Tei指数评价兔糖尿病模型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左心室整体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免2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糖尿病组(8只)和干预组(8只),后两组应用小剂量四氧嘧啶(ALX)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阿托伐他汀.在造模前及造模后12w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DI模式下获取各时间间期,计算TDI-Tei指数.彩超完成后进行心脏病理的检测.结果 ①糖尿病组等容收缩期(ICT)缩短,射血时间(ET)明显缩短,Tei指数增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显示为心肌细胞间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分布明显增多;②干预组Tei指数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病理显示心肌细胞间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TDI-Tei指数可较好评价兔糖尿病模型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左室整体功能的改变,为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钟兴;黄丹丹;李自成;陈小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帕金森(PD)的有效性.方法 9例PD患者均接受UC-MSCs治疗.4次(蛛网膜下腔注射干细胞),注射干细胞数量为(2~5)×107/次个.治疗前、治疗后28 d、治疗后6个月按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对3次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后第28天患者的UPDRS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UPDRS积分与治疗后28 d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仅1例出现低热症状,后自行好转,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UC-MSCs治疗PD病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但尚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
作者:卢爱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障碍早期进行干预的新方法.方法 对唐山市工人医院存在记忆障碍的44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100例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应用“记忆训练处方”进行记忆训练6个月,观察记忆干预疗效.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的RBMT-Ⅱ标准评分及回忆预约、立即回忆故事、故事延迟回忆、立即回忆路线、路线延迟回忆和定向6个维度的初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配合记忆训练,可以降低或延缓高血压患者记忆障碍的发展.
作者:陈长香;郝习君;王建辉;张卫红;李淑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缝线成形组27例以及人工瓣环组28例.缝线成形组采用kay氏成形术或者De Vega瓣环成形术进行治疗,人工瓣环组采用三维成形环三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通过手术前后的超声心动图,对比两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以及心排出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1 w以及术后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以及三尖瓣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P<0.05).术后半年患者的心排出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人工瓣环组三尖瓣反流面积经过治疗后,明显小于缝线成形组(P<0.05);术后半年的心排出量明显优于缝线成形组(P<0.05).两组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缝线成形组术后出现3例三尖瓣重度反流,并出现右心衰竭;人工瓣环组术后出现2例,没有发生右心衰竭的病例.结论 三维成形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对于瓣膜条件尚好、合并有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魏小栋;孙艳华;刘隽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全世界大约有10亿患者受到高血压的困扰[1].而且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使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相关的防治知识,在维持正常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态.这种综合治疗措施应当遵循改变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2~4].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社区干预措施是否能够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改善其血压状况.
作者:毛秀聪;贺玉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离子的改变.方法 阴性对照、6-OHDA(25、50、100、200 μmol/L)、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 nmol/L)-6-OHDA(10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前两大组于小同时間点(0、12、24、36、48 h),后一大组于0、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JC-1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荧光探针强度检测PC12细胞内Ca2+离子浓度.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具有时間依赖性(P <0.001)PC12细胞△ψm降低比例随6-OHDA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用时間的延长增加更加明显(P<0.001);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而升高,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升高更加明显.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内△Ψm降低比例明显增加,Ca2+离子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PC12细胞内△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进一步加重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引起△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加重,进一步加再细胞凋亡.
作者:邢红霞;刘胜;袁燕;周慧聪;田小军;苏洲;张博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八段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寻找提高围绝经妇女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 用Kupperma评分法量表和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唐山市文化路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6分的患者113例,年龄45~ 55岁;按数字排序随机分对照组58例,八段锦组55例,训练5个月后对两组用Kupperma量表评价症状,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5个月后,训练组组间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头晕、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肌肉关节痛、胸闷心悸有改善(P<0.05).SF-36生命质量量表在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生命力(VT)、总健康(GH)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八段锦气功操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躯体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郝晶;窦娜;马素慧;邱忠君;李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中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CHD)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岁以上老年人986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检查糖代谢、脂代谢及心电图情况,按糖代谢情况分为血糖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调节受损(IGR)、糖耐量减低(IGT)和糖尿病(DM)组,分析糖代谢异常及CHD、心肌梗死(MI)患病情况,随访调查时无CHD的908例CHD患者发病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代谢异常人群CH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人CHD和MI患病率随糖代谢异常加重呈上升趋势,其中IGT和DM组CHD、MI患病率显著高于NGT组(P<0.01),IGR组MI患病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随访调查时无CHD的908例老年CHD患者中随访成功882例,随访时间3~5年,平均(4.23±0.86)年,随访期内882例CHD发病129例(14.63%),34.61/1 000人年;老年人CHD发病率随糖代谢异常加重呈上升趋势,其中IGT和DM组CHD发病率和人年发病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和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人群CHD发生与年龄、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MI) 、IGT和DM密切相关(P<0.05或0.01).结论 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者,其中增龄、高血压、肥胖、IGT和DM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卫红;姚万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对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来查体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33例.对所有的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ABPM的结果将受试者分为杓型组(125例)和非杓型组(108例),同时进行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检测.结果 非杓型组crPWV显著大于杓型组[(11.4±1.3)m/s vs(10.6±1.7)m/s,P<0.01].crPWV与年龄(r =0.476,P <0.01)、体重指数(r=0.288,P <0.01)、空腹血糖(FBG)(r=0.243,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366,P<0.01)、总胆固醇(TC) (r=0.308,P<0.01)、诊所收缩压(r=0.497,P<0.01)、24 h收缩压(r=0.483,P<0.01)、白昼收缩压(r=0.315,P<0.01)、夜间收缩压(r =0.233,P<0.01)呈正相关.24 h收缩压,年龄、LDL-C、诊所收缩压为影响crPWV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与动脉弹性密切相关.
作者:张会珍;肖冬;李延敬;黄凤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纳入该院收治的1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予心理干预.在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后4 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三个维度评分结果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邵芙蓉;王晓妹;程婧;吴先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外周单核细胞中软骨糖蛋白39(YKL-40)的表达情况,分析TLR 4-NF-κB信号途径与YKL-40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结扎穿刺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ELISA检测脓毒症大鼠和健康大鼠血清YKL-40浓度.分离培养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用RNA干扰技术干扰TLR4和NF-κB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第1小时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血清YKL-40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8、12和24小时脓毒症组血清YKL-4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和脓毒症NF-κB干扰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而转染了TLR4 mRNA的脓毒症TLR4干扰组TLR 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和脓毒症TLR 4干扰组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而转染了NF-κB mRNA的脓毒症NF-κB干扰组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YKL-40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YKL-40在脓毒症大鼠外周单核细胞中会过表达,且TLR 4-NF-κB信号途径参与了YKL-40的过表达.
作者:张利华;汪靖;马英;盛德乔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天然蜂王浆(RJ)对兔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 行颈总动脉插管测量动脉血压,行左心室插管测量心室内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RJ观察兔动脉血压、心率和心室内压的变化,取不同部位的血管环置于克氏液中,于灌流液中加入RJ观察血管环张力的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RJ后动脉血压呈剂量依赖性的降低,持续长达约30 min,心率和心室内压降低,于灌流液中加入天然蜂王浆后,腹主动脉和肺动脉环张力升高,而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血管环的张力降低.结论 天然蜂王浆通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活动而降低兔动脉血压.
作者:熊顺华;王新均;陈德森;李国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53例患者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病灶直径≤3.0cm)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表现及特征,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 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模式分别有特征性表现,21个肝细胞癌(HCC)中19个病灶表现为“快进快出”,仅2个病灶表现为“快进慢出”;12个肝转移癌(MHC)中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均呈恶性肿瘤典型“快进快快出”造影模式;11个肝血管瘤(HH)病灶表现为“慢进慢出”;6个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表现为“快进慢出”;3个炎性假瘤(IPT)病灶表现为三期均无造影剂进入;6个肝脏局部脂肪缺失(FSA)病灶表现为“等进等退”.结论 HCC 、MHC 、HH 、FNH APT 、FSA在超声造影过程中具有特征表现,超声造影能够为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卢晓潇;黄雪兰;邹晓娉;曹霞;王薇;杨欣;郑春梅;李丹;潘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