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外科治疗术后影响预后因素COX分析

邵新宏;韩渊

关键词:胃癌, 存活率,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胃癌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结果 该研究患者总的1年生存率为81.4%,5年生存率为48.3%.平均生存时间为(34.8±2.1)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9例(53.9%).单因素分析表明,围术期输血、肿瘤的部位、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腹膜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廓清术式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腹膜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廓清术式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重要的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细胞膜转运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组织细胞膜转运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进行药理学研究.结果 通过Na+-K+-ATP酶、Ca2+ -Mg2+ -ATP酶试剂盒来测定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肝、脑、肾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通过对酶系的检测,探究金莲花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动物体内细胞膜转运能力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佳药物的构效关系.结论 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明显提高Na+-K+-ATP酶、Ca2+ -Mg2+ -ATP酶的活性,保护组织细胞膜转运能力,但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

    作者:田嘉铭;杨国栋;饶娜;安芳;王书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心衰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CHF患者120例(年龄均≥60岁),检测血清胱抑素C浓度,根据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中位数,分为胱抑素C正常组胱抑素C<1.65 mg/L,n =60)和胱抑素C升高组胱抑素C>1.65 mg/L,n =60).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 IVST),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这些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 与胱抑素C正常组相比,胱抑素C升高组的LAD、LVD、LVPWT、IVST、LVMI、脑钠肽(BNP)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含量与LAD、LVD、LVPWT、IVST、LVMI、脑钠肽(BNP)呈正相关(P<0.01),经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与药物治疗校正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LVD、LVPWT、IVST、LVMI、BNP、肌酐与胱抑素C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老年心衰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衡量CHF患者心室重构程度的一项指标.

    作者:高阳;杨国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心率变异和血糖水平变化的影响

    丙泊酚(异丙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诱导快、血浆清除率高、麻醉诱导及苏醒迅速平稳、作用时间短、镇静良好、可控性强且无蓄积的特点,因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各种患者,但其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作用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1].

    作者:徐洪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伊马替尼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及耐药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粒系增生为主,无病态造血,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升高,分类中有不同分化阶段的粒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脾大为主要体征.

    作者:刘晓蕾;刘永建;姚海英;蔡怡;梁嘉妮;梁珊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电图不同形态直立性T波改变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预测价值

    本研究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和普萘洛尔(心得安)验证试验,探讨心电图不同形态的直立性T波改变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预测作用.

    作者:孙汝平;吕雪;倪占玲;邱妍妍;冯义静;徐金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眼外伤的流行病学分析与治疗效果

    当眼睛部位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直接外力作用,常可导致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特有的损害和极为严重的眼疾患.近几年来,眼外伤已成为眼科三大致盲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的罪魁祸首.

    作者:尚涤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过性黑曚患者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一过性黑曚是指突然的无痛性视力障碍,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眼球主要的供血血管是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第一主要分支,所以颈内动脉的病变直接影响眼球血流动力学循环,一过性黑曚往往是颈动脉病变的首发症状,而颈动脉病变中常见的就是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鹏;杨欣;李丹;信天游;卢晓潇;邹晓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肝细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对肝细胞癌患者血管生成的作用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Tiam)1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探讨Ti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105表达的关系.方法 以89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存档蜡块为观察组,50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Tiam1、VEGF及CD105表达,探讨Tiam1、VEGF和MVD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iam1、VEGF及MV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iam1、VEGF及MVD均与肿瘤转移、体积及Ki67表达相关.肝癌Tiam1、VEGF及MVD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肝细胞癌中Tiam1、VEGF高表达,共同促进CD105阳性的血管形成,联合检测Tiam1、VEGF及CD105可能对判断肝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水翔;赖日勇;钟玮平;廖光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对大鼠小肠内表面黏膜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 通过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对体外α-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降低餐后血糖的机制,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良方.方法 首先通过提取Wistar大鼠小肠内表面黏膜的α-葡萄糖苷酶,然后通过实验确定佳反应体系.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药物饮片浸泡,煎煮后,浓缩为1 g/ml浓度的溶液,并10倍稀释成7个不同浓度的溶液,每个浓度溶液再用活性炭脱色,之后原液和脱色后溶液同时做α-糖苷酶抑制实验,同时设阿卡波糖阳性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原液及其脱色后溶液均有α-糖苷酶抑制作用,其效果与阿卡波糖相似.结论 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在10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但因高浓度溶液颜色较深,影响吸光度值,导致计算的抑制率下降.复方脱色后高浓度药物抑制率有所上升,说明脱色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颜色对吸光度的影响,同时脱色又脱掉了部分有效成分,使药物的抑制率降低.

    作者:邢磊;焦颖华;耿丽华;孙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自拟止咳方治疗耐药性咳嗽86例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候之一.中医咳嗽证是指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西医学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均可参照本证进行辨证施治.

    作者:翟坤光;谷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微炎症及免疫状况与肾脏病变的关系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进行评估,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11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n=36)、微量蛋白尿组(n=39)和大量蛋白尿组(n=41).观察患者血清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机体免疫反应(CD3、CD4、CD8、CD4/CD8、B细胞、NK细胞、IgG、IgA、IgM、C3、C4)水平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n=56)进行对比.结果 无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和机体免疫反应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蛋白尿组的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CD3、CD4、CD4/CD8、B细胞、NK细胞及IgG明显下降(P<0.05P <0.01),而IgA、IgM、C3、C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血清hs-CRP、HbA1 c、eGFR、TC、TG、LDL-C、Cystatin C和UAER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观察DN病情及判断DN预后的参考指标;早期DN患者存在微炎症和免疫功能下降,消除或控制促炎因素,改善早期DN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曦;杜薇蓓;于璐;杨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天冬总皂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肾脏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天冬总皂苷对大鼠衰老肾脏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衰老肾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的同时,以天冬总皂苷灌胃进行治疗,3个月后处死各组大鼠,应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肌酐(Cr)、尿素(UREA)含量;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肾小球硬化程度的改变;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吟氧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肾脏组织p5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Cr及URE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肾小球硬化程度均明显改善;随着治疗组剂量的增加,血清与肾脏中SOD的活性均明显增高、MD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能够降低大鼠肾脏组织p53 mRNA的表达,且随着天冬总皂苷剂量的增加,其降低作用有增强趋势(P<0.01).结论 天冬总皂苷降低肾脏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衰老肾脏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艳菊;李琴山;田硕;刘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中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疗效比较

    传统观念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是立即手术修补或切除,随着对溃疡病因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患者已不需手术,手术适应证逐渐被局限[1],但对于严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李君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和博来霉素治疗肿瘤患者恶性胸腔积液30例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犯胸膜或原发于胸膜本身恶性肿瘤引发的并发症,其出现提示晚期肿瘤[1].目前治疗主要是局部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作者:李豪;姬发祥;马金华;林明哲;魏文娥;赵久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该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6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有无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自编问卷、SF-36量表和Harri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SF-36量表的生存质量维度指标和总评分除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指标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0.05),而其余维度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自认为经济状况、性格、并发症和Harris评分是影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受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医师因素等方面影响,在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干预时,可从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杨德盛;胥伯勇;艾力·热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62例

    老年骨质疏松是指50岁后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净丢失,属于一种正常矿化的骨骼单位体积密度降低状态[1].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关键是补充钙剂以对抗骨净丢失,传统补钙往往以单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为主,由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病因主要在于骨钙吸环节中的流失及破坏,因此补充钙多不能沉积成骨质,无法有效地达到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目的[2].

    作者:刘刚;唐瑭;刘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社区老年性痴呆筛选诊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性痴呆(AD)筛选诊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整群抽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及有关信息;AD确诊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CCMD-3)诊断标准,并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相关内容.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研究对象全血中宏、微量元素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关神经递质含量;数据库建立采用SPSS13.0软件,反向传播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ANN)的建立使用Clementine12.0软件.结果 南昌、吉安、宜春三市6个社区实查≥60岁者4 350人,确诊AD患者214人,患病率为4.92%.从被研究者中抽取AD患者和非AD者各60名为建模对象,将其血中铁(Fe)、铜(Cu)、铁(Zn)、五羟色胺(5 -HT)、多巴胺(DA)等17个变量作为网络的输入层,进行BP-ANN的拟合.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为75.00%,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83.33%;能够正确预测建模对象中88.33%的非AD者,78.79%的中型AD患者和47.37%的重型AD患者;输入变量敏感性系数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Al(0.156 3)、Cr(0.120 6) 、5-HT(0.1090)和年龄(0.1010).结论 BP-ANN在社区老年性痴呆筛选(预测)中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唐俊;黄河浪;吴磊;冯江;袁也丰;周跃平;黄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1,6-果糖二磷酸对老年体外循环患者肺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 CPB)技术是非生理性循环方式,会对患者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危害大的就是肺组织.据相关临床统计得出,CPB后患者发生肺功能障碍约为15%~30%,严重时可诱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导致患者死亡,特别是对于基础功能和代偿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CPB造成损伤更明显[1,2].

    作者:阿不拉江·赛达明;乔峻;阿依别克;郭永忠;张总刚;唐和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女性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儿童期、育龄期及绝经期女性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探讨人类不同年龄脂肪组织积聚和分布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开腹手术女童[11例,年龄(5.64±3.72)岁]、育龄期非妊娠妇女[13例,年龄(33.24±6.25)岁]及绝经期妇女[11例,年龄(66.06 +7.13)岁]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同时测定身高、体重和腰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无论皮下及网膜,女童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育龄期(皮下:P<0.001:网膜:P=0.003)及绝经期妇女(皮下:P <0.001;网膜:P<0.001);育龄期妇女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绝经期妇女(皮下:P<0.001;网膜:P<0.001).绝经期妇女网膜脂肪组织11 βHSD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皮下(P=0.01).成年期女性网膜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与BMI(r =0.416,P<0.05),WHR(r =0.775,P<0.001)正相关.结论 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的表达呈现年龄依赖性及部位差异性,并与成年女性BMI、WHR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人类脂肪组织的生长和不同部位分布的调节.

    作者:计晨琳;孙斌;韩素萍;王晶;张丽;祝丽珺;李晓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急性期血栓易脱落,严重时可发生致死性肺栓塞(PE)造成死亡;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引起肢体肿胀、溃疡和坏疽,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健;胡灵;李彦州;赵松峰;梁德安;温志国;杜丽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