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情志护理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干预作用

董丹辉;付寒飞

关键词:子宫肌瘤, 中医, 情志护理,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需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于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2组均护理2周。护理结束后,对比护理前后消极焦虑心理的改善情况并计算有效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消极、焦虑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对术后护理满意率为87.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异常有情志疏导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消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毒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演变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阳(气)虚、痰湿、血瘀、热毒等方面。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根据其不同证候阶段所表现的阳(气)虚、痰湿、瘀血、热毒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从而找出虚—痰—瘀—毒的辨证及治疗规律。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早期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浊痹阻;当顽固性心力衰竭形成后,则以瘀阻心脉为主要表现,且易形成痰瘀互结。虚、痰、瘀、毒四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性。气虚血瘀、痰湿壅盛、热毒入络是形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益气温阳、祛痰利湿、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

    作者:张洋;张艳;张红;李彤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联合直肠前突修补对直肠前突的疗效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环切术(PPH 术)联合直肠前突修补治疗直肠前突(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直肠前突患者11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 PPH 术联合直肠前突修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术后直肠前突深度变化,术后排便情况及 LONGOODS 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直肠前突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PH 术联合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远期疗效优于传统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术,疗效确切。

    作者:刘进中;马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对 IgA 肾病模型大鼠血清TNF-a、IL-6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治疗 IgA 肾病(IgA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丁新组,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口服 BSA 和尾静脉注射 LPS方法建立 IgAN 大鼠模型。观察给药8周后大鼠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24 h 尿蛋白定量(UT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24 h UTP 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中剂量组下降为显著(P ﹤0.05);中药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 ﹤0.05),以中药中剂量组减少显著(P ﹤0.01);洛丁新组尿中红细胞计数无下降(P ﹥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6均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6明显减少(P ﹤0.05),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显著(P ﹤0.01)。结论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能降低 IgAN 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减少血清中TNF-α及 IL-6的含量。

    作者:王银萍;张冬梅;王宏安;张洪宝;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解郁方配合心理干预及八段锦功法对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解郁方配合心理干预及八段锦功法锻炼改善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解郁方联合心理干预及八段锦运动功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状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30

    作者:索兰宏;于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历代医家论头痛学术思想探析

    系统梳理古代文献对头痛的论述,发现历代医家在头痛诊治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显著成就。唐以前医家认为外感邪气侵袭经络易引发头痛,其中以仲景的四经辨证头痛理论影响为深远;宋金元时期是头痛辨证、分型、治疗等理论形成的重要阶段,金元医家对头痛阐释做出了划时代的学术贡献;到了明清,各医家在前人基础上对头痛理论进行总结、论述以及提高,从而对头痛形成了从病因到证治较为全面的认识。

    作者:滕飞;石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

    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多伴随着多种脏腑的病变,不易明确其具体脏腑归属。清代吴鞠通在继承前人理论和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三焦辨证”中提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为本病提出了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但须注意从卫气营血由外向内的观念联合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交叉思考,才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针灸推拿分期施用改善颈椎曲度治疗颈椎病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分期施用改善颈椎曲度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推拿结合同期施用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97.5℅,2组治愈率比较,P ﹤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分期施用能改善颈椎曲度,缓解疼痛,治疗颈椎病较针灸推拿同期施用法更为合理有效。

    作者:刘飞;兰亚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产后缺乳

    目的:探讨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收治产后缺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给予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60.0℅(P ﹤0.05)。结论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产后缺乳,可以明显增加产妇泌乳量,有效改善产后乳汁过少的症状。

    作者:李振;陈郁葱;苏丽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松肌正骨术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

    目的:探讨松肌正骨术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6例脊源性类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牵引联合双氯酚酸钾和地巴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单纯采用松肌正骨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松肌正骨术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能减轻各型症状,改善颈肢体功能。

    作者:张大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 EMT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第5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 /次,1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散结镇痛胶囊1.6 g /次,3次/ d,2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前列腺素(PGF2α)、癌抗原125( CA125)水平及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性激素水平,观察 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CA125、PGF2α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 FSH、LH、E2、P 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不良反应发生率8.3℅,对照组分别为80.0℅、26.7℅(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能显著降低 EMT 患者 CA125、PGF2α水平,调节 FSH、LH、E2、P 性激素水平,抑制异位内膜增生。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探讨正宫胶囊联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EMS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正宫胶囊联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 F2α(PGF2α)水平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多维量表评价2组疼痛及症状体征评分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 NGF、PG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NGF、PGF2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 VAS 评分、多维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正宫胶囊联合孕三烯酮治疗 EMS 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作者:任燕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肠激素与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进展

    糖尿病胃轻瘫(DGP)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血浆和胃组织中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在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证实,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P 物质(SP)等在消化道运动功能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探索胃肠激素与 DGP 发病机制,胃肠激素与 DGP 病程关系,可为 DGP 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晓娜;吴兴全;王富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治思路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天禀赋不足,督脉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复因饮食不节,涉水冒雨,起居失于调节,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或过逸之人,缺少锻炼,引起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致卫阳不固,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致使病发。应用温针灸、中药熏蒸、火针、长蛇灸等自然疗法,凸显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既避免了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对本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赵立书;张高迎;唐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姜德友经方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姜德友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女子七七,肾气渐衰,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不足而致其疏泄功能减退,气机郁结不畅;女子以肝为先天,妇女易情绪波动,善思而喜悲伤,加之社会压力加大等诸多内外环境的影响,日久则肝郁、肾之阴阳失调,并且常常累及心、肾、脾等脏。对于本病的治疗,应重视从肝论治、调补肾之阴阳,同时兼顾他脏。

    作者:刘彤彤;姜德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及其溴乙基化衍生物与胰岛素体外协同降糖活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 A、刺芒柄花素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对正常 HepG2细胞糖消耗及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及与胰岛素的协同作用。方法对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溴乙氧基化结构修饰,检测其对正常 Hep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研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给予生理胰岛素浓度以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结果合成了4个溴乙氧基化衍生物,其中化合物 b 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母体化合物及衍生物与胰岛素均存在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加化合物的降糖活性。结论通过溴乙氧基化,获得了降糖活性较好的异黄酮类衍生物,并且可以与胰岛素产生协同作用,为基于中药的创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时晓娟;李朋收;魏颖;李博;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中药,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及与中药组相似的安慰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时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QO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 2组 DQOL评分比较:治疗组在 DQOL 量表的4个生存维度均有明显改变,生理功能维度积分在第3、6个月时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 ﹤0.05);心理精神维度积分在第3、6个月时均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 ﹤0.05);社会关系维度积分在第 6个月时较基线水平明显增高(P ﹤0.05);对患者的影响维度在第3、6个月时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 ﹤0.05);总积分在第3、6个月时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养阴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状况。

    作者:贾鹏;陈盛业;鲁耘曌;甘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 CHF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卧床、吸氧及应用 ARB 或 ACEI 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 d,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 步行试验(6MWT)、血浆 N 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浆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LVEDD 减小程度及 LVEF、6MWT 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 NT-proBNP、ADH 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P ﹤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明显改善 CHF 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延缓和阻止心肌重构作用。

    作者:于永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 MH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治疗组),各13例,2组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时间为4.5~5 h /次,每周2~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灌流时间为2~2.5 h,完毕后再进行血液透析2 h,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 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钙(Ca2+)、磷(P3+)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 SCr、BUN、P3+、Ca2+均有所下降(P ﹤0.05),但 SCr、BUN 比较,P ﹥0.05,P3+、Ca2+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 MHD 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残余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沈洪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离不开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前提是完成对病人四诊资料的全面收集,尤其强调对四诊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整理。临证多从脾虚、气滞、血瘀论治。强调四诊资料详实客观,全面审察;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平允醇和;临证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时要审因论治,辨证施治。

    作者:于毅;张露;沈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针灸减肥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配合温经散寒和补气补血的疗法,以消耗、转化和利用体内多余脂肪,终达到减肥的目的。针灸减肥还可以通过调整五脏六腑功能,达到阴阳平衡、内外协谐的机体状态。治疗因阴阳失衡、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筛选针灸减肥的有效穴位,宣传健康绿色的减肥理念。

    作者:许蕾;储浩然;程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