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刘潮坚;石昭宏;蔡拉加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5例SchatzkerⅤ型(31例)和Ⅵ型(2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先透视下闭合复位或辅以小切口复位胫骨平台内外侧髁,并给予螺钉固定,再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对塌陷骨折撬拨复位人工骨填充。结果骨折解剖复位39例,近解剖复位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32例,良15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5.5%。切口并发症7例(12.7%):其中切口浅表感染2例,钉道感染5例,未发生深部感染,骨髓炎及骨不连。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重建锁定钢板、锁定解剖钢板、Her-bert中空螺钉和交锁髓内钉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1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比较4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重建锁定钢板组长于锁定解剖钢板组、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重建锁定钢板组和锁定解剖钢板组多于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切口长度:重建锁定钢板组和锁定解剖钢板组长于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重建锁定钢板长于锁定解剖钢板组、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手术方法肩关节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重建锁定钢板组、锁定解剖钢板组各有2例钢板断裂,Herbert中空螺钉组2例退钉,交锁髓内钉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4种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Herbert中空螺钉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重建锁定钢板和锁定解剖钢板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更具合理性。

    作者:项炜;陈彦;朱力;吴松;李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治疗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脊索瘤6例,Ewing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改良Biagini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9例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截骨水平位于S26例,S33例。手术时间150~320(221.7±35.6) min,术中出血800~1800(1144±332.5)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1个月。4例出现皮肤坏死后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后伤口愈合。术前9例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术后2例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刺激感存在,1例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感觉排便刺激。6例术后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4个月后VAS评分为0.5~3分。1例Ewing肉瘤与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能顺利完成S2水平骶骨整块切除手术,方法可靠,可达到彻底的肿瘤切除边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大小便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林斌;赵忠胜;庄泽民;史吉胜;陈志达;薛超;蔡弢艺;郭志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非骨水泥型长柄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

    2009年4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非骨水泥型长柄假体翻修治疗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伟;许永涛;苏志辉;严凤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2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65岁。左下肢8例,右下肢12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扭伤4例,车祸伤6例。螺旋形骨折15例,斜行骨折5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11例术前即确诊后踝骨折,9例术后确诊后踝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15 d。1.2治疗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7例,钢板固定13例。后踝骨折采用钢板固定14例,拉力螺钉固定6例。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仰卧位。髓内钉固定:取膝前方正中纵行切口,对骨折行轴向牵引并行手法闭合复位,插入主钉,安装远近端瞄准器置入远近端锁钉各2枚。钢板固定:C臂机透视达解剖复位后,在远端或近端先作一个长2~3 cm的皮肤切口,然后在骨表面置入解剖锁定接骨板。后踝骨折固定:均采用胫骨后外侧纵向切口,显露后踝骨折并解剖复位后,选用T形钢板或1~2枚拉力螺钉从后向前固定。术后抬高患肢,抗感染、消肿、止痛治疗,待疼痛减轻后指导进行膝、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作者:宋锦旗;邓雪峰;王雪冰;黄定根;陈飞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31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患者。参照膝关节Hohl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处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3%。结论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Ⅵ型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能早期负重的优点,尤其适合软组织条件差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志明;董桂贤;于桂泳;张宁;刘鹏;刘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5)个月。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术后ODI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融合节段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内cage位置正常,内固定物无断裂及滑脱。结论腰椎间盘摘除加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及脊柱融合率,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亚;冯虎;李健华;刁天月;蒋学军;杨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髋臼周围截骨术失败后全髋置换术疗效不佳

    髋臼周围截骨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手段,然而髋臼周围截骨术失败后行全髋置换术比较困难。作者分析了48例患者(52髋)髋臼周围截骨术失败后行全髋置换术,与96例常规全髋置换术配对。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无差异,然而术后前者Harris评分差,尤其是步态、活动能力、活动范围显著差于后者。按照Lewinnek′s髋臼假体安全区分析,前者显著差于后者。因此,作者认为髋臼周围截骨术失败后全髋置换术疗效不佳。

    作者:胡孔足(摘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间断式Arch钢板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2010年2月~2012年8月,我科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后路单开门时,采用 Arch 钢板行颈椎管成形术,间断式固定C3,5,7或C3,6,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伟;李大刚;杨俊;黄祖元;芮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外侧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2006年8月~2013年8月,我科应用内外侧联合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45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国全;詹世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固定非骨水泥髋臼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29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9髋)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手术指征为术前X线髋臼覆盖率<70%。非骨水泥髋臼杯全部安放在真臼位置,附加操作:软组织松解17髋,治疗性股骨截骨2髋,结构性植骨1髋,股骨短缩3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参数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年。 Harris评分从术前36~75(68.4±8.49)分提高到85~100(92.2±4.05)分( P<0.05);其中优25髋,良4髋。影像学观察髋臼内壁截骨处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6~12个月时骨重塑。 X线检查显示没有无菌性松动和透亮线,真臼固定稳定。结论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可以提供良好的髋臼位置、足够的髋臼覆盖及保留足够内壁厚度,并且无需植骨。

    作者:严实;廉永云;逯代锋;董锋;李红喜;张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前外侧切口治疗合并腓骨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

    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腓骨解剖钢板胫骨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合并腓骨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广明;田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应用全内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撕裂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68例半月板撕裂患者。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和MRI检查。采用改良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Barrett标准评价临床愈合情况,根据MRI检查评价影像学愈合情况。结果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68个月。患者交锁、打软腿、积液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疼痛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改良Lysholm评分由术前35~64(39.8±1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100(91.8±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Barrett标准,59例(86.8%)获得半月板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MRI检查:58例(85.3%)完全愈合,8例(11.8%)部分愈合,2例(2.9%)未愈合。结论应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作者:徐立;梁军;葛洪醒;金涛;周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

    2007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依据不同Pipkin分型选择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15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曹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治疗指端缺损

    目的:探讨改良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的方法治疗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的方法治疗42例患者共53指。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伤指指端和指甲外形满意。结论改良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文文;佘远举;艾方兴;许永涛;熊健;秦超;李志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效果

    目的:比较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效果。方法对74例≥75岁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肱骨头置换组( A组,n=39)和钢板内固定组( B组, n=35),A组行肱骨头置换术,B组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利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88.9±8.1) min,短于B组的(105.7±11.2) min(P<0.001)。住院时间:A组为(10.4±1.3) d,短于B组的(14.3±1.8) d(P<0.001)。出血量:A组为(186.5±29.6) ml,少于B组的(237.2±50.3) ml(P<0.001)。术后引流量:A组为(59.7±6.1) ml,少于B组的(81.3±8.2) ml(P<0.001)。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35(30.3±3.5)个月。术后肩关节内收角度:A组为43°(41°~49°),大于B组的29°(27°~33°);外展角度:A组为81°(78°~84°),大于B组的70°(68°~73°);内旋角度:A组为30°(28°~34°),大于B组的22°(19°~24°);外旋角度:A组为34°(31°~37°),大于B组的18°(16°~22°);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onstant-Murley评分:A组为(79.4±2.7)分,高于B组的(67.3±3.1)分(P<0.001)。临床痊愈时间:A组为(9.7±1.9)周,短于B组的(15.4±4.1)周(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12.8%)虽低于B组(2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效果确切。

    作者:尚福亮;张庆民;陈华;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25例老年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酒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行X线或CT复查显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达到解剖复位,局部连续性骨痂形成。术后无骨不连、后凸畸形、再发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按JOA评分: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稳定脊柱,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减少术后因瘢痕增生粘连导致的并发症,疗效满意。

    作者:高俊;李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髌骨合理设计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髌骨合理设计后重塑在全膝关节置换( TK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股骨假体滑动轨迹及所需置换髌骨的形态,对56例TKA患者(72膝)术中进行髌骨合理设计并重塑,观察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仅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70°,活动较差,但疼痛明显减轻;其余患者屈曲活动度在0°~110°。 KSS评分:优69膝,良2膝,中1膝,优良率达到98.6%。结论术中根据股骨假体滑动轨迹对髌骨合理设计并重塑,可以使未进行髌骨置换的TKA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鲁木;马子君;史然利;柏文昆;周庆全;张大海;戴栋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33例)和双节段组(采用经伤椎双节段固定,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双节段固定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作者:何翔;来津;邢顺民;王东旭;谭俊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纽扣钢板与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纽扣钢板与带袢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新鲜Rockwood 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Rockwood 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为新鲜单纯肩锁关节脱位,不合并肩关节周围其他损伤。按单、双号分为纽扣钢板组(A组)和带绊钢板组(B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后的患肩功能;术后第3天及术后6个月测定喙锁距离分析复位丢失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Constant 评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位丢失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复位丢失较小,固定安全、可靠,是治疗Rockwood 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进;吴刚;江亚;张强;刘群;刘锴;杨祖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