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良庆;韦向东;蒙世远;苏义生
2010年4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采用保留ACL残迹、关节镜下进行单束解剖重建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 ~ 52岁.术前行MRI检查,均明确诊断ACL损伤.均为单侧损伤,Lachman试验阳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0 ~71(65±4.2)分.排除伴有后交叉韧带损伤和伴有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病例.
作者:杨闻强;张云坤;刘宏伟;陶涛;赵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0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在关节镜下治疗23例臀肌挛缩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35髋),男15例(22髋),女8例(13髋),年龄16 ~35岁;病程9~ 25年.参照贺西京的分级方法[1]分3级:Ⅰ级5例,Ⅱ级17例,Ⅲ级1例.左髋5例,右髋8例,双髋11例.18例患者明确表示8岁前有反复青霉索肌注史.患者均有髋关节内收、内旋障碍,并膝下蹲试验、翘腿试验及Ober征阳性.
作者:沈鹏飞;侯为林;陈俭波;王斌;谢子康;瞿玉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修复末节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1例226指末节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应用创必复联合海肤康护创指套修复53指,V-Y皮瓣修复43指,邻指皮瓣修复22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0指,指背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57指,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1指.结果 171例均获随访,时间1.5个月~2年.226指末节皮肤缺损全部愈合(其中3例皮瓣受区感染经换药等处理后治愈).创必复海肤康指套治疗者指腹饱满,外观满意;皮瓣修复者质地和颜色与受区相近,感觉恢复良好,功能满意.结论 末节指皮肤缺损目前有很多修复方式供选择,临床上要根据受伤末节指具体情况及患者要求灵活选用合适的、操作简单的修复方法,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功能.
作者:章伟祥;黄益楚;陈孝军;都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Oxford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Oxford UKA治疗25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6膝).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患膝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ford 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具有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曦;高俊;吕正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要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12例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同时合并主要血管缺损患者.3例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固定+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血管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负压吸引敷料覆盖、二期行游离皮瓣修复手术.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5 ~ 36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好.术后1例出现创面感染,1例术后第1天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瓣边缘局部坏死,均经对症抗炎、手术探查及二期行植皮后治愈.皮瓣供区未见并发症.术后下肢Johner-Wruhs评分的优良率为10/12,LEFS评分平均为65.4分±8.5分.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技术治疗下肢软组织损伤合并主要血管缺损患者,可在保留肢体主干血管的同时覆盖创面方法,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作者:李军;张大伟;祝勇刚;柴云峰;刘彦温;吴子祥;裴国献;赵广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移动窗口接骨板后置技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损伤患者应用移动窗口接骨板后置技术治疗.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 ~18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腓骨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愈合时间10.2~15.5(11.4±3.2)周.根据Olerud-Molangder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为76 ~ 97(88.3±4.2)分,其中优19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采用移动窗口接骨板后置技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损伤临床效果满意,较传统术式有较明显优势.
作者:焦涛;黄虎;任孝燕;孙荣涛;孙金刚;段崇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Russell-Taylor Ⅱ 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1例Russell-Taylor Ⅱ B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 ~ 36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32例,良12例,中4例,差3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例患者出现软组织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及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拆除近端外侧锁定钢板,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矫正内翻畸形,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舒荣兵;程细高;吕仁发;刘继春;周江军;刘加钱;吴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植骨采用自体髂骨+腓骨治疗64例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植骨形式为骨块与骨条相结合.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 ~40(26±2.7)个月.64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8±1.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0°~121°(102°±5.3°).参照Merchan膝关节功能标准评价:优34例,良23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达89.9%.结论 采用髁支持钢板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远端C3骨折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赵溪林;李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09年1月~ 2013年9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10例肱骨髁间C3型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45~81 (62.9 ± 13.6)岁.根据AO/ASIF分型为C3型,均为闭合骨折.1.2 治疗方法 臂丛麻醉.患者取平卧位.肘后正中切口,绕过尺骨鹰嘴顶部皮肤,长12 ~ 15 cm,显露尺骨鹰嘴及肱三头肌.在距尺骨鹰嘴近端2.0~2.5 cm处横形截骨,充分显露肱骨骨折端,先予以髁间复位,使之变为髁上骨折,有骨缺损需自体骨植骨,克氏针临时固定.用重建钢板塑形或Y形重建钢板固定骨折,复位尺骨鹰嘴,用克氏针及钢丝张力带固定.见图1.术中C臂机反复透视,确定复位良好,放置引流.术后24 ~48 h拔除引流,3~5d即开始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1例因骨折严重粉碎,术中钢板无法固定,予以克氏针固定欠佳,术后给予石膏屈曲90°固定,术后4周去石膏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
作者:李成;孙月柏;周其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空心钉张力带固定治疗43例髌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0 ~ 65岁.均为闭合横形髌骨骨折.1.2 手术方法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髌骨前方纵行切口,复位髌骨,用布巾钳临时固定,在髌骨中内、中外1/3处分别钻入2枚克氏针,距关节面约3 mm,C臂机透视确认骨折端、克氏针位置良好,依次拧入φ3.5 mm空心钉,拔除克氏针,φ1.2 mm钢丝绕空心钉,紧贴髌骨表面行8字交叉固定.
作者:叶积飞;郑崇武;苏琳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09年6月~ 2012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35例髌骨骨折合并对侧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30~65岁.患者均为一侧的单纯闭合新鲜髌骨骨折,伴有对侧髌股外侧高压症状.
作者:吴锦秋;李盛华;赵振文;唐兆鹏;李玉吉;戴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08年1月~2012年5月,我科手术治疗3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39~68岁.腰椎滑脱部位:L5 19例,L47例,L3 4例.峡部崩裂性滑脱28例,退行性滑脱2例.滑脱分度:Ⅰ度滑脱24例,Ⅱ度滑脱6例,16例伴有椎间盘突出,26例伴有椎管狭窄.手术适应证:①腰腿部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经过3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②持续性神经根压迫导致下肢神经根痛;③马尾神经受压出现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④影像学证实滑脱逐渐加重.
作者:叶生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计算术后6、12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12 ~1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8.8分±1.0分,术后6个月为12.8分±1.6分,术后12个月为13.2分±1.4分,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56.6%±9.8%和57.9%±10.1%.术后3个月31例(86.1%)植骨融合,术后6个月36例全部植骨融合.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作者:李涛;李志丹;肖启贤;宋伟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对48例中段严重粉碎性锁骨骨折的青壮年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25~ 40岁.车祸伤16例,摔伤25例,砸伤7例.均为闭合锁骨中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手术.
作者:王丙刚;刘娜;关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5例)和DHS组(2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Barthel生活指数、骨折愈合时间、肢体短缩程度、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锁定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23/25;DHS组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2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Barthel生活指数、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肢体短缩程度方面与优于DHS组(P<0.05).结论 DHS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疗效显著,但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张胜军;徐昕;黄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按照踝关节三柱理论,踝前正中入路,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5例高能量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15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5 ~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参照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9例,良4例,可2例.结论 踝关节三柱理论指导下,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作者:袁瑞新;张利辉;张晓光;杨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减低术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95例行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量等相关资料,59例患者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A组,36例患者未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B组.多模式止血方案包括: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的优化,术前补充循环容量,尽量减小手术创伤,术中关节内外鸡尾酒混合剂的应用,止血带压力的设置,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h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血常规相关数值,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A组0例,B组10例(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膝TKA术后血液丢失效果显著,达到零输血率的目标,该方案安全、有效.
作者:汪锡龙;尚希福;贺瑞;李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经皮支柱块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经双侧椎弓根支柱块置入术治疗3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结果 33例患者共植入支柱块66枚,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 ~57(40.8 ±6.3)min,手术切口长度1.5 ~2.0(1.7 ±0.3)cm,术中失血量18 ~40(25.7 ±8.3)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 ~22(15.4 ±2.3)个月.VAS评分:术前7~10(8.0±1.6)分,术后1~3(2.4±0.8)分;Cobb角:术前20°~ 35°(25.2°±6.1°),术后6°~ 13°(9.7°±2.5°);伤椎前缘高度:术前45% ~ 60%(49.6%±6.3%),术后75%~91%(82.7%±5.3%).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支柱块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短期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凌为其;何双华;丁亮华;胡新宇;包欣南;黄智慧;张乃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2 ~24(14.0 ±2.8)个月.PFNA组较DHS组、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DHS组及PFLP组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DHS组与PFNA组、PF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23/25 (92.0%);DHS组: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30/38 (78.9%);PFLP组: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18/26(69.2%).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为;朱道平;严宏伟;陈洋;许凯;张成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12例腰骶部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腰髂固定手术,术前存在骶神经损伤症状者同时行骶管减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双下肢长度,摄X线片及重建CT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残余疼痛进行评估,按照Majeed骨盆功能调查表对患者术后骨盆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行走能力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24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评分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M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在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3例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清创、VSD引流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愈合;3例术前有骶神经损伤表现,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予以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手术3个月后逐渐好转.结论 Legacy cMAS腰髂固定系统是一种坚强的三维固定系统,能够重建腰骶段稳定性,是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初期随访效果良好.
作者:汪雷;肖黎;章洪喜;袁即山;丁华;姚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