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意思是三十岁的时候我们会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四十岁的时候能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识去解释问题;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知晓事物的一般规律;六十岁的时候,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解释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期,有媒体刊登新闻: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肉松类产品配料为“猪肉味豆粉松”,这种豆粉松“原料跟猪肉无关,是豌豆粉加猪肉香精混合而成”.事实是怎样的呢?所谓“真肉松”是指纯肉制作的肉松,“假肉松”实为豆粉松,由豆粉和香精混合制作而成.两者的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差价超过5倍,但加工成面包后口感都差不多.
作者:张枫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林蛙油”这个名字,乍听起来下您也许觉得陌生.它是雌蛙怀卵成熟期的输卵管和卵巢的干燥物,又称雪蛤油,雪蛤膏,为名贵滋补珍品,有“动物人参”的美誉.林蛙油作为食材的历史并不短.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林蛙均有记载.明清时期,林蛙被列为“四大山珍”之一,林蛙油作为食疗佳品受到医学专家推崇,并作为“上等宫廷贡品”供达官贵人享用.如今,林蛙油成了普通百姓也可以消费的食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作者:蒯海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人类真是复杂的生物,譬如对食物的喜爱,很多时候没什么原则和道理可讲.有可能真的因为某种食材十分美味而加以青睐,也有可能因为某种食材被宣称有保健功效而追捧,更多时候则是由于某种食材产量极低,得之不易,因此物以稀为贵,使有幸品尝者认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从而趋之若鹜.
作者:念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无论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东北人的生活方式中,大豆酱都始终扮演着一个极重要的文化角色,酱香已经渗入了东北的饮食文化,成为了东北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关于东北的说不完的话题.大豆酱的起源,已经很难考究.我们可以确认的是:用大豆做酱食用,在历史上的东北地区是极为普遍和盛行的.1926年的《双城县志》称:“又有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宝清县志》也说,“豆酱为家家常需之物.”从豆酱为“家家四时必需之物”的说法来看,东北人与豆酱的联系十分紧密.
作者:白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菊花的嫩苗可以做菜,花朵可以入药、饮茶,花叶可以酿造菊花洒,加之玄学中推崇饮菊可以“轻身延年”,使得菊花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的重要角色.
作者:程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每逢节日,亲朋聚会总少不了各种美酒相伴.美酒种类繁多,享誉世界的有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黑啤、日本的清酒,等等.但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酒,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并不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临近春节,咱们就来说说我国传统美酒佳酿的独特风味和文化底蕴.
作者: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南瓜,作为广受百姓喜爱的食材,价格虽然便宜,但却是一位全能型的选手,从花到果、从皮到瓤、从叶到种子都能够成为餐桌上的营养美食.金色百宝箱1.南瓜皮南瓜肉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并不多,相对来说,属于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特别在做成小米南瓜粥后,会较快地升高食用者的血糖.而南瓜皮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延缓血糖的上升,在炖煮之后,已经软烂的皮也不会影响口感.
作者:繁星春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外婆是上海生油大王陈家的女儿,姐妹里排行十四,大家都亲昵地叫她咪咪.陈家的小姐自然是不用下厨房的,然而除了英文、法文、钢琴、芭蕾、插花和家政课,天主教开办的女校里居然还有营养学,所以外婆是颇懂饮食的.我小时候缺钙,外婆便买了奶粉过来,还换着花样给做各种小食养身体:点了鸡汤提味的蛋羹,滑嫩嫩的炒肝尖,还有颤巍巍汪着股鲜汤的牡蛎鸡蛋饼,时时告诫我们“药补不如食补”.
作者: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大家关注,随着信息曝光度和透明度增加,大家在获得知情权的同时,面对纷杂的食品信息,也多了许多困惑和恐慌,吃与不吃,关键还得安全系数说了算!集十多种添加剂于一身的面包能吃吗?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直广受热议,许多人曾谈之色变.因为个别不法商贩把非法添加物混入到食品中,令不少消费者把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剂划等号,让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
作者:千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花胶又名鱼肚、鱼胶,即鱼鳔(是鱼体重要的比重调节器官,在感压、发声、呼吸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的干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胶质,与大名鼎鼎的鲍鱼、燕窝、鱼翅等一道,有“海八珍”之美誉.
作者:陈彦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记得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出生的那片土地,会永久地镌刻在心房,关于这个地方的记忆,就算长大以后走得再远再久,也不会消失.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春姑娘,自小到大,见到的是净月潭里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参天大树的交相辉映,将我团团包围保护其中;嗅到的是南湖公园里柳岸低垂的泥香草气,让我眷恋沉醉;抚摸的是世界雕塑公园里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巴尔扎克”和“骑熊的少女”,虽然“冻人”但却温暖着我儿时的躁动不安.
作者:曹小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爆竹响,燃花炮,爆竹伤眼不得了.不放花,莫点炮,远远看,安全保.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孩子们那明亮清澈的眼睛,更是可爱.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物可能对宝贝们的眼睛造成意外伤害.春节临近,大街小巷燃放的烟花爆竹更增加了儿童遭遇眼外伤的风险.
作者:芮慧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冬季来临,许多老年人都备有橡胶热水袋以防寒取暖.其实,热水袋除了能够让我们取暖以外,还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巧妙使用热水袋的高招及效果.热水袋热敷的疗效1.缓解失眠.颈部有安眠穴,主治失眠眩晕.睡觉时把热水袋放在后颈部,会感到温和舒适,先是双手发热,慢慢脚部也感觉温暖,能起到催眠作用,可缓解和治疗失眠.
作者:王延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甜沫”,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看,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道甜味美食,但其实不然,甜沫是咸中带辣的.对于济南地区的朋友来说,甜沫就像豆汁之于老北京一样,是一种充满回忆与乡情的美食.
作者:王福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做法1.羊肉切条,和生姜片一起下锅,焯烫2分钟.2.土豆、番茄、山药、羊肉切丁,洋葱切碎,葱切段.3.不粘锅中放入橄榄油,待油烧到五成热时,依次放入姜、葱、洋葱,煸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羊肉翻炒片刻.4.后加入土豆、山药、番茄和清水,中火炖煮40分钟.★铁元素是宝宝添加辅食后,容易缺乏的矿物质.羊肉味甘、性温,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铁、锌,对宝宝而言属于营养密度极高的食材.尤其是秋冬季节,宝宝免疫系统不完善,通过营养搭配,可以提高抵抗力.
作者:康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有句俗语,说的是:冬不进补,来年吃苦,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一说到进补,您想到的可能是各种肉.确实,到了冬天,天气寒冷,大家都觉得吃点儿肉食,能很快地补充能量,总爱做红烧肉、炖牛腩,让全家人吃得暖暖和和的.不过这一冬天,要总是大口吃肉,可能到了春天,您就该买新衣服了.
作者:陈培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营养丰富且平衡的膳食模式中,水果必不可少.众所周知,新鲜的水果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不仅能起到保护人身体健康的作用,还可以排毒养颜.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参与皮肤胶原蛋白合成;有机酸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果胶可增加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植物化学活性物质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等.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这么多年,很多事在变,唯独不变的是这年三十儿的“年夜饭”一定要吃,无论我们相隔多远,身在何方.年夜饭,是象征年年有余的红烧比目鱼,是团团满满的四喜丸子,是一口一块吃不过瘾的糖醋小排,是总能够完整保持到第二天的蹄髈,是蒸蒸日上的腊味合蒸……还是除夕夜那一盘白胖胖、圆滚滚的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讨个好彩头,是忙碌的都市人齐聚于家的一场合家欢.
作者:林岩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新年伊始,开门大吉.吉,从士从口,是个会意字,有人善言说好话,自然为吉.《辞源》说,“吉,善也,利也.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曰吉.”吉生嘉木则为桔.桔是个形声字,但有两个读音和多种释义.一种读音为jú,是橘的俗写.它还读作ji é,如桔槔jié gāo.
作者:爨翁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