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型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近踝关节的长节段粉碎性骨折

陈卫;丁真奇;康两期;郭志民;翟文亮;张焕堂

关键词:胫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锁定钢板, MIPPO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远段外侧L型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近踝关节的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胫骨远段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18例胫骨近踝关节长节段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 ~ 20周.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可1例.无骨不连、畸形愈合、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胫骨远段外侧L型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近踝关节长节段粉碎性骨折,符合骨折治疗的微创、损伤控制理念,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跟骨骨折患者(36足)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术后切口均无感染.32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0.4±3.3)个月.未发现关节面塌陷、复位丢失、螺钉固定不良现象.功能及疗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髂骨植骨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跟骨的解剖形态、术中精准的复位、内固定的技巧、时机的掌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邢涛;董林;魏国俊;雷宁波;王志勇;徐玉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骨折均愈合,时间6~18个月.疗效评定按Johner-Wruhs标准:优42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治疗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明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头加压螺钉治疗内踝骨折

    2007年3月~2012年6月,我科使用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治疗25例内踝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21.1 病例资料 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9 ~ 65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21例.按照Weber-Hanson分型:Ⅰ型7例,Ⅱ型13例,Ⅲ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4d.

    作者:沈彦;王朝阳;贾永鹏;程李峰;林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在关节镜下复位关节面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5~57岁.Schatzker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3例,Ⅳ型3例.合并伤:半月板损伤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d.

    作者:代红国;姚国仕;李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T形或斜T形掌侧锁定钢板及跨腕关节外支架治疗24例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结果 22例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按Lidstrom评分系统行影像学评价:优12例,良7例,中3例.依据Cooney评分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治疗能够起到坚强固定和早期活动的作用,可较早恢复腕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曹锦;温娟;周文忠;王大勇;徐晓剑;张旭晨;王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可吸收螺钉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21例跟骨骨折患者共25足.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患者骨折均获愈合.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7.35°±13.20°、132.20°±15.10°,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8.80°±11.20°、121.70°±10.10°,跟骨宽度均恢复正常.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0足,良2足,可3足,优良率为22/2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次取内置物,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王带兵;李斌;周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31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结果 31例均获随访,时间6~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 ~ 16周.腕关节活动度:掌屈45°~75°(50°±12°),背伸40°~70°(45°±14°),尺偏15°~25°(20°±6°),桡偏8°~20°(10°±4°),旋前45°~65°(55°±5°),旋后45°~60°(50°±4°).掌倾角从-30°~-10°(-10°±4°)增加至-5°~15°(11°±3°).尺偏角从-5°~ 20°(12°±6°)增加至10°~25°(20°±5°).根据Dienst评分标准:优8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6%.结论 对于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可以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并可获得较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作者:唐孝明;张斌;魏丹;袁加斌;卢冰;刘攀;王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肱三头肌舌瓣入路平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2007年12月~2012年9月,我院采用肱三头肌舌瓣入路平行钢板技术治疗28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3~66(35.4±2.6)岁.骨折按AO/OTA分型:C1型9例,C2型13例,C3型6例.开放骨折8例,闭合骨折20例.术前均常规行肘关节X线、CT检查及三维重建.

    作者:朱泽敏;宋祥胜;陆康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动力髋螺钉+植骨治疗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伴病理骨折

    2002年3月~ 2011年12月,我科对12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伴病理骨折患者行病灶刮除、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移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随访功能恢复均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0~ 53岁,病灶位于转子间,为转子下骨折.1.2治疗方法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取同侧足量髂骨,根据影像学定位.选择合适路径的小切口暴露骨病变处.

    作者:翟睿;史建民;郑炼成;王幸善;杨鹏;唐美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钢板与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57例(65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定钢板固定组(对照组)31例(35侧)和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组(钛网组)26例(30侧),比较两组术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远端相对长度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5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8 ~24(15.7±6.34)个月.影像学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对照组桡骨远端掌倾角9°~17°(12.91°±2.16°),尺偏角19°~ 26°(22.60°±1.80°),桡骨远端相对长度0.9~1.6(1.27±0.18)cm;钛网组桡骨远端掌倾角9°~16°(12.93°±1.89°),尺偏角19°~26°(22.07°±1.84°),桡骨远端相对长度0.9 ~1.6(1.20±0.19)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采用Fernandez标准评分:对照组优7侧,良22侧,可4侧,差2侧,优良率82.8%;钛网组优16侧,良11侧,可2侧,差l侧,优良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钛网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

    作者:赵敏;周江军;朱治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

    目的 探讨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17例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判断责任节段,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手术方式.结果 17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根据Otani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6例,可3例.结论 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是关键,需要对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魏明和;赵飞龙;王亨火;黄斗权;张福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足部感染性创面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足部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5例足部感染性创面患者使用VSD技术联合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3~6个月,23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结论 采用VSD技术联合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是修复足部感染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志鹏;马常青;吴景枫;朱博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椎管内滑膜囊肿的治疗

    目的 探讨椎管内滑膜囊肿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将18例椎管内滑膜囊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手术治疗10例为观察组,CT引导下穿刺注射药物治疗8例为对照组.对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囊肿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观察组住院、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JOA评分:优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10;对照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3例复发,JOA评分:优2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为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治疗椎管内囊肿的卧床及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陶伟伟;朱建非;翟腊梅;张穹;丁杰;石朋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体会

    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科对67例髌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空心钉钢丝张力带、组合式髌骨爪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22 ~ 68岁.骨折类型:横断骨折45例,粉碎性骨折11例,斜行骨折7例,纵行骨折4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

    作者:俞益火;田治标;吴锦熙;毛思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靶点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靶点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影响,观察注射的BMSCs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SD大鼠SCI(T10节段)模型,伤后9d注射细胞,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4点法治疗组(脊髓损伤区头、尾侧);6点法治疗组(加上脊髓损伤中心区):8点法治疗组(加损伤区及损伤区头尾的上或下节段);10点法治疗组(加损伤区及损伤区头尾的上和下节段);E组为空白对照组,未注射细胞.通过改良的BBB评分,评估不同靶点注射BMSCs对SCI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切片和HE染色观察注射细胞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情况.结果 成功培养BMSCs并鉴定.改良的BBB评分显示,局部注射BMSCs能明显的促进SCI动物的运动功能的恢复(P<0.01).6、8、10点法注射明显优于4点法(P<0.01).6、8、10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观察显示,6点法注射的BMSCs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比例明显优于4点法(P<0.01),6、8、10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点法注射能有效的促进SCI动物的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减少过多次数的注射对健康脊髓的损伤.注射的BMSCs在SCI局部和两侧健康组织中的存活较好.

    作者:赵建罡;马立学;张伟东;孔庆波;韩亚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骨肉瘤相关microRNA研究概况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转移率及病死率较高.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肉瘤患者短期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但发生肺转移的患者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microRNA(miRNA)的发现,人们对骨肉瘤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miRNA在许多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现就与骨肉瘤密切相关的miRNA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朱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

    目的 探讨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附加钢板治疗11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肥大型骨不连7例,萎缩性骨不连4例).保留原髓内钉,骨折两端各拧入2~3枚螺钉穿过对侧皮质.萎缩性骨不连及骨折间隙>0.5 cm的肥大型骨不连同期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 ~ 16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12个月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

    作者:周敏;杨新征;苏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行单侧钢板(24例)和双侧钢板(22例)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主要参考正、侧位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 ~42(22.2±9.8)个月.单侧及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愈合时间分别为17.8周±6.3周、19.7周±6.9周,X线结果显示,单侧钢板有13例、双侧钢板有11例获得满意的关节面复位.结论 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程中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6 ~16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2例,差1例.结论 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能够尽早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恢复良好功能,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邓玉海;许建中;王序全;黄平;徐西东;陈浩;陈益果;赵智君;王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双极电凝器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

    目的 探讨双极电凝器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230例脊柱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止血)及电凝组(130例,双极电凝器止血),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电凝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电凝组并发症与患者伴发疾病有关.结论 双极电凝器在脊柱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但应根据患者有无伴发疾病合理使用.

    作者:徐明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